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奇妙的克隆 课件+教案+练习+素材(6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奇妙的克隆 课件+教案+练习+素材(6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8-18 17:30:46

文档简介

《奇妙的克隆》学情调查:
1.本课你最喜欢最感兴趣的内容是什么?
2.本课你最不喜欢的内容是什么?
3.本课你最想要了解的内容是什么?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第一节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有关克隆的科学知识。
2、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辨别说明方法及作用。
3、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提取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速读课文,提取筛选信息,感知课文内容。
2、通过问题研讨,运用说明文的知识解读文本。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这学期我们开设了名著阅读课,很多同学都在阅读《西游记》,其中孙悟空有个本领让我们羡慕不已——他经常在紧要关头从身上拔一把猴毛变成一大群和他一模一样的猴子。当然这只是我国明代大作家吴承恩奇妙想象下的精彩描写。但这一想象却在今天成了可能,这就是克隆技术。今天我们就一起到奇妙的克隆领域去探究一番。
二、资料平台——他是谁?
教师提问:我国现代遗传学的奠基人是谁?是谁将“基因”一词带入中文,并建立中国第一个遗传学专业,创建中国第一个遗传学研究所,组建中国第一个生命科学院?
谈家桢,生物学家,从事遗传学教学和研究逾60年,作为我国现代遗传学的奠基人之一。
三、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填空:这是一篇向我们介绍( )知识的科普文章,说明类别属于( )说明文。
课文分四个小标题,分别介绍了( )、克隆鲫鱼诞生前后、( )、 克隆技术造福人类发明等内容。
师引:看来大家对本文的说明对象和说明类型有了了解,那么这节课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提取信息和筛选信息的方法来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辨别说明方法。
四、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一)快速阅读课文第一部分,提取信息回答问题。
1、在文中找出能说明天生具有克隆本领的动植物的共同点的语句?(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
2、找出文中直接告诉我们什么是“无性繁殖”,什么是“克隆”的语句。(“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这就是无性繁殖”。“凡来自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后代群体也叫克隆”)
3、作者在向我们讲解什么是克隆这个概念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分别是什么??
(举例子——葡萄茎、仙人掌、草莓等,列举人们熟悉的生物现象来说明,把深奥的科学知识说得简明易懂。
下定义——无性繁殖,对克隆一词溯源作解释。
引资料——引《西游记》中拔毛变猴的故事,生动形象说明。)
4、如果课文一开始就告诉大家克隆是无性繁殖,名称来源于希腊文,效果好吗? 举孙悟空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科普短文重在“普”,作者从常见且容易理解的生物现象写起,将高深的科学技术说得生动形象,明白晓畅。接着又从词源追溯“克隆”原意,进一步弄明白了克隆含义。用《西游记》中妇孺皆知的故事,更将科学技术写得富有趣味。)???
?
(二)学生默读第二、三小标题部分,回答问题。
1、这两个部分作者依次例举了哪些克隆事例?请同学筛选信息,填写表格。
时间
研究者
研究成果
研究类别
1979
中国科学院
克隆鲫鱼
鱼类
1960——1962
英国
克隆爪蟾
两栖类
1978
中国童第周
黑斑蛙
两栖类
中国科学家
鲤鲫鱼
鱼类
美国和瑞士
克隆鼠
哺乳类
1996
英国
克隆绵羊
2、"克隆鲫鱼出世前后"一节的说明顺序是什么?为什么不以时间的先后来写"克隆试验"呢?文中这种安排有什么好处?
