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第1节 第1课时 细胞膜的功能、对细胞膜成分的探索(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1 分子与细胞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章第1节 第1课时 细胞膜的功能、对细胞膜成分的探索(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1 分子与细胞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9-18 07:54:56

文档简介

第3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1节 第1课时 细胞膜的功能、对细胞膜成分的探索
【预习梳理】
一、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2.(1)细胞需要的营养物质 不需要 废物
(2)对细胞有害
3.信息交流
(1)受体
(2)细胞膜
(3)通道 通道
二、脂质 磷脂 双 蛋白质
三、1.脂质 蛋白质 糖类
2.磷脂 胆固醇
3.蛋白质 蛋白质的种类与数量
【预习检测】
(1)√ (2)× (3)√ (4)√ (5)×
[解析] (2)欧文顿用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实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同,推理得出“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中有脂质”。
(5)病毒无细胞结构,与宿主细胞膜上受体识别不能体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任务活动】
任务一
[情境1] 细胞膜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情境2]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防止病菌、病毒的侵入
[情境3] (1)靶细胞 信号分子 受体 胞间连丝 (2)B
反馈评价
例1 D [解析] 植物细胞壁具有全透性,因此无论是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它们的边界都是细胞膜,A错误;细胞膜可以控制物质进出细胞,但控制作用是相对的,且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细胞不需要的物质不容易进入细胞,并非一定不能进入细胞,B错误;高等植物细胞之间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C错误;细胞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D正确。
例2 B [解析] 图(1)中的B细胞和图(2)中的乙细胞都是接受信息分子的细胞,称为靶细胞,A正确;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如激素)是通过图(1)方式完成信息传递的,B错误;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依靠细胞膜直接接触传递信息,即图(2)所示的信息交流方式,C正确;图(3)体现了细胞通过通道传递信息,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也有信息交流的作用,D正确。
任务二
[资料1] (1)甲
(2)
[资料2] (1)蛋白质 (2)双缩脲 紫色
反馈评价
例3 B [解析] 人红细胞的细胞膜中脂质铺展成单分子层后面积是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说明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A正确。英国学者丹尼利和戴维森研究了细胞膜的张力,他们发现细胞的表面张力明显低于油—水界面的表面张力,由于人们已经发现了油脂滴表面如果吸附有蛋白质成分则表面张力会降低,故他们推测细胞膜中可能还含有蛋白质,B错误。蛋白酶可水解蛋白质,用蛋白酶处理细胞膜后其通透性改变,说明细胞膜中含蛋白质,C正确。脂溶性物质更易通过细胞膜,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可推知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中有脂质,D正确。
例4 C [解析]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还含有少量糖类,A正确;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B正确;组成细胞膜的成分中,脂质约占细胞膜总质量的50%,蛋白质约占40%,糖类占2%~10%,C错误;动物细胞膜中不仅含有磷脂,还含有少量的胆固醇,D正确。第3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1节 第1课时 细胞膜的功能、对细胞膜成分的探索
1.B [解析] 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主要有三种:(1)间接传递——内分泌细胞通过分泌化学物质完成信息交流;(2)接触传递——通过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直接接触完成信息交流;(3)通道传递——相邻两个细胞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通过通道进入另一个细胞,如植物细胞通过胞间连丝传递信息。题中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作为信息分子,可随血液运送到全身各处,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影响细胞的功能和代谢,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B正确。
2.B [解析] 细胞膜在生命起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将生命物质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产生了原始的细胞,A正确;功能②为控制物质进出细胞,但进入细胞的物质不一定对细胞有利,如细菌、病毒,B错误;激素为信息分子,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其功能对应图③,C正确;相邻的植物细胞可以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D正确。
3.D [解析] 红墨水不是细胞生长所必需的物质,所以不能或很少能通过活细胞的细胞膜进入胚细胞,题表现象说明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即具有选择透过性,D正确。
4.C [解析] 由于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花青素不能透过原生质层,故将紫色水萝卜的块根切成小块放入清水中,水的颜色无明显变化。但进行加热时,随水温的升高,细胞死亡,原生质层失去选择透过性,花青素透过原生质层进入水中,使水的颜色逐渐变红,C正确。
5.C [解析] 结合题干信息“HCVE2容易与细胞表面上的CD81受体结合,促使丙型肝炎病毒进入细胞”可知,病毒进入细胞需要与细胞表面上的受体相结合,且HCVE2和CD81具有相互识别作用,A、B正确;HCVE2改变形状可以使这种病毒与细胞膜更紧密地接触,故HCVE2改变形状后仍能发挥功能,C错误;HCVE2与细胞表面上的CD81受体结合后可让该病毒入侵细胞,故该过程使细胞膜丧失了阻止该病毒进入细胞的能力,D正确。
6.B  [解析] 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脂质具有疏水性,故生物膜不会被细胞内的水所溶解,故选B。
7.C [解析] 由题意可知,脂溶性物质能够优先通过细胞膜,并且细胞膜会被溶解脂质物质的溶剂溶解,这说明细胞膜的成分中含有脂质;细胞膜还能被蛋白酶分解,说明细胞膜的成分中含有蛋白质,C正确。
8.A [解析] 用高倍显微镜看不清细胞膜的结构,用电子显微镜可观察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不能观察到细胞膜由磷脂组成,A错误;欧文顿发现脂溶性物质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推测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中有脂质,B正确;磷脂分子具有亲水头部和疏水尾部,故水—苯混合溶剂中磷脂分子会铺展成单分子层,C正确;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膜和细胞器膜,只有细胞膜一种生物膜,因而可利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制备出纯净细胞膜,进行化学分析来得知细胞膜的组成成分,D正确。
9.C [解析] 根据题意“科学家提取人红细胞膜的脂质,并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由于对红细胞膜面积估算偏低,得出脂质单分子层的面积为红细胞表面积2倍的结论,后续研究表明,脂质单分子层的面积为红细胞表面积的1.3倍”,1.3倍<2倍,可推测红细胞膜面积估计值偏小可能是忽略了细胞膜上含有蛋白质,只从磷脂分子的分布考虑可得出脂质单分子层的面积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C正确。
10.(1)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只有细胞膜,没有核膜、细胞器膜等其他生物膜结构,可排除细胞中其他膜结构对研究的干扰
(2)蒸馏水(或清水) 吸水涨破
(3)每个红细胞的直径(表面积)
(4)提取的脂质被铺成单分子层的面积约为红细胞总表面积的2倍(或b/a≈2) 红细胞膜中,脂质分子呈双层排列
[解析] (1)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只有细胞膜,没有其他膜结构,可排除细胞中其他膜结构对研究的干扰,是研究细胞膜中脂质分子分布的理想材料。(2)将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放入蒸馏水或清水中,一段时间后细胞将吸水涨破。(3)红细胞的总表面积=每一个红细胞的表面积×红细胞的数量。(4)根据题表分析可知,提取的脂质被铺成单分子层的面积约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说明红细胞膜中,脂质分子呈双层排列。
11.(1)脂质(磷脂) 一定的流动性
(2)疏水性 细胞质
(3)胆固醇主要与肽段1中的氨基酸结合,几乎不与肽段2中的氨基酸结合(结合位点主要在82~101位氨基酸)
(4)空间结构
[解析] (1)由题图可知,小窝是细胞膜向内凹陷形成的,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细胞膜内陷形成小窝这一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2)磷脂头部是亲水性的,尾部是疏水性的,由题图可知,小窝蛋白分为三段,中间区段主要是与磷脂尾部相连,故推测中间区段主要由疏水性的氨基酸残基组成,其余两段位于细胞质中。(3)由题图分析可知,肽段1加入胆固醇后,荧光强度明显降低,肽段2加入胆固醇后荧光强度基本不变,又知胆固醇与这些氨基酸结合,会使荧光强度降低,因此胆固醇主要与肽段1中的氨基酸结合,几乎不与肽段2中的氨基酸结合(结合位点主要在82~101位氨基酸)。(4)当小窝中结合的胆固醇过少时,小窝蛋白的空间结构改变,小窝会变扁平,影响细胞的信息传递功能。第3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1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第1课时 细胞膜的功能、对细胞膜成分的探索
一、细胞膜(也叫质膜)的功能
1. :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1)细胞膜的控制作用具有普遍性: 可以从外界进入细胞;细胞 的物质不容易进入细胞;细胞内合成的抗体或激素分泌到细胞外;细胞产生的 排出细胞。
(2)细胞膜的控制作用是相对的:环境中一些 的物质也有可能进入细胞,如某些病毒、病菌侵入细胞,使生物体患病。
3.进行细胞间的
(1)间接传递: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如胰岛素),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 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
(2)接触传递:相邻两个细胞的 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
(3)通道传递:相邻两个细胞之间形成 ,携带信息的物质通过 进入另一个细胞。
二、对细胞膜成分的探索
脂溶性物质易通过: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中有
(欧文顿)

