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17 猫
稳基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污涩(sè) 隐约(yǐn)
消耗(hào) 小侣(lǚ)
B.叮嘱(zhǔ) 安祥(xiánɡ)
预警(yù) 蜷伏(juǎn)
C.惩诫(jiè) 红绫(línɡ)
愤恨(fèn) 挣扎(zhènɡ)
D.怂恿(yǒnɡ) 辨护(biàn)
衔着(xián) 虐待(lüè)
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郑振铎的《猫》寓有对社会人生的感触,含蓄地表现了一个进步知识分子严于律己的精神和仁爱之心。第二只猫的失踪,表达了对旁观者_______行为的谴责和控诉,无疑寓有对无情世态的讥讽。第三只猫不像别的猫喜欢玩游,整天______寡欢,也许是因为不幸的遭遇,_______若思中悲叹自己孤苦的生活经历吧!然而它因此而遭怀疑,以致屈死,这正是在动荡不安的旧中国,人们对贫苦弱小者命运_______态度的真实写照。
A.熟视无睹 忧郁 怅然 无动于衷
B.麻木不仁 怅然 忧郁 漠不关心
C.熟视无睹 怅然 忧郁 无动于衷
D.麻木不仁 忧郁 怅然 漠不关心
3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
①赞美大地,它包容一切又孕育一切,不排斥一切好人坏人在此生活并死去。②大地有办法降解一切废物并把它们变成万物更生的养料,给每一样东西赋予新意。③人与动物的遗骸被处理干净,变成土壤里的微尘。④大地松软,人们虽然看不清大地的脸,但一年四季它有不同的表情。⑤月光下,大地静谧如霜,这是大地入睡的表情。
A.“赞美”“包容”“降解”都是褒义词。
B.“好人”与“坏人”是反义词。
C.“处理”与“变成”是近义词。
D.⑤句中的“这”指代的是“大地”。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A.它常常对鸟笼凝望着,也许是羡慕鸟儿的美丽,也许是感叹自己的悲惨经历和孤苦伶仃的生活……
B.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弱小者总是饱尝着生活的艰辛,不受欢迎的人往往会成为冤案的牺牲品。
C.每个学生都有创新的潜能,要激发这种潜能,就要看能否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D.猫是一种大家都很熟悉的小动物,因为它非常惹人喜爱,所以很多家庭都养它。
巧提升·阅读与鉴赏
【课内精读】
阅读“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自此,我家永不养猫”的内容,回答问题。(12分)
5选文写了“芙蓉鸟事件”的始末,请将下列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补充完整。(4分)
买鸟→ → → → →真相大白
6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有何作用 (3分)
答:
7第三只猫“大家都不喜欢它”,但它亡失后,“我”却“更难过得多”。你觉得原因是什么 (3分)
答:
8从文段中“我”的身上,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2分)
答:
【迁移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17分)
掌上开花
黄咏梅
①第一次见它,是在小区的一块石头上,褐色的毛跟石头的颜色接近,如果不是它朝我发出了喵喵声,我不会发现它。小区里有不少流浪猫,它是第一只朝我喵喵叫的。并不仅仅是这叫声使我对它萌生了怜意,更是它发声的嘴。它左边的嘴角缺了一块,从脸颊处直直地凹陷下去,毛再茂密也掩盖不住这个缺陷。一眼之下,是让人觉得丑的。好在,除了这个缺陷,它还是属于那类好看的狸花猫,身上间隔的花色斑纹匀称,尤其是眼睛,圆溜溜水汪汪。
②每天黄昏,我都会到那块石头处去找它。那块石头成了它天然的猫食盘。它的牙齿不便,几乎没法吃下硬食,我便持续地买一种湿软的猫粮给它。一闻到这个味道,它就不知从什么地方窜出来,喵喵地迎着我。我觉得这是我与它的一种缘分。每次相遇,它总跟我亲昵,用脑袋蹭我的裤脚,竖起尾巴在我两腿之间绕行,并且一路跟着我绕过小花园、游泳池,如果不是我小跑着离开,它估计会跟着我回家。对于猫这种敏感、多疑的动物来说,这种缘分实在太少见了。即使它是一只又老又残缺的猫,我都会对它很牵挂。逢着雨天雪天,躺在温暖的被窝里,我会想,这只老猫在哪里躲