明确:“克隆试验”按两条线索说明:一是按照生物顺序来安排的,从鱼类、两栖类再到哺乳类。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符合人们认知的规律,也说明了克隆技术在不断发展;二是从中国的写到外国的,突出我国科学家在克隆研究中的成就和贡献。
3、“克隆绵羊多利”介绍多利的诞生过程,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教师提示:文段共有几句话,其中哪几句是介绍多利的诞生过程的,有哪些标志性词语。
明确:“克隆绵羊‘多利’”是按时间顺序安排材料的。
文中有标志性词语可供分析,如“‘多利’绵羊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呢?……先给……与此同时……手术完成后……然后……到去年七月……‘换核卵’一步一步发展的结果,因此是‘克隆羊’”。
(三)学生默读第四小标题部分,回答问题。
1、请同学筛选概括克隆技术造福人类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你是怎样快速的找到这些信息的?找出标志性语句或词语。
(第一,克隆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第二,克隆可以挽救珍稀动物;第三,克隆对人类疾病的防治、寿命的延长具有重要意义。)
(A、这些高附加值的牲畜如何有效地繁殖?答案当然还是克隆。
B、如何挽救这类珍稀动物?克隆为人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
C、除此之外,克隆动物对于研究癌生物学……)
2、这一部分的第一段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举例子、打比方。通过举例,说明只有通过克隆技术才能最有效、最方便地繁殖这些能给人类带来好处的高附加值的牲畜。)
(四)归纳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明确对象、分清类别、理清顺序、辩析方法、品析语言。
提取信息、筛选信息能力。
审清题目要求;
确定寻找范围;
逐句筛选信息;
关注标志词语;
按照要求概括。
五、课堂小结:
这是一篇科普文章,文章例举人们熟悉的生物现象和引用《西游记》中妇孺皆知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是克隆技术,又按照生物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介绍了克隆技术的发展过程,最后指出克隆技术带给人类的好处。
在调查问卷中,许多同学都想了解更多的克隆知识,例如克隆的发展过程,未来会不会有克隆人等。现在大家就随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克隆研究的大事记吧。
从克隆研究的大事记可以看出,随着克隆研究的越来越深入,它似乎越来越接近我们人类。在不久的将来会不会有克隆人呢?如果有克隆人,这是福音,还是灾祸呢?你赞成克隆人技术吗?
六、作业:搜集资料准备辩论
第二节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品读语言,感受说明文语言特点。
2、联想训练,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圈画、揣摩、交流,感受说明文语言特点。
2、通过联想进行写作训练。
3、分两方辩论,引导学生对克隆技术进行深入的思考。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回顾课文内容。
师引:上节课我们从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对文章进行了解读,这节课我们从说明语言入手,?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简明、准确、通俗的特点。
二、揣摩语言,体会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
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大道可走的,科海泛游靠的是渊博的科学知识、精湛的科学技术、严谨的科学态度、坚持不懈的的科学精神。请从课文中找出能表现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与精神的句子,仔细体会。学生圈画,交流,师作点拨。
(1)用鲫鱼囊胚期的细胞进行人工培养,经过385天59代连续传代培养后,用直径10微米左右的玻璃管在显微镜下从培养细胞中吸出细胞核。
(2)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3厘米长的鲫鱼。
(3)……依靠高超的外科手术从爪蟾蝌蚪的上皮细胞、肝细胞、肾细胞中取出核,并把这些细胞的核精确地放进已被紫外线破坏了细胞核的卵细胞内。
(4)经过几百次黑灰白这样的操作以后,白色小鼠终于生下了三只小灰鼠。
(5)经过247次失败以后,他们在1996年7月得到了一只名为“多利”的克隆雌性小绵羊。
(6)……用极细的吸管从卵细胞中吸出核。……立即送入取走核的“苏格兰黑绵羊”的卵细胞中。……然后,将胚胎巧妙地植入另一只母羊的子宫里。?
?师小结:通过上述语句的分析、交流,我们不仅从中感受到科学研究的艰难和漫长,而且更多地体会到科学家们的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和精神,我想同学们一定从中受到了启发,正确的对待学习。
三、拓展延伸,分两方展开辩论。
??? 师引:克隆人在这个世界进入新世纪之后似乎正款款向人类走来,意美权威科学家相继宣布携手共同展开克隆人的研究,英国政府也解除了克隆人类最初级胚胎的禁令,从而打开了一个神秘的克隆人的禁区。那么,你赞成克隆人技术吗?
辩论的要求:(1)语言清晰、流畅,声音洪亮;? (2)观点鲜明,论据充足;? (3)驳斥对方观点时既要有“理”,又要有“礼”。
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思考:(幻灯片)
(1)科学是一把双刃剑,既可造福人类,也可殃及人类,而且科学造福人类和殃及人类的速度、程度在同步增长,如核的发现和利用; (2)科学的发展越来越从自然界逼近了人类本身,越来越深刻地触及人类的伦理、道德和法律以及人类心灵。 (3)如何确立并完善现代社会伦理道德价值观,使之既能导正科学技术的发展,又能适应科技的进步,理性运用科学之剑为人类造福。?