制备细胞膜、进行化学分析:组成细胞膜的脂质有磷
↓脂和胆固醇,其中
含量最多
提取脂质,铺展实验: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呈 层排列
(荷兰·戈特、格伦德尔)

细胞膜的张力研究:细胞膜除含脂质分子外,可能还
附有
(英·丹尼利、戴维森)
三、细胞膜的成分
1. 约占细胞膜总质量的50%, 约占40%, 占2%~10%。
2.在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 最丰富,此外还有少量的 。
3. 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 就越多。
(1)鉴别动物细胞是否死亡常用台盼蓝染液染色,利用的是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 )
(2)欧文顿提取了细胞膜并证明了细胞膜由脂质组成。 ( )
(3)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膜的干扰,便于提取较纯净的细胞膜。 ( )
(4)组成动物细胞膜的脂质中主要是磷脂,此外还有胆固醇。 ( )
(5)病毒与宿主细胞膜上受体识别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 )
任务一 细胞膜的功能
【情境1】在生命起源的过程中,由于膜的出现而产生了原始的细胞,并使之成为相对独立的系统,细胞膜在这个生命系统中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情境2】生长在水底淤泥中的莲藕“出淤泥而不染”,它能从水和淤泥中吸收所需的营养物质,并排出代谢废物,而莲藕不需要的物质却不会轻易进入莲藕细胞。
莲藕“出淤泥而不染”的事例说明细胞膜具有 的功能,这种功能还体现在 等方面。
【情境3】下图为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几种方式。
(1)请据图填写下列内容。
① ;② ;③ ;④ 。
(2)自然环境中,几种海胆的精子可以接触同一个卵细胞,但异种精子不能与该卵细胞融合,这是因为精子表面的结合素能与卵细胞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而达到同种识别的目的。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体现了图 (填“A”“B”或“C”)的信息交流方式。
图解阐释细胞膜的功能
例1细胞膜是系统的边界,对细胞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动物细胞的细胞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而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B.细胞膜可以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细胞不需要的物质不能进入细胞
C.细胞间的信息交流都依靠细胞膜上的受体
D.细胞膜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例2[教材P41图3 2改编]如图为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三种方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图(1)中的B细胞和图(2)中的乙细胞都可称为靶细胞
B.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如激素)是通过图(2)方式传递信息的
C.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要发生图(2)所示的信息交流方式
D.图(3)体现了细胞通过通道传递信息,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传递信息
[警示]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两点提醒
(1)三种信息交流方式是发生在细胞与细胞之间的,而不是细胞内的信息交流。
(2)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和通过细胞膜接触传递信息都依赖于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
任务二 科学史实——对细胞膜成分的探索
【资料1】20世纪初,科学家利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制备出细胞膜,进行化学分析,得知组成细胞膜的脂质有磷脂和胆固醇,其中磷脂含量最多。磷脂分子的结构:磷脂的一端为亲水的头部,另一端为疏水的尾部,多个磷脂分子在水中总是自发地形成双分子层。
结合磷脂分子的结构特点推测:
(1)磷脂分子在水—空气界面的正确排布方式是 。
甲乙丙丁
(2)请画出磷脂分子在水环境中的主要排布方式。
【资料2】1935年,英国学者丹尼利和戴维森研究了细胞膜的张力,发现细胞的表面张力明显低于油—水界面的表面张力。当时人们已发现油脂滴表面如果吸附有蛋白质成分则表面张力会降低。
(1)推测:细胞膜除含脂质分子外,可能还附有 。
(2)结合所学知识,验证细胞膜中含有蛋白质:在制得的细胞膜样液中加入 试剂鉴定,如果产生 反应,即可证明细胞膜成分中含有蛋白质。
(1)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在发育成熟过程中,核逐渐退化,可为携带氧的血红蛋白腾出空间。
(2)选择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来制备细胞膜的理由:
①无细胞壁,细胞容易吸水涨破;
②无细胞核膜和众多的细胞器膜,易制得纯净的细胞膜。
例3下列关于细胞膜的探索历程中相关实验与推论之间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
选项 实验 推论
A 人红细胞的细胞膜中脂质铺成单分子层后面积是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 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B 细胞的表面张力明显高于油—水界面的表面张力 细胞膜除含有脂质分子外,可能还附有蛋白质
C 人的消化液中含有许多能够水解蛋白质的物质,称为蛋白酶。用蛋白酶处理细胞膜,会使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 细胞膜中含蛋白质
(续表)
选项 实验 推论
D 脂溶性物质更易通过细胞膜 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中有脂质
