第20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课件(共4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课件(共4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18 12:35: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9张PPT)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第20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0

2、唯物史观:了解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运用唯物史观 理解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关系。
3、时空观念: 以时空观念为指导掌握国民革命的历程,认识国民 革命的历史作用,理解其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
史意义,认识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 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 影响。认识国共合作领导 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
4、 家国情怀:通过学习五四运动中社会各阶层积极投身反帝爱
国运动的事迹,体会近代先进中国人积极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 爱国精神。
第20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史料实证:通过史料分析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及意义。
课程标准与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第20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提示:从政治、经
济、思想、国际等方面思考。)
2.结合视频和课文,简单叙述五四运动的过程。总结其特点和性质。
3.根据材料并结合课文,分析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4.总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概况。
问题
快速阅读课文“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思考以下问题:
探究
第20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 五四运动的背景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 (提示:从政治、经
济、思想、国际等方面思考。)
材料一:1912~1919年北洋政府期间,全国田赋增加了七倍;盐税等增加
了三倍。1916~1919年,北洋政府共借外债100多次,以中国的银行、矿山、 税收等为担保。
政治: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阶级矛盾尖锐
第20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材料二: 经济:民族资产阶级进一步发展,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人由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100万,增至战后的200万……文化斗争是中国现代社会政治 变革的先导。1915年9月, 思 想:新文化运动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 运 动 的开始……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涌现出一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
运动推向了高潮。
国 际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导火线)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卷》
第20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国 际: 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指明了道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 国
1918年11月结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把俄国十月革命后中国的新的爱国主义
2 .过程
简单叙述五四运动的过程。总结其特点和性质。
第20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919.5.4)北京学生运动
游行示威
全国 上海
特点:社会各阶层参与,群众基础广泛;工人阶级逐渐成为主力
性质:彻底地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第20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初步胜利
①释放被俘学生
②罢免卖国贼职务 ③拒绝合约签字
标志着工人
阶级开始登
上历史舞台
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北洋军阀政府
工人 罢工
商人 罢市
学生 罢课
3. 五四运动的意义
根据以下材料并结合课文,分析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材料一 : 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力量高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五四运
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 是爱国主义精神。……
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 ……五 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 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 ...
促使中国人民民族意识的新觉醒
第20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材料二:1919年以后,有关社会主义的文献进入中国,其数量之多令人吃
惊,全国主要报纸、杂志都以大幅版面介绍社会主义思想。
— 【日】石川祯浩《中国共产党成立史》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材料三:五四运动后,许多革命的青年知识分子开始身体力行。到田间去,
到工厂去. …,学习工人的语言,从事工人的劳动,力求与工人打成一片。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的结合
第20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材料四: “五四运动”的骨干分子后来都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之初的领导
干部和主要成员。如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等,这些人都是在五 四运动中成长起来的。
从干部上为共产党的成立做准备
材料五:吴玉章回忆五四运动时说:这是真正激动人心的一页,这是真正
伟大的历史转折点……整个中国从沉睡中复苏了,开始焕发出青春的活力。
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的转折点
第20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旧民主主义革命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反帝、反封建
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平等(三民主义)
资本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
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
社会性质
革命性质
革命对象/任务
领导阶级
指导思想
最终目标
第20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840年 1919年
鸦片战争 五四运动
1949年
新中国成立
概念辨析
新民主主义革命指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由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
封建的民主革命。其性质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但是以马克思 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
胜利后的社会既不是资本主义社会,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而是新民主
主义社会。
第20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革命的性质是由革命的对象决定的
4.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总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概况。
(1)时间:俄国十月革命后
(2)中心:北京和上海
第20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①报刊: 《新青年》(在“马克思主义专号”上, 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 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② 学 会 :李大钊在北京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陈独秀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等
③ 翻 译 :李达、陈望道、李汉俊等人,投身于马 克思主义学说的翻译和宣传。
第20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斯 格 馬
《共产党宣言》一书的封面
碧 一 第 声 小 究 碎 蘑 主 日 肚
言 宣 蒸 産 共
著 合 斯 解 格 安 斯 格 助
(3)方式:
道 绍 隙
