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欧姆定律
一、选择题
1. 下列关于电阻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 有电流通过导体,就有电阻,没有电流通过导体,就没有电阻
B. 当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增大,则导体的电阻也增大
C. 导体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不管有没有电流通过,导体的电阻是一定的
D. 导体的电阻只与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
2. (2024·常州中考)海水盐浓度越大,其导电性越好,固定间距金属片A、B之间海水的电阻越小。下列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R0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海水盐浓度越大,电表示数越大的是( A )
A B C D
3. 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当闭合开关S后,两个电压表的指针偏转情况均如图乙所示,则电阻R1和R2的比值为( D )
第3题图
A. 5∶1
B. 1∶5
C. 1∶4
D. 4∶1
4.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3 V,R1=15 Ω,R2=5 Ω,闭合开关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第4题图
A. R1、R2两端的电压之比为3∶1
B. 通过R1的电流与干路的总电流之比为1∶3
C. 通过R1、R2的电流之比为1∶3
D. 电路的总电阻与R1之比为4∶3
5. 小明家的屋顶上有一个水池,如图是他设计的一种自动测量水池内水位高低的装置,R′是定值电阻,R是滑动变阻器,它的金属滑片是杠杆的一端。从水位表(用电流表改装)指针的刻度,就可知道水池内水位的高低。下列对装置的设计方案提出的建议,可行的是( A )
第5题图
A. 用电压表改装水位表,并与R′并联
B. 用塑料材料制作杠杆AB
C. 用软绳连接杠杆A端与浮标
D. 用导线代替电阻R′接通电路
6. 用电器甲、乙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直线表示用电器甲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第6题图
A. 用电器甲的电阻不变,大小为0.1 Ω
B. 用电器乙的电阻随着电流的增大而增大,最大值为10 Ω
C. 如果把这两个用电器串联接在6 V的电源上,干路中的电流是0.43 A
D. 如果把这两个用电器并联接在4 V的电源上,干路中的电流是0.65 A
7. 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丹丹分别选用定值电阻和小灯泡作为测量对象,在处理实验数据时,分别画出了对应的U-I图像,如图甲、乙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第7题图
A. 图甲是定值电阻的U-I图像,图乙是小灯泡的U-I图像
B. 由图像可知,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和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C. 由图乙及实验现象可知,小灯泡的电阻随灯丝温度的增加而增大
D. 为了减小误差,应该用多次测量的方法计算小灯泡的电阻
二、填空题
8. 某根金属丝两端的电压为6 V时,通过的电流为0.3 A;当该金属丝两端的电压降为4 V时,通过它的电流为 0.2 A;当该金属丝两端的电压降为0时,它的电阻为 20 Ω。
9. 如图所示,甲为亮度可调的台灯,电位器实际上是一个 可变 (选填“可变”或“定值”)电阻;乙为电位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a、b、c是它的三个接线柱,旋钮带动滑片转动。若顺时针旋转旋钮时灯泡发光变亮,则需将 b和c (选填“a和b”“a和c”或“b和c”)接线柱接入电路。
第9题图
10. 两个定值电阻,定值电阻甲标有“10 Ω 1 A”字样,定值电阻乙标有“15 Ω 0.6 A”字样, 把它们串联在同一电路中, 总电阻是 25 Ω;电路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 0.6 A,电路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为 15 V。
11.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R1=5 Ω,开关S1、S2都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8 A;开关S1闭合、S2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变为0.6 A。则电源电压为 3 V,电阻R2的阻值为 15 Ω。
第11题图
