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
【预习梳理】
一、(1)逆 需要 需要
(2)一种或一类 空间结构
(3)选择吸收 代谢废物 对细胞有害
二、(1)蛋白质 内陷 囊泡
(2)囊泡 融合
(3)需要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三、(1)自由扩散
(2)转运蛋白
(3)胞吞或胞吐
四、特定的物质 种类和数量 空间结构
【预习检测】
(1)× (2)√ (3)× (4)√ (5)× (6)√
[解析] (1)有些离子在通道蛋白的协助下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属于协助扩散。
(3)主动运输是逆浓度跨膜运输,可使物质在细胞膜内外的浓度差增大。
(5)大分子有机物要通过胞吞进入细胞内,不需要载体蛋白的作用。
【任务活动】
任务一
[情境1] (1)K+、Ca2+ Na+、Cl-
(2)逆
(3)选择透过
[情境2] 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能量 主动运输
反馈评价
例1 D [解析] 细胞内K+的浓度远高于细胞外,因此K+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从细胞外运输到细胞内维持浓度差,需要消耗能量,A正确;细胞内Na+的浓度远低于细胞外,因此Na+通过主动运输方式从细胞内运输到细胞外维持浓度差,该过程中相应载体蛋白发生形状改变,B正确;Mg2+细胞内浓度高于细胞外,Mg2+通过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运输)的方式从细胞外运输到细胞内,C正确;Cl-细胞内浓度远低于细胞外,因此Cl-通过主动运输方式从细胞内运输到细胞外维持浓度差,D错误。
任务二
[情境1] 胞吞 细胞膜的流动性
[情境2] 胞吞、胞吐需要消耗细胞呼吸所释放的能量
反馈评价
例2 C [解析] 胞吞和胞吐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即体现了其结构特点,A正确;胞吞先是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之后从膜上分离下来形成囊泡,B正确;乳汁中抗体的分泌过程是胞吐过程,胞吐需要能量,C错误;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吞摄取通常是先与膜上的蛋白质结合,从而引起这部分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进而分离形成囊泡进入细胞内部,D正确。
例3 D [解析] 由题图可知,a是胞吞过程,b是胞吐过程,在胞吞和胞吐过程中,均需要消耗能量,A正确;白细胞吞噬病原体是通过a胞吞过程实现的,B正确;胞吞过程中细胞膜内陷形成囊泡,胞吐过程导致细胞膜成分更新,C正确;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D错误。
任务三
反馈评价
例4 B [解析] 乙醇是脂溶性小分子有机物,与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有较强的亲和力,容易通过磷脂双分子层出入细胞,故乙醇可以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进入细胞,A错误;血浆中K+含量低,红细胞内K+含量高,K+逆浓度梯度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并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B正确;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分泌过程为胞吐,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进入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D错误。
例5 C [解析] 题图中A方式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且需要转运蛋白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A正确;图中B方式直接通过磷脂双分子层,不需要转运蛋白和能量,属于自由扩散,B正确;图中C方式是顺浓度梯度运输,属于协助扩散,D方式是逆浓度梯度运输,属于主动运输,二者方式不同,C错误;B和C方式都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运输,运输动力均来自细胞膜两侧物质的浓度差,D正确。
任务四
[资料] (1)自由扩散
(2)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3)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4)主动运输 载体蛋白的数量
(5)酶的活性 流动性
反馈评价
例6 C [解析] 题图中曲线a说明物质跨膜运输与氧气无关,不消耗能量,而曲线b说明物质跨膜运输与氧气有关,消耗能量,所以曲线a可代表被动运输,曲线b可代表主动运输,A正确;由于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消耗能量,所以曲线b中运输速率达到饱和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数量有限,B正确;曲线a说明该跨膜运输方式与细胞呼吸无关,不消耗能量,属于被动运输,如果是协助扩散,则需要转运蛋白,如果是自由扩散,则不需要转运蛋白,C错误;由于细胞膜的流动性与温度有关,所以温度可影响生物膜的流动性,对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物质的跨膜运输速率均产生影响,D正确。第2节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
1.C [解析] 酒精进入胃上皮细胞属于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A不符合题意;氧进入肺泡细胞属于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B不符合题意;葡萄糖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C符合题意;二氧化碳进入毛细血管属于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D不符合题意。
2.D [解析] Na+逆浓度梯度转运进入液泡,同时要依赖载体蛋白,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主动运输体现了液泡膜的选择透过性,A、B正确;该载体蛋白可使Na+进入液泡,从而减轻Na+对细胞质中酶的伤害,而且细胞液浓度升高有利于细胞吸水,提高了植物的耐盐性,C正确,D错误。
3.A [解析] 吞噬细胞的胞吞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A正确;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大分子物质的交换通过核孔进行,具有选择性,B错误;分泌蛋白是通过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细胞外的,该过程不需要载体蛋白参与,C错误;变形虫的胞吞过程需要消耗能量,由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提供,D错误。
4.B [解析] 变形虫摄取水中大分子有机物是通过胞吞实现的,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A正确;胞吞和胞吐的过程不涉及载体蛋白,但需要膜上蛋白质识别,B错误;细胞骨架与物质的运输有关,所以变形虫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泡在细胞内的运输与细胞骨架有关,C正确;胞吞和胞吐需要消耗细胞呼吸所释放的能量,D正确。
5.C [解析] 硒酸盐是无机盐,必须以离子的形式才能被根细胞吸收,A正确;根据题意,由于根细胞质膜上的硫酸盐转运蛋白可转运硒酸盐,故硒酸盐与硫酸盐进入细胞可能存在竞争关系,B正确;硒蛋白从细胞内转运到细胞壁是通过胞吐的方式实现的,胞吐过程不需要转运蛋白,C错误;利用呼吸抑制剂处理根细胞,可以影响主动运输的能量供应进而减少细胞对相应物质的吸收,而如果是协助扩散则物质运输基本不受影响,所以根据处理前后根细胞吸收硒酸盐的量可推测硒酸盐的吸收方式,D正确。
6.B [解析] 被动运输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但是协助扩散需要转运蛋白,A错误;主动运输一般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需要消耗能量,也需要载体蛋白,B正确;小的分子或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不一定是主动运输,也可能是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C错误;当细胞摄取大分子时,首先是大分子与膜上的蛋白质结合,从而引起这部分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包围着大分子,然后小囊从膜上分离下来,形成囊泡,进入细胞内部,这种现象叫胞吞,该过程需要消耗细胞呼吸所释放的能量,D错误。
7.D [解析] 据题图可知,细胞质基质中的pH为7.0,溶酶体腔中的pH为5.0,说明溶酶体腔内的H+浓度较高,且H+进入溶酶体需要质子泵参与,消耗能量,因此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D正确。
8.D [解析] 低温环境会影响分子的运动速率以及酶的活性等,①②③④这几种跨膜运输类型都会受到影响,而不只是②④,因为跨膜运输涉及蛋白质的活性、分子的运动等多个方面,都与温度有关,A错误;抗体属于大分子物质,其运出细胞的方式为胞吐,④表示的是主动运输,B错误;水分子可以通过自由扩散(①途径)进出细胞,也可以通过水通道蛋白(②途径)进行协助扩散进出细胞,C错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吸收气体等是自由扩散,吸收水大部分是通过通道蛋白介导的协助扩散,吸收葡萄糖是通过载体蛋白介导的协助扩散,吸收离子等是主动运输,这4种跨膜运输类型都存在,D正确。
9.D [解析] a是糖蛋白,位于细胞的外侧,对于细胞识别起重要作用,可用于细胞间信息交流,A正确;b是细胞通过自由扩散排出物质,细胞内的CO2可通过自由扩散运出细胞,此时膜内CO2浓度高于外界,B正确;若物质d为K+,此过程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转运速率与O2有关,C正确;H2O可以通过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进出细胞,故b和c均可以表示H2O,但以协助扩散(c)为主要方式,D错误。
10.C [解析] 被动运输中的自由扩散不需要转运蛋白的参与,A错误;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进行,需要载体蛋白协助,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C正确;协助扩散速率除了取决于膜两侧被转运物质的浓度差外,还与转运蛋白数量有关,协助扩散不需要能量,与氧气浓度无关,D错误。