预设回答:
反对克隆人
1.克隆技术现在还不成熟,克隆人可能有很多先天性生理缺陷。
2.克隆人的身份难以认定,他们与被克隆者之间的关系无法纳入现有的伦理体系。
3.克隆技术有可能被滥用,成为恐怖分子的工具。
4.从生物多样性上来说,大量基因结构完全相同的克隆人,可能诱发新型疾病的广泛传播,对人类的生存不利。
支持克隆人
1.“不让我们克隆人,就是不让我们修正我们的错误,人类历史难道能够这样构造吗?”——《纽约时报书评》
2.“当然应该‘克隆’人,如果谁第一个掌握了这个技术,他就是我真正的、也是唯一的竞争对手。”——比尔·盖茨
3.“克隆人绝对是科学上了不起的进步,克隆技术必将创造21世纪的辉煌。”——麻省理工学院生命工程教授约翰·布洛克
4.“人体商业化是人类经济活动中无与伦比的成就,毫无疑问,克隆技术的出现将为世人创造一个最为广泛和深远的市场。”——英国《经济学家》杂志。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各抒己见,对此提出了不少看法,或许不够深刻,却是朴素而真实的。克隆技术对我们人类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但我们希望“克隆技术能真正造福人类”,我们更期待“许多生物学家,特别是那些从事无性繁殖研究的科学家,将会严肃地考虑它的含义,并展开科学讨论,用以教育世界人民。”这篇课文结尾引用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分子生物学家J.D.沃森的话作结束语,也是我们这堂课的结束语。请大家来齐读这段话。
五、作业
1、以“如果我会克隆,我最想克隆————”为起句,发挥想象说一段话。 2、借助生物书,了解某一动、植物,按照一定的顺序,选用适当的说明方法,介绍它的特征及生长过程。(300字左右)
如果我会克隆,我最想克隆一匹会飞的黑马。黑色润泽的皮毛,宽阔健硕的翅膀,高高昂起的头颅,明亮深邃的眼睛,灵活有力的马蹄……
我要骑上它翱翔蓝天,看广袤的华北平原,去桂林游山玩水,飞上珠峰挑战极限。看遍祖国的大好河山后,我要它带着我去内蒙古荒漠播撒草种,到西部希望小学送去课本,再去非洲缺水地区引来水源…… ——陈经纬
如果我会克隆,我最想克隆“勿忘草”。一朵朵淡蓝色的勿忘草开满山谷,开满世界,开满心中。同窗六年,在即将离别的时候,一朵勿忘草提醒你,不要忘记曾经的玩伴,曾经的朋友,曾经的友谊。让世界充满情谊,充满回忆,充满淡蓝色的勿忘草。——陈广昕
如果我会克隆,我最想克隆少数民族的人。我国普米族人口数量只有不到三万,我想通过克隆的方式帮助他们,让中国少数民族人丁兴旺,生活富足。“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我希望每只花都花满枝头。 ——郝子奇
如果我会克隆,我最想克隆我的妈妈。在她的少年时代,只有黑白色的照片,妈妈小时候的照片已经丢失。我想看着克隆妈妈一天天长大,我一定会用照像机记录下这一个个经典的瞬间,然后把它制作成精美的摄影集,在妈妈老了退休的时候送给她,让她躺在摇椅上回忆那远去的岁月……
——梁思瑀
课件28张PPT。奇妙的克隆——谈家桢 我国现代遗传学的奠基人是谁?是谁将“基因”一词带入中文,并创建了多个第一:建立中国第一个遗传学专业,创建中国第一个遗传学研究所,组建中国第一个生命科学院?
他是谁? 谈家桢先生是国际著名遗传学家,我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之一,从事遗传学教学和研究逾60年,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 作家简介整体感知 这是一篇向我们介绍( )知识的科普文章,说明类别属于( )说明文。课文分四个小标题,分别介绍了( )、克隆鲫鱼诞生前后、( )、 克隆技术造福人类发明等内容。学习目标
通过阅读课文来提取、筛选信息、理清说明顺序、辨析说明方法,学会阅读说明文的一般的方法。1、在文中找出说明天生具有克隆本领的动植物的共同点的语句?