例4[2025·安徽池州高一期中]下列有关细胞膜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
B.细胞膜的功能与组成它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密切相关
C.脂质在细胞膜中的含量比蛋白质少
D.动物细胞膜中不仅含有磷脂,还含有少量的胆固醇第3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1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第1课时 细胞膜的功能、对细胞膜成分的探索
[1~9题,每题2分,共18分]
知识点一 细胞膜的功能
1.[2024·河南三门峡高一期末] 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通过血液运输,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促进细胞吸收和利用葡萄糖。这一信息体现了细胞膜的哪项功能 ( )
A.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B.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C.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D.细胞膜的控制作用是相对的
2.如图表示细胞膜部分功能结构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功能①在生命起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B.功能②进入细胞的物质对细胞都有利
C.激素调控生命活动与图中功能③有一定关系
D.相邻的植物细胞可通过功能④进行信息交流
3.对玉米种子的实验处理方法和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该实验结果说明 ( )
实验 处理 将玉米种子浸泡15 h,从中央切开后用稀释红墨水染色 将玉米种子煮熟,从中央切开后用稀释红墨水染色
实验 现象 胚细胞着色非常浅 胚细胞着色深
A.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
B.红墨水容易进出玉米细胞
C.细胞膜具有全透性
D.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
4.[2024·江苏泰州高一期中] 将紫色水萝卜的块根切成小块放入清水中,水的颜色无明显变化;进行加热后随着水温的增高,水的颜色逐渐变红。下列有关解释最合理的是 ( )
A.高温使细胞壁的结构遭到了破坏
B.高温使花青素在水中的溶解度增高
C.高温使细胞膜等失去控制色素释放的功能
D.高温使水中的物质发生了颜色反应
5.研究发现,在酸性条件下,丙型肝炎病毒表面的包膜糖蛋白(HCVE2)容易与细胞表面上的CD81受体结合,一旦这种病毒与细胞表面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开始,HCVE2就会改变形状,从而使这种病毒与细胞膜更紧密地接触,促进其进入细胞。根据材料,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
A.病毒进入细胞需要与细胞表面上的受体相结合
B.HCVE2具有识别作用
C.HCVE2改变形状后就不能发挥功能了
D.HCVE2与CD81的结合使细胞膜丧失了阻止该病毒进入细胞的能力
知识点二 细胞膜的成分及其探索
6.尽管水母细胞内几乎全是水,但其细胞膜和其他膜结构并未被水溶解。这主要与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脂质的哪种特点有重要关系 ( )
A.亲水性 B.疏水性
C.稳定性 D.特异性
7.[2024·吉林长春高一期中] 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脂溶性物质能够优先通过细胞膜,并且细胞膜会被溶解脂质物质的溶剂溶解,也会被蛋白酶分解,这些事实说明了组成细胞膜的物质中有 ( )
A.糖类和脂质
B.磷脂和蛋白质
C.脂质和蛋白质
D.蛋白质和核酸
8.[2025·河南信阳高一期中] 细胞膜的成分和结构的探索,经历了很多科学家不断地提出假说和实验验证,最终得到了科学的结论。下列有关细胞膜成分和结构的探索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用高倍显微镜看不清细胞膜的结构,但用电子显微镜可观察到细胞膜由磷脂组成
B.脂溶性物质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说明膜中含有脂质
C.水—苯混合溶剂中磷脂分子会铺展成单分子层
D.可利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制备出纯净细胞膜,进行化学分析来得知细胞膜的组成成分
9.[2025·湖北襄阳高一期中] 探索细胞膜的成分与结构过程中,曾有科学家提取人红细胞膜的脂质,并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由于对红细胞膜面积估算偏低,得出脂质单分子层的面积为红细胞表面积2倍的结论,后续研究表明,脂质单分子层的面积为红细胞表面积的1.3倍。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红细胞膜由单层脂质分子构成
B.成熟红细胞体积与表面积的比值相对较大
C.红细胞膜面积还包括蛋白质分子的面积
D.红细胞膜由内外两层脂质分子和中间一层蛋白质分子构成
10.(9分)荷兰科学家为研究细胞膜中脂质分子的排布方式,用有机溶剂抽提哺乳动物一定量血液中的红细胞膜中的脂质,进行相关测定。部分实验内容及结果如下表所示:
动物 红细胞总表面积 (用a表示) 提取的脂质被铺成单分子层的 面积(用b表示)
狗 31.3 62
羊 2.95 5.9
兔 5.46 10.2
人 0.47 0.92
回答下列问题:
(1)(2分)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是研究细胞膜中脂质分子分布的理想材料,原因是                                      。
(2)(2分)将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放入     中,一段时间后细胞将    。
(3)(1分)若要得到一定量血液中红细胞的总表面积数据,首先要通过测定得到             和单位体积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这两个数据。
(4)(4分)本实验结果显示,                         ,从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11.(7分)小窝是细胞膜内陷形成的囊状结构(如图甲),与细胞的信息传递等相关。