11.B [解析] 细胞吸收无机盐离子K+和N的方式是主动运输,与载体蛋白和能量有关。A、B两点在同一曲线上,载体蛋白数量相同,氧浓度不同,A点有氧呼吸较强,提供能量较多;而B、C两点对应的氧浓度一样,说明有氧呼吸提供的能量一样,不同的是B点所在的曲线运输N的载体蛋白数量多于A点所在曲线运输K+的载体蛋白数量,B正确。
12.A [解析] 图中a表示物质运输速率与物质浓度呈正相关,所以物质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性激素是脂溶性物质,以a方式(自由扩散)进入细胞,A正确;b表示在一定范围内,物质运输速率与物质浓度呈正相关,超过一定范围之后运输速率不再增加,可能受到载体数量或能量限制,所以b表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葡萄糖如果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出细胞则需要耗能,如果以协助扩散方式进出细胞则不需要耗能,B错误;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所以有些小分子物质不能进出细胞,C错误;题图所示的运输方式需载体协助的只有b,D错误。
13.C [解析] 若某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可用图甲与图丙表示,说明该物质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则该物质不应为葡萄糖,A正确;若某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可用图乙与丙图表示,说明该物质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则该物质可能是葡萄糖进入红细胞,B正确;图丁曲线的起点不能从坐标系的原点开始,因为无氧呼吸也能提供能量,C错误;限制图中A、C两点的运输速率的主要因素分别是物质浓度差和氧气浓度,B、D两点的限制因素都是载体蛋白的数量,D正确。
14.D [解析] 由于甲组加入葡萄糖载体抑制剂,乙组加入呼吸抑制剂,而丙组不做任何处理,所以该实验中,甲组和乙组为实验组,丙组为对照组,A错误;丙组不做处理的情况下,两种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有差异,B错误;由甲、乙、丙组可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需要载体,有无能量都能进行,只是吸收量不同,因此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C错误;由甲、丙两组可知,红细胞吸收葡萄糖需要载体,由乙、丙两组可知,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不需要能量,因此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协助扩散,D正确。
15.A [解析] Cl-/H+转运蛋白在H+浓度梯度驱动下,运出H+的同时把Cl-逆浓度梯度运入溶酶体,说明溶酶体内H+浓度较高,因此H+进入溶酶体为逆浓度梯度运输,其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A错误;Cl-/H+转运蛋白在H+浓度梯度驱动下,运出H+的同时把Cl-逆浓度梯度运入溶酶体,Cl-逆浓度梯度运输,所以Cl-进入溶酶体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B正确;Cl-/H+转运蛋白缺失突变体的细胞中,因Cl-转运受阻导致溶酶体内的吞噬物积累,该突变体的细胞中损伤和衰老的细胞器无法得到及时清除,C正确;细胞质基质中的pH与溶酶体内不同,溶酶体破裂后,释放到细胞质基质中的水解酶可能失活,D正确。
16.(1)主动运输 ②
(2)选择透过性 B、D、E
(3)能量 载体蛋白数量
(4)该毒素抑制钙离子载体蛋白的活性,而不影响钾离子载体蛋白的活性
[解析] (1)分析图甲:细胞外物质浓度低,细胞内物质浓度高,物质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是主动运输,图乙①曲线:运输速率与膜两侧物质浓度差成正比,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②曲线:物质运输和氧气浓度有关,可见需要能量,是主动运输,图甲的运输方式可用图乙中的②号曲线来描述其特征。(2)图甲所示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表现出生物膜能控制物质进出,体现了生物膜的功能特点为选择透过性。CO2、乙醇进出细胞是自由扩散,HC、Na+、氨基酸通过主动运输进出生物膜,故选BDE。(3)图乙②号曲线描述的是主动运输的特征,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有能量和载体蛋白的数量,能量主要是通过有氧呼吸产生的,故氧气的浓度也会影响主动运输,由图可知B点之前随O2浓度增大物质运输速率增大,故B点前限制物质运输速率的主要因素是能量,当运输速率达到B点后则不再增加,说明B点之后限制因素最可能是载体蛋白数量。(4)由于细胞膜上的载体具有专一性,毒素使Ca2+吸收量明显减少,而K+的吸收量不受影响,说明毒素只破坏了Ca2+载体的活性,而对K+载体活性没有影响。
17.(1)① 甲 磷脂分子
(2)乙 转运Ca2+的载体蛋白
(3)④
(4)①等量的呼吸酶抑制剂 测定各组培养液中Ca2+、K+的浓度 ②甲组柽柳幼苗对Ca2+、K+的吸收速率分别高于乙、丙组,乙、丙组无明显差异 不同幼苗细胞膜上运输Ca2+、K+的转运蛋白的数量不同
[解析] (1)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有两种:自由扩散和通过水通道蛋白的协助扩散,图(一)中①表示自由扩散。“脂溶性物质易透过生物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不易透过生物膜”证明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磷脂分子,即甲。(2)细胞膜上运输不同离子和分子的载体蛋白种类不同,故出现题述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毒素抑制了心肌细胞膜上[乙]转运Ca2+的载体蛋白的活性,影响心脏对Ca2+的吸收。(3)图(二)的运输方式与氧气浓度有关,该运输需要能量,表示主动运输,与图(一)中④代表的方式一致。(4)根据实验目的,探究柽柳从土壤中吸收盐分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因此丙组处理为培养液中加入等量的呼吸酶抑制剂。一段时间后测定各组培养液中Ca2+、K+ 的浓度,计算植株根系对Ca2+、K+的吸收速率。②若柽柳从土壤中吸收盐分的方式是主动运输,由于甲组给予正常的呼吸条件,乙组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 X 转运蛋白抑制剂,丙组加入等量的呼吸酶抑制剂,则甲组柽柳幼苗对Ca2+、K+的吸收速率分别高于乙、丙组,乙、丙组无明显差异。实验结果表明每组柽柳幼苗对Ca2+、K+的吸收速率都有明显差异,最可能的原因是不同幼苗细胞膜上运输Ca2+、K+的转运蛋白的数量不同。第2节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
一、主动运输
(1)概念:物质 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 (填“需要”或“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 (填“需要”或“不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作主动运输。
(2)载体蛋白的特点及变化:一种载体蛋白通常只适合与 离子或分子结合,离子或分子与载体蛋白结合后,载体蛋白的 发生变化,运输完成后载体蛋白又恢复原状。
(3)意义: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和微生物细胞中,通过主动运输来 所需要的物质,排出 和 的物质,保证了细胞和个体生命活动的需要。
二、胞吞和胞吐
(1)胞吞:当细胞摄取大分子时,首先是大分子与膜上的 结合,从而引起这部分细胞膜 形成小囊,包围着大分子。然后,小囊从细胞膜上分离下来,形成 ,进入细胞内部。
(2)胞吐:细胞需要外排的大分子,先在细胞内形成 ,囊泡移动到细胞膜处,与细胞膜 ,将大分子排出细胞。
(3)胞吞和胞吐 (填“需要”或“不需要”)消耗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这两种物质运输的方式依赖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即
。
(4)实例:胞吞——变形虫的摄食运动;胞吐——内分泌腺分泌细胞合成的蛋白质类激素。
三、不同物质的运输方式
(1)一些不带电荷的小分子可以 的方式进出细胞。
(2)离子和较小的有机分子(如葡萄糖和氨基酸等)的跨膜运输必须借助于 。
(3)蛋白质这样的生物大分子,通过 进出细胞。
四、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结构基础
一种转运蛋白往往只适合转运 ,因此,细胞膜上转运蛋白的 ,或转运蛋白 的变化,对许多物质的跨膜运输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都是主动运输。 ( )
(2)载体蛋白主动运输离子或分子时,其空间结构会发生变化。 ( )
(3)细胞主动运输物质的结果是使物质在细胞膜内外的浓度趋于相等。 ( )
(4)胞吐过程会导致膜成分的更新。 ( )
(5)大分子有机物要通过载体蛋白的作用才能进入细胞内,并且要消耗能量。 ( )
(6)载体蛋白具有专一性。 ( )
任务一 主动运输
【情境1】人的红细胞和血浆中的各种离子浓度(mmol/L)如下:
Na+ K+ Ca2+ Cl-
红细胞内 26 150 70.1 74
红细胞外(血浆) 114 5 3.2 111
(1)可以推断:红细胞主要吸收 ,主要排出 。
(2)红细胞之所以能保持细胞内外离子浓度差恒定,是因为这些离子是 浓度梯度运输的。
(3)红细胞中各种离子含量与血浆中离子含量不成比例,这表明细胞膜对进出细胞的离子具有 性。
【情境2】实验研究发现,在H2P浓度为0.025mmol/L的溶液中,大蒜根细胞中的磷酸盐浓度为0.04~0.12mmol/L,此时细胞仍能吸收磷;若将大蒜根细胞浸入含DNP(DNP能抑制线粒体的功能)的磷酸盐溶液中,细胞吸收磷的速率明显下降。
据此分析,大蒜根细胞吸收磷的特点有 ,可判断吸收磷的方式是 。
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
1.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决定所运输的物质的种类和数量。载体蛋白的数量有限,当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达到饱和时,细胞吸收相应物质的速率不再随物质浓度或氧分压的增大而增加。
2.能量:凡是影响细胞产生能量的因素都能影响主动运输,如O2浓度、温度等。
例1[2025·北京丰台区高一期中]如图表示一个神经细胞内外不同离子的浓度,离子的浓度差能保持相对稳定,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维持细胞内外K+浓度差的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
B.维持细胞内外Na+浓度差的过程中相应载体蛋白会发生形状改变
C.Mg2+通过主动运输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维持浓度差
