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历史
高中道德与法治(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生物
高中音乐
高中美术
高中体育
高中信息技术
高中通用技术
资源详情
高中数学
人教B版(2019)
必修 第四册
第九章 解三角形
9.1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9.1.2 余弦定理
9.1.2 第2课时 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数学人教B版(2019)必修 第四册
文档属性
名称
9.1.2 第2课时 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数学人教B版(2019)必修 第四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B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9-17 18:00:16
点击下载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9.1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9.1.2 余弦定理
第2课时 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探究点一 利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探究点二 正、余弦定理在平面几何中的
应用
探究点三 证明三角形中的恒等式
【学习目标】
能利用正、余弦定理、三角恒等变换、三角形面积公式解决较
为复杂的三角形问题.
知识点 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的关系
1.在中,内角,,所对的边分别为,, .
(1)若,则, 为______三角形;
(2)若,则, 为______三角形;
钝角
直角
(3)若且且 ,则
,, ,
为______三角形.
锐角
2.射影定理
在 中,
① ___;
② ___;
③ __.
探究点一 利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例1 [2024·河南濮阳高一期末] 在中,内角,, 的对边分
别为,,,已知 .
(1)求角 的大小;
解:由 及正弦定理得
,
因为,所以 ,则 .
因为 ,所以 ,所以,所以 .
(2)若的面积为,周长为18,求 的值.
解:因为,所以 ,
由余弦定理得,解得 .
变式 在中,内角,,所对的边分别为,, ,已知
.
(1)求 ;
解:由 及正弦定理可得
,
, ,
则,又 , .
(2)若,,求 的面积.
解:由(1)知,又, ,
,可得 ,
.
[素养小结]
(1)一般地,如果遇到的式子含角的余弦或是边的二次式,要考虑
用余弦定理;如果遇到的式子含角的正弦或是边的一次式,则大多
用正弦定理;如果以上特征不明显,则两个定理都有可能用.
(2)正、余弦定理是解决三角形问题的两个重要工具,这类题目往
往结合基本的三角恒等变换,同时注意三角形中的一些重要性质,
如内角和为 、大边对大角等.
拓展 在中,内角,,所对的边分别为,,,
的面积记为,且满足 .
(1)求 ;
解:因为,所以 ,
所以.
又 ,所以 .
(2)若,求 的取值范围.
解:由正弦定理得,所以 ,所以
.
因为,所以,所以 ,所以 .
故的取值范围为 .
探究点二 正、余弦定理在平面几何中的应用
例2 如图,在中,内角,, 的对
边分别为,,,且 ,
.
(1)求 ;
解:由,得 ,
由余弦定理得 ,
又,所以 .
(2)过点作,交边于点 ,且
,求 的长.
解:因为,所以 ,
所以 ,
又,所以 .
在 中,由正弦定理得 ,
又 ,
所以在 中, .
变式 [2024·河北武邑中学高一月考] 如图所示,
在平面四边形中, ,
,,, .
(1)求 的长;
解:在 中,由余弦定理得,所以 ,
由余弦定理得 ,
所以 ,
所以 .
在 中,由余弦定理得
,所以 .
(2)若与交于点,求 的面积.
解:由(1)可知, 为等边三角形,所以
,.
在 中,由余弦定理得 ,
所以 ,
所以 ,
所以 ,
所以 ,所以 .
在中,由正弦定理得 ,
即,解得 ,
所以 .
[素养小结]
运用正、余弦定理求解三角形时,很重要的一步是找所求的边或角
所在的三角形,若所求的边或角所属的三角形不只一个,则要选用
已知条件较多的三角形进行求解.
探究点三 证明三角形中的恒等式
例3 在中,内角,,所对的边分别为,, .求证:
(1) ;
证明: .
(2) .
解:由余弦定理, ,
得 ,
整理得 .
由正弦定理得 .
变式 [2023·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高一月考] 在中,内角 ,
,所对的边分别为,,.已知是 边上的中线,求证:
.
证明:设, ,则 .
在 中,由余弦定理得.
在 中,由余弦定理得 .
, ,
整理得,即 ,
又, ,
即 .
[素养小结]
(1)证明三角恒等式的关键是消除等号两端三角函数式的差异.形式
上一般有:左 右、右 左或左 中 右三种.
