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1张PPT。苏武传班固知识与能力:
⒈了解班固的生平和《汉书》的撰写体例 。
⒉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知识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
过程与方法:
⒈分析课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⒉探讨苏武的反抗方式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苏武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高尚的爱国情操,理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的真正内涵。?
重点:
⒈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知识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难点:体会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分析课文如何通过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形象。课时安排:2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阅读法、对话法。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预习题
查阅资料,了解班固的生平和《汉书》的撰写体例,完成下页《汉书》与《史记》对比的练习。
认真预习课文,熟读理解文意。
「苏武牧羊」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汉书 苏武传》载: 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扣,匈奴贵族多方威胁诱降未遂,又将他迁至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苏武坚持十九年不屈。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因匈奴与汉和好,方被遣回朝,官典属国。决不背叛祖国的气节,流芳百世,传唱千古。 苏武传学生简介作者:
班固(32——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市东)人。东汉著名的史学家。《后汉书·班固传》称他“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遂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其父班彪曾续司马迁《史记》作《史记后传》,未成而故。班固立志继承父业,在《后传》基础上,进一步广搜材料,编写《汉书》。后因有人向汉明帝诬告他篡改国史,被捕入狱。其弟班超上书解释,始得获释,被命为兰台令史,经过二十多年努力,写成了《汉书》。汉和帝永元初年,班固随窦宪出征匈奴,不久窦宪因谋反案被诛,班固也受牵连被捕,死于狱中。《汉书》中的八“表”与“天文志”是由其妹班昭和同郡人马续续成的。
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体例模仿《史记》,但略有变更。全书有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起自汉高祖,止于王莽,记西汉一代二百三十年间史实。《汉书》评价历史人物往往从封建正统观念出发,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作为标准,如对陈涉、项羽加以贬抑,即是显例。历来《汉书》与《史记》并称,史学家刘知几说《汉书》“言皆精炼,事甚该密”(《史通·六家》),则是其特色。 《汉书》与《史记》对比:
《汉书》 《史记》体裁
时间跨度
体例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3000多年230年左右本纪、列传、世家、书、表纪、表、志、传自读解疑学生阅读课文及注释疏通大意,有疑问处做好记号。
师生共同解疑。
分组查找归纳文中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文言句式。
学生代表发言,教师补充整理文言知识点。
教师给出重要句子翻译,提问学生翻译,指导学生准确翻译句子。
【通假字】 ????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女:通“汝”,你。 ????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畔:通“叛”,背叛。 ????与旃毛并咽之????????????? ?旃:通“毡”,毛织品。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去:通“()”,收藏。 ????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通“无”,没有。 ????信义安所见乎?????????????? 见:通“现”,显现。 ????孺卿从祠河东后土?????????? 祠:通“祀”,祭祀。 ????法令亡常????????????????? 亡:通“无”,没有。 ????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亡:通“无”,没有。 ????武父子亡功德?????????????? 亡:通“无”,没有。 ????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衿:通“襟”,衣襟。???
? 决:通“诀”,诀别。 ???? 【古今异义】 ????稍迁至栘中厩监 古义:渐渐 。 今义:稍微。
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古义:送给。 今义:丢失。
汉亦留之以相当?????? 古义:相抵偿。????今义:副词,表程度。 ????皆为陛下所成就?????? 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位列将????????????????? 古义:位: 官位。????今义:位置、地位。 ??? 列:一般的,普通的。??今义:排列。 ????兄弟亲近????????????? 古义:亲近的侍臣。??今义:动词,靠近。 ????我丈人行也。??????? 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武等实在?????????? 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词类活用】 ??1.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壮。 ??2.使动用法 ????(1)欲因此时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膏:使动用法,使……肥沃。 ????(3)反欲斗两主??????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4)单于愈益欲降之??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若:使动用法,使……受苦。 ????(6)王必欲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3.名词活用 ????(1)天雨雪???????????????????雨:名词做动词,下, ????(2)羝乳乃得归??????????????乳:名词做动词,生子 ????(3)杖汉节牧羊??????????????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4)孺卿从祠河东后土????????祠:名词做动词,祭祀 ????(5)惠等哭,舆归营??????????舆:名词做动词,抬。 ????(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特殊句式】 ??1.倒置句 ????(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送留在者汉匈奴使”。 ????(2)为降虏于蛮夷 ????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 ????(3)何以女为见 ????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见女为” ????(4)子卿尚复谁为乎 ????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 ????(5)何以复加 ????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复加” ??2.判断句 ????(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2)非汉所望也 ????(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3.被动句 ????(1)见犯乃死,重负国 ????(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3)皆为陛下所成就 难点研讨课文可分为几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找出细节描写,说说这些细节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个性特征?
合作讨论:班固是怎样用对比、映衬的手法塑造主人公形象的?
细节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个性特征:
两次自杀
被禁大窖
卫律逼降
李陵劝降视死如归
坚守节操
在出使匈奴之初,与副使张胜的对照。
在威逼利诱之时,与叛徒卫律的对照。
在以情相劝之时,与降将李陵的对照。*用对比、映衬的手法塑造主人公形象 *苏武坚持民族气节19年,靠的是什么?靠的是( ) 的爱国精神,靠的是( )的浩然正气。不屈气节、不辱使命忠于国家、视死如归板书设计(一) 一 (1~2) 胡汉微妙使西域
二 (3~8) 留胡持节十九年
三 (9~10) 终得归汉展欢颜
开端: 汉匈矛盾,苏武出使
发展: 因事被扣,卫律胁降
高潮: 放牧北海,李陵劝降
结局: 匈汉和亲,白发归来
一(1)出使匈奴 以求通好
二(2~3) 虞常谋反 牵连苏武
三(4)卫律逼降 苏武不屈
四(5~6)流放北海 持节牧羊
五(7~8)李陵劝降 完全失败
六(9~10)苏武归汉 名垂青史板书设计(二)张胜
卫律
李陵
苏武坚守节操
视死如归对比映衬丧失骨气
卖主求荣
伪善 许止净先生说,苏武的忠义精神真的是空前绝后、光耀千古。想想看,在冰天雪地的北海中,生活所需要的「衣食住」是一无所有,他怎么可能活得下去呢?可是他不但安然无恙,而且一住就是十九年,这岂不就是因为他的忠诚和节义感动了天地,而得到鬼神冥冥当中的呵护吗?或者说,这种绵延不绝的力量,正是源于他心中生生不息的浩然正气。孔子说:「志士仁人,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又说:「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这正是苏武最最真实的写照。课后作业:(任选一项) 一、搜集一些外交官(古今中外皆可)的资料,为他们写一篇传记,要求兼顾历史真实性和文学艺术性,可适当运用《苏武传》里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字数在800字以上。 二、《假如我是苏武》 ????假如你正在面对苏武所面对的局面,作为汉使出使匈奴,匈奴有骄横的单于,你的一个糊涂的部下参与了匈奴亲王的谋反,身为汉使的你会怎么做?你要怎样处理这种复杂的外交局面?运用你的智慧,结合你平时知道的历史和外交知识,看你能否做一个比苏武更加出色的使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