D.Cl-通过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维持浓度差
任务二 胞吞、胞吐
【情境1】白细胞是人体与疾病斗争的“卫士”。当病菌侵入人体体内时,白细胞能通过变形而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
白细胞包围、吞噬病菌的方式是 ,该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即 。
【情境2】实验证明,如果细胞呼吸被抑制,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就会停止,在分泌细胞中,分泌物无法被排出细胞。
该过程说明
。
例2[2024·天津南开区高一月考]下列关于胞吞和胞吐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胞吞和胞吐过程利用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B.胞吞过程会引起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之后从膜上分离下来形成囊泡
C.乳汁中抗体的分泌过程不需要载体和能量
D.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吞摄取需要先与膜上的蛋白质结合
例3如图表示某细胞摄取和排出生物大分子的过程。下列与此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a是胞吞过程,b是胞吐过程,均需要消耗能量
B.白细胞吞噬病原体是通过过程a实现的
C.过程a细胞膜内陷形成囊泡,过程b导致细胞膜成分更新
D.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可以通过过程a进入细胞核
任务三 物质跨膜运输的比较
1.几种运输方式的比较
运输方式 图例 方向 特点
被 动 运 输 自由 扩散 顺浓度梯度运输 不需要转运蛋白、不消耗能量
协助 扩散 需要转运蛋白、不消耗能量
主动运输 逆浓度梯度运输 需要载体蛋白、消耗能量
胞吞 进入细胞 消耗能量,依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
胞吐 排出细胞
2.“三看法”判断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例4物质输入和输出细胞都需要经过细胞膜。下列有关人体内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乙醇是有机物,不能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跨膜进入细胞
B.血浆中的K+进入红细胞时需要载体蛋白并消耗ATP
C.抗体在细胞内合成时消耗能量,其分泌过程不耗能
D.葡萄糖可通过主动运输但不能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细胞
例5[2025·山西太原高一期中]下图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细胞膜上几种物质的运输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图中A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细胞代谢提供的能量
B.图中B方式直接穿过磷脂双分子层,因而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
C.图中C方式和D方式都需要蛋白质帮助,因而转运方式相同
D.图中B方式和C方式的运输动力均来自细胞膜两侧物质的浓度差
任务四 影响物质跨膜运输速率的因素及曲线图分析
【资料】分析图,判断物质运输的方式。
(1)图甲表示的运输方式为 ,该方式受膜内外物质浓度差大小的影响,浓度差越大,物质运输的速率越大。
(2)图乙表示的运输方式是 或 ,这两种方式都受转运蛋白数量的影响。图中P点之后,物质运输速率不再增加,限制因素可能是转运蛋白的数量。
(3)图丙表示的运输方式为 或 ,这两种运输方式都不消耗能量,不受O2浓度的影响。
[注意]只能进行无氧呼吸的细胞的主动运输也不受氧气浓度的影响,如蛔虫体细胞、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4)图丁表示的运输方式为 。图中O2浓度为0时,运输速率不为0,其原因是细胞通过无氧呼吸提供能量,P点之后运输速率不变,此时限制因素是 。
(5)温度主要是通过影响 及膜的 进而影响物质的运输速率。
运输方式 影响因素
自由扩散 物质浓度
协助扩散 物质浓度、细胞膜上转运蛋白的数量
主动运输 O2浓度、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数量
例6[2024·湖北孝感高一期末]图中曲线a、b表示不同跨膜运输方式的运输速率与O2浓度的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曲线a可代表被动运输,曲线b可代表主动运输
B.曲线b中运输速率达到饱和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数量有限
C.曲线a代表的跨膜运输方式一定不需要转运蛋白
D.温度可影响生物膜的流动性,对曲线a和曲线b的跨膜运输速率均产生影响第2节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
[1~15题,每题2分,共30分]
知识点一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
1.[2025·北京丰台区高一期中] 下列物质通过细胞膜时需要载体蛋白的是 ( )
A.酒精进入胃上皮细胞
B.氧进入肺泡细胞
C.葡萄糖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
D.二氧化碳进入毛细血管
2.在盐碱地中生活的某种植物细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质中的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从而减轻Na+对细胞质中酶的伤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Na+进入液泡的过程要消耗能量
B.Na+进入液泡的过程体现了液泡膜的选择透过性
C.该载体蛋白有助于提高植物的耐盐性
D.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不利于增强细胞的吸水能力
3.胞吞和胞吐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吞噬细胞的胞吞过程以细胞膜的流动性为基础
B.细胞核与细胞质的物质交换是以胞吞、胞吐的方式完成的
C.分泌蛋白是借助载体蛋白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细胞外的
D.变形虫的胞吞过程不需要消耗线粒体提供的能量
4.[2025·山东济南高一期中] 如图表示变形虫摄取水中有机物颗粒和排出废物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变形虫摄取水中大分子有机物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B.胞吞和胞吐的过程不涉及载体蛋白,所以不需要膜蛋白的参与
C.变形虫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泡在细胞内的运输与细胞骨架有关
D.胞吞和胞吐需要消耗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
5.[2025·广东江门高一期中] 茶树根细胞质膜上的硫酸盐转运蛋白可转运硒酸盐。硒酸盐被根细胞吸收后,随着植物的生长,吸收的大部分硒与胞内蛋白结合形成硒蛋白,硒蛋白转移到细胞壁中储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硒酸盐以离子的形式才能被根细胞吸收
B.硒酸盐与硫酸盐进入细胞可能存在竞争关系
C.硒蛋白从细胞内转运到细胞壁需转运蛋白
D.利用呼吸抑制剂可推测硒酸盐的吸收方式
知识点二 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比较与判断
6.下列关于不同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被动运输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不需要转运蛋白
B.主动运输一般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需要消耗能量
C.小的分子或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一定是主动运输
D.生物大分子通过胞吞进入细胞时不需要蛋白质参与
7.溶酶体是细胞内的一种重要细胞器,其示意图如下,据图分析H+进入溶酶体的运输方式属于 ( )
A.协助扩散 B.胞吞作用
C.渗透作用 D.主动运输
8.[2025·辽宁大连高一期中] 离子或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与许多生物学过程密切相关,下图为物质跨膜运输的4种类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低温环境只能影响跨膜运输类型②④
B.抗体可以通过④途径运出细胞
C.水分子只能通过②途径进出细胞
D.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中,这4种跨膜运输类型都存在
9.如图是动物细胞部分细胞膜结构上的物质运输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物质a可用于细胞间信息交流,一般存在于膜外
B.物质b可能为CO2,此时膜内CO2浓度高于外界
C.若物质d为K+,此过程的转运速率与O2有关
D.b和c均可以表示H2O,但以b为主要方式
知识点三 影响物质运输的因素分析
10.物质分子跨膜运输的条件,取决于物质的浓度梯度、分子大小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被动运输均需要转运蛋白的参与
B.物质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时可以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
C.物质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时,均需要消耗能量
D.物质协助扩散的速率与氧气浓度呈正相关
11.如图是胡萝卜在不同的含氧情况下从硝酸钾溶液中吸收K+和N的曲线。导致A、B两点和B、C两点吸收量不同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
A.载体蛋白数量、氧浓度
B.氧浓度、载体蛋白数量
C.载体蛋白数量、离子浓度
D.氧浓度、离子浓度
12.[2025·广东揭阳高一期中] 图中a、b表示物质运输的方式,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性激素以a方式进入细胞
B.葡萄糖通过b方式进入细胞都需要耗能
C.离子等小分子物质都能通过a或b方式进出细胞
D.图示的运输方式都需载体协助
13.[2024·黑龙江哈尔滨高一月考] 如图表示细胞内外物质浓度差或氧气浓度与物质跨膜运输速率间关系的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若某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可用图甲与图丙表示,则该物质不应为葡萄糖
