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素养测评卷(三)
第4章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45分,第Ⅱ卷55分,共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 共4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2024·天津津南区高一期中] 下列关于渗透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存在半透膜,膜两侧存在浓度差是发生渗透吸水或失水的必要条件
B.动物细胞在蒸馏水中也能发生渗透作用
C.发生渗透作用时,水分子只能单方向运动
D.在含有红墨水的质量浓度为 0.3 g/mL 的蔗糖溶液中,观察到洋葱内表皮细胞的角隅处充满红色溶液
2.甲()、乙()两种物质(非大分子物质)在细胞膜两侧的分布情况如图所示(颗粒的多少表示浓度的高低),
在进行跨膜运输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进入细胞一定需要能量
B.甲运出细胞一定不需要能量
C.乙进入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
D.乙运出细胞一定有转运蛋白的参与
3.[2025·山东青岛高一期中] 下列生理过程中,能用如图曲线来表示的是 ( )
A.外界溶液为蔗糖溶液时,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液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B.植物细胞吸水速率与外界KNO3溶液浓度的变化情况
C.性激素跨膜运输的速率与外界O2浓度的变化情况
D.成熟植物细胞液泡的大小与外界溶液浓度的变化情况
4.[2024·河北衡水高一月考] 图Ⅰ、图Ⅱ分别表示甲、乙两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物质可能是水分子,乙物质可能是葡萄糖
B.甲与转运蛋白结合才能运进细胞,乙则不需要
C.甲物质被运进细胞不消耗能量,乙则需要能量
D.转运蛋白运输乙进入细胞时其空间构象不发生改变
5.胰岛素等大分子蛋白质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细胞外。下列关于胞吞、胞吐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蛋白质进入细胞核是通过胞吞的方式进行的
B.胞吞与膜的流动性有关,不需要消耗细胞呼吸所释放的能量
C.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也需要膜上蛋白质的参与
D.溶酶体中的酶等蛋白质在细胞内加工后,通过胞吐的方式运出细胞
6.[2025·湖南长沙高一月考] 某同学进行“探究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时,将观察到的某个细胞原生质体的体积大小变化情况绘制成如图曲线(初始体积大小相对值记为1)。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原生质体是指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B.a~b段,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升高
C.b~c段,没有水分子进出细胞
D.d~e段,液泡的颜色比a时深
7.将大小、生理状态相同的两个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分别浸没在甲、乙两种溶液中,液泡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开始时,甲溶液中细胞的质壁分离速率比乙溶液中的快
B.甲溶液可以是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细胞约在1分钟后才开始主动吸收K+和N
C.AC段,乙溶液中的细胞失水速率下降,细胞液浓度逐渐变大
D.乙溶液中,C点以后仍有水分子进出细胞
8.下表是不同条件下,人体成熟红细胞内与血浆中的K+和Mg2+的含量比较,据表分析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
处理前 用鱼藤酮处理后 用乌本苷处理后
细胞内 血浆中 细胞内 血浆中 细胞内 血浆中
K+含量/(mol/L) 145 5 11 5 13 5
Mg2+含量/(mol/L) 35 1.4 1.8 1.4 35 1.4
A.正常情况下血浆中K+和Mg2+均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红细胞
B.鱼藤酮可导致红细胞运输K+和Mg2+的方式改变,从而导致细胞内两种离子的含量降低
C.鱼藤酮可能是通过抑制能量的供应从而影响K+和Mg2+的运输
D.乌本苷可能抑制K+载体蛋白的功能而不影响Mg2+载体蛋白的功能
9.[2024·吉林白山高一月考] 溶酶体膜上的Cl-/H+转运蛋白在H+浓度梯度驱动下,运出H+的同时把Cl-运入溶酶体。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溶酶体膜的功能多样性主要取决于膜上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
B.Cl-/H+转运蛋白把Cl-逆浓度梯度运入溶酶体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
C.Cl-/H+转运蛋白异常,会影响到溶酶体水解酶的活性
D.Cl-/H+转运蛋白运出H+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
