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散步
稳基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D )
A.分歧(zhī) 领柚(xiù)
鱼塘(tánɡ) 熬过(áo)
B.拆散(chāi) 散步(sàn)
温鑫(xīn) 嫩芽(nèi)
C.粼粼(lín) 毕竞(jìnɡ)
水波(bō) 一霎(chà)
D.稳当(wěn) 责任(zé)
习惯(ɡuàn) 蹲下(dūn)
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C )
长辈的言传身教,往往能让晚辈_______。而当家庭中出现小矛盾时,一个温暖的拥抱或一句贴心的话语,常常能在_______间化解纷争。家庭的和睦,很大程度上_______于每个成员相互尊重与理解。只有这样,家中的每个人才能感受到温暖,达到_______的境界。
A.信任 一霎 依赖 各得其所
B.信服 一时 取决 心满意足
C.信服 一霎 取决 各得其所
D.信任 一时 依赖 心满意足
3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C )
①最爱在雨夜读诗,长夜漫漫,听着雨声,读着诗词,仿佛回到了千百年前,心中流淌着一股莫名的感动。流年似水,在喧嚣的尘世中,寻寻觅觅,到最后,②我们早已自己忘记了最初的样子。③不妨静下来,在平淡如水的生活中,读一首诗,听一段故事。
A.语段中加点的“雨夜”“雨声”“仿佛”都是名词。
B.①句中“流淌”一词根据语境确定其含义是:液体流动。
C.②句是病句,修改方法是将“自己”调换到“忘记了”之后。
D.①③句的画线处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4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C )
A.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B.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C.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D.“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5下列句子用语得体的一项是(2分)( D )
A.为了表示对您的衷心感谢,我们特意准备了这件礼物,您就心领了吧。
B.虽然你尽的是绵薄之力,但是我知道这些钱是你的全部积蓄,谢谢你。
C.王校长说:“李教授,明天我校召开教学工作研讨会,请您斗胆赐教。”
D.王强同学从班主任杨老师手里接过获奖证书,然后说道:“感谢您的厚爱。”
巧提升·阅读与鉴赏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第6~8段,完成问题。(13分)
6选文第6段中“强壮”“高大”该怎样理解 请结合文意说一说你的理解。(4分)
答: “强壮”是从母亲看儿子的角度说的,在年迈的母亲眼里,儿子正值中年,是“强壮”的;“高大”是从儿子看父亲的角度说的。
7为什么说“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3分)
答: 祖孙俩发生了分歧,等“我”定夺,“我”的处理,决定着一家人散步的气氛,而家里所有的人又都听“我”的,所以,责任重大。
8品味“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的作用。(3分)
答: 这句话是自然环境描写,点染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展现了一家人散步的美好情景和幸福心情。
9为什么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3分)
答: “整个世界”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它表明了“我”和妻子对于家庭和社会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迁移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14分)