B.若某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可用图乙与图丙表示,则该物质可能是葡萄糖
C.若将图乙与图丁的曲线补充完整,则两曲线的起点均应为坐标系的原点
D.影响图中A、C两点运输速率的主要因素不同,限制B、D两点运输速率的主要因素可能都是载体蛋白的数量
14.[2024·河北邢台高一月考] 研究人员将小鼠的红细胞和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分别置于质量分数为7%的葡萄糖培养液中进行实验,在不同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葡萄糖的剩余量,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组别 培养条件 小肠绒毛 上皮细胞 红细胞
甲组 加入葡萄糖载体抑制剂 7.0% 7.0%
乙组 加入呼吸抑制剂 5.1% 3.7%
丙组 不做任何处理 3.2% 3.7%
A.该实验中的甲组是对照组,乙组、丙组是实验组
B.正常条件下培养时,两种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无差异
C.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D.由表推测,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协助扩散
15.[2024·浙江杭州高一期中] 溶酶体膜上有Cl-/H+转运蛋白可以运输H+。Cl-/H+转运蛋白在H+浓度梯度驱动下,运出H+的同时把Cl-逆浓度梯度运入溶酶体。Cl-/H+转运蛋白缺失突变体的细胞中,因Cl-转运受阻导致溶酶体内的吞噬物积累,严重时可导致溶酶体破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H+进入溶酶体的方式属于被动运输
B.Cl-进入溶酶体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
C.该突变体的细胞中损伤和衰老的细胞器无法得到及时清除
D.溶酶体破裂后,释放到细胞质基质中的水解酶可能会失活
16.(9分)图甲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某种方式,图乙表示某些条件对物质跨膜运输速率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1)(2分)图甲所示的运输方式叫作 ,可用图乙中 (填数字序号)号曲线来描述其特征。
(2)(2分)图甲所示的运输方式表现出生物膜的功能特点为 ,下列物质中可通过该运输方式进出生物膜的有 (填字母)。
A.CO2 B.HC
C.乙醇 D.Na+
E.氨基酸
(3)(3分)在图乙②号曲线中,B点前限制物质运输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当运输速率达到B点后则不再增加,限制因素最可能是 。
(4)(2分)若对离体心肌细胞施用某种毒素,结果心肌细胞对Ca2+吸收量明显减少,而对K+的吸收不受影响,其原因最可能是 。
17.(14分)如图(一)是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其中离子通道是一种横跨细胞膜的亲水性通道蛋白,具有离子选择性,允许适当大小的离子顺浓度梯度通过,甲、乙代表生物膜的成分,a、b、c、d代表被转运的物质,①②③④代表不同的运输方式。图(二)表示物质通过膜的运输速率(纵坐标)随环境中O2浓度(横坐标)的变化。请仔细观察图示并回答有关问题:
(1)(3分)图(一)中的 可表示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很多研究结果都能够有力地支持“脂溶性物质易透过生物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不易透过生物膜”这一理论。这证明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 ] 。
(2)(2分)对蟾蜍的离体心脏施加某种毒素后,其对Ca2+的吸收明显减少,但对K+、C6H12O6的吸收不受影响,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毒素抑制了心肌细胞膜上[ ] 的活性。
(3)(1分)图(二)与图(一)中的 (填序号)代表的物质运输方式一致。
(4)[教材P72拓展应用T2改编] 柽柳是强耐盐植物,其叶子和嫩枝可以将植物体内的盐分排出。为探究柽柳从土壤中吸收盐分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材料:
生理状况相同的柽柳幼苗若干、一定浓度的X溶液、X转运蛋白抑制剂和呼吸酶抑制剂。
①(4分)完善实验步骤:
a.将生长发育基本相同的柽柳幼苗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放入适宜浓度的含有Ca2+、K+等的完全培养液中进行培养。
b.甲组给予正常的呼吸条件,乙组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 X 转运蛋白抑制剂,丙组培养液中加入 。
c.一段时间后 ,计算植株根系对Ca2+、K+的吸收速率。
②(4分)支持柽柳从土壤中吸收盐分的方式是主动运输的结果为 ,实验结果表明每组柽柳幼苗对Ca2+、K+的吸收速率都有明显差异,最可能的原因是 。 (共106张PPT)
第2节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
任务一 主动运输
任务二 胞吞、胞吐
任务三 物质跨膜运输的比较
任务四 影响物质跨膜运输速率的因素及
曲线图分析
一、主动运输
(1)概念:物质____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______(填“需要”或“不需
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同时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消耗细胞内
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作主动运输。
逆
需要
需要
(2)载体蛋白的特点及变化:一种载体蛋白通常只适合与____________
离子或分子结合,离子或分子与载体蛋白结合后,载体蛋白的________
___发生变化,运输完成后载体蛋白又恢复原状。
一种或一类
空间结构
(3)意义: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和微生物细胞中,通过主动运输来
__________所需要的物质,排出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物质,保
证了细胞和个体生命活动的需要。
选择吸收
代谢废物
对细胞有害
二、胞吞和胞吐
(1)胞吞:当细胞摄取大分子时,首先是大分子与膜上的________结合,
从而引起这部分细胞膜______形成小囊,包围着大分子。然后,小囊从
细胞膜上分离下来,形成______,进入细胞内部。
蛋白质
内陷
囊泡
(2)胞吐:细胞需要外排的大分子,先在细胞内形成______,囊泡移动
到细胞膜处,与细胞膜______,将大分子排出细胞。
囊泡
融合
(3)胞吞和胞吐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消耗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
这两种物质运输的方式依赖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即_______________
_____。
需要
具有一定的流
动性
(4)实例:胞吞——变形虫的摄食运动;胞吐——内分泌腺分泌细胞合
成的蛋白质类激素。
三、不同物质的运输方式
(1)一些不带电荷的小分子可以__________的方式进出细胞。
(2)离子和较小的有机分子(如葡萄糖和氨基酸等)的跨膜运输必须借
助于__________。
(3)蛋白质这样的生物大分子,通过____________进出细胞。
自由扩散
转运蛋白
胞吞或胞吐
四、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结构基础
一种转运蛋白往往只适合转运____________,因此,细胞膜上转运蛋白
的____________,或转运蛋白__________的变化,对许多物质的跨膜运
输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特定的物质
种类和数量
空间结构
(1)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都是主动运输。( )
×
[解析] 有些离子在通道蛋白的协助下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属于协助
扩散。
(2)载体蛋白主动运输离子或分子时,其空间结构会发生变化。( )
√
(3)细胞主动运输物质的结果是使物质在细胞膜内外的浓度趋于相等。
( )
×
[解析] 主动运输是逆浓度跨膜运输,可使物质在细胞膜内外的浓度
差增大。
(4)胞吐过程会导致膜成分的更新。( )
√
(5)大分子有机物要通过载体蛋白的作用才能进入细胞内,并且要消
耗能量。( )
×
[解析] 大分子有机物要通过胞吞进入细胞内,不需要载体蛋白的作用。
(6)载体蛋白具有专一性。( )
√
任务一 主动运输
【情境1】 人的红细胞和血浆中的各种离子浓度 如下:
红细胞内 26 150 70.1 74
红细胞外(血浆) 114 5 3.2 111
(1)可以推断:红细胞主要吸收___________,主要排出__________。
(2)红细胞之所以能保持细胞内外离子浓度差恒定,是因为这些离子是
____浓度梯度运输的。
(3)红细胞中各种离子含量与血浆中离子含量不成比例,这表明细胞膜
对进出细胞的离子具有__________性。
、
、
逆
选择透过
【情境2】 实验研究发现,在浓度为 的溶液中,
大蒜根细胞中的磷酸盐浓度为 ,此时细胞仍能
吸收磷;若将大蒜根细胞浸入含能抑制线粒体的功能 的磷
酸盐溶液中,细胞吸收磷的速率明显下降。
据此分析,大蒜根细胞吸收磷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判断吸收磷的方式是__________。
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能量
主动运输
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
1.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决定所运输的物质的种类和数量。载体蛋
白的数量有限,当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达到饱和时,细胞吸收相应
物质的速率不再随物质浓度或氧分压的增大而增加。
2.能量:凡是影响细胞产生能量的因素都能影响主动运输,如浓
度、温度等。
例1 [2025·北京丰台区高一期中] 如图表示一个神经细胞内外不
同离子的浓度,离子的浓度差能保持相对稳定,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维持细胞内外 浓度差的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
B.维持细胞内外 浓度差的过程中相应载体蛋白会发生形状改变
C. 通过主动运输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维持浓度差
D. 通过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维持浓度差
√