10.图甲表示单独培养水稻和番茄时培养液中离子的浓度变化情况,图乙表示植物根细胞对离子的吸收速率与氧气浓度之间的关系。据图不能体现的信息是 ( )
A.图甲中水稻培养液的Ca2+浓度高于初始浓度,说明水稻不吸收Ca2+
B.由图甲可知,水稻对Si需求较大,番茄对Si的需求量较小
C.图乙中bc段,离子吸收速率受载体数量的限制
D.由图乙可知,植物根细胞吸收离子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11.[2024·湖北咸宁高一月考] 某兴趣小组利用图示装置和相关试剂探究了透析袋的透性。当甲为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乙为加入了碘液的溶液(棕红色),袋内溶液逐渐变为蓝色;当甲为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乙为斐林试剂,水浴(55 ℃)后透析袋内、外均不出现砖红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淀粉不能通过透析袋,碘能通过透析袋
B.葡萄糖和斐林试剂均不能通过透析袋
C.若甲为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向甲中加入适量淀粉酶溶液,乙为加入了碘液的溶液,透析袋内的溶液最终为棕红色
D.若甲为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向甲中加入适量淀粉酶溶液,乙为蒸馏水,最终透析袋内外两侧的溶液浓度一致
12.[2024·湖北孝感高一期末] 如图甲、乙为常见的两套渗透装置图(图中S1为30%蔗糖溶液,S2为蒸馏水,S3为30%葡萄糖溶液;已知单糖能通过该半透膜,但二糖和多糖不能通过该半透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待装置甲S1液面稳定后,向S1中加入蔗糖酶,漏斗内液面会升到一定高度后保持不变
B.装置甲漏斗中液面上升速率逐渐下降
C.实验刚开始时,装置甲中水分子从S2侧进入另一侧的速率小于装置乙中水分子从S2侧进入另一侧的速率
D.装置乙的现象是S3液面先上升后下降,最终S3和S2液面持平
13.将5组形状、大小相同的甜菜块根与植物X的根分别放入甲~戊五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几小时后,取出称重, 重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溶液中没有水分子进出甜菜根细胞
B.在丙溶液中,两种植物根细胞吸水能力都下降
C.甜菜在植物X根细胞的等渗溶液中不能正常生长
D.丁组溶液中甜菜细胞质壁分离现象较植物X明显
14.[2024·河南周口高一联考] 苹果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可达鲜重的10%,两类液泡膜糖转运蛋白ERDL和TST共同调节液泡中糖的积累。已知ERDL将糖外排后,糖作为一种信号来促进TST的表达;TST为糖/H+协同转运蛋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图中的苹果果实细胞可用来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
B.TST排出H+的方式属于协助扩散
C.糖进出液泡所消耗的能量来源相同
D.ERDL过量表达后液泡中糖含量将减少
15.[2024·安徽安庆高一期中] ABC超家族,又叫ABC转运蛋白,是一类广泛分布于从细菌到人类等各种生物细胞中的跨膜转运蛋白,参与细胞吸收多种营养物质的过程。ABC转运蛋白的结构及转运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ABC转运蛋白参与多种营养物质吸收,说明缺乏特异性
B.ABC转运蛋白可协助H2O、葡萄糖等营养物质的跨膜运输
C.细胞呼吸速率越高,ABC转运蛋白转运物质的速率就越快
D.ABC转运蛋白在每次转运过程中空间构象都会发生改变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5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5分)
16.(20分)[2025·江苏镇江高一期中] 洋葱是常用的生物学实验材料,胭脂红是一种水溶性的大分子食用色素,呈红色。某兴趣小组尝试以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为材料,用含有适量胭脂红的乙二醇溶液进行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探究实验。图甲为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结构模式图,图乙是某时刻显微镜视野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细胞结构,字母代表区域。据图回答:
(1)(4分)图甲中①②③共同组成的结构名称是 ,相当于渗透装置中的 。
(2)(11分)实验操作中,共涉及 次显微镜观察,第一次观察的目的是 。若观察到图乙中b区域逐渐变小,此时细胞中正发生 现象,a处充满 溶液。如需进一步观察细胞Ⅰ,应将装片向 移动。
(3)(5分)某同学进行相关实验时,观察到原生质体体积变化情况如图丙所示。请据图分析,A→B段,洋葱细胞液的浓度将 (填“变大”或“变小”);B→C段原生质体体积变化的原因是 。
17.(20分)如图甲所示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图乙所示为出入方式与浓度的关系,请据图回答:
(1)(8分)可能代表氧气转运过程的是图甲中的[ ]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 ] ;葡萄糖从小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对应图乙中的 (填“①”或“②”)。
(2)(6分)N、P、K是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植物细胞获取矿质离子的方式主要是 ,植物细胞获得氮元素的量往往比获得磷、钾元素要多,这说明细胞膜具有 性,这一特性主要取决于膜上的 。
(3)(6分)A代表 分子;B代表 ;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B具有 。
18.(15分)[2024·四川广安高一月考] 高盐环境下粮食作物会大量减产。为研究植物的耐盐机理,科研人员将耐盐植物滨藜和不耐盐植物柑橘分别置于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并计算生长率,结果如图甲。请回答问题:
(1)(4分)据图甲分析可推知植物B是滨藜,理由是 。
(2)(3分)植物处于高盐环境中,细胞外高浓度的Na+通过图乙中的通道蛋白以 的方式进入细胞,导致细胞质中Na+ 浓度升高。
(3)(4分)随着外界NaCl溶液浓度的升高,植物A逐渐出现萎蔫现象,这是由于外界NaCl溶液浓度 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细胞中Na+和Cl-的浓度进一步升高,蛋白质逐渐变性,酶活性降低,细胞代谢 ,因此在高盐环境中植物A生长率低。
(4)(4分)已知植物B处于高盐环境中时细胞内Ca2+ 浓度会升高,结合图乙分析植物B耐盐的机制是 。 单元素养测评卷(三)
1.C [解析] 具有半透膜和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是发生渗透作用的必要条件,所以通过渗透作用吸水或失水,也要具备这两个条件,A正确;动物细胞的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细胞质和蒸馏水存在浓度差,故动物细胞在蒸馏水中能发生渗透作用,B正确;发生渗透作用时,膜两侧的水分子都能向对侧运动,只是水分子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运动得更多,C错误;由于洋葱内表皮无色,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观察质壁分离时要滴加含红墨水的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因为原生质层有选择透过性,细胞壁是全透性的,所以滴加该溶液后可以观察到细胞的角隅处充满红色溶液,D正确。
2.C [解析] 物质甲在细胞膜外的浓度高于细胞内,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被动运输,不需要能量,A错误;甲运出细胞是从低浓度一侧到高浓度一侧,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能量,B错误;乙在细胞外的浓度低于细胞内,进入细胞的方式应该是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C正确;乙运出细胞是从高浓度一侧到低浓度一侧,是被动运输,若为自由扩散,则不需要转运蛋白参与,D错误。
3.A [解析] 植物细胞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失水,细胞液浓度逐渐增大,当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相同后,水分子进出平衡,细胞液浓度不再发生明显变化,A符合题意;当外界KNO3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外界KNO3溶液浓度增大,原生质层两侧的浓度差逐渐减小,细胞吸水速率减小,当外界KNO3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后,细胞渗透失水,B不符合题意;性激素是小分子脂质,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不消耗能量,其运输速率与外界O2浓度无关,C不符合题意;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后,细胞会渗透失水,导致液泡体积减小,D不符合题意。
4.C [解析] 水可通过通道蛋白进入细胞,也可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甲物质不可能是水分子,乙物质的运输是从低浓度一侧到高浓度一侧,属于主动运输,可能是葡萄糖,A错误;乙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与转运蛋白结合才能运进细胞,B错误;甲物质被运进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乙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C正确;运输物质乙的转运蛋白是载体蛋白,物质乙进入细胞时,载体蛋白的空间构象会发生改变,D错误。
5.C [解析] 细胞质中合成的蛋白质可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该过程不属于胞吞,A错误;胞吞的过程依赖于膜的流动性,也需要消耗细胞呼吸所释放的能量,B错误;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属于胞吐,这个过程需要膜上蛋白质发挥识别作用,C正确;溶酶体中的酶在溶酶体内发挥作用,不会通过胞吐的方式运出细胞,D错误。