2、找出文中直接告诉我们什么是“无性繁殖”,什么是“克隆”的语句。
3、作者在向我们讲解什么是克隆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速读课文第一部分,提取信息。
深入探究默读课文第二、三部分,筛选信息。
深入探究1、这两个部分作者依次例举了哪些克隆事例?请同学筛选信息,填写表格。2、“克隆鲫鱼出世前后”一节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中国克隆实验外国克隆实验突出我国科学家的贡献鱼类两栖类哺乳类“多利”诞生动物界克隆植物界克隆低级高级符合认知的规律克隆技术在发展逻辑顺序2、课文介绍克隆绵羊多利的诞生过程,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请同学们找出标志性词语。……先给……与此同时……手术完成后……然后……到去年七月速读课文第四部分,筛选信息。
1、概括克隆技术造福人类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

2、这一部分的第一段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小结:
这是一篇科普文章,文章例举人们熟悉的生物现象和引用《西游记》中妇孺皆知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是克隆技术,又按照生物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介绍了克隆技术的发展过程,最后指出克隆技术带给人类的好处。归纳阅读方法提取、筛选信息能力:
审清题目要求;
确定寻找范围;
逐句筛选信息;
关注标志词语;
按照要求概括。
明确对象、分清类别、理清顺序、
辩析方法、品析语言。克隆技术大事记 1938年:德国科学家首次提出克隆设想。
1952年:科学家开始用青蛙进行克隆实验。
1970年:克隆青蛙实验取得突破,青蛙卵发育成了蝌蚪,但是在开始进食以后死亡。
1981年:科学家进行克隆鼠实验,据称用鼠胚胎细胞培育出了正常的鼠。
1984年:第一只胚胎克隆羊诞生。
1997年2月24日:英国罗斯林研究所宣布克隆羊培育成功。 1998年2月23日:英国PPL医疗公司宣布,该公司克隆出一头牛犊“杰弗逊先生”。
 1998年7月5日:日本科学家宣布,他们利用成年动物体细胞克隆的两头牛犊诞生。
 1998年7月22日:科学家采用一种新克隆技术,用成年鼠的体细胞成功地培育出了第三代共50多只克隆鼠,这是人类第一次用克隆动物克隆出克隆动物。
 1999年5月31日:美国夏威夷大学的科学家,利用成年体细胞克隆出第一只雄性老鼠。 1999年6月17日:以美藉华人科学家杨向中为首的研究小组利用一头13岁高龄的母牛耳朵上取出的细胞克隆出小牛。
 2000年1月3日:美国著名华人杨向中,用体外长期培养后的公牛耳皮细胞成功克隆出6头牛犊。
 2000年1月:美国科学家宣布克隆猴成功,这只恒河猴被命名“泰特拉”。
 2000年3月14日:曾参与克隆小羊“多利”的英国PPL公司宣布,他们成功培育出5头克隆猪。 克隆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越来越接近我们人类。在不久的将来会不会有克隆人呢?如果有克隆人,这是福音,还是灾祸呢?你赞成克隆人技术吗?
作业
准备材料,下节课开辩论会。辩辩辩正方:反方:No!Yes!!辩论的要求:
(1)语言清晰、流畅,声音洪亮;
? (2)观点鲜明,论据充足;
? (3)驳斥对方观点时既要有“理”,又要有“礼”。(1)科学是一把双刃剑,既可造福人类,也可殃及人类,而且科学造福人类和殃及人类的速度、程度在同步增长。
(2)科学的发展越来越从自然界逼近了人类本身,越来越深刻地触及人类的伦理、道德和法律以及人类心灵。
(3)如何确立并完善现代社会伦理道德价值观,使之既能导正科学技术的发展,又能适应科技的进步,理性运用科学之剑为人类造福。?想一想反对克隆人
1.克隆技术现在还不成熟,克隆人可能有很多先天性生理缺陷。
2.克隆人的身份难以认定,他们与被克隆者之间的关系无法纳入现有的伦理体系。
3.克隆技术有可能被滥用,成为恐怖分子的工具。
4.从生物多样性上来说,大量基因结构完全相同的克隆人,可能诱发新型疾病的广泛传播,对人类的生存不利。支持克隆人
1.“不让我们克隆人,就是不让我们修正我们的错误,人类历史难道能够这样构造吗?”——《纽约时报书评》
2.“当然应该‘克隆’人,如果谁第一个掌握了这个技术,他就是我真正的、也是唯一的竞争对手。”——比尔·盖茨
3.“克隆人绝对是科学上了不起的进步,克隆技术必将创造21世纪的辉煌。”——麻省理工学院生命工程教授约翰·布洛克
4.“人体商业化是人类经济活动中无与伦比的成就,毫无疑问,克隆技术的出现将为世人创造一个最为广泛和深远的市场。”——英国《经济学家》杂志。“许多生物学家,特别是那些从事无性繁殖研究的科学家,将会严肃地考虑它的含义,并展开科学讨论,用以教育世界人民。”——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分子生物学家J.D.沃森 练一练 以“如果我会克隆,我最想克隆————”为起句,发挥想象说一段话。 评一评谁的更精彩《奇妙的克隆》课前测试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蟾蜍( ) 囊 ( ) 濒临( )
繁衍( ) 胚胎 ( ) 鳞片( )
脊椎( ) 两栖 ( ) 孵化( )
2、填空
(1)《西游记》的作者是 (朝代)的小说家 。
(2)本文说明的对象是 ,总体上是按 顺序进行说明的。
3、整体感知,回答问题。
(1)究竟什么叫做“克隆”?联系课文的有关介绍,你能用简洁的语言对它下个定义吗?