12. 如图甲所示,闭合开关后两只电压表的指针偏转均如图乙所示,则R1两端的电压是 6 V,R1与R2的电阻之比为 4∶1 。
甲 乙
第12题图
13. 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滑动的过程中,电流表A1的示数 不变 ,电压表V与电流表A的示数的比值 变大 。(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第13题图
14. (2024·贵州中考)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恒定,定值电阻R阻值为20 Ω,灯泡 L标有“6 V 3 W”字样。当闭合开关S、S1, L正常发光,滑片P在a端时,干路电流为I;当闭合开关S、断开S1,滑动变阻器接入的阻值为10 Ω时,电路中电流为I′,则 I∶I′= 4∶1 。
第14题图
三、实验题
15. 如图所示,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因素”的实验中,导线a、b、c粗细相同,b、d粗细不同,a、b、d长度相同。
第15题图
(1)该实验是通过观察 电流表 的示数间接比较导线电阻的大小的。
(2)选用导线a、b分别接入电路中,是为了探究电阻大小跟导体的 材料 的关系。
(3)选用导线b、c分别接入电路中,是为了探究电阻大小跟导体的 长度 的关系。
(4)选用导线 b、d 分别接入电路中,是为了探究电阻大小跟导体的横截面积的关系。
(5)导体电阻大小除了跟上述因素有关外,还可能跟 温度 有关。
(6)本探究实验所用到的探究方法: 控制变量法 。
16. 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第16题图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 断开 状态,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置于 B (选填“A”或“B”)端。
(2)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发现电压表始终无示数,电流表有示数。其原因可能是 B (填字母)。
A. 滑动变阻器开路
B. 电阻R短路
C. 电阻R开路
(3)排除故障后,用5 Ω的电阻替换R接入电路,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示数为1.5 V时,电流表指针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将电流表示数填入表中。
R/Ω I/A
5 0.3
10 0.15
15 0.1
(4)将5 Ω的电阻换成10 Ω的电阻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到合适位置时,记录电流数据。此操作中调节滑动变阻器的目的是控制 电阻两端 的电压不变。
(5)再将电阻换成15 Ω,重复上述操作。进行多次实验,其目的是使得到的结论具有 普遍 性。
(6)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出结论: 电压 一定时, 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
四、计算题
17.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 V且保持不变,电阻R1的阻值为10 Ω,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20 Ω 2 A”字样,闭合开关,某一时刻电流表示数为 0.2 A。求:
第17题图
(1)此时电压表的示数;
(2)此时R2连入电路中的阻值。
解:(1)电阻R1的阻值为10 Ω,通过电阻R1的电流I1=I=0.2 A,由I=可得,此时电压表的示数
U1=I1R1=0.2 A×10 Ω=2 V。
(2)滑动变阻器R2两端的电压和电流
U2=U-U1=6 V-2 V=4 V,
I2=I=0.2 A,
由I=得,此时R2连入电路中的阻值
R2===20 Ω。
18.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已知R1=40 Ω,R2=10 Ω。当开关闭合后,电流表的示数为0.3 A。求:
第18题图
(1)电阻R1两端的电压;
(2)通过电阻R2的电流;
(3)通过干路的总电流。
解:(1)由I=可得,电阻R1两端的电压
U1=I1R1=0.3 A×40 Ω=12 V。
(2)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所以通过电阻R2的电流
I2====1.2 A。
(3)并联电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所以通过干路的总电流
I=I1+I2=0.3 A+1.2 A=1.5 A。
五、综合能力题
19. (2025·深圳模拟)如图甲是小红在学校举行的物理创新大赛上制作的电子秤原理图,其中E为电源(电压为3 V的干电池组), A是电流表(电子秤示数表盘),R0是一个6 Ω的定值电阻,R是一根长8 cm、阻值均匀的电阻丝,金属滑片P可在R上滑动,其余电阻忽略不计,c是一根弹簧,其所受压力F与压缩量ΔL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塑料盘的重力不计,g取10 N/kg)。制作时,调整弹簧的位置,使之在没有重物时滑片P刚好在电阻丝的a端。