(1)(2分)小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     ,其中的蛋白质是小窝蛋白。细胞膜内陷形成小窝这一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        的结构特点。
(2)(2分)据图分析,小窝蛋白分为三段,中间区段主要由     (填“亲水性”或“疏水性”)的氨基酸残基组成,其余两段均位于细胞的     中。
(3)(2分)小窝蛋白中的某些氨基酸在一定的激发光下能够发出荧光,当胆固醇与这些氨基酸结合后,会使荧光强度降低。为研究小窝蛋白中间区段与胆固醇的结合位点,分别向小窝蛋白的肽段1(82~101位氨基酸)和肽段2(102~126位氨基酸)中加入胆固醇,检测不同肽段的荧光强度变化,结果如图乙,据此分析,胆固醇与肽段的结合情况是                   。
(4)(1分)当小窝中结合的胆固醇过少时,小窝蛋白的      改变,小窝会变扁平,影响细胞的信息传递功能。 (共71张PPT)
第1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第1课时 细胞膜的功能、对细胞膜
成分的探索
任务一 细胞膜的功能
任务二 科学史实——对细胞膜成分的探索
一、细胞膜(也叫质膜)的功能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1)细胞膜的控制作用具有普遍性: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从外
界进入细胞;细胞________的物质不容易进入细胞;细胞内合成的抗体
或激素分泌到细胞外;细胞产生的______排出细胞。
细胞需要的营养物质
不需要
废物
(2)细胞膜的控制作用是相对的:环境中一些____________的物质也
有可能进入细胞,如某些病毒、病菌侵入细胞,使生物体患病。
对细胞有害
3.进行细胞间的__________
信息交流
(1)间接传递: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如胰岛素),随血液到达全身各
处,与靶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______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
(2)接触传递:相邻两个细胞的________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
另一个细胞。
(3)通道传递:相邻两个细胞之间形成______,携带信息的物质通过
______进入另一个细胞。
受体
细胞膜
通道
通道
二、对细胞膜成分的探索
脂质
磷脂

蛋白质
三、细胞膜的成分
1.______约占细胞膜总质量的,________约占 ,______占

2.在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______最丰富,此外还有少量的________。
3.________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功能越复杂
的细胞膜,____________________就越多。
脂质
蛋白质
糖类
磷脂
胆固醇
蛋白质
蛋白质的种类与数量
(1)鉴别动物细胞是否死亡常用台盼蓝染液染色,利用的是细胞膜具
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

(2)欧文顿提取了细胞膜并证明了细胞膜由脂质组成。 ( )
×
[解析] 欧文顿用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实验,发现
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同,推理得出“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
中有脂质”。
(3)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膜的干扰,便于提取
较纯净的细胞膜。( )

(4)组成动物细胞膜的脂质中主要是磷脂,此外还有胆固醇。( )