(2)利用正、余弦定理证明三角形中的恒等式的途径有两种:一是
把角的关系通过正、余弦定理转化为边的关系;二是把边的关系通过
正弦定理转化为角的关系.
拓展 [2024·长沙明德中学高一月考] 已知的内角,, 所对
的边分别为,,,且 .
(1)证明: ;
证明:由题及正弦定理得 ,
所以 ,
所以 ,
所以 ,所以 .
由正、余弦定理得 ,整理得 .
(2)若,,求 的面积.
解:由(1)知 ,
由余弦定理得 ,
解得 ,
所以 .
1.在中,内角,,所对的边分别为,,,若 的
面积为,且,则 ( )
A. B. C. D.
[解析] 因为,所以 .
因为,,所以 ,
所以.
因为,所以,又 ,所以 .故选D.
√
2.[2024·江苏苏州高一期末]在中,内角,, 所对的边分别为
,,,若,则 ( )
A. B. C. D.
[解析] 由,得 ,
即,由余弦定理得 ,
又 ,所以 .故选B.
√
3.[2024·重庆巴蜀中学高一月考]在中,内角,, 的对边分
别为,,,若 ,,且,则
( )
A. B. C. D.
[解析] 因为,所以 ,由余
弦定理得 ,所
以,由正弦定理得 .故选B.
√
4.[2023·湖南衡阳一中高一期末]在中,内角,, 所对的边
分别为,,,若,则 的形
状是( )
A.直角三角形 B.等腰直角三角形
C.等边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解析] 由题得,即 ,由正弦定理及
余弦定理得,整理得,故 为等腰三
角形.
√
5.已知,,分别为的三个内角,,的对边,若 ,
,则 的面积的最大值为
_ ___.
[解析] 由 及正弦定理得
,即 ,化简得
,
由余弦定理可知 ,可得,
又,. (当且仅当时取等号),
,则.
设的面积为 ,则,
的面积的最大值为 .
1.解决三角形的综合问题,除灵活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三角形
的有关知识外,一般还要用到三角函数、三角恒等变换、方程等知识.
掌握这些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例1 [2024·沈阳高一期末] 在中,内角,, 所对的边分
别为,,,已知的面积为,, .
(1)求和 的值;
解: , ,
故 , ,
又,, .
由余弦定理得 ,
,由正弦定理得 ,则 .
(2)求 的值.
解:, , ,
, ,
.
2.在判断三角形的形状时,经常用到以下结论:
(1)为直角三角形或 或
;
(2)为锐角三角形且 且
;
(3)为钝角三角形或 或
.
例2(1) 在中,内角,,所对的边分别为,, ,若
, ,则( )
A.为直角 B.为钝角 C.为直角 D. 为钝角
[解析] 由及正弦定理得 ,
则,又 ,
所以由余弦定理得,可得 ,
所以,所以,, .故选C.
√
(2)在中,内角,,的对边分别为,, ,若
,则 ( )
A.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B.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C.一定是钝角三角形 D.是锐角或直角三角形
[解析] 由,得,所以 ,所以C为钝
角,因此 一定是钝角三角形.
√
3.与平面多边形有关的问题,可以转化为三角形中的边或角问题,借
助余弦定理或正弦定理来解决.
例3 在四边形中, ,
, ,求:
(1) 的长;
解:因为 , ,所以 ,
又 ,所以 ,
所以 .
在中, ,
所以 ,所以 .
在中, ,所以
.
(2)四边形 的面积.
解: ,
,
所以四边形的面积 .第2课时 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课前预习】
知识点
1.(1)钝角 (2)直角 (3)锐角
2.①a ②b ③c
【课中探究】
探究点一
例1 解:(1)由c(cos A+1)=asin C及正弦定理得sin C(cos A+1)=sin Asin C,
因为sin C>0,所以sin A-cos A=1,则sin=.
因为0
(2)因为S△ABC=bcsin A=9,所以bc=36,
由余弦定理得a2=b2+c2-2bccos A=b2+c2-bc=(b+c)2-3bc=(18-a)2-108,解得a=6.
变式 解:(1)由asin C=ccos及正弦定理可得sin Asin C=sin Ccos,
∵sin C≠0,∴sin A=cos=cos A+sin A,
则tan A=,又0
(2)由(1)知cos A==,又a=,b+c=4,
∴=-1=,可得bc=3,
∴S△ABC=bcsin A=.