第19题图
(1)没有重物时,电子秤示数表盘零刻度应标在电流表表盘的 0.5 A 处。
(2)质量为4 kg的重物放入塑料盘中时,电流表指针在0.3 A处,整个电阻丝R的阻值为 8 Ω。
(3)从理论上来看,该电子秤设计方案的不足之处是示数表盘 刻度不均匀 。
(4)电池用久了,由于电源电压减小会使测量不准确,为了校准电子秤可将电路进一步改进,以下改进方案中最佳的是 C 。
A. 增加一节干电池
B. 用一个阻值较小的电阻替换R0
C. 将电路中R0更换成一个阻值合适的滑动变阻器
8/8第十四章 欧姆定律
一、选择题
1. 下列关于电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有电流通过导体,就有电阻,没有电流通过导体,就没有电阻
B. 当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增大,则导体的电阻也增大
C. 导体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不管有没有电流通过,导体的电阻是一定的
D. 导体的电阻只与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
2. (2024·常州中考)海水盐浓度越大,其导电性越好,固定间距金属片A、B之间海水的电阻越小。下列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R0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海水盐浓度越大,电表示数越大的是( )
A B C D
3. 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当闭合开关S后,两个电压表的指针偏转情况均如图乙所示,则电阻R1和R2的比值为( )
第3题图
A. 5∶1
B. 1∶5
C. 1∶4
D. 4∶1
4.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3 V,R1=15 Ω,R2=5 Ω,闭合开关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4题图
A. R1、R2两端的电压之比为3∶1
B. 通过R1的电流与干路的总电流之比为1∶3
C. 通过R1、R2的电流之比为1∶3
D. 电路的总电阻与R1之比为4∶3
5. 小明家的屋顶上有一个水池,如图是他设计的一种自动测量水池内水位高低的装置,R′是定值电阻,R是滑动变阻器,它的金属滑片是杠杆的一端。从水位表(用电流表改装)指针的刻度,就可知道水池内水位的高低。下列对装置的设计方案提出的建议,可行的是( )
第5题图
A. 用电压表改装水位表,并与R′并联
B. 用塑料材料制作杠杆AB
C. 用软绳连接杠杆A端与浮标
D. 用导线代替电阻R′接通电路
6. 用电器甲、乙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直线表示用电器甲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6题图
A. 用电器甲的电阻不变,大小为0.1 Ω
B. 用电器乙的电阻随着电流的增大而增大,最大值为10 Ω
C. 如果把这两个用电器串联接在6 V的电源上,干路中的电流是0.43 A
D. 如果把这两个用电器并联接在4 V的电源上,干路中的电流是0.65 A
7. 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丹丹分别选用定值电阻和小灯泡作为测量对象,在处理实验数据时,分别画出了对应的U-I图像,如图甲、乙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第7题图
A. 图甲是定值电阻的U-I图像,图乙是小灯泡的U-I图像
B. 由图像可知,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和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C. 由图乙及实验现象可知,小灯泡的电阻随灯丝温度的增加而增大
D. 为了减小误差,应该用多次测量的方法计算小灯泡的电阻
二、填空题
8. 某根金属丝两端的电压为6 V时,通过的电流为0.3 A;当该金属丝两端的电压降为4 V时,通过它的电流为 A;当该金属丝两端的电压降为0时,它的电阻为 Ω。
9. 如图所示,甲为亮度可调的台灯,电位器实际上是一个 (选填“可变”或“定值”)电阻;乙为电位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a、b、c是它的三个接线柱,旋钮带动滑片转动。若顺时针旋转旋钮时灯泡发光变亮,则需将 (选填“a和b”“a和c”或“b和c”)接线柱接入电路。
第9题图
10. 两个定值电阻,定值电阻甲标有“10 Ω 1 A”字样,定值电阻乙标有“15 Ω 0.6 A”字样, 把它们串联在同一电路中, 总电阻是 Ω;电路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 A,电路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为 V。