(5)病毒与宿主细胞膜上受体识别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
×
[解析] 病毒无细胞结构,与宿主细胞膜上受体识别不能体现细胞间
的信息交流。
任务一 细胞膜的功能
【情境1】 在生命起源的过程中,由于膜的出现而产生了原始的细胞,
并使之成为相对独立的系统,细胞膜在这个生命系统中具有什么重
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胞膜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情境2】生长在水底淤泥中的莲藕“出淤泥而不染”,它能从水和淤
泥中吸收所需的营养物质,并排出代谢废物,而莲藕不需要的物质
却不会轻易进入莲藕细胞。
莲藕“出淤泥而不染”的事例说明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__的
功能,这种功能还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防止病菌、病毒的侵入
【情境3】下图为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几种方式。
(1)请据图填写下列内容。
①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④__________。
靶细胞
信号分子
受体
胞间连丝
(2)自然环境中,几种海胆的精子可以接触同一个卵细胞,但异种精
子不能与该卵细胞融合,这是因为精子表面的结合素能与卵细胞膜
上特异性受体结合,而达到同种识别的目的。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
识别和结合,体现了图___(填“A”“B”或“C”)的信息交流方式。
B
例1 细胞膜是系统的边界,对细胞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下列有
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动物细胞的细胞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而植物细胞的细胞
壁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B.细胞膜可以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细胞不需要的物质不能进入细胞
C.细胞间的信息交流都依靠细胞膜上的受体
D.细胞膜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解析] 植物细胞壁具有全透性,因此无论是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
它们的边界都是细胞膜,A错误;细胞膜可以控制物质进出细胞,但
控制作用是相对的,且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
细胞不需要的物质不容易进入细胞,并非一定不能进入细胞,B错误;
高等植物细胞之间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C错误;细胞膜将
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D正确。
例2 [教材P41图3-2改编] 如图为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三种方式,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1)中的B细胞和图(2)中的乙细胞都可称为靶细胞
B.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如激素)是通过图(2)方式传递信息的
C.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要发生图(2)所示的信息交流方式
D.图(3)体现了细胞通过通道传递信息,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
间连丝传递信息

[解析] 图(1)中的B细胞和图(2)中的乙细胞都是接受信息分子的细胞,
称为靶细胞,A正确;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如激素)是通过图(1)方式
完成信息传递的,B错误;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依靠细胞膜直接接
触传递信息,即图(2)所示的信息交流方式,C正确;图(3)体现了细
胞通过通道传递信息,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
也有信息交流的作用,D正确。
[警示]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两点提醒
(1)三种信息交流方式是发生在细胞与细胞之间的,而不是细胞内的信
息交流。
(2)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和通过细胞膜接触传递信息都依赖于细胞
膜上的受体蛋白。
任务二 科学史实——对细胞膜成分的探索
【资料1】 20世纪初,科学家利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制备出细
胞膜,进行化学分析,得知组成细胞膜的脂质有磷脂和胆固醇,其中磷脂
含量最多。磷脂分子的结构:磷脂的一端为亲水的头部,另一端为疏水
的尾部,多个磷脂分子在水中总是自发地形成双分子层。
结合磷脂分子的结构特点推测:
(1)磷脂分子在水—空气界面的正确排
布方式是____。

(2)请画出磷脂分子在水环境中的主要排布方式。
[答案]
【资料2】 1935年,英国学者丹尼利和戴维森研究了细胞膜的张力,发
现细胞的表面张力明显低于油—水界面的表面张力。当时人们已发
现油脂滴表面如果吸附有蛋白质成分则表面张力会降低。
(1)推测:细胞膜除含脂质分子外,可能还附有________。
蛋白质
(2)结合所学知识,验证细胞膜中含有蛋白质:在制得的细胞膜样液中加
入________试剂鉴定,如果产生______反应,即可证明细胞膜成分中含
有蛋白质。
双缩脲
紫色
(1)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在发育成熟过程中,核逐渐退化,可为携带氧
的血红蛋白腾出空间。
(2)选择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来制备细胞膜的理由:
①无细胞壁,细胞容易吸水涨破;
②无细胞核膜和众多的细胞器膜,易制得纯净的细胞膜。
例3 下列关于细胞膜的探索历程中相关实验与推论之间对应关系错
误的是( )
选项 实验 推论
A 人红细胞的细胞膜中脂质铺成单分子层 后面积是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 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
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B 细胞的表面张力明显高于油—水界面的 表面张力 细胞膜除含有脂质分
子外,可能还附有蛋
白质

选项 实验 推论
C 人的消化液中含有许多能够水解蛋白质 的物质,称为蛋白酶。用蛋白酶处理细 胞膜,会使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 细胞膜中含蛋白质
D 脂溶性物质更易通过细胞膜 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
分中有脂质
续表
[解析] 人红细胞的细胞膜中脂质铺展成单分子层后面积是红细胞表
面积的2倍,说明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A正确。
英国学者丹尼利和戴维森研究了细胞膜的张力,他们发现细胞的表
面张力明显低于油—水界面的表面张力,由于人们已经发现了油脂滴
表面如果吸附有蛋白质成分则表面张力会降低,故他们推测细胞膜
中可能还含有蛋白质,B错误。蛋白酶可水解蛋白质,用蛋白酶处理
细胞膜后其通透性改变,说明细胞膜中含蛋白质,C正确。脂溶性物
质更易通过细胞膜,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可推知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
分中有脂质,D正确。
例4 [2025·安徽池州高一期中] 下列有关细胞膜成分的叙述,错
误的是( )
A.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
B.细胞膜的功能与组成它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密切相关
C.脂质在细胞膜中的含量比蛋白质少
D.动物细胞膜中不仅含有磷脂,还含有少量的胆固醇

[解析]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还含有少量糖类,A正
确;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
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B正确;组成细胞膜的成分中,脂质约占
细胞膜总质量的,蛋白质约占,糖类占 ,C错误;
动物细胞膜中不仅含有磷脂,还含有少量的胆固醇,D正确。
备用习题
1.某科学家及其团队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大麻二酚(CBD)能够缓
解疼痛。其作用机理是CBD与伤害性神经元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
Nav1.7相互作用,从而抑制Na+的内流,缓解病理性疼痛。这一研究结
果为研发非依赖性镇痛药提供了新的思路。上述资料主要体现了细胞
膜的什么功能( )
A.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B.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细胞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D.糖被与细胞表面的信息传递有关