6.B [解析] 原生质层是指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原生质体是指植物细胞去除细胞壁以外的结构,A错误;a~b段,细胞原生质体变小,说明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细胞失水,细胞液浓度上升,故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上升,B正确;b~c段,质壁分离达到最大限度,此时水分子进出细胞达到平衡,C错误;d~e段,原生质体的体积大于a时原生质体的初始大小,说明细胞吸水,此时液泡的颜色比a时浅,D错误。
7.B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开始时甲溶液中液泡体积减小更快,说明甲溶液中细胞的质壁分离速率比乙溶液中的快,A正确;甲溶液可以是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将细胞置于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细胞从一开始就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K+、N,由于此时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B错误;AC段,乙溶液中的细胞不断失水,细胞液的浓度不断变大,原生质层两侧的浓度差不断减小,因此细胞失水速率不断减小,C正确;达到渗透平衡后,水分子进出细胞达到平衡,因此,即使在C点以后,水分子仍然可以进出细胞,D正确。
8.B [解析] 处理前红细胞内的K+和Mg2+的含量均显著高于血浆中的,说明红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K+和Mg2+,A正确;用鱼藤酮处理后,细胞内K+和Mg2+的含量均降低,可能是因为鱼藤酮抑制了能量的供应,从而抑制了细胞对两种离子的主动吸收,B错误,C正确;用乌本苷处理后,K+的转运受阻而Mg2+的转运没有受阻,说明乌本苷可能抑制了K+载体蛋白的功能而不影响Mg2+载体蛋白的功能,D正确。
9.D [解析] 生物膜主要由蛋白质和脂质构成,生物膜的功能主要取决于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功能越复杂,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A正确;由题中“Cl-/H+转运蛋白在H+浓度梯度驱动下,运出H+的同时把Cl-逆浓度梯度运入溶酶体”可知,H+运出溶酶体是顺浓度梯度的协助扩散,Cl-运入溶酶体为逆浓度梯度的主动运输,B正确,D错误;Cl-/H+转运蛋白异常,H+不能及时运出溶酶体,造成溶酶体内的pH降低,会影响到溶酶体内的酶的活性,C正确。
10.A [解析] 图甲中水稻培养液的Ca2+浓度高于初始浓度,说明水稻吸水的相对速率大于吸收Ca2+的相对速率,A错误;由图甲可知,水稻对Si的需求量大,番茄对Si的需求量小,B正确;图乙中b点,离子吸收速率达到最大的原因是载体的数量是有限的,C正确;由图乙可知,离子的吸收速率与氧气浓度有关,即植物根细胞吸收离子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为主动运输,D正确。
11.D [解析] 由题干“当甲为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乙为加入碘液的溶液(棕红色),袋内溶液逐渐变为蓝色”可知,淀粉不能通过透析袋,碘能通过透析袋,A正确;由题干“当甲为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乙为斐林试剂,水浴(55 ℃)后透析袋内、外均不出现砖红色”可知,葡萄糖和斐林试剂均不能通过透析袋,B正确;淀粉遇淀粉酶会被水解,且淀粉不能通过透析袋,碘能通过透析袋,故透析袋内的溶液最终为棕红色,C正确;淀粉遇淀粉酶会被水解,其水解产物不能透过透析袋,故最终透析袋内溶液浓度高于透析袋外蒸馏水浓度,D错误。
12.A [解析] 待装置甲S1液面稳定后加入蔗糖酶,蔗糖水解为单糖,导致漏斗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升高,S1液面先上升;由于单糖可以通过半透膜,导致液面上升后又下降,最终与烧杯内液面持平,A错误。装置甲中,S1为30%蔗糖溶液,S2为蒸馏水,所以漏斗中液面上升,但随着半透膜两侧溶液的浓度差逐渐减小,漏斗中液面上升速率逐渐下降,最后半透膜两侧水分子扩散速率达到平衡,B正确。渗透装置中水分子扩散速率取决于半透膜两侧溶液物质的量的浓度差,由于蔗糖是二糖,葡萄糖是单糖,则30%蔗糖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小于30%葡萄糖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因此实验刚开始时,装置甲中水分子从S2侧进入另一侧的速率小于装置乙中水分子从S2侧进入另一侧的速率,C正确。装置乙中,初期S2、S3中存在浓度差,因为水的渗透作用,S3液面会上升,但由于葡萄糖能通过半透膜,一段时间后S3液面又会下降,最终S3和S2液面持平,D正确。
13.B [解析] 甲溶液中,甜菜块根重量变化为零,说明甲溶液的浓度和甜菜根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相等,水分子进出细胞达到了动态平衡,并不是没有水分子进出细胞,A错误;在丙溶液中,两植物的根细胞均发生吸水,细胞液浓度减小,吸水能力减弱,B正确;甜菜根细胞在植物X根细胞的等渗溶液(戊溶液)中,能吸水,说明能正常生长,C错误;在丁组溶液中,植物X的根失水较多,细胞质壁分离现象更明显,D错误。