11.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R1=5 Ω,开关S1、S2都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8 A;开关S1闭合、S2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变为0.6 A。则电源电压为 V,电阻R2的阻值为 Ω。
第11题图
12. 如图甲所示,闭合开关后两只电压表的指针偏转均如图乙所示,则R1两端的电压是 V,R1与R2的电阻之比为 。
甲 乙
第12题图
13. 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滑动的过程中,电流表A1的示数 ,电压表V与电流表A的示数的比值 。(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第13题图
14. (2024·贵州中考)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恒定,定值电阻R阻值为20 Ω,灯泡 L标有“6 V 3 W”字样。当闭合开关S、S1, L正常发光,滑片P在a端时,干路电流为I;当闭合开关S、断开S1,滑动变阻器接入的阻值为10 Ω时,电路中电流为I′,则 I∶I′= 。
第14题图
三、实验题
15. 如图所示,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因素”的实验中,导线a、b、c粗细相同,b、d粗细不同,a、b、d长度相同。
第15题图
(1)该实验是通过观察 的示数间接比较导线电阻的大小的。
(2)选用导线a、b分别接入电路中,是为了探究电阻大小跟导体的 的关系。
(3)选用导线b、c分别接入电路中,是为了探究电阻大小跟导体的 的关系。
(4)选用导线 分别接入电路中,是为了探究电阻大小跟导体的横截面积的关系。
(5)导体电阻大小除了跟上述因素有关外,还可能跟 有关。
(6)本探究实验所用到的探究方法: 。
16. 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第16题图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 状态,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置于 (选填“A”或“B”)端。
(2)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发现电压表始终无示数,电流表有示数。其原因可能是 (填字母)。
A. 滑动变阻器开路
B. 电阻R短路
C. 电阻R开路
(3)排除故障后,用5 Ω的电阻替换R接入电路,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示数为1.5 V时,电流表指针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将电流表示数填入表中。
R/Ω I/A
5
10 0.15
15 0.1
(4)将5 Ω的电阻换成10 Ω的电阻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到合适位置时,记录电流数据。此操作中调节滑动变阻器的目的是控制 的电压不变。
(5)再将电阻换成15 Ω,重复上述操作。进行多次实验,其目的是使得到的结论具有 性。
(6)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出结论: 一定时, 。
四、计算题
17.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 V且保持不变,电阻R1的阻值为10 Ω,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20 Ω 2 A”字样,闭合开关,某一时刻电流表示数为 0.2 A。求:
第17题图
(1)此时电压表的示数;
(2)此时R2连入电路中的阻值。
18.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已知R1=40 Ω,R2=10 Ω。当开关闭合后,电流表的示数为0.3 A。求:
第18题图
(1)电阻R1两端的电压;
(2)通过电阻R2的电流;
(3)通过干路的总电流。
五、综合能力题
19. (2025·深圳模拟)如图甲是小红在学校举行的物理创新大赛上制作的电子秤原理图,其中E为电源(电压为3 V的干电池组), A是电流表(电子秤示数表盘),R0是一个6 Ω的定值电阻,R是一根长8 cm、阻值均匀的电阻丝,金属滑片P可在R上滑动,其余电阻忽略不计,c是一根弹簧,其所受压力F与压缩量ΔL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塑料盘的重力不计,g取10 N/kg)。制作时,调整弹簧的位置,使之在没有重物时滑片P刚好在电阻丝的a端。
第19题图
(1)没有重物时,电子秤示数表盘零刻度应标在电流表表盘的 处。
(2)质量为4 kg的重物放入塑料盘中时,电流表指针在0.3 A处,整个电阻丝R的阻值为 Ω。
(3)从理论上来看,该电子秤设计方案的不足之处是示数表盘 。
(4)电池用久了,由于电源电压减小会使测量不准确,为了校准电子秤可将电路进一步改进,以下改进方案中最佳的是 。
A. 增加一节干电池
B. 用一个阻值较小的电阻替换R0
C. 将电路中R0更换成一个阻值合适的滑动变阻器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