③一个下大雨的冬夜,我撑着雨伞打着手电去那块石头处找它,站了几分钟,学着它喵喵叫,四下寻找,影子都没一个,想着它肯定躲在一个干爽安全的地方,心里既欣慰又有一点失望。正要转身回去的时候,从对面那个车库出口处听到几声嘶哑的喵喵叫声,很快,就看到它冲进雨里,一路朝那块石头奔来。我蹲下来,它就跑到了我的伞下。我把它抱了起来。这是我第一次抱它。我始终对它有隔离,家人也一再警告,流浪猫很脏,所以,我从不用手碰它。但在那一刻,我的所有隔离防范的想法都消失了,只想把它抱起来。我把它抱到不远处那个凉亭里的长椅上。我在那张长椅上喂它吃了一包湿粮。吃完之后,我也没有急着回家,就像一个被暴雨滞留的路人,跟它一起坐了很久。它先是满足地梳理着自己的毛,不时用眼睛斜瞄我。很快,它的喉咙就发出了均匀的咕噜声,这是一种放松、愉悦的信号。它咕噜咕噜地慢慢挨近我,试探性地用爪搭上我的膝盖,然后,整个身体爬上了我的大腿,蜷缩在我的怀里。我的心温暖而满足。
④从那以后,我去石头那里找它,就会引它往凉亭走,在椅子上喂它,然后停留一阵,用手抚摸它的脑袋、下巴和那残缺的半边脸颊。这些,都成了我和这只流浪猫的默契。
⑤有一天中午,我无事可干,拎着一袋猫粮又去那块石头处找它。远远地,看到几个女人在石头旁边聊天,那只老猫就围在她们脚边转悠,喵喵地叫。直到我走近了,它似乎还没看到我,还在用脑袋蹭一个阿姨的裤脚。这个阿姨手上拿着一包吃剩的鱼骨架子,一点点地用手将剩下的鱼肉掰下来,扔到地上给它捡。根据她们聊天的内容,我才知道,阿姨每天上下楼都会遭到这只猫的“纠缠”,而她的女儿几乎每天早上上学路过时,也都会将猫食放在石头上。这时,我才知道,这只老猫先前是她家邻居养的,后来那家搬走了,没带它走,所以,它就一直在这附近讨吃的。
⑥得知那是一只吃百家饭的流浪猫后,我对它喂食的义务和责任减轻了许多,刮风下雨、太热太冷、工作太累等原因,都会让我心安理得地不去找它。我对它的情感有所减弱,我觉得我不是它需要的唯一。
⑦夏天的一个黄昏,我下楼散步,不自觉又走到了那块石头附近,只听到草丛一阵窸窸窣窣,它从里边钻了出来。有一种久别重逢的感觉。因为没准备,我两手空空,竟然对它生出了愧意。它却一边叫着,一边将我朝凉亭方向引去,走几步就回头看我是否在跟着它,直到我们在凉亭的椅子上坐下来,它才停止叫唤,不断地用脑袋蹭我的胳膊,我的手指刚一抬起来,它的鼻子就凑了上来,将那歪斜的脸颊从我指尖划过去,并且发出了愉悦的咕噜声。我们重新找回了那种久违的默契,我用手一遍一遍地抚摸它的下巴、额头和脸颊,它高兴地在椅子上翻滚,露出米色的肚皮,它把两只脚掌张得开开的,放心地摁在我的膝盖上。我记得一篇介绍动物知识的文章将这个姿势称为“掌上开花”,猫咪做这个动作,表示它很放心也很开心,就像人们心花怒放的时候。
⑧我想,除了提供一些生存的必需品外,我还可以给予一些抚慰或者情感。无论是人还是动物,无论贫穷还是富足,对这都有一种本能的渴求。如同这个世界永远需要鲜花,我们总是愿意看到那一次次掌上开花的时刻,那情形让人欣慰和满足。
(有删改)
9本文按时间顺序记叙了“我”与一只流浪猫的故事,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表格。(4分)
时间 猫的表现 “我”的心理
第一次见面 朝“我”叫 ①萌生怜意
每天黄昏 ②跟“我”亲昵 认定缘分
下大雨 的冬夜 爬到“我”怀里 温暖满足
一天中午 ③向阿姨讨食 情感减弱
夏天黄昏 引“我”到椅子上 ④找回默契
10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3分)
它咕噜咕噜地慢慢挨近我,试探性地用爪搭上我的膝盖,然后,整个身体爬上了我的大腿,蜷缩在我的怀里。
答:
11文中第②段画线句“即使它是一只又老又残缺的猫,我都会对它很牵挂”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3分)
答:
12文章第③段说“心里既欣慰又有一点失望”,“我”“欣慰”和“失望”的原因是什么 (4分)
答:
13通读全文,结合第⑧段画波浪线句子,简要概括文章主旨。(3分)
答:
拓思维·实践与探究
【实践活动】
14班级开展了以“猫”为主题的学习活动,请你来参加。(5分)
(1)写出一个有关“猫”的歇后语和成语。(2分)
答:
(2)日前,在某小区,物业人员要清理流浪猫,引起了业主的激烈论战。有业主认为流浪猫扰民,应该清理;有业主认为流浪猫也是生灵,反对清理。请发表你的看法。(3分)
答:
【写法借鉴】