(2)目前世界在克隆技术上取得了哪些科研成果?课文在介绍动物克隆的成就时,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3)克隆技术造福人类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
《奇妙的克隆》课后测试
一、看拼音写汉字
繁yǎn ( ) róng ( )合 náng ( )胚 bīn( )临
ái ( )症 免yì( ) 分mì( )
二、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夭亡:
相安无事:
拍案叫绝:
神通广大:
三、根据文意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正确的一项是(  )
  手术完成之后,用相同频率的电脉冲 换核卵,让“苏格兰黑面羊”的卵细胞质与“芬多席特”母羊乳腺细胞的核相互 ,使这个“组装”细胞在试管里经历受精卵那样的 、 而形成胚胎的过程。
  A.冲激  配合  分裂  发育  B.刺激  谐调  分开  发展
  C.刺激  协调  分裂  发育  D.刺激  协调  分配  发育
四、指出下面各句使用的说明方法。
(1)依靠父母双方提供性细胞、并经两性细胞融合产生后代的繁殖方法就叫有性繁殖。( )
(2)一只母羊就好比一座制药厂。( )
(3)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 )
?(4) 这种鱼有“胡须”,生长快,完全像鲤?鱼,但它的侧线鳞片数和脊椎骨的数目与鲫鱼相同,而且鱼味鲜美不亚于鲫鱼。??( )
五、课内精读 ????①“多利”绵羊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呢?威尔莫特等学者先给“苏格兰黑面羊”注射促性腺素,促使它排卵。得到卵之后,立即用极细的吸管从卵细胞中取出核。与此同时,从怀孕三个月的“芬多席特”六龄母羊的乳腺细胞中取出核,立即送入取走核的“苏格兰黑面羊”的卵细胞中。手术完成之后,用相同频率的电脉冲刺激换核卵,让“苏格兰黑面羊”的卵细胞质与“芬多席特”母羊乳腺细胞的核相互协调,使这个“组装”细胞在试管里经历受精卵那样的分裂、发育而形成胚胎的过程。然后,将胚胎巧妙地植入另一只母羊的子宫里。到去年7’月,这只“护理”体外形成胚胎的母羊终于产下了小绵羊“多利”。“多利”不是由母羊的卵细胞和公羊的精细胞受精的产物,而是“换核卵”一步一步发展的结果,因此是“克隆羊”。 ????②“克隆羊”的诞生,在全世界引起了轰动。它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换进去的是体细胞的核,而不是胚胎细胞核。这个结果证明:动物体中执行特殊功能、具有特定形态??的所谓高度分化的细胞与受精卵一样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也就是说,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也具有全能性。 ?1、?“多利”创造出来的四个步骤是:
??2、?表明上述步骤的语言标志是;
??3、“多利”是“克隆羊”的理由是:
??4、??文段①的说明顺序是: ??5、??与“克隆羊…‘多利”一同降生的生物学新见解是什么?
课件22张PPT。 《奇妙的克隆》
调研报告


《奇妙的克隆》课前测试
(1)什么叫做“克隆”?联系课文的有关介绍,你能用简洁的语言对它下个定义吗?
(2)目前世界在克隆技术上取得了哪些科研成果?课文在介绍动物克隆的成就时,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说明的?
(3)克隆技术造福人类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学情调查:
3.本课你最想要了解的内容是什么?