[解析] 大麻二酚(CBD)能够缓解疼痛,其作用机理是CBD与伤害
性神经元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相互作用,从而抑制Na+的内流,缓
解病理性疼痛;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未涉及细
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未涉及细胞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未
涉及糖被与细胞表面的信息传递有关,A、C、D错误,B正确。
2.磷脂包括甘油磷脂和鞘磷脂两大类,下图为甘油磷脂分子结构通式。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磷脂分子的疏水性尾部主要由脂肪酸构成
B.甘油磷脂的类型主要由“X”的种类决定
C.在生物膜中,磷脂分子的“头”朝向膜外侧
D.组成所有生物的成分中都有磷脂分子

[解析] 由题图中甘油磷脂分子结构通式可知,磷脂分子的疏水性尾部
主要由脂肪酸构成,A正确;甘油磷脂是由脂肪酸、磷酸和X组成,
甘油磷脂的类型主要决定于X的不同,B正确;磷脂分子的“头”是亲水
的,而“尾”是疏水的,因此在构成生物膜时亲水性的“头”朝向膜两侧,
而疏水性的“尾”则朝向膜内侧,C正确;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一般只由遗传物质
和蛋白质组成,没有磷脂分子,D错误。
3.各项中,没有直接涉及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是( )
A.牛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B.人体内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
C.植物细胞的物质通过细胞间的通道进入相邻细胞
D.唾液淀粉酶由唾液腺细胞合成后进入口腔

[解析] 精子与卵细胞通过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相互识别,涉及细胞间
信息交流,A不符合题意;甲状腺激素可通过血液运至全身,但只能
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该过程涉及细胞间
信息交流,B不符合题意;相邻植物细胞之间可通过胞间连丝直接进
行信息交流,C不符合题意;唾液淀粉酶由唾液腺细胞合成后进入口
腔,没有涉及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D符合题意。
4.根据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科学家在进行细胞膜化学成分分析时,需要制备较纯净的细胞膜。从真
核细胞分离出纯的细胞膜较为困难,因为会有细胞内其他膜的混杂。而
哺乳动物(或人)的成熟红细胞中没有各种细胞器和细胞核,将其特殊处
理后,造成红细胞破裂发生溶血现象,再将溶出细胞外的物质冲洗掉,剩
下的结构就是纯净的细胞膜,在生物学上称为“血影”。对“血影”进行分
析得知其化学组成如下:蛋白质 49%,脂质 43%,糖类 8%。
(1)如何处理红细胞才能使其发生溶血现象: 

将红细胞放在蒸馏水中,使红细胞吸水膨胀直至破裂
[解析] 溶血现象是指红细胞破裂,使细胞内容物从细胞内溢出的现象。
动物细胞由于没有细胞壁的保护和支持作用,将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
放在蒸馏水中,使其吸水膨胀直至破裂,细胞内容物流出,就可以获得细
胞膜。
(2)在制得的膜成分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如果产生   反应,即可证明
细胞膜成分中含有   。
紫色
[解析] 双缩脲试剂可与蛋白质发生紫色反应,在制得的膜成分中加入
双缩脲试剂,如果产生紫色反应,即可证明细胞膜成分中含有蛋白质。
蛋白质
(3)研究发现,脂溶性物质容易透过细胞膜,非脂溶性物质透过细胞膜十
分困难,这表明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   。
[解析] 根据相似相溶原理,脂溶性物质容易透过细胞膜,非脂溶性物质
透过细胞膜十分困难,这表明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脂质。
脂质
(4)血影的化学成分中的脂质主要是   。
[解析]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因此血影的化学成分中
的脂质主要是磷脂。
磷脂
(5)同血型的人相互输血不会发生红细胞凝集现象,不同血型的人相互
输血会发生红细胞凝集现象,红细胞之间的识别与细胞膜 

[解析] 红细胞之间的识别与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有关,也就是说与细
胞膜能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相关。
能进行细
胞间的信息交流 (填细胞膜的功能)有关
练习册
[1~9题,每题2分,共18分]
知识点一 细胞膜的功能
1.[2024·河南三门峡高一期末]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通过血液运
输,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促进细胞吸收和利
用葡萄糖。这一信息体现了细胞膜的哪项功能( )
A.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B.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C.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D.细胞膜的控制作用是相对的

[解析] 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主要有三种:(1)间接传递——内分泌
细胞通过分泌化学物质完成信息交流;(2)接触传递——通过相邻两
个细胞的细胞膜直接接触完成信息交流;(3)通道传递——相邻两个
细胞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通过通道进入另一个细胞,如植
物细胞通过胞间连丝传递信息。题中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作为信
息分子,可随血液运送到全身各处,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影
响细胞的功能和代谢,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
流的功能。B正确。
2.如图表示细胞膜部分功能结构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功能①在生命起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B.功能②进入细胞的物质对细胞都有利
C.激素调控生命活动与图中功能③有一定关系
D.相邻的植物细胞可通过功能④进行信息交流
[解析] 细胞膜在生命起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将生命物质
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产生了原始的细胞,A正确;功能②为控制物质进
出细胞,但进入细胞的物质不一定对细胞有利,如细菌、病毒,B错误;
激素为信息分子,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其功能对应图③,C正确;
相邻的植物细胞可以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D正确。