针对训练
1.有学者认为:五四运动之于历史的意义,不在于破坏,不在于摧毁,
而在于回归,在于重生;这生生不息的人性启蒙,这潜滋暗长的普世关照,
是导引着中国社会走向和谐和繁荣的必由之路。在此作者强调的是( B)
A. 五四运动没有其现实意义 B. 五四运动的思想启蒙作用
C. 五四运动的爱国救亡意义 D. 五四运动传播了民主科学
第20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有学者说:“五四时代是个分水岭,从此军阀要过时,国会的花要谢,
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幕府来的士,从袁世凯训练下来的新兵,都要 让给新的知识分子与北伐革命军了。”该学者认为五四运动( B)
A. 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结束
B. 导致了国家政权的更替
C. 将改变中国的社会主导力量 D .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
第20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第20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简要叙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过程并从中分析当时共产党成立具备的条件。
2.概述中共一大召开的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
3.了解中共二大的内容,对比中共一大和中共二大的革命纲领,你有什么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在上海召开
上海 频道
第20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快速阅读课文“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思考以下问题:
问题 探究
认 识 。
人民网
1、过程、条件
简要叙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过程并从中分析当时共产党成立具备的条件。
十 月 五四 提出建设 共产国际代 成立中国 革命 运动 共产党 表 到 中 国 共产党
1917.11 1919.5 1920 1920.4 1920.8 1920.10 1921.7.23
第20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北京建立共产党小组,之 后各地相继建立早期组织
成立中国共产 党早期组织
外部因素:共产国际的帮助
十月 五四 提出建设 共产国际代 成立中国
革命 运动 共产党 表到中国 共产党
1917.11 1919.5 1920 1920.4 1920.8 1920.10 1921.7.23
阶级基础:中国工人阶级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
政治基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组织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第20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
泛传播。
北京建立共产党小组,之 后各地相继建立早期组织
成立中国共产 党早期组织
时间
1921年7月
地点
上海 嘉兴南湖
代表
主要 内容
党纲:
中心工作:
中央领导机构:
2. 标志:中共一大的召

概述中共一大召开的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
红船精神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习近平
第20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浙江嘉兴南湖红船
时间
1921年7月
地点
上海 嘉兴南湖
代表
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
主要 内容
党 纲 :党的名称、奋斗目标
中心工作: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任书记
2. 标志:中共一大的召

概述中共一大召开的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
第20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3. 意义
(1)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2)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3)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中国 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
(4)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第20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这里的“新”包
括(B)
①新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
②新的指导思想—一马克思主义;
③新的斗争方式一一武装斗争;
④新的奋斗目标一一实现无产阶级专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第20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第20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新的
奋斗目标
实现社会
主义和共 产主义
新的
斗争策略
团结一切
可以团结 的力量
新的
革命范畴
新民主
主义革
命范畴
新的
领导力量
中国共
产党
新的
指导思想
马克思
主义
(1)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 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为止;
(2)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 社会的阶级区分;
(3)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 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
(4)联合第三国际。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
从纲领中可以看出,
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 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确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并且要通过革命的手段
实现这个目标,这样,
就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 无产阶级政党属性。
结合这段材料,分析中国共产党当时是如何思
考中国革命方向的。
第20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学 思 之 窗 ………………………………… …
① 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 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 正的民主共和国。
②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
4. 中共二大
了解中共二大的内容,对比中共一大和中共二大的革命纲领,你有什
第20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922年7月
上海
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
(1)时间:
(2)地点:
(3)内容:
么认识。
中共“一大”提出党的奋斗目标之一是“推翻资产阶级”,消灭私有
制,这表明中共当时尚未充分认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
中共“二大”准确分析了中国社会性质,提出了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
标,符合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
的结合。
陈独秀说:“党的一大时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 有了规章 ”。
如何理解陈独秀的这句话
第20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4)意义:
提出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
革命指明方向。
第20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针对训练
3. 一首赞歌中写道:“一声惊雷震九天,南湖八十九年前,唤起工农
千百万,风雷滚滚来天半,同心干,红旗漫卷映河山………”这首赞歌所纪 念的历史事件是( A )
A.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 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提出
C. 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 D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第20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4.1921年,中共“一大”纲领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
权,实现共产主义;1922年,中共“二大”纲领明确提出:打倒军阀,推 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这一变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D)
A. 决定开展土地革命 B. 受国共合作的影响
C. 决定放弃暴力革命 D. 对国情的正确认识
第20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第20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1924-1927)
1.以时间为线索,概述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的历程。
2.根据所给内容对比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的不同,说明新三民主义有