[解析] 细胞内 的浓度远高于
细胞外,因此 通过主动运输
的方式从细胞外运输到细胞内
维持浓度差,需要消耗能量,A正确;细胞内 的浓度远低于细胞外,
因此 通过主动运输方式从细胞内运输到细胞外维持浓度差,该过程
中相应载体蛋白发生形状改变,B正确; 细胞内浓度高于细胞外,
通过主动运输 (逆浓度梯度运输)的方式从细胞外运输到细胞内,C
正确;细胞内浓度远低于细胞外,因此 通过主动运输方式从细胞
内运输到细胞外维持浓度差,D错误。
任务二 胞吞、胞吐
【情境1】 白细胞是人体与疾病斗争的“卫士”。当病菌侵入人体体
内时,白细胞能通过变形而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
菌包围、吞噬。
白细胞包围、吞噬病菌的方式是______,该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结构
特点即________________。
胞吞
细胞膜的流动性
【情境2】 实验证明,如果细胞呼吸被抑制,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就会停止,在分泌细胞中,分泌物无法被排出细胞。
该过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胞吞、胞吐需要消耗细胞呼吸所释放的能量
例2 [2024·天津南开区高一月考] 下列关于胞吞和胞吐的叙述,
错误的是( )
A.胞吞和胞吐过程利用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B.胞吞过程会引起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之后从膜上分离下来形成
囊泡
C.乳汁中抗体的分泌过程不需要载体和能量
D.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吞摄取需要先与膜上的蛋白质结合
√
[解析] 胞吞和胞吐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即体现了其结构特
点,A正确;胞吞先是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之后从膜上分离下来形
成囊泡,B正确;乳汁中抗体的分泌过程是胞吐过程,胞吐需要能量,
C错误;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吞摄取通常是先与膜上的蛋白质结合,从
而引起这部分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进而分离形成囊泡进入细胞内
部,D正确。
例3 如图表示某细胞摄取和排出生物大分子的过程。下列与此有关
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是胞吞过程, 是胞吐过程,均需要消耗能量
B.白细胞吞噬病原体是通过过程 实现的
C.过程细胞膜内陷形成囊泡,过程 导致细胞膜成分
更新
D.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可以通过过程 进入细胞核
√
[解析] 由题图可知,是胞吞过程, 是胞吐过程,在胞吞和胞吐过程中,
均需要消耗能量,A正确;白细胞吞噬病原体是通过 胞吞过程实现的,B
正确;胞吞过程中细胞膜内陷形成囊泡,胞吐过程导致细胞膜成分更新,
C正确;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D错误。
任务三 物质跨膜运输的比较
1.几种运输方式的比较
运输方式 图例 方向 特点
被动 运输 自由 扩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顺浓度梯度 运输 不需要转运蛋
白、不消耗能量
运输方式 图例 方向 特点
被动 运输 协助 扩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顺浓度梯度 运输 需要转运蛋白、
不消耗能量
续表
运输方式 图例 方向 特点
主动运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逆浓度梯度 运输 需要载体蛋白、
消耗能量
续表
运输方式 图例 方向 特点
胞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入细胞 消耗能量,依赖于
生物膜的流动性
胞吐 排出细胞 续表
2.“三看法”判断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例4 物质输入和输出细胞都需要经过细胞膜。下列有关人体内物质
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乙醇是有机物,不能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跨膜进入细胞
B.血浆中的进入红细胞时需要载体蛋白并消耗
C.抗体在细胞内合成时消耗能量,其分泌过程不耗能
D.葡萄糖可通过主动运输但不能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细胞
√
[解析] 乙醇是脂溶性小分子有机物,与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有较强
的亲和力,容易通过磷脂双分子层出入细胞,故乙醇可以通过自由
扩散方式进入细胞,A错误;血浆中含量低,红细胞内 含量
高, 逆浓度梯度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并
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B正确;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分泌过程为胞吐,
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进入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D错误。
例5 [2025·山西太原高一期中] 下图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细胞膜
上几种物质的运输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A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细胞代谢提供的能量
B.图中B方式直接穿过磷脂双分子层,因而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
C.图中C方式和D方式都需要蛋白质帮助,因而转运方式相同
D.图中B方式和C方式的运输动力均来自细胞膜两侧物质的浓度差
√
[解析] 题图中A方式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且需要转运蛋白和能量,
属于主动运输,A正确;图中B方式直接通过磷脂双分子层,不需要
转运蛋白和能量,属于自由扩散,B正确;图中C方式是顺浓度梯度
运输,属于协助扩散,D方式是逆浓度梯度运输,属于主动运输,二
者方式不同,C错误;B和C方式都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运输,运输
动力均来自细胞膜两侧物质的浓度差,D正确。
[警示](1)生物大分子不一定都是以胞吞、胞吐方式运输的,如蛋白
质和 可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
(2)同一种物质进入不同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可能不同,如人体红细胞
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为协助扩散,而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可以主动运输的
方式吸收葡萄糖。
(3)与主动运输有关的细胞器除供能的线粒体外,还有核糖体、内质网、
高尔基体。
任务四 影响物质跨膜运输速率的因素及曲线图分析
【资料】 分析图,判断物质运输的方式。
(1)图甲表示的运输方式为__________,该方式受膜内外物质浓度差
大小的影响,浓度差越大,物质运输的速率越大。
自由扩散
(2)图乙表示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或__________,这两种方式都
受转运蛋白数量的影响。图中 点之后,物质运输速率不再增加,限
制因素可能是转运蛋白的数量。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3)图丙表示的运输方式为__________或__________,这两种运输方
式都不消耗能量,不受 浓度的影响。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注意]只能进行无氧呼吸的细胞的主动运输也不受氧气浓度的影
响,如蛔虫体细胞、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4)图丁表示的运输方式为__________。图中 浓度为0时,运输速
率不为0,其原因是细胞通过无氧呼吸提供能量, 点之后运输速率
不变,此时限制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主动运输
载体蛋白的数量
(5)温度主要是通过影响__________及膜的________进而影响物质的
运输速率。
酶的活性
流动性
运输方式 影响因素
自由扩散 物质浓度
协助扩散 物质浓度、细胞膜上转运蛋白的数量
主动运输
例6 [2024·湖北孝感高一期末] 图中曲线、 表
示不同跨膜运输方式的运输速率与 浓度的关系,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曲线可代表被动运输,曲线 可代表主动运输
B.曲线 中运输速率达到饱和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
上载体蛋白的数量有限
C.曲线 代表的跨膜运输方式一定不需要转运蛋白
D.温度可影响生物膜的流动性,对曲线和曲线 的
跨膜运输速率均产生影响
√
[解析] 题图中曲线 说明物质跨膜运输与氧气无关,
不消耗能量,而曲线 说明物质跨膜运输与氧气有
关,消耗能量,所以曲线可代表被动运输,曲线
可代表主动运输,A正确;由于主动运输需要载体
蛋白、消耗能量,所以曲线 中运输速率达到饱和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
上载体蛋白的数量有限,B正确;曲线 说明该跨膜运输方式与细胞呼吸
无关,不消耗能量,属于被动运输,如果是协助扩散,则需要转运蛋白,
如果是自由扩散,则不需要转运蛋白,C错误;由于细胞膜的流动性与
温度有关,所以温度可影响生物膜的流动性,对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物
质的跨膜运输速率均产生影响,D正确。
备用习题
1.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能源物质,可以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
疫球蛋白和半乳糖。这两种物质被吸收到小肠上皮细胞中的方式是
( )
A.主动运输、主动运输 B.胞吞、主动运输
C.主动运输、胞吞 D.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
[解析] 免疫球蛋白是大分子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只能是胞吞,需要
消耗能量;半乳糖是小分子物质,题干中提出“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