想陪母亲散步
孙琴安
①小时候,我们上学,父母上班,彼此几乎没有同行的机会。稍长,在初夏的黄昏或清秋的晚上,经常看到一个年轻的后生陪着一个老太在街边散步,后生眉清目秀,举止斯文;老太一头短发,略有花白。两人并肩而行,娓娓而谈。我每见此景,便心生羡慕,一次忍不住问父母。母亲一听便道:“噢,吴老师家的。吴老师去世了,儿子怕母亲伤心,经常陪她散步,是个孝子!”当时我心中便暗自许愿,长大了也要像他一样,常陪母亲散步。
②孰料初中毕业,我即离家赴崇明农场务农,一年难得回家几次,每次都来去匆匆,还要会同学,而母亲白天上班,晚上忙于家务,能得空聊聊天就不错了,哪里还想得到散步 况且母亲毕生勤劳,在她眼里,散步简直就是浪费时间。
③直到我成家以后,才有了与母亲散步的机会。
④那年孩子出世才两岁,一直领他的岳母有事去浙江老家,我和妻子都上班,只得请刚退休不久的母亲临时来帮两天忙。这点活对她是小菜一碟。于是,黄昏时分,我便主动拉她在住家附近散步。时值立夏,树木已有几分浓郁,小草都高高兴兴。我兴致勃勃地向她介绍着目睹的一切,但她却并不怎么在意,话也不怎么多。【A】在返回的路上,我终于有所觉察,便问:“妈妈,您好像有心事。”她说:“是啊,我来这里,不知你爸爸这两天下班回来吃什么,他不会烧。”原来如此!而我却大言不惭地说:“反正就两三天,只好叫爸爸先克服一下。”就这样,我期待已久想陪母亲散步的愿望,便索然无味地结束了。
⑤当我送母亲回家,看到父亲那个高兴劲儿,这才感到父亲已离不开母亲了,而自己所说的话实在太自私!从此再也不敢向母亲搬救兵了。
⑥母亲自幼家境贫寒,不识字,也是在开国大典后扫盲时上了几堂课,又幸亏父亲耐心教她,才认识了一些字,后来居然能读一些小说了。为了提高她的兴趣,孩子们常会带一些《红岩》《简 爱》等小说名著给她看。所以,她刚退休的那几年,每当我去看望,她多半手捧一部长篇小说坐在椅上认真阅读。见我来了,便会放下书本,高兴地挎起篮子,娘儿俩一起去菜场买菜。一路上,她会兴趣浓厚地讲述正读小说中的故事和人物。令我感到吃惊的是,母亲居然能准确地说出小说情节的发展,评判出人物的好坏。她喜欢简 爱,同情苔丝,不喜欢莫泊桑笔下的杜洛阿,她说:“《漂亮朋友》中的那个男人真是坏透了,太缺德了!”
⑦有次说到兴头上,父亲下班回来,三人围在小方桌旁吃晚饭,她仍意犹未尽地继续讲。父亲则不插话,只是微笑地望着她,仿佛是他的成果似的。当时我就想,何时我也能写部小说,散步时听她谈论,那该多有意思啊!
⑧说也奇怪,我与父亲散步,几乎没有肢体接触;而与母亲散步,走着走着,便会慢慢靠拢她,有时还会不由自主地挽住她的手臂,甚或轻轻搂住她的肩膀。起初她不太习惯,后来也就任由我了。与父亲散步,他会问起我的工作;母亲却很少问,其实我是很喜欢散步时听她谈小说的,但她说的更多的还是家常,即使再琐碎,我也耐心倾听,不敢打扰,从中却可以感受到一个母亲对家庭所倾注的心血,对每个子女的关爱。她所希望的就是每个子女都能过上好日子。
⑨有时父亲也会参与进来,但我仍会与母亲谈得多一些,这时父亲常被晾在一边,成为旁听者。一次忽然发现父亲不见了,回头一望,他正跟在我们后面,原来他是故意掉队,暗中观察娘儿俩的散步背影呢!
⑩母亲71岁那年,我出版的一本书喜获大奖,兴冲冲地看望母亲,她听后自然高兴,娘俩又像往昔一样,一起去菜场买菜。这恐怕是我陪母亲的最后一次散步了。一路上她还难得地问起了我的工作情况,我也如实相告,主要是为了让她开心。【B】如今她已去世,尽管我仍获得一些荣誉,但这与母亲的存在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 还有什么比母亲生命的存在更重要的呢
现在想来,当年陪同母亲散步的那些日子,可以说是最值得回味的天伦之乐了,也是我人生中一段难以忘怀的幸福时光。如果有来生,我还想陪母亲散步。(有删改)
10请以“散步”为线索,将文中“我”与母亲之间发生的四件事补充完整。(4分)
“我”看到一个年轻人陪着一个老太太在街边散步→① “我”萌生长大后陪母亲散步的愿望 →“我”接母亲来照看孩子→② “我”陪母亲在家附近散步,却因母亲一直记挂父亲而觉得索然无味 →母亲刚退休的那几年,“我”回家看望父母→③ “我”陪母亲散步,听母亲谈小说,唠家常 →“我”的书获奖后,回家看望母亲→④ “我”陪母亲散步时,母亲难得地问起了“我”的工作情况
11文章的标题有什么作用 (3分)
答: 点明文章所写内容:暗示母亲已经离开了自己,陪母亲散步已经成了一种遗憾;抒发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2请自选角度,对【A】文段或者【B】文段进行赏析。(3分)