哪些新发展。
3.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和历史功绩。从中可得出什么经验教训。
第20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快速阅读课文“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思考以下问题:
问题 探究
全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举行大小罢工100多次,参加人数达
30万以上。
第20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认识: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1. 历程
中国国民党一大会在广州召开, 提出新三民主义, 第一次国共合 作形成。 国民革命开始。
国民政府在广州
成立,两次东征 消灭陈炯明势力。
第20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
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 问题的决议。决定共 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
入国民党(党内合作)
1923年 1924年 1925年
目 标 :
“打到列强,除军阀”
汪精卫集团在武汉进
行“分共”,发动
“七一五”反革命政 变 。第一次国共合作
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1927年7月
第20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北伐开始,革命
势力发展到长江
流域,基本推翻
北洋军阀的反动
统治
1926年
1927年4月
蒋介石在上海
发动“四一二” 反革命政变
1925年
国民政府在广州
成立,两次东征
消灭陈炯明势力。
影摄党赤决槍
胃 十 民 中 香牵国華
高潮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新发展
民族 推翻清王朝 的封建统治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 侵略;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明确提出反帝,
民族平等
民权 推翻封建帝制, 建立资产阶级 民主共和国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 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 有一切自由及权力
突出权利
的广泛性
民生 “核定地价”, 国民共享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 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节制资本,
耕者有其田
第20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比较
合作探究
新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
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中,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
——毛泽东
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反帝反封建的 目标 一致,
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第20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材料一此后我们的人力务全用在民众
方面,万勿参加政府工作。
——《中央给鄂区的1926.7.29》
材料二国民党“当然处于国民革命之
领导地位”; “工农武装均应服从政府之 管理与训练”。
—陈独秀
3. 失败原因
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和历史功绩。从中可得出什么经验教训。
第20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927年4月12日
蒋介石在上 海制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后建立南京国民政府
3. 失败原因
客观: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
主观:中共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革命领导权。
第20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4. 国民革命历史功绩
① 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沉重打击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②宣传了共产党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扩大了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 的影响 。
③广大群众受到革命洗礼。
第20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无产阶级必须坚持对革命的领导权。
掌握革命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经验教训
(1)革命的指导思想 是新三民主义, 而 不是马克思主义。 I 3 (3)新三民主义并不等于三
大政策,前者是纲领与目 标,后者是方法与手段。
(2)革命是由国共两党 共同领导的,而不是由 国民党单独领导的。 2 4
(4)革命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
反动统治,北伐战争胜利;
但并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基础,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 的任务,革命最终失败了。
第20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特别提醒 国民革命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针对训练
5.毛泽东曾说:“本人信仰共产主义,主张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惟目
前的内外压迫,非一阶级之力所能推翻,主张用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 中产阶级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这一论述
( B )
A. 阐明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理论
B. 说明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由
C. 指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D. 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纲领
第20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6.共产国际在《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1919—1928) ·第一
辑》中提到,由于中国独立的工人运动尚不强大,由于中国的中心任务是 反对帝国主义者及其在中国的封建代理人的民族革命,而工人阶级又尚未 完全形成独立的社会力量。据此,共产国际认为中国共产党( A )
A. 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B. 促使革命走向燎原之势
C.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 D. 必须独立领导革命斗争
第20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7.1923年,中国共产党一份议决案中指出:“依中国社会的现状,宜
有一个势力集中的党为国民革命运动之大本营,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 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中国共产党的这一认识( B)
A. 标志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B. 推动了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
C. 放弃了党对民主革命领导权
D . 导致国民革命运动最终失败
第20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8.1922年9月,中共机关刊物《向导》发文指出,在军阀割据的现状下,
战乱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建立“统一全国的中央政府,然后国内和平才
能够实现”。这表明,“打倒军阀”正在成为( A )
A. 人民的迫切愿望 B . 国民政府的执政理念
C. 知识分子的共识 D . 全体国民的共同选择
第20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9.1927年,一位国民党领导人说:“现在可有一种危险,是国民党
差不多专做上层的工作,中央党部、国民政府都是国民党的同志多。
至于下层的民众运动,国民党员参加的少,共产党员参加的多,因此 形成一种畸形的发展。”由此可知,当时( C)
A. 工农运动决定战争走向 B . 国民革命运动已经失败
C . 国共合作存在分裂隐患 D. 国民党开始重视工农运动
第20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五四运动 过程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历史意义: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北京、上海
中共一大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中共二大 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国民党一大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北伐战争
国民革命失败
第20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课堂小结 背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