15《猫》一文,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动作描写,让读者不仅能感受到猫憨态可掬、机灵活泼的形象,也能强烈地感受到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鸟儿也是大自然中的小精灵,相信你对鸟儿也很喜爱。试写出几句描写鸟儿动作的句子,并引用一两句关于鸟的诗句。(4分)
答:第五单元
17 猫
稳基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
A.污涩(sè) 隐约(yǐn)
消耗(hào) 小侣(lǚ)
B.叮嘱(zhǔ) 安祥(xiánɡ)
预警(yù) 蜷伏(juǎn)
C.惩诫(jiè) 红绫(línɡ)
愤恨(fèn) 挣扎(zhènɡ)
D.怂恿(yǒnɡ) 辨护(biàn)
衔着(xián) 虐待(lüè)
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D )
郑振铎的《猫》寓有对社会人生的感触,含蓄地表现了一个进步知识分子严于律己的精神和仁爱之心。第二只猫的失踪,表达了对旁观者_______行为的谴责和控诉,无疑寓有对无情世态的讥讽。第三只猫不像别的猫喜欢玩游,整天______寡欢,也许是因为不幸的遭遇,_______若思中悲叹自己孤苦的生活经历吧!然而它因此而遭怀疑,以致屈死,这正是在动荡不安的旧中国,人们对贫苦弱小者命运_______态度的真实写照。
A.熟视无睹 忧郁 怅然 无动于衷
B.麻木不仁 怅然 忧郁 漠不关心
C.熟视无睹 怅然 忧郁 无动于衷
D.麻木不仁 忧郁 怅然 漠不关心
3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B )
①赞美大地,它包容一切又孕育一切,不排斥一切好人坏人在此生活并死去。②大地有办法降解一切废物并把它们变成万物更生的养料,给每一样东西赋予新意。③人与动物的遗骸被处理干净,变成土壤里的微尘。④大地松软,人们虽然看不清大地的脸,但一年四季它有不同的表情。⑤月光下,大地静谧如霜,这是大地入睡的表情。
A.“赞美”“包容”“降解”都是褒义词。
B.“好人”与“坏人”是反义词。
C.“处理”与“变成”是近义词。
D.⑤句中的“这”指代的是“大地”。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C )
A.它常常对鸟笼凝望着,也许是羡慕鸟儿的美丽,也许是感叹自己的悲惨经历和孤苦伶仃的生活……
B.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弱小者总是饱尝着生活的艰辛,不受欢迎的人往往会成为冤案的牺牲品。
C.每个学生都有创新的潜能,要激发这种潜能,就要看能否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D.猫是一种大家都很熟悉的小动物,因为它非常惹人喜爱,所以很多家庭都养它。
巧提升·阅读与鉴赏
【课内精读】
阅读“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自此,我家永不养猫”的内容,回答问题。(12分)
5选文写了“芙蓉鸟事件”的始末,请将下列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补充完整。(4分)
买鸟→ 凝望 → 被疑 → 受罚 → 蒙冤 →真相大白
6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有何作用 (3分)
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答: 比喻。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我”知道真相(猫因“我”的主观臆断而遭受冤枉)后心里的内疚后悔、难过痛苦。
7第三只猫“大家都不喜欢它”,但它亡失后,“我”却“更难过得多”。你觉得原因是什么 (3分)
答: “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更感到难过是因为“我”主观地认为是它咬死了鸟,还用木棒打它,它却无法解释。这个过失因猫的死亡而永远无法弥补。“我”因此感到无比内疚和悔恨,因而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
8从文段中“我”的身上,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2分)