【A】在返回的路上,我终于有所觉察,便问:“妈妈,您好像有心事。”她说:“是啊,我来这里,不知你爸爸这两天下班回来吃什么,他不会烧。”原来如此!而我却大言不惭地说:“反正就两三天,只好叫爸爸先克服一下。”
【B】如今她已去世,尽管我仍获得一些荣誉,但这与母亲的存在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 还有什么比母亲生命的存在更重要的呢
答: 示例一:【A】文段运用语言描写,通过叙述“我”与母亲的对话,一方面写出了母亲对父亲的担忧和关心,另一方面写出了“我”的细心与自私。示例二:【B】文段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点明自己获得荣誉的幸福感与母亲存在的幸福感相比算不了什么,任何事都没有母亲的生命重要,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和感激之情。示例三:【B】文段语言平实,但情感强烈。将自己获得荣誉的幸福感与母亲存在的幸福感进行对比,朴实的语言中渗透着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与感激。
13(链接课文)本文与统编教材中莫怀戚的《散步》一文,都讲述了“陪母亲散步”的事情,文章的主旨和选材有什么不同 (4分)
答: 主旨上:本文侧重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之情;莫怀戚的《散步》侧重表达要营造互敬互爱的和谐氛围。选材上:本文以时间为序,选取不同时段陪母亲散步的情景,做到了选材广泛;莫怀戚的《散步》选取了祖孙三代人一起在田野上散步的生活场景,做到了选材典型。
拓思维·实践与探究
【实践活动】
14某中学开展“我家的人世间故事”实践活动,请你参与。(6分)
(1)[跨学科学习·艺术]请根据下面两幅图,说说你对“家”的理解。(写出两点即可)。(4分)
答: 示例:家是一家人互相陪伴、守望相助、其乐融融;家是给我们提供衣食住行和精神力量的地方,是我们躯体和灵魂的归属。
(2)活动中师生齐诵诗歌,请结合上句补充语句。(2分)
人生就是旅途,
不管我们漂到哪,
最终还是会回到温暖的地方——家。
家是什么
家是晨曦中梦想起飞的地方,
示例:家是困境中注入力量的地方。
家是快乐,是温馨,
是爱的所在……
【写法借鉴】
15大词小用就是将一个概念、范围较大的词用在一个概念、范围较小的事物上。小题大做就是将一个小事物故意说成大事物,以突出渲染,强化读者印象。在《散步》一文中大词小用、小题大做有好几处。请仿照课文也用大词小用、小题大做的方式写一段话。(4分)
答: 示例:我从小就喜欢读书。开始,我读的是带拼音的童话书。年龄稍长,我“野心膨胀”,获奖作文和古典名著都成了我涉猎的对象,我省下的钱一次又一次心甘情愿地被书商“骗”去。有时,为了得到一本好书,我竟“辗转反侧,茶饭不思”。家里的人见我爱书如狂,怕我“玩物丧志”,于是宣布了种种禁令:“吃饭不准看书”“上厕所不准看书”……我“诈降”,“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各种“花招”层出不穷…… 6 散步
稳基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分歧(zhī) 领柚(xiù)
鱼塘(tánɡ) 熬过(áo)
B.拆散(chāi) 散步(sàn)
温鑫(xīn) 嫩芽(nèi)
C.粼粼(lín) 毕竞(jìnɡ)
水波(bō) 一霎(chà)
D.稳当(wěn) 责任(zé)
习惯(ɡuàn) 蹲下(dūn)
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长辈的言传身教,往往能让晚辈_______。而当家庭中出现小矛盾时,一个温暖的拥抱或一句贴心的话语,常常能在_______间化解纷争。家庭的和睦,很大程度上_______于每个成员相互尊重与理解。只有这样,家中的每个人才能感受到温暖,达到_______的境界。
A.信任 一霎 依赖 各得其所
B.信服 一时 取决 心满意足
C.信服 一霎 取决 各得其所
D.信任 一时 依赖 心满意足
3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