拓展 解:(1)因为a2+b2-c2=S,所以2abcos C=×absin C,所以tan C=.又0
(2)由正弦定理得==2,所以a=2sin A,所以2a-4sin B=4sin A-4sin B=4sin A-4sin=4sin A-2cos A-2sin A=2sin A-2cos A=4sin.因为0
故2a-4sin B的取值范围为(-2,2).
探究点二
例2 解:(1)由bc=a2-b2-c2,得b2+c2-a2=-bc,
由余弦定理得cos∠BAC===-,
又∠BAC∈(0,π),所以∠BAC=.
(2)因为AD⊥AB,所以∠BAD=,
所以∠DAC=∠BAC-∠BAD=-=,
又AD=DC,所以C=∠DAC=.
在△ABC中,由正弦定理得c===,
又B=π-∠BAC-C=π--=,
所以在Rt△ABD中,AD=tan B·AB=c=1.
变式 解:(1)在△ABC中,由余弦定理得AC2=AB2+BC2-2AB·BC·cos∠ABC=3+1-2××1×=7,所以AC=,
由余弦定理得cos∠ACB===,所以sin∠ACB=,
所以cos∠BCD=cos(∠ACB+∠ACD)=×-×=.
在△BCD中,由余弦定理得BD2=BC2+CD2-2BC·CD·cos∠BCD=1+7-2×1××=7,所以BD=.
(2)由(1)可知,△ACD为等边三角形,所以∠CAD=60°,AD=.在△BCD中,由余弦定理得cos∠BDC===,
所以sin∠BDC=,
所以cos∠ADO=cos(∠ADC-∠BDC)=×+×=,所以sin∠ADO=,
所以cos∠AOD=-cos(∠CAD+∠ADO)=-=,所以sin∠AOD=.
在△AOD中,由正弦定理得=,
即=,解得AO=,
所以S△AOD=AO·AD·sin∠OAD=×××=.
探究点三
例3 证明:(1)==··=.
(2)由余弦定理a2=b2+c2-2bccos A,b2=a2+c2-2accos B,得a2-b2=b2-a2-2bccos A+2accos B,
整理得=.由正弦定理得==.
变式 证明:设BM=x(x>0),∠BMC=α,
则∠AMB=π-α.在△BCM中,由余弦定理得cos α==.在△ABM中,由余弦定理得cos(π-α)==.
∵cos(π-α)+cos α=0,∴+=0,
整理得2x2+-(c2+a2)=0,即x2=,
又x>0,∴x=,
即BM=.
拓展 解:(1)证明:由题及正弦定理得cos B-tan Asin B=,所以3sin Acos Bcos A-3sin2Asin B=sin Ccos A,
所以3sin A(cos Bcos A-sin Asin B)=sin Ccos A,
所以3sin Acos(A+B)=sin Ccos A,
所以-3sin Acos C=sin Ccos A.
由正、余弦定理得-3a·=c·,
整理得c2=a2+2b2.
(2)由(1)知c2-a2=2b2=8,
由余弦定理得cos C====-=-,解得a=2,
所以S△ABC=absin C=×2×2×=.
【课堂评价】
1.D [解析] 因为cos A=,所以b2+c2-a2=2bccos A.因为S=bcsin A,4S=b2+c2-a2,所以4×bcsin A=2bccos A,所以sin A=cos A.因为cos A≠0,所以tan A=1,又A∈(0,π),所以A=.故选D.
2.B [解析] 由(a+c)(a-c)=b(b-c),得a2-c2=b2-bc,即b2+c2-a2=bc,由余弦定理得cos A===,又0°
3.B [解析] 因为·=cbcos A=3,所以c===3,由余弦定理得a2=b2+c2-2bccos A=4+9-2×2×3×=7,所以a=,由正弦定理得===.故选B.
4.D [解析] 由题得=2,即2cos Bsin C=sin A,由正弦定理及余弦定理得2××c=a,整理得c=b,故△ABC为等腰三角形.
5. [解析] 由(sin C-sin B)(b+3)=(a+b)sin A及正弦定理得(c-b)(b+3)=(a+b)a,即(3-b)(b+3)=(a+b)a,化简得a2+b2+ab=9,由余弦定理可知c2=9=a2+b2-2abcos C,可得cos C=-,又C∈(0,π),∴C=.∵a2+b2≥2ab(当且仅当a=b时取等号),∴9-ab≥2ab,则ab≤3.设△ABC的面积为S,则S=absin C=absin=ab≤,∴△ABC的面积的最大值为.第2课时 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学习目标】
能利用正、余弦定理、三角恒等变换、三角形面积公式解决较为复杂的三角形问题.
