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
9月
7
日
第1
节
总第1
课时
课
题
散步
备课人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含义丰富的语句,逐步提高阅读能力特别是品评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品读课文中具有对称美的句子及含义丰富的语句。2、感受文本字里行间的浓浓亲情与生活责任感,懂得“孝敬父母,尊敬老人”。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悟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2、体味三代人互相体谅、互相挚爱的朴实纯真的亲情。
课标要求
新大纲、新课标对七-九年级现代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习良好的阅读方法,理解主要内容,领悟深层意味,品评艺术特色,探讨有价值的问题。
重点
1、悟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2、体味三代人互相体谅、互相挚爱的朴实纯真的亲情。
难点
1、在朗读中发现美、品评美,逐步提高赏读美文的能力。2、理解“我”对生活的使命感。
教法
朗读、讨论、交流
教具
学具
Ppt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二、自读预习三、联系实际,提升亲情
导入
教师朗诵:诗歌《散步》(多媒体显示)
“散步的时候
/我走直路
/儿子却故意
/把路走弯
我说
/把路走直
/就是捷径
儿子说
/把路走弯
/路就延长”
“今天,我们一起跟着莫怀戚一家人去《散步》,去感受他这个四口之家的浓浓的亲情。”(板书课题、作者)二、自读预习1、认识作者作品2、积累生字词语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用心感受:“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
(听读后,请几位学生谈谈个人的感受)如幸福、温馨、和谐、和美等。
2、学生有选择地朗读课文语句,教师指导。
试一试,将文中最能体现亲情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你能读出其中浓浓的亲情吗?
3、复述内容
请一二名学生以小男孩的身份来复述课文内容,其他学生点评。
4、师生共同理清文章的基本线索。(以小男孩的身份)
爸爸劝奶奶散步→全家人一块散步→走大路与走小路的分歧→奶奶依从了“我”→在不好走的地方,爸爸背起奶奶,妈妈背起“我”。
5、为了反映这样一个主题,用“散步”为题好不好?你还可以用其他的题目吗?
学生交流、讨论,相互评判,鼓励创意。如责任、深沉的爱、和美的一家等。
教师小结:
同一篇文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拟定标题。只要标题符合文章内容,都是值得肯定的。不过,本文用“散步”作标题很好,一是朴实,二是题目不太大,三是不过于直白地点明中心。
四、联系实际,提升亲情
1、生活中亲情的体现,不是轰轰烈烈、惊天憾地,而是点点滴滴,如春雨般悄悄滋润着我们的生命。请大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发生在自家的充满亲情的故事(某个细节)。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交谈。
2、假如有这样的分歧也同样出现在你的家里,想一想,你该怎么办?吃完晚饭,全家人聚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想看戏剧,父亲想看新闻,母亲想看连续剧,而你想看动画片,此时,如果遥控器掌握在你的手中,而全家人都听你的。
1、学生看画面,回忆与家人散步的情景,并说说留在自己记忆深处的散步时的精彩瞬间。(2—3名学生回答)2、用心感受3、听读后,几位学生谈谈个人的感受4、有选择地朗读课文语句(将文中最能体现亲情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5、一二名学生以小男孩的身份来复述课文内容,其他学生点评。6、师生共同理清文章的基本线索。(以小男孩的身份)学生交流、讨论,相互评判,用“散步”为题好不好?你还可以用其他的题目吗?四、联系实际,提升亲情1、请大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发生在自家的充满亲情的故事(某个细节)。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交谈。2、假如有这样的分歧也同样出现在你的家里,想一想,你该怎么办?
板书设计
散步莫怀戚责人任尊老爱幼
教学反思
《散步》是一篇歌颂亲情的文章,子女对长辈的敬爱、长辈对儿孙的疼爱、浓浓的亲情流淌于文章的字里行间。亲情是人间永恒的主题,最能打动人心。本文文本短小,写身边小事、诉心中真情,学生们理解起来并无难度。
2015年
9月
8
日
第2
节
总第2
课时
课
题
散步
备课人
课型
新授
课时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含义丰富的语句,逐步提高阅读能力特别是品评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品读课文中具有对称美的句子及含义丰富的语句。2、感受文本字里行间的浓浓亲情与生活责任感,懂得“孝敬父母,尊敬老人”。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悟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2、体味三代人互相体谅、互相挚爱的朴实纯真的亲情。
课标要求
新大纲、新课标对七-九年级现代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习良好的阅读方法,理解主要内容,领悟深层意味,品评艺术特色,探讨有价值的问题。
重点
1、悟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2、体味三代人互相体谅、互相挚爱的朴实纯真的亲情。
难点
1、在朗读中发现美、品评美,逐步提高赏读美文的能力。2、理解“我”对生活的使命感。
教法
讨论、朗读
教具
学具
Ppt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二、探讨质疑,感受亲情三、品赏语言,学习写法
导入
如果爱是左右手,就该一只递给孩子,一只递给老人;……这节课,我们将深入文本,一起老探讨《散步》的主旨、语言魅力以及艺术特色。
二、探讨质疑,感受亲情
1、“在散步的时候,小男孩一家发生了什么事儿?”学生默读第六自然段和第七自然段,合作探究问题。
(1)在解决分歧的过程中,谁做得最好?你可以看出谁的权力最大?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来,画出来,读一读,品一品。
(可以说每个人都做得好,因为爸爸孝顺奶奶,奶奶慈爱亲切,妈妈温柔贤惠,“我”聪明乖巧。)
(“我”家成员之间不存在权力的大小,“我”听爸爸的,爸爸听奶奶的,奶奶听“我”的,妈妈听爸爸的,大家之间好像构成了一个循环的关系链,那是因为有亲情——互亲互爱。)
“那么究竟听谁的呢?”——由“爱”决定,这个“爱”,对晚辈来说,是“尊老”;对长辈来说,是“爱幼”。
(2)在面对分歧时,爸爸为什么“一霎时”“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爸爸是家庭的顶梁柱,现在“我”与奶奶发生了“歧路之争”,大家都听爸爸的,处理好了,全家高高兴兴,处理不好,别别扭扭,还会影响家庭的和谐,所以爸爸会“一霎时”“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3)文中说“我决定委屈儿子”,是不是爸爸不在乎“我”的意见?