能源物质,可以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和半乳糖” ,说明免疫球
蛋白和半乳糖的运输都是消耗能量的,因此,半乳糖的运输方式是主
动运输,A、C、D错误,B正确。
2.如图所示为细胞对大分子物质“胞吞”和“胞吐”的过程。下列与此有关
的叙述错误的是( )
A.a与b体现了膜的流动性
B.a与b都要消耗能量
C.蛋白质的分泌为图中b过程
D.a与b不需要蛋白质分子的参与
√
[解析] a、b过程涉及囊泡的运动、有膜面积变化,体现了膜的结构特
性,即具有一定的流动性,A正确;a胞吞和b胞吐过程都需要消耗能
量,B正确;蛋白质为大分子,大分子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为胞吞或胞
吐,因此蛋白质的分泌为图中b胞吐过程,C正确;胞吞和胞吐过程需
要膜上蛋白质识别,因此有膜蛋白的参与,D错误。
3.下图甲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示意图(①~④表示物质运输的方式),图
乙表示方式②的运输速率与能量的关系。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性激素以①方式进入细胞
B.①③④三种物质都是顺浓度
梯度运输
C.与方式③相比,方式②逆浓
度梯度运输并消耗能量
D.图乙中a、b两点运输速率的限制因素分别是载体蛋白的数量和能量
√
[解析] 性激素的本质是固醇类,脂溶性物质,主要通过①自由扩散的
方式进入细胞,A正确。①表示自由扩散,③④表示协助扩散;故①③
④三种物质都是顺浓度梯度运输,B正确。③表示协助扩散,②表示主
动运输,与方式③相比,方式②逆浓度梯度运输并消耗能量,C正确。
a点随着能量增加,运输速率增加,则a点转运速率的限制因素是能量;
b点能量供应增加运输速率不再增加,因为载体数量有限,D错误。
4.研究发现,植物细胞膜上存在①②两种蛋白,①将H+运出细胞,②
将H+和蔗糖分子同时运入细胞,过程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细胞内pH比细胞外高
B.①既具有催化功能又具有运
输功能
C.蔗糖运入和H+运出细胞都是
主动运输
D.蔗糖的最大运输速率只取决于②的数量
√
[解析] 根据①蛋白需要消耗ATP分析,H+出细胞是耗能的主动运输,
细胞内的浓度低于细胞外,细胞内pH比细胞外高,A正确;①蛋白可
以催化ATP的水解,获得能量用于转运H+,B正确;蔗糖运入细胞是
从低浓度到高浓度的运输,利用了H+浓度差产生的势能,H+ 进入细
胞利用了ATP中的能量,都属于主动运输,C正确;蔗糖的运输与转
运蛋白的数量有关,也与H+的浓度差有关,D错误。
5.细胞中的蛋白质等分子会解离为R-和H+两种离子,H+被细胞膜上的
H+泵泵出细胞外,使细胞呈现内负外正的电位差,成为细胞积累正离
子的主要动力。由于细胞内不扩散的负离子R-的吸引,溶液中某阳离
子向细胞内扩散,最终膜两侧离子浓度不相等,但达到了离子扩散速
度相等的平衡,称为杜南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蛋白质解离出的H+被膜上H+泵泵出细胞外的方式为被动运输
B.杜南平衡积累离子是某阳离子顺电势梯度向细胞内扩散的结果
C.在达到杜南平衡状态时细胞内外不会发生水分子的交换
D.在KCl-溶液中扩散平衡时细胞内的K+浓度小于细胞外的K+浓度
√
[解析] 蛋白质解离出的H+被膜上H+泵泵出细胞外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A错误;根据题干“H+被细胞膜上的H+泵泵出细胞外,使细胞呈现内
负外正的电位差,成为细胞积累正离子的主要动力。”可知,此时细
胞外的电势高于细胞内的电势,某阳离子从细胞外向细胞内的扩散,
属于顺电势梯度,B正确;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在达
到杜南平衡状态时,细胞内外会发生水分子的交换,C错误;由于细
胞内不扩散的负离子R-的吸引,K+不断向细胞内扩散,使细胞内的K+
浓度大于细胞外的K+浓度,D错误。
6.根据能量来源不同,细胞的主动运输可分为三种类型,如下图a、b、
c所示,X、Y、Z及V代表跨膜运输的离子或小分子。请回答问题:
(1)a中的转运蛋白类型为 ,判断依据是
。(填字母)。
载体蛋白
运输物质时,空间结
构发生改变
[解析] 由于a转运物质时转运蛋白的空间结构会发生改变,因此为载
体蛋白。
(2)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主动运输类型为 (填写图中字母)。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内的葡萄糖,一般顺浓度梯度转运到其他组织细胞,
最可能的运输方式是 。
b
协助扩散
[解析]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应
属于b方式的主动运输。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内的葡萄糖,一般顺浓度梯
度转运到其他组织细胞,最可能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
(3)细菌视紫红质被光激活后,引起分子构象变化,将H+从细胞膜内运
到膜外形成H+浓度梯度,H+顺浓度跨膜内流驱动合成高能磷酸化合物,
为物质V跨膜转运提供能量,如c。由此推测,c消耗的能量直接来自
。有人认为,萤火虫的发光器细胞内存在c,你
(填“赞同”或“不赞同”)该观点,理由是
。
高能磷酸化合物
不赞成
c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而萤
火虫的发光器细胞则是将ATP中的化学能转化为光能
[解析] “细菌视紫红质被光激活后,引起分子构象变化,将H+从细胞
膜内运到膜外形成H+浓度梯度,H+顺浓度跨膜内流驱动合成高能磷
酸化合物,为物质V跨膜转运提供能量”,说明c主动运输消耗的能量
直接来自高能磷酸化合物。由于c是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而萤火虫的
发光器细胞则是将ATP中的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因此不赞成萤火虫的
发光器细胞内存在c类型的主动运输。
练习册
[ 题,每题2分,共30分]
知识点一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
1.[2025·北京丰台区高一期中]下列物质通过细胞膜时需要载体蛋
白的是( )
A.酒精进入胃上皮细胞 B.氧进入肺泡细胞
C.葡萄糖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 D.二氧化碳进入毛细血管
√
[解析] 酒精进入胃上皮细胞属于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A不符
合题意;氧进入肺泡细胞属于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B不符合
题意;葡萄糖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
和能量,C符合题意;二氧化碳进入毛细血管属于自由扩散,不需要
载体蛋白,D不符合题意。
2.在盐碱地中生活的某种植物细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
细胞质中的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从而减轻 对细胞质中酶的
伤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进入液泡的过程要消耗能量
B. 进入液泡的过程体现了液泡膜的选择透过性
C.该载体蛋白有助于提高植物的耐盐性
D.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不利于增强细胞的吸水能力
√
[解析] 逆浓度梯度转运进入液泡,同时要依赖载体蛋白,属于
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主动运输体现了液泡膜的选择透过性,A、
B正确;该载体蛋白可使进入液泡,从而减轻 对细胞质中酶
的伤害,而且细胞液浓度升高有利于细胞吸水,提高了植物的耐盐
性,C正确,D错误。
3.胞吞和胞吐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吞噬细胞的胞吞过程以细胞膜的流动性为基础
B.细胞核与细胞质的物质交换是以胞吞、胞吐的方式完成的
C.分泌蛋白是借助载体蛋白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细胞外的
D.变形虫的胞吞过程不需要消耗线粒体提供的能量
√
[解析] 吞噬细胞的胞吞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A正确;细胞
核与细胞质之间大分子物质的交换通过核孔进行,具有选择性,B错
误;分泌蛋白是通过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细胞外的,该过程不需要载
体蛋白参与,C错误;变形虫的胞吞过程需要消耗能量,由细胞质基
质和线粒体提供,D错误。
4.[2025·山东济南高一期中]如图表示变形
虫摄取水中有机物颗粒和排出废物的过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变形虫摄取水中大分子有机物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B.胞吞和胞吐的过程不涉及载体蛋白,所以不需要膜蛋白的参与
C.变形虫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泡在细胞内的运输与细胞骨架有关
D.胞吞和胞吐需要消耗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
√
[解析] 变形虫摄取水中大分子有机物是通过胞吞实现的,体现了细
胞膜的流动性,A正确;胞吞和胞吐的过程不涉及载体蛋白,但需要
膜上蛋白质识别,B错误;细胞骨架与物质的运输有关,所以变形虫
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泡在细胞内的运输与细胞骨架有关,C正确;胞
吞和胞吐需要消耗细胞呼吸所释放的能量,D正确。
5.[2025·广东江门高一期中]茶树根细胞质膜上的硫酸盐转运蛋白
可转运硒酸盐。硒酸盐被根细胞吸收后,随着植物的生长,吸收的
大部分硒与胞内蛋白结合形成硒蛋白,硒蛋白转移到细胞壁中储存。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硒酸盐以离子的形式才能被根细胞吸收
B.硒酸盐与硫酸盐进入细胞可能存在竞争关系
C.硒蛋白从细胞内转运到细胞壁需转运蛋白
D.利用呼吸抑制剂可推测硒酸盐的吸收方式
√
[解析] 硒酸盐是无机盐,必须以离子的形式才能被根细胞吸收,A
正确;根据题意,由于根细胞质膜上的硫酸盐转运蛋白可转运硒酸
盐,故硒酸盐与硫酸盐进入细胞可能存在竞争关系,B正确;硒蛋白
从细胞内转运到细胞壁是通过胞吐的方式实现的,胞吐过程不需要
转运蛋白,C错误;利用呼吸抑制剂处理根细胞,可以影响主动运输
的能量供应进而减少细胞对相应物质的吸收,而如果是协助扩散则
物质运输基本不受影响,所以根据处理前后根细胞吸收硒酸盐的量
可推测硒酸盐的吸收方式,D正确。
知识点二 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比较与判断
6.下列关于不同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被动运输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不需要转运蛋白