3.对玉米种子的实验处理方法和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该实验结果说
明( )
实验 处理 将玉米种子浸泡 ,从中央 切开后用稀释红墨水染色 将玉米种子煮熟,从中央切
开后用稀释红墨水染色
实验 现象 胚细胞着色非常浅 胚细胞着色深
A.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
B.红墨水容易进出玉米细胞
C.细胞膜具有全透性
D.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

[解析] 红墨水不是细胞生长所必需的物质,所以不能或很少能通过
活细胞的细胞膜进入胚细胞,题表现象说明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控
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即具有选择透过性,D正确。
4.[2024·江苏泰州高一期中]将紫色水萝卜的块根切成小块放入清
水中,水的颜色无明显变化;进行加热后随着水温的增高,水的颜
色逐渐变红。下列有关解释最合理的是( )
A.高温使细胞壁的结构遭到了破坏
B.高温使花青素在水中的溶解度增高
C.高温使细胞膜等失去控制色素释放的功能
D.高温使水中的物质发生了颜色反应

[解析] 由于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花青素不能透过原生质层,
故将紫色水萝卜的块根切成小块放入清水中,水的颜色无明显变化。
但进行加热时,随水温的升高,细胞死亡,原生质层失去选择透过
性,花青素透过原生质层进入水中,使水的颜色逐渐变红,C正确。
5.研究发现,在酸性条件下,丙型肝炎病毒表面的包膜糖蛋白
容易与细胞表面上的 受体结合,一旦这种病毒与细胞
表面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开始, 就会改变形状,从而使这种
病毒与细胞膜更紧密地接触,促进其进入细胞。根据材料,下列推
测不合理的是( )
A.病毒进入细胞需要与细胞表面上的受体相结合
B. 具有识别作用
C. 改变形状后就不能发挥功能了
D.与 的结合使细胞膜丧失了阻止该病毒进入细胞的能力

[解析] 结合题干信息“容易与细胞表面上的 受体结合,
促使丙型肝炎病毒进入细胞”可知,病毒进入细胞需要与细胞表面上
的受体相结合,且和 具有相互识别作用,A、B正确;
改变形状可以使这种病毒与细胞膜更紧密地接触,故
改变形状后仍能发挥功能,C错误;与细胞表面上的 受
体结合后可让该病毒入侵细胞,故该过程使细胞膜丧失了阻止该病
毒进入细胞的能力,D正确。
知识点二 细胞膜的成分及其探索
6.尽管水母细胞内几乎全是水,但其细胞膜和其他膜结构并未被水溶
解。这主要与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脂质的哪种特点有重要关
系( )
A.亲水性 B.疏水性 C.稳定性 D.特异性
[解析] 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脂质具有疏水性,故生物膜不会被
细胞内的水所溶解,故选B。

7.[2024·吉林长春高一期中]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脂溶性物质能
够优先通过细胞膜,并且细胞膜会被溶解脂质物质的溶剂溶解,也
会被蛋白酶分解,这些事实说明了组成细胞膜的物质中有( )
A.糖类和脂质 B.磷脂和蛋白质
C.脂质和蛋白质 D.蛋白质和核酸
[解析] 由题意可知,脂溶性物质能够优先通过细胞膜,并且细胞膜
会被溶解脂质物质的溶剂溶解,这说明细胞膜的成分中含有脂质;
细胞膜还能被蛋白酶分解,说明细胞膜的成分中含有蛋白质,C正确。

8.[2025·河南信阳高一期中]细胞膜的成分和结构的探索,经历了
很多科学家不断地提出假说和实验验证,最终得到了科学的结论。
下列有关细胞膜成分和结构的探索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用高倍显微镜看不清细胞膜的结构,但用电子显微镜可观察到细
胞膜由磷脂组成
B.脂溶性物质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说明膜中含有脂质
C.水—苯混合溶剂中磷脂分子会铺展成单分子层
D.可利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制备出纯净细胞膜,进行化学分析来
得知细胞膜的组成成分

[解析] 用高倍显微镜看不清细胞膜的结构,用电子显微镜可观察到
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不能观察到细胞膜由磷脂组
成,A错误;欧文顿发现脂溶性物质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推测
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中有脂质,B正确;磷脂分子具有亲水头部和
疏水尾部,故水—苯混合溶剂中磷脂分子会铺展成单分子层,C正确;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膜和细胞器膜,只有细胞膜一种
生物膜,因而可利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制备出纯净细胞膜,进行
化学分析来得知细胞膜的组成成分,D正确。
9.[2025·湖北襄阳高一期中]探索细胞膜的成分与结构过程中,曾
有科学家提取人红细胞膜的脂质,并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
层,由于对红细胞膜面积估算偏低,得出脂质单分子层的面积为红
细胞表面积2倍的结论,后续研究表明,脂质单分子层的面积为红细
胞表面积的1.3倍。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红细胞膜由单层脂质分子构成
B.成熟红细胞体积与表面积的比值相对较大
C.红细胞膜面积还包括蛋白质分子的面积
D.红细胞膜由内外两层脂质分子和中间一层蛋白质分子构成