14.C [解析] 苹果果实细胞存在细胞壁和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可用来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A正确。液泡pH小于细胞质基质pH,说明液泡中H+浓度大于细胞质基质,则TST排出H+是顺浓度梯度运输,又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属于协助扩散,B正确。糖被转运出液泡是顺浓度梯度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糖进入液泡是逆浓度梯度运输,所消耗的能量来源于H+浓度差产生的势能,C错误。ERDL过量表达后将液泡中的糖过多排出,导致液泡中糖含量减少,D正确。
15.D [解析] ABC超家族,又叫ABC转运蛋白,是一类广泛分布于从细菌到人类等各种生物细胞中的跨膜转运蛋白,对营养物质的运输是有特异性的,A错误;由图可知,ABC转运蛋白介导的是主动运输,而H2O的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所以ABC转运蛋白不运输H2O,B错误;ABC转运蛋白转运物质的速率不仅与能量有关,而且与转运蛋白数量有关,因此细胞呼吸速率越高,物质运输速率不一定就越快,C错误;ABC转运蛋白介导的跨膜运输需要ATP供能,属于主动运输,该蛋白属于载体蛋白,在每次转运过程中空间构象都会发生改变,D正确。
16.(除说明外,每空2分,共20分)
(1)原生质层 半透膜
(2)三 观察正常状态的细胞,与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作对照(3分) 质壁分离 含有胭脂红的乙二醇(或外界) 左下方
(3)变大 乙二醇溶液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3分)
[解析] (1)图甲中①是细胞膜,②是细胞质,③是液泡膜,它们共同组成原生质层,原生质层相当于渗透装置中的半透膜。(2)实验操作中,共涉及三次显微镜观察,分别是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观察细胞的状态,第一次观察的目的是观察正常状态下细胞的形态和结构,以便与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作对照。若观察到图乙中b区域逐渐变小,说明此时细胞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现象,a处(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充满外界溶液,即含有适量胭脂红的乙二醇溶液。图乙中细胞Ⅰ位于视野的左下方,由于显微镜下成的是倒像,如需进一步观察细胞Ⅰ,应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3)A→B段,原生质体体积变小,细胞失水,洋葱细胞液的浓度将变大,B→C段原生质体变大,原因是乙二醇溶液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17.(除说明外,每空2分,共20分)
(1)b(1分) 自由扩散 d(1分) 协助扩散 ②
(2)主动运输 选择透过 转运蛋白的种类和数量
(3)蛋白质 磷脂双分子层 一定的流动性
[解析] (1)据图分析可知,图甲中的A表示蛋白质,B表示磷脂双分子层,D表示多糖,a表示物质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内,b表示自由扩散,c表示物质通过通道蛋白进入细胞,属于协助扩散,d表示协助扩散,e为物质经主动运输运出细胞;图乙中的①表示自由扩散,②表示主动运输,最终细胞内的浓度大于细胞外的浓度。可能代表氧气转运过程的是图甲中[b]自由扩散;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图甲中[d]协助扩散。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是主动运输,对应图乙中编号②。(2)N、P、K是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植物细胞获取矿质离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植物细胞往往获得N的量比P、K要多,这说明植物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这一特性主要取决于膜上转运蛋白的种类和数量。(3)由图甲可知,A表示蛋白质,B表示磷脂双分子层,由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故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磷脂双分子层)的厚度变小。
18.(除说明外,每空2分,共15分)
(1)与植物A相比,植物B耐盐范围更广(与植物A相比,植物B在高浓度NaCl溶液中生长率更高,说明B更耐盐)(4分)
(2)协助扩散(3分)
(3)大于 减弱
(4)植物B处于高盐环境中,细胞内Ca2+ 浓度升高,作用于液泡膜上的N蛋白,促使Na+ 进入液泡;同时激活(细胞膜上的)S蛋白,将Na+ 排出细胞,从而使细胞质中Na+ 的浓度恢复正常水平(4分)
[解析] (1)图甲的横坐标是外界NaCl溶液浓度,结合图甲结果可知,植物B的耐盐范围更广,则植物B是耐盐植物滨藜。(2)通道蛋白介导的运输不需要能量,Na+借助通道蛋白顺浓度梯度运输为协助扩散。(3)外界NaCl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植物A逐渐出现萎蔫现象;细胞代谢几乎都是酶催化的反应,若酶活性降低,细胞代谢减弱。(4)细胞内Ca2+ 浓度升高,作用于液泡膜上的N蛋白,促进Na+进入液泡;Ca2+浓度升高,同时激活细胞膜上的S蛋白,将Na+排出细胞,从而使细胞质中Na+ 的浓度恢复正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