①最爱在雨夜读诗,长夜漫漫,听着雨声,读着诗词,仿佛回到了千百年前,心中流淌着一股莫名的感动。流年似水,在喧嚣的尘世中,寻寻觅觅,到最后,②我们早已自己忘记了最初的样子。③不妨静下来,在平淡如水的生活中,读一首诗,听一段故事。
A.语段中加点的“雨夜”“雨声”“仿佛”都是名词。
B.①句中“流淌”一词根据语境确定其含义是:液体流动。
C.②句是病句,修改方法是将“自己”调换到“忘记了”之后。
D.①③句的画线处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4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B.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C.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D.“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5下列句子用语得体的一项是(2分)( )
A.为了表示对您的衷心感谢,我们特意准备了这件礼物,您就心领了吧。
B.虽然你尽的是绵薄之力,但是我知道这些钱是你的全部积蓄,谢谢你。
C.王校长说:“李教授,明天我校召开教学工作研讨会,请您斗胆赐教。”
D.王强同学从班主任杨老师手里接过获奖证书,然后说道:“感谢您的厚爱。”
巧提升·阅读与鉴赏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第6~8段,完成问题。(13分)
6选文第6段中“强壮”“高大”该怎样理解 请结合文意说一说你的理解。(4分)
答:
7为什么说“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3分)
答:
8品味“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的作用。(3分)
答:
9为什么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3分)
答:
【迁移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14分)
想陪母亲散步
孙琴安
①小时候,我们上学,父母上班,彼此几乎没有同行的机会。稍长,在初夏的黄昏或清秋的晚上,经常看到一个年轻的后生陪着一个老太在街边散步,后生眉清目秀,举止斯文;老太一头短发,略有花白。两人并肩而行,娓娓而谈。我每见此景,便心生羡慕,一次忍不住问父母。母亲一听便道:“噢,吴老师家的。吴老师去世了,儿子怕母亲伤心,经常陪她散步,是个孝子!”当时我心中便暗自许愿,长大了也要像他一样,常陪母亲散步。
②孰料初中毕业,我即离家赴崇明农场务农,一年难得回家几次,每次都来去匆匆,还要会同学,而母亲白天上班,晚上忙于家务,能得空聊聊天就不错了,哪里还想得到散步 况且母亲毕生勤劳,在她眼里,散步简直就是浪费时间。
③直到我成家以后,才有了与母亲散步的机会。
④那年孩子出世才两岁,一直领他的岳母有事去浙江老家,我和妻子都上班,只得请刚退休不久的母亲临时来帮两天忙。这点活对她是小菜一碟。于是,黄昏时分,我便主动拉她在住家附近散步。时值立夏,树木已有几分浓郁,小草都高高兴兴。我兴致勃勃地向她介绍着目睹的一切,但她却并不怎么在意,话也不怎么多。【A】在返回的路上,我终于有所觉察,便问:“妈妈,您好像有心事。”她说:“是啊,我来这里,不知你爸爸这两天下班回来吃什么,他不会烧。”原来如此!而我却大言不惭地说:“反正就两三天,只好叫爸爸先克服一下。”就这样,我期待已久想陪母亲散步的愿望,便索然无味地结束了。
⑤当我送母亲回家,看到父亲那个高兴劲儿,这才感到父亲已离不开母亲了,而自己所说的话实在太自私!从此再也不敢向母亲搬救兵了。
⑥母亲自幼家境贫寒,不识字,也是在开国大典后扫盲时上了几堂课,又幸亏父亲耐心教她,才认识了一些字,后来居然能读一些小说了。为了提高她的兴趣,孩子们常会带一些《红岩》《简 爱》等小说名著给她看。所以,她刚退休的那几年,每当我去看望,她多半手捧一部长篇小说坐在椅上认真阅读。见我来了,便会放下书本,高兴地挎起篮子,娘儿俩一起去菜场买菜。一路上,她会兴趣浓厚地讲述正读小说中的故事和人物。令我感到吃惊的是,母亲居然能准确地说出小说情节的发展,评判出人物的好坏。她喜欢简 爱,同情苔丝,不喜欢莫泊桑笔下的杜洛阿,她说:“《漂亮朋友》中的那个男人真是坏透了,太缺德了!”