(“我决定委屈儿子”并非表明爸爸不爱儿子,只是拿奶奶和“我”比较来看,奶奶年事已高。可见,爸爸十分孝敬奶奶,想尽最大的努力满足奶奶的愿望,这种孝心是难能可贵的。)
(4)展开想像,体验感受一下,假如爸爸毫不犹豫地依从了“我”走小路,那么,奶奶会怎样想?
(5)第七段描写奶奶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有什么作用?
(它写出了春的气息,是春天在召唤我们,生命在呼唤我们,表明了“我”走小路的原因。)
2、学生集体朗读第八段,思考:作者为什么把“我”背母亲,妻背儿子描写得那么郑重其事呢?文章最后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是不是也太夸张了呢?
(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惟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跌的,非稳当不可。它实际含蓄地写出了在一个家庭中我们父母的责任,他们特有的心理感受,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起着承上启下的中坚作用。一个“世界”,很有象征和比喻意义,突出了我们父母那种深沉、庄严的感觉,生活的使命感,表现了一家的和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
3、教师小结
这家人有良好的家风,对孩子疼爱但不溺爱。我们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亲就作出了很好的榜样。儿子看到爸爸孝敬奶奶,长大后他也一定会像爸爸一样孝敬自己的父母,这种“尊老爱幼”的传统伦理道德就会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播放公益广告视频《妈妈洗脚》):一位年轻的母亲端着一盆热水去为年迈的婆婆洗脚,年幼的儿子看在眼里,也端来一盆水,说:“妈妈,我也为您洗脚……”
三、品赏语言,学习写法
1、你喜欢课文中哪些精彩优美的语言?为什么?(学生分小组学习、自由讨论,教师从旁指导)
(教师特别提示)课文中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找出来,读一读,体会它的对称美。
(多媒体显示)学生齐读:
有的浓,有的淡。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
……
师生共同品赏“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2、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儿,作者却能反映出一个重大的主题,这样的写法就是“以小见大”。你能找出文中有预示性的句子吗?
(学生交流、回答)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的,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教师阐释)
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真的很平常,老人和小孩在选择道路时有了分歧,也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可作者却有一双慧眼,从这平凡的小事中看到了一家三代人和谐美好的感情,并由此推及尊老爱幼的中华美德,文中处处流露着浓浓的亲情:它是一幅温馨的亲情图,是一首欢快的亲情曲,是一篇美妙的亲情诗。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播放背景歌曲《人间第一情》)
1、教师总结
世间有爱,家中有情。亲情是人间第一情。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成为避风的港湾;家,因为有了浓浓的情而成为幸福的摇篮。今天,我们一起用心灵陪同莫怀戚先生一家三代做了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散步,他们一家使我们懂得了,一个和谐与温馨的家庭,需要每一个家庭成员共同用爱心来营造,当彼此的利益和愿望发生冲突时,我们应该学会理解和体谅,学会忍让和宽容,要有一种保护幼小,善待老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多媒体显示)一幅对联:
上联: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谦让
下联:祖孙三代风雨牵手相依偎
横批:互亲互爱
2、课外作业(任选2~3题)(多媒体显示)
(1)比较阅读
A、本文与《羚羊木雕》有相似性,又有区别,试比较阅读。
B、读《三代》这篇短文,与课文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你的理由。
(2)美文推荐:《牵着母亲过马路》
(3)搜集年全国道德模范“孝老爱亲模范”人物事迹材料。
(5)请以“感恩父母”为主题,拟写一段60字以内的温馨语句,通过手机短信发送给你的父母。
探讨质疑,感受亲情1、学生默读第六自然段和第七自然段,合作探究问题。找出相关的语句来,画出来,读一读,品一品。2、展开想像,体验感受3、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4、集体朗读第八段,思考:作者为什么把“我”背母亲,妻背儿子描写得那么郑重其事呢?文章最后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是不是也太夸张了呢?三、品赏语言,学习写法1、分小组学习、自由讨论:你喜欢课文中哪些精彩优美的语言?为什么?交流、回答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1)比较阅读请以“感恩父母”为主题,拟写一段60字以内的温馨语句。
板书设计
散步莫怀戚妻子母亲
我
儿子尊老
爱幼
互敬互爱
教学反思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都深知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根本。阅读教学过程归根结底就是老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的过程。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学生对文本个性化的解读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