[解析] 根据题意“科学家提取人红细胞膜的脂质,并在空气—水界面
上铺成单分子层,由于对红细胞膜面积估算偏低,得出脂质单分子层
的面积为红细胞表面积2倍的结论,后续研究表明,脂质单分子层的
面积为红细胞表面积的倍”,倍 倍,可推测红细胞膜面积
估计值偏小可能是忽略了细胞膜上含有蛋白质,只从磷脂分子的分布
考虑可得出脂质单分子层的面积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C正确。
10.(9分)荷兰科学家为研究细胞膜中脂质分子的排布方式,用有机溶
剂抽提哺乳动物一定量血液中的红细胞膜中的脂质,进行相关测定。
部分实验内容及结果如下表所示:
动物 红细胞总表面积 (用 表示) 提取的脂质被铺成单分子层的面
积(用 表示)
狗 31.3 62
羊 2.95 5.9
兔 5.46 10.2
人 0.47 0.92
回答下列问题:
(1)(2分)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是研究细胞膜中脂质分子分布的理想
材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只有细胞膜,没有核膜、细胞器膜
等其他生物膜结构,可排除细胞中其他膜结构对研究的干扰
[解析]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只有细胞膜,没有其他膜结构,可排
除细胞中其他膜结构对研究的干扰,是研究细胞膜中脂质分子分布
的理想材料。
(2)(2分)将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放入_______________中,一段时
间后细胞将__________。
蒸馏水(或清水)
吸水涨破
[解析] 将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放入蒸馏水或清水中,一段时间后
细胞将吸水涨破。
(3)(1分)若要得到一定量血液中红细胞的总表面积数据,首先要通过
测定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单位体积血液中的红细胞数
量这两个数据。
每个红细胞的直径(表面积)
[解析] 红细胞的总表面积 每一个红细胞的表面积×红细胞的数量。
(4)(4分)本实验结果显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取的脂质被铺成单分子层的面积约为
红细胞总表面积的2倍(或)
红细胞
膜中,脂质分子呈双层排列
[解析] 根据题表分析可知,提取的脂质被铺成单分子层的面积约为
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说明红细胞膜中,脂质分子呈双层排列。
11.(7分)小窝是细胞膜内陷形成的囊状结构(如图甲),与细胞的信息
传递等相关。

(1)(2分)小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___________,其中的蛋白质是
小窝蛋白。细胞膜内陷形成小窝这一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
_______的结构特点。
脂质(磷脂)
一定的
流动性
[解析] 由题图可知,小窝是细胞膜向内凹陷形成的,细胞膜的主要
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细胞膜内陷形成小窝这一过程体现了细
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2分)据图分析,小窝蛋白分为三段,中间区段主要由________
(填“亲水性”或“疏水性”)的氨基酸残基组成,其余两段均位于细胞的
________中。
疏水性
细胞质
[解析] 磷脂头部是亲水性的,尾部是疏水性的,由
题图可知,小窝蛋白分为三段,中间区段主要是与
磷脂尾部相连,故推测中间区段主要由疏水性的氨
基酸残基组成,其余两段位于细胞质中。
(3)(2分)小窝蛋白中的某些氨基酸在一定的激发光下能够发出荧光,
当胆固醇与这些氨基酸结合后,会使荧光强度降低。为研究小窝蛋
白中间区段与胆固醇的结合位点,分别向小窝蛋白的肽段
位氨基酸和肽段位氨基酸 中加入胆固醇,
检测不同肽段的荧光强度变化,结果如图乙,据此分析,胆固醇与
肽段的结合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胆固醇主要与肽段1中的氨基酸结合,几乎不与
肽段2中的氨基酸结合(结合位点主要在位氨基酸)
[解析] 由题图分析可知,肽段1加入胆固醇后,荧光强度明显降低,
肽段2加入胆固醇后荧光强度基本不变,又知胆固醇与这些氨基酸结
合,会使荧光强度降低,因此胆固醇主要与肽段1中的氨基酸结合,
几乎不与肽段2中的氨基酸结合(结合位点主要在 位氨基酸)。
(4)(1分)当小窝中结合的胆固醇过少时,小窝蛋白的__________改变,
小窝会变扁平,影响细胞的信息传递功能。
空间结构
[解析] 当小窝中结合的胆固醇过少时,小窝蛋白的空间结构改变,
小窝会变扁平,影响细胞的信息传递功能。
【预习梳理】
一、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2.(1)细胞需要的营养物质 不需要 废物 (2)对细胞有害
3.信息交流
(1)受体 (2)细胞膜 (3)通道 通道
二、脂质 磷脂 双 蛋白质
三、1.脂质 蛋白质 糖类
2.磷脂 胆固醇
3.蛋白质 蛋白质的种类与数量
【预习检测】
(1)√ (2)× (3)√ (4)√ (5)×
【任务活动】
任务一
[情境1] 细胞膜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情境2]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防止病菌、病毒的侵入
[情境3]
(1)靶细胞 信号分子 受体 胞间连丝 (2)B
反馈评价
例1 D 例2 B
任务二
[资料1]
(1)甲 (2)
[资料2]
(1)蛋白质 (2)双缩脲 紫色
反馈评价
例3 B 例4 C 
【练习册】
1.B 2.B 3.D 4.C 5.C 6.B 7.C 8.A 9.C
10.(1)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只有细胞膜,没有核膜、细胞器膜等其他生物膜结构,可排除细胞中其他膜结构对研究的干扰
(2)蒸馏水(或清水) 吸水涨破
(3)每个红细胞的直径(表面积)
(4)提取的脂质被铺成单分子层的面积约为红细胞总表面积的2倍(或b/a≈2) 红细胞膜中,脂质分子呈双层排列
11.(1)脂质(磷脂) 一定的流动性
(2)疏水性 细胞质
(3)胆固醇主要与肽段1中的氨基酸结合,几乎不与肽段2中的氨基酸结合(结合位点主要在82~101位氨基酸)
(4)空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