◆ 知识点 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的关系
1.在△ABC中,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
(1)若a2>b2+c2,则cos A=<0,△ABC为 三角形;
(2)若a2=b2+c2,则cos A==0,△ABC为 三角形;
(3)若a2
0,cos B=>0,cos C=>0,△ABC为 三角形.
2.射影定理
在△ABC中,
①bcos C+ccos B= ;
②ccos A+acos C= ;
③acos B+bcos A= .
◆ 探究点一 利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例1 [2024·河南濮阳高一期末] 在△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c(cos A+1)=asin C.
(1)求角A的大小;
(2)若△ABC的面积为9,周长为18,求a的值.
变式 在△ABC中,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已知asin C=ccos.
(1)求A;
(2)若a=,b+c=4,求△ABC的面积.
[素养小结]
(1)一般地,如果遇到的式子含角的余弦或是边的二次式,要考虑用余弦定理;如果遇到的式子含角的正弦或是边的一次式,则大多用正弦定理;如果以上特征不明显,则两个定理都有可能用.
(2)正、余弦定理是解决三角形问题的两个重要工具,这类题目往往结合基本的三角恒等变换,同时注意三角形中的一些重要性质,如内角和为180°、大边对大角等.
拓展 在△ABC中,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ABC的面积记为S,且满足a2+b2-c2=S.
(1)求C;
(2)若c=,求2a-4sin B的取值范围.
◆ 探究点二 正、余弦定理在平面几何中的应用
例2 如图,在△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a=3,bc=a2-b2-c2.
(1)求∠BAC;
(2)过点A作AD⊥AB,交边BC于点D,且AD=DC,求AD的长.
变式 [2024·河北武邑中学高一月考] 如图所示,在平面四边形ABCD中,∠ABC=150°,∠ACD=60°,AB=,BC=1,CD=.
(1)求BD的长;
(2)若AC与BD交于点O,求△AOD的面积.
[素养小结]
运用正、余弦定理求解三角形时,很重要的一步是找所求的边或角所在的三角形,若所求的边或角所属的三角形不只一个,则要选用已知条件较多的三角形进行求解.
◆ 探究点三 证明三角形中的恒等式
例3 在△ABC中,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求证:
(1)=;
(2)=.
变式 [2023·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高一月考] 在△ABC中,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已知BM是AC边上的中线,求证:BM= .
[素养小结]
(1)证明三角恒等式的关键是消除等号两端三角函数式的差异.形式上一般有:左 右、右 左或左 中 右三种.
(2)利用正、余弦定理证明三角形中的恒等式的途径有两种:一是把角的关系通过正、余弦定理转化为边的关系;二是把边的关系通过正弦定理转化为角的关系.
拓展 [2024·长沙明德中学高一月考] 已知△ABC的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且cos B=tan Asin B+.
(1)证明:c2=a2+2b2;
(2)若C=,b=2,求△ABC的面积.
1.在△ABC中,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ABC的面积为S,且4S=b2+c2-a2,则A= ( )
A. B. C. D.
2.[2024·江苏苏州高一期末] 在△ABC中,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a+c)(a-c)=b(b-c),则A= ( )
A.90° B.30°
C.60° D.150°
3.[2024·重庆巴蜀中学高一月考] 在△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A=60°,b=2,且·=3,则= ( )
A. B.
C. D.
4.[2023·湖南衡阳一中高一期末] 在△ABC中,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lg sin A-lg cos B-lg sin C=lg 2,则△ABC的形状是 ( )
A.直角三角形 B.等腰直角三角形
C.等边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5.已知a,b,c分别为△ABC的三个内角A,B,C的对边,若c=3,(sin C-sin B)(b+3)=(a+b)sin A,则△ABC的面积的最大值为 . 第2课时 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1.D [解析] 由9sin2B=4sin2A及正弦定理得9b2=4a2,则b=,由余弦定理得cos C===,可得=,所以=.故选D.
2.B [解析] 因为acsin B=,B=,所以ac=2,又因为b2=a2+c2-2accos B=(a+c)2-3ac=3,所以(a+c)2=9,所以a+c=3,所以△ABC的周长为a+b+c=3+,故选B.
