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有创造性的人,他们希望能够无所不知。他想知道一切事物——古代历史、十九世纪数学、现代制作技术以及生猪的未来。因为他们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这些想法会汇集成新的思路。也许六分钟、六个月或者六年。但他们相信一定会实现。 ——卡尔·艾里
重要的问题不是“什么培养了创造力?”,而是究竟为什么不是每个人都有创造力?人类的潜力在哪儿丢失了?如何受挫了?所以我认为最好的问题可能不是“为什么人们有创造力?”而是“为什么人们没有创造力,没有创新意识?”创造力面前我们必须毫无惊愕之感,就好像如果人人都有创造力,我们会认为这是个奇迹。 ——亚伯拉罕·马斯洛
21.创造宣言
1.阅读课文,准确概括作者的观点及其论述过程中批驳的观点,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重点)
2.梳理本文的论证材料,明确材料和观点的联系,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难点)
3.品味文章语言的精妙含义,树立创造意识。(难点)
学习目标
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县人,是我国近现 代著名的教育思想家和实践家。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留学。归国后,他终身致力于中国教育的改造,探索中国人民教育的新路,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都十分丰富。他推行平民教育,五四运动后,从事平民教育运动,创办晓庄师范。他在实践中创立的以“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为中心的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他是享誉世界的中国教育家。主要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中国大众教育问题》等。
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中伤( ) 懒惰( ) 遁词( )
鲁钝( ) 懦夫( ) 豢养( )
灌溉( ) 繁殖( ) 自暴自弃( )
zhònɡ
duò
dùn
dùn
nuò
huàn
ɡuàn ɡài
zhí
bào
字
词
学
习
【自暴自弃】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暴,糟蹋。
【画龙点睛】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的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山穷水尽】意为山和水都到了尽头,借以比喻无路可走陷入绝境。
【遁词】因为理屈词穷而故意避开正题的话。
【走投无路】无路可走,无处投奔。比喻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形容处境极端困难。
结
构
层
次
第一部分(第1段):开门见山,提出“我们继续创造”的宣言。
第二部分(第2~4段):正面阐述教育者要创造出真善美的人及 值得自己崇拜的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
第三部分(第5~11段):批驳五种人们常说的不能创造的观点,论述“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的观点,并发出不要轻视点滴的创造的号召。
第四部分(第12~16段):引用“东山樵夫”的故事,阐述失去创造力后的可悲下场,鼓励教育者要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本文是驳论文,以驳论为主,采用先破后立的写法,论证思路清晰:开头提出观点;之后逐一批驳五种错误的认识;然后指出不创造的危害;最后发出呼吁:期待教育者树立创新意识,保证学生像小树苗一样,长成参天大树。
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精
读
探
究
1.阅读第1-4自然段,思考:作者阐述了一个什么观点?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问题。汇报交流)
是不是每个人也和作者一样,认为只要有了正确的方法就可以进行创造呢?
追问:那是不是每个人也和作者一样,认为只要有了正确的方法就可以进行创造呢?(思考问题、汇报交流)。
交流展示,达成目标。
1.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主要是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2.追问:作者是怎样让自己的事例对错误的观点形成有力的驳斥的呢?。
3.细读课文第8-10自然段,找出文中能够达成有力驳斥对方观点的表现手法。
4.作者最后得出的观点是什么?
5.你有过创造的经历吗?学生畅谈谈自己的经历、交流汇报。
当堂检测,拓展提升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和谐(xié) 懦夫(nuò) 豢养(huàn) 曾参(zēng)B.遁词(dùn) 灌溉(gài) 烟囱(cōng) 鲁钝(dùn)C.创造(chuàng) 中伤(zhòng) 崇拜(chóng) 屋檐(yán)D.镰刀(lián) 塑像(suò) 铺子(bù) 玄奘(zàng)
当堂检测,拓展提升
2.下面句子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B.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以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万龙点睛。
C.可见平凡单调,只是懒惰者之遁辞。即已不平凡不单调了,又毋需乎创造。
D.古语说,穷则变,变则通,要有智慧才知道怎样变得通,要有大无畏之精神及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变得过来。
当堂检测,拓展提升
3.下面画横线的成语使用有错的一项是( )
A.黄老师这一笔,犹如画龙点睛,使画中的人物的形象跟家传神了。
B.他不听劝阻,一意孤行,最后落得众叛亲离,一败涂地的下场。
C.竞争者们一再削价与他抢生意,很快就逼得他走投无路了。
D.许多残疾人自暴自弃、顽强拼搏的精神,感人肺腑,催人奋进。
分层作业
A·基础性作业:
完成练习册相应小题,识记本课生字词,会读、会写、会运用。
B·提升类作业:
针对“当代中学生都缺乏创造力”这个论点,运用事例进行驳论,构思200字左右小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