B.主动运输一般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需要消耗能量
C.小的分子或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一定是主动运输
D.生物大分子通过胞吞进入细胞时不需要蛋白质参与
√
[解析] 被动运输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但是协助扩散需要转运蛋
白,A错误;主动运输一般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需要消耗能量,也
需要载体蛋白,B正确;小的分子或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不一定是主
动运输,也可能是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C错误;当细胞摄取大分子
时,首先是大分子与膜上的蛋白质结合,从而引起这部分细胞膜内
陷形成小囊,包围着大分子,然后小囊从膜上分离下来,形成囊泡,
进入细胞内部,这种现象叫胞吞,该过程需要消耗细胞呼吸所释放
的能量,D错误。
7.溶酶体是细胞内的一种重要细胞
器,其示意图如下,据图分析 进
入溶酶体的运输方式属于( )
A.协助扩散 B.胞吞作用
C.渗透作用 D.主动运输
[解析] 据题图可知,细胞质基质中的为,溶酶体腔中的 为
,说明溶酶体腔内的浓度较高,且 进入溶酶体需要质子泵
参与,消耗能量,因此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D正确。
√
8.[2025·辽宁大连高一期中]离子或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与许多
生物学过程密切相关,下图为物质跨膜运输的4种类型。下列有关叙
述,正确的是( )
A.低温环境只能影响跨膜运输类型②④
B.抗体可以通过④途径运出细胞
C.水分子只能通过②途径进出细胞
D.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中,这4种跨膜运输类型都存在
√
[解析] 低温环境会影响分子的运动速
率以及酶的活性等,①②③④这几种
跨膜运输类型都会受到影响,而不只
是②④,因为跨膜运输涉及蛋白质的活性、分子的运动等多个方面,都
与温度有关,A错误;抗体属于大分子物质,其运出细胞的方式为胞吐,
④表示的是主动运输,B错误;水分子可以通过自由扩散 途径进出细
胞,也可以通过水通道蛋白 途径进行协助扩散进出细胞,C错误;哺
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吸收气体等是自由扩散,吸收水大部分是通过通道
蛋白介导的协助扩散,吸收葡萄糖是通过载体蛋白介导的协助扩散,吸
收离子等是主动运输,这4种跨膜运输类型都存在,D正确。
9.如图是动物细胞部分细胞膜结构上
的物质运输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
A.物质 可用于细胞间信息交流,一般
存在于膜外
B.物质可能为,此时膜内 浓度高于外界
C.若物质为,此过程的转运速率与 有关
D.和均可以表示,但以 为主要方式
√
[解析] 是糖蛋白,位于细胞的外侧,
对于细胞识别起重要作用,可用于
细胞间信息交流,A正确; 是细胞
通过自由扩散排出物质,细胞内的
可通过自由扩散运出细胞,此时
膜内浓度高于外界,B正确;若物质为 ,此过程为主动运输,需
要消耗能量,转运速率与有关,C正确; 可以通过自由扩散和协
助扩散进出细胞,故和均可以表示,但以协助扩散 为主要方式,
D错误。
知识点三 影响物质运输的因素分析
10.物质分子跨膜运输的条件,取决于物质的浓度梯度、分子大小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被动运输均需要转运蛋白的参与
B.物质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时可以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
C.物质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时,均需要消耗能量
D.物质协助扩散的速率与氧气浓度呈正相关
√
[解析] 被动运输中的自由扩散不需要转运蛋白的参与,A错误;主动运
输逆浓度梯度进行,需要载体蛋白协助,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C正
确;协助扩散速率除了取决于膜两侧被转运物质的浓度差外,还与转
运蛋白数量有关,协助扩散不需要能量,与氧气浓度无关,D错误。
11.如图是胡萝卜在不同的含氧情况下从
硝酸钾溶液中吸收和 的曲线。导
致A、B两点和B、C两点吸收量不同的主
要因素分别是( )
A.载体蛋白数量、氧浓度 B.氧浓度、载体蛋白数量
C.载体蛋白数量、离子浓度 D.氧浓度、离子浓度
√
[解析] 细胞吸收无机盐离子和 的
方式是主动运输,与载体蛋白和能量有
关。A、B两点在同一曲线上,载体蛋白
数量相同,氧浓度不同,A点有氧呼吸较
强,提供能量较多;而B、C两点对应的
氧浓度一样,说明有氧呼吸提供的能量一样,不同的是B点所在的曲线运
输的载体蛋白数量多于A点所在曲线运输 的载体蛋白数量,B正确。
12.[2025·广东揭阳高一期中]图中、 表示物质运输的方式,有关
叙述正确的是( )
A.性激素以 方式进入细胞
B.葡萄糖通过 方式进入细胞都需要
耗能
C.离子等小分子物质都能通过或 方
式进出细胞
D.图示的运输方式都需载体协助
√
[解析] 图中 表示物质运输速率与物质浓度呈
正相关,所以物质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性
激素是脂溶性物质,以 方式(自由扩散)进入
细胞,A正确; 表示在一定范围内,物质运
输速率与物质浓度呈正相关,超过一定范围之后运输速率不再增加,可
能受到载体数量或能量限制,所以 表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葡萄糖
如果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出细胞则需要耗能,如果以协助扩散方式进出
细胞则不需要耗能,B错误;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所以有些小分子
物质不能进出细胞,C错误;题图所示的运输方式需载体协助的只有 ,
D错误。
13.[2024·黑龙江哈尔滨高一月考]如图表示细胞内外物质浓度差或
氧气浓度与物质跨膜运输速率间关系的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
确的是( )
A.若某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可用图甲与图丙表示,则该物质不应为
葡萄糖
B.若某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可用图乙与图丙表示,则该物质可能是
葡萄糖
C.若将图乙与图丁的曲线补充完整,则两曲线的起点均应为坐标系
的原点
D.影响图中A、C两点运输速率的主要因素不同,限制B、D两点运输
速率的主要因素可能都是载体蛋白的数量
√
[解析] 若某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可用图甲与图丙表示,说明该物质
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则该物质不应为葡萄糖,A正确;若某物质
跨膜运输的速率可用图乙与丙图表示,说明该物质的运输方式是协
助扩散,则该物质可能是葡萄糖进入红细胞,B正确;图丁曲线的起
点不能从坐标系的原点开始,因为无氧呼吸也能提供能量,C错误;
限制图中A、C两点的运输速率的主要因素分别是物质浓度差和氧气
浓度,B、D两点的限制因素都是载体蛋白的数量,D正确。
14.[2024·河北邢台高一月考]研究人员将小鼠的红细胞和小肠绒毛
上皮细胞分别置于质量分数为 的葡萄糖培养液中进行实验,在不
同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葡萄糖的剩余量,结果
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组别 培养条件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 红细胞
甲组 加入葡萄糖载体抑制剂
乙组 加入呼吸抑制剂
丙组 不做任何处理
A.该实验中的甲组是对照组,乙组、丙组是实验组
B.正常条件下培养时,两种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无差异
C.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D.由表推测,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协助扩散
√
[解析] 由于甲组加入葡萄糖载体抑制剂,乙组加入呼吸抑制剂,而
丙组不做任何处理,所以该实验中,甲组和乙组为实验组,丙组为
对照组,A错误;丙组不做处理的情况下,两种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
有差异,B错误;由甲、乙、丙组可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
糖需要载体,有无能量都能进行,只是吸收量不同,因此小肠绒毛
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C错误;由甲、
丙两组可知,红细胞吸收葡萄糖需要载体,由乙、丙两组可知,红
细胞吸收葡萄糖不需要能量,因此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协助
扩散,D正确。
15.[2024·浙江杭州高一期中]溶酶体膜上有 转运蛋白可以
运输。转运蛋白在浓度梯度驱动下,运出 的同时把
逆浓度梯度运入溶酶体。 转运蛋白缺失突变体的细胞中,
因 转运受阻导致溶酶体内的吞噬物积累,严重时可导致溶酶体破
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进入溶酶体的方式属于被动运输
B. 进入溶酶体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
C.该突变体的细胞中损伤和衰老的细胞器无法得到及时清除
D.溶酶体破裂后,释放到细胞质基质中的水解酶可能会失活
√
[解析] 转运蛋白在浓度梯度驱动下,运出的同时把 逆
浓度梯度运入溶酶体,说明溶酶体内浓度较高,因此 进入溶酶
体为逆浓度梯度运输,其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A错误; 转
运蛋白在浓度梯度驱动下,运出的同时把 逆浓度梯度运入溶
酶体,逆浓度梯度运输,所以 进入溶酶体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
B正确;转运蛋白缺失突变体的细胞中,因 转运受阻导致溶
酶体内的吞噬物积累,该突变体的细胞中损伤和衰老的细胞器无法得
到及时清除,C正确;细胞质基质中的 与溶酶体内不同,溶酶体破
裂后,释放到细胞质基质中的水解酶可能失活,D正确。
16.(9分)图甲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某种方式,图乙表示某些条件对物
质跨膜运输速率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1)(2分)图甲所示的运输方式叫作__________,可用图乙中____
(填数字序号)号曲线来描述其特征。
主动运输
②
[解析] 分析图甲:细胞外物质浓度
低,细胞内物质浓度高,物质从低
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蛋白和能
量,是主动运输,图乙①曲线:
运输速率与膜两侧物质浓度差成正比,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②曲
线:物质运输和氧气浓度有关,可见需要能量,是主动运输,图甲
的运输方式可用图乙中的②号曲线来描述其特征。
(2)(2分)图甲所示的运输方式表现出生物膜的功能特点为__________
___,下列物质中可通过该运输方式进出生物膜的有_________
(填字母)。
A. B.
C.乙醇 D.
E.氨基酸
选择透过性
B、D、
[解析] 图甲所示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表现出生物膜能控制物质
进出,体现了生物膜的功能特点为选择透过性。 、乙醇进出细胞
是自由扩散,、 、氨基酸通过主动运输进出生物膜,故选
。
(3)(3分)在图乙②号曲线中,B点前限制物质运输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______,当运输速率达到B点后则不再增加,限制因素最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
能量
载体蛋白数量
[解析] 图乙②号曲线描述的是主动运输的特征,
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有能量和载体蛋白的数量,
能量主要是通过有氧呼吸产生的,故氧气的浓
度也会影响主动运输,由图可知B点之前随 浓度增大物质运输速率
增大,故B点前限制物质运输速率的主要因素是能量,当运输速率达到
B点后则不再增加,说明B点之后限制因素最可能是载体蛋白数量。
(4)(2分)若对离体心肌细胞施用某种毒素,结果心肌细胞对 吸收
量明显减少,而对 的吸收不受影响,其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毒素抑
制钙离子载体蛋白的活性,而不影响钾离子载体蛋白的活性
[解析] 由于细胞膜上的载体具有专一性,毒素使 吸收量明显减
少,而的吸收量不受影响,说明毒素只破坏了 载体的活性,
而对 载体活性没有影响。
17.(14分)如图(一)是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其中离子通道是一种横跨
细胞膜的亲水性通道蛋白,具有离子选择性,允许适当大小的离子
顺浓度梯度通过,甲、乙代表生物膜的成分,、、、 代表被转
运的物质,①②③④代表不同的运输方式。图(二)表示物质通过膜的
运输速率(纵坐标)随环境中 浓度(横坐标)的变化。请仔细观察图示
并回答有关问题:
(1)(3分)图(一)中的____可表示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很多研究结
果都能够有力地支持“脂溶性物质易透过生物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
不易透过生物膜”这一理论。这证明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
____ ]__________。
①
甲
磷脂分子
[解析] 水分子进出细
胞的方式有两种:自
由扩散和通过水通道
蛋白的协助扩散,图(一)中①表示自由扩散。“脂溶性物质易透过生物膜,
不溶于脂质的物质不易透过生物膜”证明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磷脂
分子,即甲。
(2)(2分)对蟾蜍的离体心脏施加某种毒素后,其对 的吸收明显减
少,但对、 的吸收不受影响,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毒素抑
制了心肌细胞膜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活性。
乙
转运的载体蛋白
[解析] 细胞膜上运输不同离子和分子的载体蛋白种类不同,故出现
题述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毒素抑制了心肌细胞膜上[乙]转运
的载体蛋白的活性,影响心脏对 的吸收。
(3)(1分)图(二)与图(一)中的____(填序号)代表的物质运输方式一致。
④
[解析] 图(二)的运输方式与氧气浓度有关,该运输需要能量,表示
主动运输,与图(一)中④代表的方式一致。
(4)[教材P72拓展应用T2改编]柽柳是强耐盐植物,其叶子和嫩枝
可以将植物体内的盐分排出。为探究柽柳从土壤中吸收盐分的方式
是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材料:
生理状况相同的柽柳幼苗若干、一定浓度的溶液、 转运蛋白抑制
剂和呼吸酶抑制剂。
①(4分)完善实验步骤:
.将生长发育基本相同的柽柳幼苗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
放入适宜浓度的含有、 等的完全培养液中进行培养。
.甲组给予正常的呼吸条件,乙组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 转运蛋白抑
制剂,丙组培养液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段时间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计算植株根系对
、 的吸收速率。
等量的呼吸酶抑制剂
测定各组培养液中、的浓度
[解析] 根据实验目的,探究柽柳从土壤中吸收盐分的方式是主动运
输还是被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因此丙组处理为
培养液中加入等量的呼吸酶抑制剂。一段时间后测定各组培养液中
、的浓度,计算植株根系对、 的吸收速率。
②(4分)支持柽柳从土壤中吸收盐分的方式是主动运输的结果为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实验结果表明每组柽柳幼苗对、 的吸收速率都
有明显差异,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甲
组柽柳幼苗对、的吸收速率分别高于乙、丙组,乙、丙组无
明显差异
不同幼苗细胞膜上运输、的
转运蛋白的数量不同
[解析] 若柽柳从土壤中吸收盐分的方式是主动运输,由于甲组给予
正常的呼吸条件,乙组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 转运蛋白抑制剂,丙组
加入等量的呼吸酶抑制剂,则甲组柽柳幼苗对、 的吸收速率
分别高于乙、丙组,乙、丙组无明显差异。实验结果表明每组柽柳
幼苗对、 的吸收速率都有明显差异,最可能的原因是不同幼
苗细胞膜上运输、 的转运蛋白的数量不同。
【预习梳理】
一、(1)逆 需要 需要 (2)一种或一类 空间结构
(3)选择吸收 代谢废物 对细胞有害
二、(1)蛋白质 内陷 囊泡 (2)囊泡 融合
(3)需要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三、(1)自由扩散 (2)转运蛋白 (3)胞吞或胞吐
四、特定的物质 种类和数量 空间结构
【预习检测】
(1)× (2)√ (3)× (4)√ (5)× (6)√
【任务活动】
任务一
[情境1]
(1)K+、Ca2+ Na+、Cl- (2)逆 (3)选择透过
[情境2]
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能量 主动运输
反馈评价
例1 D
任务二
[情境1]
胞吞 细胞膜的流动性
[情境2]
胞吞、胞吐需要消耗细胞呼吸所释放的能量
反馈评价
例2 C 例3 D
任务三
反馈评价
例4 B 例5 C
任务四
[资料]
(1)自由扩散 (2)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3)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4)主动运输 载体蛋白的数量 (5)酶的活性 流动性
反馈评价
例6 C
【练习册】
1.C 2.D 3.A 4.B 5.C 6.B 7.D 8.D 9.D 10.C 11.B 12.A 13.C 14.D 15.A
16.(1)主动运输 ② (2)选择透过性 B、D、E (3)能量 载体蛋白数量
(4)该毒素抑制钙离子载体蛋白的活性,而不影响钾离子载体蛋白的活性
17.(1)① 甲 磷脂分子 (2)乙 转运Ca2+的载体蛋白 (3)④
(4)①等量的呼吸酶抑制剂 测定各组培养液中Ca2+、K+的浓度 ②甲组柽柳幼苗对Ca2+、K+的吸收速率分别高于乙、丙组,乙、丙组无明显差异 不同幼苗细胞膜上运输Ca2+、K+的转运蛋白的数量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