3.A [解析] 由sin Acos C=2sin Ccos A及正、余弦定理得a·=2c·,即a2+b2-c2=2(b2+c2-a2),即a2-c2=,又a2-c2=3b,所以=3b,又b>0,所以b=9.故选A.
4.C [解析] ∵(sin2A+sin2C-sin2B)·tan B=sin A·sin C,∴(sin2A+sin2C-sin2B)·sin B=sin A·sin C·cos B(cos B≠0),∴由正弦定理可得(a2+c2-b2)·sin B=a·c·cos B,∴2a·c·cos B·sin B=a·c·cos B,∴2cos B·sin B=cos B,∵cos B≠0,∴sin B=,∴B=或B=.故选C.
5.A [解析] 因为2bcos C=a(2-c),所以2abcos C=a2(2-c),由余弦定理得a2+b2-c2=2abcos C,则a2+b2-c2=a2(2-c),即a2+c2-b2=a2c,由余弦定理得a2+c2-b2=2accos B,所以a2c=2accos B,又B=,所以a=1.故选A.
6.C [解析] 在△ABC中,因为AB=4,BC=3,∠ABC=60°,所以由余弦定理得AC==,所以BD===.易知△ABD和△BCD均为直角三角形,所以AD===,CD===,又∠ADC=180°-∠ABC=120°,所以△ACD的面积S=×××=.故选C.
7.A [解析] 在△ABM中,由正弦定理得=,即=,∴sin∠AMB==,又0°<∠AMB<120°,∴∠AMB=30°,∴∠BAM=90°,∴BM==4,又M是边BC的中点,所以BC=8.在△ABC中,由余弦定理得AC2=AB2+BC2-2AB×BC×cos B=22+82-2×2×8×cos 60°=68-16=52,所以AC=2.故选A.
8.BCD [解析] 根据余弦定理c2=a2+b2-2abcos C,可得b2-c2=2abcos C-a2,即(b+c)(b-c)=2abcos C-a2,故B正确,A错误;根据余弦定理可得c(acos B-bcos A)=ca·-cb·=a2-b2,故C正确;根据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可得sin(A+B)sin(A-B)=(sin Acos B+cos Asin B)(sin Acos B-cos Asin B)=sin2Acos2B-cos2Asin2B=sin2A(1-sin2B)-(1-sin2A)sin2B=sin2A-sin2B,故D正确.故选BCD.
9.BC [解析] 在△ABC中,A=60°,b=2,c=+1,由余弦定理得a2=22+(+1)2-2×2×(+1)×cos 60°=6,则a=,所以C正确;由正弦定理得=,解得sin B==,又b
10.4 [解析] 由题意知sin∠ABC==sin=cos∠CBD,在△BCD中,由余弦定理可得CD2=BC2+BD2-2BC×BDcos∠CBD=27+25-2×3×5×=16,所以CD=4.
11. [解析] 因为C=2B,所以sin C=sin 2B=2sin Bcos B,由正弦定理得c=2bcos B,由余弦定理得c=2b×=,即c=,整理得(-2)c2=6,解得c=,所以AB=.
12. [解析] 因为4S=tan A(b2+c2-5),所以4×bcsin A=(b2+c2-5),因为sin A>0,所以2bc=(b2+c2-5),即2bccos A=b2+c2-5,由余弦定理得2bc×=b2+c2-5,即a2=5,所以a=.
13.解:(1)因为cos∠ADC=cos(π-∠ADB)=-cos∠ADB=-,
所以cos∠ADB=,所以sin∠ADB=.
在△ABD中,由正弦定理得=,
即=,解得AB=.
(2)因为sin B=,△ABC为锐角三角形,所以cos B=,
在△ABD中,由余弦定理得cos B===,解得BD=或BD=2,
又cos∠ADB==>0,
所以BD=2,所以BC=4,
所以△ABC的面积为AB·BC·sin B=.
14.解:(1)证明:方法一:∵=,
∴b+bcos A=2a-acos B,
由余弦定理可得b+b×=2a-a×,
即2bc+b2+c2-a2=4ac-(a2+c2-b2),
即2bc+2c2=4ac,∴2a=b+c.
