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三上3.3《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西师大版三上3.3《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9-19 13:54: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学科 数学 年级 三年级 课型 新授课 单元 第三单元
课题 《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课时 一课时
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数与代数”领域对第二学段(1-3年级)的要求: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掌握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能正确进行计算;发展运算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体会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关键拓展内容,以“买3套运动服一共用多少钱”的实际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从“分步计算(先算1套运动服价格,再算3套总价)”过渡到“含小括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明确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优先计算括号内部分”的核心作用;通过“试一试”的练习,巩固“有小括号的算式,先算括号里的”规则,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四则混合运算奠定基础,是构建完整四则运算顺序体系的核心环节。教材在编排上遵循“问题解决→小括号作用探究→规则巩固”的路径:先创设“购买运动服”的实际情境,引发学生用分步计算解决“先求1套价格,再求3套总价”的问题;再引导学生将分步算式整合为含小括号的综合算式,探究并明确“小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确保先算加法”;最后通过“试一试”的两类含小括号算式练习,强化“先算小括号里的”运算顺序规则,体现从“具体问题解决”到“抽象运算规则建构”的认知过程。
学情分析 学生已掌握“先乘除后加减,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时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的运算顺序,且具备用分步计算解决“先求和/差,再求积/商”实际问题的经验,但对“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的必要性与操作方法缺乏系统认知,易出现“忽略小括号,错误先算括号外运算”的情况。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能结合“买运动服”的购物情境理解“先算1套价格,再算 3 套总价”的逻辑,但将这种情境逻辑抽象到“含小括号的综合算式运算顺序”时,需借助直观对比来强化对小括号作用的理解;自主应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培养。
核心素养目标 1.能正确进行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运算顺序,提升运算的准确性与规范性。2.结合“买运动服”的实际情境,推理出“先算加法(求1套运动服价格),再算乘法(求3套总价)”的必要性,理解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保障优先计算核心步骤”的作用,培养逻辑推理能力。3.能运用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解决生活中“先求和/差,再求积/商”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实用性。4.建立“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先算括号内,再算括号外”的运算顺序模型,为后续复杂四则混合运算学习提供认知框架。
教学重点 掌握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能正确计算含小括号的算式。
教学难点 理解小括号的作用,并能在实际问题中正确运用小括号列出综合算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温故 复习提问,温故孕新1.谁先到?2.计算下面各题,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8+81÷9 50-36÷6 72+3×4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通过复习旧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同时为后面学习新的知识做准备。
二、引新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运动吗?师:看来大家都爱运动!最近咱们学校正在筹备运动会,运动员们需要统一的运动服,这样在赛场上才更有气势。课件出示: 师: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当一回“小小采购员”,一起去商店看看。 学生:喜欢。 以“是否喜欢运动”的提问开启,贴合学生生活兴趣,快速吸引注意力,让学生在熟悉且感兴趣的话题中自然进入学习状态。
三、探究 合作探究,活动领悟探究1:探究“买3套运动服一共用了多少元”课件出示:买3套运动服一共用了多少元?师:仔细观察图片,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师:要算3套运动服的总钱数,得先知道什么?和同桌讨论一下。师:谁来分享想法?师:为什么?师:再算什么?师:根据这个思路,你能列出算式解决问题吗?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120 + 98 = 218(元)218 × 3 = 654(元)师:说得很清楚!那么咱们能不能把这两个步骤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大家试着列一列。师巡视检查,发现问题,然后提问:120 + 98×3,这样列综合算式可以吗? 师:要想先算加法,这可怎么办呢?师:对啦!请“( )”来帮忙,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数学里规定,当我们需要先算加法(或减法),再算乘法(或除法)时,要给加法(或减法)部分加上小括号,这样就能保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所以这里要先算加法,列综合算式时要添加小括号。课件出示:(120+98)×3师:小括号把谁括起来,就先算谁。现在你能算一算吗?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120+98)×3=218×3=654(元)师:和分步计算结果一样,所以买3套运动服一共用了654元。 学生独自观察,然后回答:1件运动上衣120元,1条运动短裤98元。学生:问题是买3套运动服一共用了多少元?学生同桌讨论。学生:得先算出1套运动服的价格。学生:因为1套是1件上衣加1条短裤。学生:再算3套的价格。学生独自列式,然后又反馈:先算1套的价格:120+98=218(元);再算3套的价格:218×3=654(元)。学生尝试列算式。学生:不行,此题得先算1套的价格,也就是先算加法,再算乘法。如果是120+98×3,就会先算乘法了,不符合咱们的思路。知道的学生回答:可以加上括号。学生独自计算,然后展示反馈:先算小括号里的120+98=218,再算218×3=654。 以“采购运动服”的生活场景为载体,引导学生提取信息、明确问题,让学生感知“计算总价”是实际需求,激发探究“如何列综合算式并正确计算”的欲望,体现数学实用性。先通过“分步计算”搭建逻辑基础,再引导列综合算式,制造“120+98×3不符合计算逻辑”的认知冲突,自然引出“小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小括号“保证先算加法(1 套价格)”的作用,突破小括号的使用难点。带领学生逐步计算带小括号的算式,规范“先算小括号内,再算括号外”的书写过程,强化对“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的逻辑认知与书写习惯。