有关克隆人的问题。
克隆技术的发展学习目标
了解有关克隆的科学知识。
通过阅读课文来提取、筛选信息、理清说明顺序、辨析说明方法,学会阅读科普类说明文的一般的方法。
辩论会快速阅读课文第一部分,提取信息用原文回答问题。
默读第二、三部分。这两个部分作者依次例举了哪些克隆事例?请同学筛选信息,填写表格。
速读第四部分,概括克隆技术造福人类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你是怎样快速的找到这些信息的?找出标志性语句或词语。
说明顺序
“克隆鲫鱼出世前后”一节的说明顺序是什么?为什么不以时间的先后来写“克隆试验”呢?文中这种安排有什么好处?逻辑顺序
“克隆绵羊多利”介绍多利的诞生过程,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文中有标志性词语可供分析,如“多利”绵羊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呢? 时间顺序
教师提示:文段共有几句话,其中哪几句是介绍多利的诞生过程的,有哪些标志性词语。
先给……与此同时……手术完成后……然后……到去年七月… (四)归纳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明确对象、分清类别、理清顺序、辩析方法、品析语言。
提取信息、筛选信息能力。
审清题目要求;
确定寻找范围;
逐句筛选信息;
关注标志词语;
按照要求概括。 克隆技术大事记 1938年:德国科学家首次提出克隆设想。
1952年:科学家开始用青蛙进行克隆实验。
1970年:克隆青蛙实验取得突破,青蛙卵发育成了蝌蚪,但是在开始进食以后死亡。
1981年:科学家进行克隆鼠实验,据称用鼠胚胎细胞培育出了正常的鼠。
1984年:第一只胚胎克隆羊诞生。
1997年2月24日:英国罗斯林研究所宣布克隆羊培育成功。 1998年2月23日:英国PPL医疗公司宣布,该公司克隆出一头牛犊“杰弗逊先生”。
 1998年7月5日:日本科学家宣布,他们利用成年动物体细胞克隆的两头牛犊诞生。
 1998年7月22日:科学家采用一种新克隆技术,用成年鼠的体细胞成功地培育出了第三代共50多只克隆鼠,这是人类第一次用克隆动物克隆出克隆动物。
 1999年5月31日:美国夏威夷大学的科学家,利用成年体细胞克隆出第一只雄性老鼠。 1999年6月17日:以美藉华人科学家杨向中为首的研究小组利用一头13岁高龄的母牛耳朵上取出的细胞克隆出小牛。
 2000年1月3日:美国著名华人杨向中,用体外长期培养后的公牛耳皮细胞成功克隆出6头牛犊。
 2000年1月:美国科学家宣布克隆猴成功,这只恒河猴被命名“泰特拉”。
 2000年3月14日:曾参与克隆小羊“多利”的英国PPL公司宣布,他们成功培育出5头克隆猪。 克隆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越来越接近我们人类。在不久的将来会不会有克隆人呢?如果有克隆人,这是福音,还是灾祸呢?你是否赞成克隆人的研究?
辩辩辩正方:反方:No!Yes!!辩论
涉及到医学、遗传学、教育、家庭伦理、社会道德、法律政治、人权、人类的尊严、环境问题、战争问题……
“许多生物学家,特别是那些从事无性繁殖研究的科学家,将会严肃地考虑它的含义,并展开科学讨论,用以教育世界人民。”——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分子生物学家J.D.沃森 练一练 以“如果我会克隆,我最想克隆————”为起句,发挥想象说一段话。 如果我会克隆,我最想克隆一匹会飞的黑马。黑色润泽的皮毛,宽阔健硕的翅膀,高高昂起的头颅,明亮深邃的眼睛,灵活有力的马蹄……
我要骑上它翱翔蓝天,看广袤的华北平原,去桂林游山玩水,飞上珠峰挑战极限。看遍祖国的大好河山后,我要它带着我去内蒙古荒漠播撒草种,到西部希望小学送去课本,再去非洲缺水地区引来水源……如果我会克隆,我最想克隆“勿忘草”。一朵朵淡蓝色的勿忘草开满山谷,开满世界,开满心中。同窗六年,在即将离别的时候,一朵勿忘草提醒你,不要忘记曾经的玩伴,曾经的朋友,曾经的友谊。让世界充满情谊,充满回忆,充满淡蓝色的勿忘草。如果我会克隆,我最想克隆少数民族的人。我国普米族人口数量只有不到三万,我想通过克隆的方式帮助他们,让中国少数民族人丁兴旺,生活富足。“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我希望每只花都花满枝头。 如果我会克隆,我最想克隆我的妈妈。在她的少年时代,只有黑白色的照片,妈妈小时候的照片已经丢失。我想看着克隆妈妈一天天长大,我一定会用照像机记录下这一个个经典的瞬间,然后把它制作成精美的摄影集,在妈妈老了退休的时候送给她,让她躺在摇椅上回忆那远去的岁月……雷锋叔叔的心……
藏羚羊……
鲸鱼……
仙人掌、胡杨……
传奇人物拿破仑……
我会把这秘密藏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