⑦有次说到兴头上,父亲下班回来,三人围在小方桌旁吃晚饭,她仍意犹未尽地继续讲。父亲则不插话,只是微笑地望着她,仿佛是他的成果似的。当时我就想,何时我也能写部小说,散步时听她谈论,那该多有意思啊!
⑧说也奇怪,我与父亲散步,几乎没有肢体接触;而与母亲散步,走着走着,便会慢慢靠拢她,有时还会不由自主地挽住她的手臂,甚或轻轻搂住她的肩膀。起初她不太习惯,后来也就任由我了。与父亲散步,他会问起我的工作;母亲却很少问,其实我是很喜欢散步时听她谈小说的,但她说的更多的还是家常,即使再琐碎,我也耐心倾听,不敢打扰,从中却可以感受到一个母亲对家庭所倾注的心血,对每个子女的关爱。她所希望的就是每个子女都能过上好日子。
⑨有时父亲也会参与进来,但我仍会与母亲谈得多一些,这时父亲常被晾在一边,成为旁听者。一次忽然发现父亲不见了,回头一望,他正跟在我们后面,原来他是故意掉队,暗中观察娘儿俩的散步背影呢!
⑩母亲71岁那年,我出版的一本书喜获大奖,兴冲冲地看望母亲,她听后自然高兴,娘俩又像往昔一样,一起去菜场买菜。这恐怕是我陪母亲的最后一次散步了。一路上她还难得地问起了我的工作情况,我也如实相告,主要是为了让她开心。【B】如今她已去世,尽管我仍获得一些荣誉,但这与母亲的存在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 还有什么比母亲生命的存在更重要的呢
现在想来,当年陪同母亲散步的那些日子,可以说是最值得回味的天伦之乐了,也是我人生中一段难以忘怀的幸福时光。如果有来生,我还想陪母亲散步。(有删改)
10请以“散步”为线索,将文中“我”与母亲之间发生的四件事补充完整。(4分)
“我”看到一个年轻人陪着一个老太太在街边散步→① “我”萌生长大后陪母亲散步的愿望 →“我”接母亲来照看孩子→② “我”陪母亲在家附近散步,却因母亲一直记挂父亲而觉得索然无味 →母亲刚退休的那几年,“我”回家看望父母→③ “我”陪母亲散步,听母亲谈小说,唠家常 →“我”的书获奖后,回家看望母亲→④ “我”陪母亲散步时,母亲难得地问起了“我”的工作情况
11文章的标题有什么作用 (3分)
答:
12请自选角度,对【A】文段或者【B】文段进行赏析。(3分)
【A】在返回的路上,我终于有所觉察,便问:“妈妈,您好像有心事。”她说:“是啊,我来这里,不知你爸爸这两天下班回来吃什么,他不会烧。”原来如此!而我却大言不惭地说:“反正就两三天,只好叫爸爸先克服一下。”
【B】如今她已去世,尽管我仍获得一些荣誉,但这与母亲的存在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 还有什么比母亲生命的存在更重要的呢
答:
13(链接课文)本文与统编教材中莫怀戚的《散步》一文,都讲述了“陪母亲散步”的事情,文章的主旨和选材有什么不同 (4分)
答:
拓思维·实践与探究
【实践活动】
14某中学开展“我家的人世间故事”实践活动,请你参与。(6分)
(1)[跨学科学习·艺术]请根据下面两幅图,说说你对“家”的理解。(写出两点即可)。(4分)
(2)活动中师生齐诵诗歌,请结合上句补充语句。(2分)
人生就是旅途,
不管我们漂到哪,
最终还是会回到温暖的地方——家。
家是什么
家是晨曦中梦想起飞的地方,
家是快乐,是温馨,
是爱的所在……
【写法借鉴】
15大词小用就是将一个概念、范围较大的词用在一个概念、范围较小的事物上。小题大做就是将一个小事物故意说成大事物,以突出渲染,强化读者印象。在《散步》一文中大词小用、小题大做有好几处。请仿照课文也用大词小用、小题大做的方式写一段话。(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