探究2:试一试课件出示:先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计算。(115-80)÷5 202-(45 + 97)师:看第一题(115-80)÷5,先说说运算顺序。师:大家计算一下。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115-80)÷5=35÷5=7师:再看第二题202-(45 + 97),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师:对的,大家在练习本上算算。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202-(45 + 97)=202-142=60师:谁来总结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学生:先算小括号里的减法,再算除法。学生独自计算,然后反馈:先算115-80=35,再算35÷5=7。学生:先算小括号里的加法,再算减法。学生独自计算,然后反馈:先算45+97=142,再算202-142=60。学生:算式里有小括号的,要先计算小括号里面的。 通过“含小括号的除减、减加”练习题,分层巩固“有小括号的算式,先算小括号里的”规则,让学生在不同运算组合中迁移应用,完善“带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顺序”的认知体系。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提炼运算规律,将运算顺序从“被动接受”内化为“主动概括”的思维成果,提升抽象概括能力。
四、变式 师生互动,变式深化探究3:课堂活动师:小括号就像“优先通行证”,能让里面的运算先进行。接下来,咱们就通过“我写算式,你说运算顺序”的课堂活动,来巩固这个知识,看看大家能不能快速说对运算顺序,好不好?课件出示:我写算式,你说运算顺序。师:图中的小男孩写的算式是(80-25)×8,右边的小女孩是怎么说运算顺序的?师:说得非常准确!现在老师再写一个算式(12 + 18)÷6,谁来说运算顺序?师:对的,步骤很清晰。那现在大家想不想自己当“小老师”,写算式让同学说顺序?师:咱们分成4人小组,每组准备好草稿纸和笔。课件出示——小组活动:小组内成员轮流当“出题人”,写出含有小括号的混合算式,其他成员当“答题人”,快速说出运算顺序。每个出题人出2道题,然后轮换,看看哪个小组配合最默契、说得又快又准。师巡视指导,然后说:时间到!哪个小组愿意上台展示?师:刚刚我们通过活动,咱们巩固了有小括号的算式,先算括号里的。希望大家以后能准确判断运算顺序,正确计算。 学生:好。学生:先计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计算乘法。学生: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加法,再算括号外面的除法。学生:想。小组活动。学生分组展示。 以“出题说运算顺序”的互动游戏形式巩固知识,将枯燥规则转化为趣味互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极大提升参与度与积极性,让学生在“玩”中熟练掌握运算顺序。设计“出题人→答题人”的小组互动,从“写算式让别人说顺序”和“听算式说顺序”两个维度,深化对“先算小括号里的”的理解与应用,训练逆向思维。
五、尝试 尝试练习,巩固提高1.找出得数最大的星星。2.选一选。 (1)(48 18)×5的结果是( )。 A.150 B. 210 (2)计算(25+15)×4,正确的运算顺序是( )。 A.先算加法,再算乘法 B. 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3.先填一填,再列综合算式。4. 3月12日是一年一度的植树节,新港园区社发局组织各校举行植树活动,中心小学组织二年级的5个班参加植树活动,每个班都有8名女生和7名男生参加,参加植树的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5.中午,陈阿姨和一位同事一起订了一份双人餐,需付27元,刚好外卖平台赠送了一张满25元减9元的优惠券。使用优惠券后,平均每人要付多少钱?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引导学生能够在课堂练习的完成过程中对要点知识加深巩固,有效应用。
六、提升 适时小结,兴趣延伸回顾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师:对!小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帮我们先算需要优先计算的部分,这样就能解决像“先算一套运动服价格,再算多套总价”这样的实际问题。 学生1:我会计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了。 学生2:我还知道算式里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引导学生从知识内容、研究方法以及运用过程三个方面总结自己的收获,让学生全面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启发学生用类比或迁移的方法学习后续课程。
板书设计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120+98)×3=218×3=654(元) 算式里有小括号的,要先计算小括号里面的。 利用简洁的文字、符号、图表等呈现本节课的新知,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作业设计(课外练习) 基础达标:1.填一填。(1)计算(35+15)×2时,先算( )法,再算( )法,结果是( )。(2)(42 12)÷5,先算( )法,再算( )法,结果是( )。(3)每盒水彩笔15元,每支钢笔10元,买3套,一共需要多少钱?综合算式是( )。(计算出答案,并写出单位)2.脱式计算。9÷(63÷7) 45-(12+8) (18+22)×6 (115 80)÷5能力提升:1.下列问题( )不能用算式(30-6)÷8解决。 A.王老师拿30元,买了一本6元的笔记本,剩下的钱可以买几支8元的钢笔。 B.一盒巧克力有30块,小丽已经吃了6块,剩下的要8天吃完,平均每天吃几块。 C.一瓶饮料8元,妈妈买了6瓶,付给售货员30元,还差多少元。2.马路一旁栽了8棵杨树,栽的柏树的棵数比杨树多56棵,栽的柏树的棵数是杨树的几倍?拓展迁移:找一找生活中需要用“先算小括号里的内容”来解决的问题,下节课和大家分享。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以“采购运动服”的生活情境串联,引导学生逐步探究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学生整体参与积极,能借助真实问题体会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的必要性,对运算规则理解较到位。小组互动“写算式说运算顺序”也有效激发了学习热情,助力知识巩固。但仍有改进空间:部分学困生在列综合算式时易遗漏小括号,对规则的应用不够熟练;小组活动中存在个别学生参与度低的情况。后续需增加“分步与综合算式转换”的针对性练习,并细化小组分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深度参与,提升教学效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