方法二:∵=,∴由正弦定理得=,
∴2sin A-sin Acos B=sin B+sin Bcos A,
可得2sin A=sin B+sin Acos B+sin Bcos A=sin B+sin(A+B)=sin B+sin C,
由正弦定理可得2a=b+c.
(2)由余弦定理可得cos A==
===-1=,∴=,∴bc=20.
∵cos A=,A为三角形内角,∴sin A==,
∴S△ABC=bcsin A=×20×=6.
15.D [解析] 设三角形的直角边长为3,则斜边长为3,因为E,F为AB的三等分点,所以AE=EF=BF=.在△ACE中,由余弦定理得CE2=AC2+AE2-2AC·AE·cos 45°=9+2-2×3××=5,则CE=,易知CF=CE=,在△CEF中,由余弦定理得cos∠ECF===,因为∠ECF为锐角,所以tan∠ECF==.故选D.
16.解:(1)由cos B=及0
由b2=ac及正弦定理得sin2B=sin Asin C,故+=+==
===.
(2)由·=得cacos B=,
由cos B=,可得ca=2,即b2=2.
由余弦定理b2=a2+c2-2accos B,得a2+c2=b2+2accos B=5,
∴(a+c)2=a2+c2+2ac=5+4=9,
∵a+c>0,∴a+c=3.第2课时 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一、选择题
1.[2024·云南云天化中学高一期末] 已知△ABC的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9sin2B=4sin2A,cos C=,则= ( )
A. B. C. D.
2.已知△ABC的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ABC的面积为,b=,B=,则△ABC的周长等于 ( )
A.2+ B.3+
C.3 D.
3.[2024·长沙明德中学高一月考] 在△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已知sin Acos C=2sin Ccos A,且a2-c2=3b,则b= ( )
A.9 B.6
C.3 D.18
4.已知△ABC的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sin2A+sin2C-sin2B)·tan B=sin A·sin C,则B= ( )
A. B.
C.或 D.或
5.[2024·合肥高一期末] 在△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2bcos C=a(2-c),且B=,则a= ( )
A.1 B. C. D.2
6.如图,A,B,C,D四点共圆,其中BD为直径,AB=4,BC=3,∠ABC=60°,则△ACD的面积为( )
A. B.
C. D.
7.[2024·重庆荣昌中学高一月考] 在△ABC中,B=60°,AB=2,M是边BC的中点,AM=2,则AC= ( )
A.2 B.2
C.2 D.4
8.(多选题)[2024·福建南平政和二中高一月考] 在△ABC中,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
A.(b+c)(b-c)=2absin C-a2
B.(b+c)(b-c)=2abcos C-a2
C.c(acos B-bcos A)=a2-b2
D.sin(A+B)sin(A-B)=sin2A-sin2B
9.(多选题)在△ABC中,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且A=60°,b=2,c=+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C=75°或C=105°
B.B=45°
C.a=
D.△ABC的面积为
二、填空题
10.[2023·河南豫北名校高一期中] 如图,在△ABC中,点D在AC上,AB⊥BD,BC=3,BD=5,sin∠ABC=,则CD的长度为 .
11.在△ABC中,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a=,b=2,C=2B,则AB= .
12.[2023·河北唐山高一期末] 若△ABC的面积为S,内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且4S=tan A(b2+c2-5),则a= .
三、解答题
13.[2024·广州执信中学高一月考] 如图,在锐角三角形ABC中,BC边上的中线AD的长度为3,且sin B=,cos∠ADC=-.
(1)求边AB的长;
(2)求△ABC的面积.
14.在△ABC中,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且=.
(1)证明:2a=b+c;
(2)若cos A=,a=2,求△ABC的面积.
15.[2024·河南洛阳栾川一中高一月考] 如图,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的斜边AB的三等分点,则tan∠ECF= ( )
A. B.
C. D.
16.[2023·安徽皖北名校高一期中] 在△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b2=ac且cos B=.
(1)求+的值;
(2)设·=,求a+c的值.
点击下载
同课章节目录
第九章 解三角形
9.1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9.2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应用
9.3 数学探究活动:得到不可达两点之间的距离
第十章 复数
10.1 复数及其几何意义
10.2 复数的运算
10.3 复数的三角形式及其运算
第十一章 立体几何初步
11.1 空间几何体
11.2 平面的基本事实与推论
11.3 空间中的平行关系
11.4 空间中的垂直关系
点击下载
VI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