答: ①要善待生命,同情弱小;②遇事不能主观臆断,要实事求是、明辨是非。
【迁移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17分)
掌上开花
黄咏梅
①第一次见它,是在小区的一块石头上,褐色的毛跟石头的颜色接近,如果不是它朝我发出了喵喵声,我不会发现它。小区里有不少流浪猫,它是第一只朝我喵喵叫的。并不仅仅是这叫声使我对它萌生了怜意,更是它发声的嘴。它左边的嘴角缺了一块,从脸颊处直直地凹陷下去,毛再茂密也掩盖不住这个缺陷。一眼之下,是让人觉得丑的。好在,除了这个缺陷,它还是属于那类好看的狸花猫,身上间隔的花色斑纹匀称,尤其是眼睛,圆溜溜水汪汪。
②每天黄昏,我都会到那块石头处去找它。那块石头成了它天然的猫食盘。它的牙齿不便,几乎没法吃下硬食,我便持续地买一种湿软的猫粮给它。一闻到这个味道,它就不知从什么地方窜出来,喵喵地迎着我。我觉得这是我与它的一种缘分。每次相遇,它总跟我亲昵,用脑袋蹭我的裤脚,竖起尾巴在我两腿之间绕行,并且一路跟着我绕过小花园、游泳池,如果不是我小跑着离开,它估计会跟着我回家。对于猫这种敏感、多疑的动物来说,这种缘分实在太少见了。即使它是一只又老又残缺的猫,我都会对它很牵挂。逢着雨天雪天,躺在温暖的被窝里,我会想,这只老猫在哪里躲
③一个下大雨的冬夜,我撑着雨伞打着手电去那块石头处找它,站了几分钟,学着它喵喵叫,四下寻找,影子都没一个,想着它肯定躲在一个干爽安全的地方,心里既欣慰又有一点失望。正要转身回去的时候,从对面那个车库出口处听到几声嘶哑的喵喵叫声,很快,就看到它冲进雨里,一路朝那块石头奔来。我蹲下来,它就跑到了我的伞下。我把它抱了起来。这是我第一次抱它。我始终对它有隔离,家人也一再警告,流浪猫很脏,所以,我从不用手碰它。但在那一刻,我的所有隔离防范的想法都消失了,只想把它抱起来。我把它抱到不远处那个凉亭里的长椅上。我在那张长椅上喂它吃了一包湿粮。吃完之后,我也没有急着回家,就像一个被暴雨滞留的路人,跟它一起坐了很久。它先是满足地梳理着自己的毛,不时用眼睛斜瞄我。很快,它的喉咙就发出了均匀的咕噜声,这是一种放松、愉悦的信号。它咕噜咕噜地慢慢挨近我,试探性地用爪搭上我的膝盖,然后,整个身体爬上了我的大腿,蜷缩在我的怀里。我的心温暖而满足。
④从那以后,我去石头那里找它,就会引它往凉亭走,在椅子上喂它,然后停留一阵,用手抚摸它的脑袋、下巴和那残缺的半边脸颊。这些,都成了我和这只流浪猫的默契。
⑤有一天中午,我无事可干,拎着一袋猫粮又去那块石头处找它。远远地,看到几个女人在石头旁边聊天,那只老猫就围在她们脚边转悠,喵喵地叫。直到我走近了,它似乎还没看到我,还在用脑袋蹭一个阿姨的裤脚。这个阿姨手上拿着一包吃剩的鱼骨架子,一点点地用手将剩下的鱼肉掰下来,扔到地上给它捡。根据她们聊天的内容,我才知道,阿姨每天上下楼都会遭到这只猫的“纠缠”,而她的女儿几乎每天早上上学路过时,也都会将猫食放在石头上。这时,我才知道,这只老猫先前是她家邻居养的,后来那家搬走了,没带它走,所以,它就一直在这附近讨吃的。
⑥得知那是一只吃百家饭的流浪猫后,我对它喂食的义务和责任减轻了许多,刮风下雨、太热太冷、工作太累等原因,都会让我心安理得地不去找它。我对它的情感有所减弱,我觉得我不是它需要的唯一。
⑦夏天的一个黄昏,我下楼散步,不自觉又走到了那块石头附近,只听到草丛一阵窸窸窣窣,它从里边钻了出来。有一种久别重逢的感觉。因为没准备,我两手空空,竟然对它生出了愧意。它却一边叫着,一边将我朝凉亭方向引去,走几步就回头看我是否在跟着它,直到我们在凉亭的椅子上坐下来,它才停止叫唤,不断地用脑袋蹭我的胳膊,我的手指刚一抬起来,它的鼻子就凑了上来,将那歪斜的脸颊从我指尖划过去,并且发出了愉悦的咕噜声。我们重新找回了那种久违的默契,我用手一遍一遍地抚摸它的下巴、额头和脸颊,它高兴地在椅子上翻滚,露出米色的肚皮,它把两只脚掌张得开开的,放心地摁在我的膝盖上。我记得一篇介绍动物知识的文章将这个姿势称为“掌上开花”,猫咪做这个动作,表示它很放心也很开心,就像人们心花怒放的时候。
⑧我想,除了提供一些生存的必需品外,我还可以给予一些抚慰或者情感。无论是人还是动物,无论贫穷还是富足,对这都有一种本能的渴求。如同这个世界永远需要鲜花,我们总是愿意看到那一次次掌上开花的时刻,那情形让人欣慰和满足。
(有删改)
9本文按时间顺序记叙了“我”与一只流浪猫的故事,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表格。(4分)
时间 猫的表现 “我”的心理
第一次见面 朝“我”叫 ①萌生怜意
每天黄昏 ②跟“我”亲昵 认定缘分
下大雨 的冬夜 爬到“我”怀里 温暖满足
一天中午 ③向阿姨讨食 情感减弱
夏天黄昏 引“我”到椅子上 ④找回默契
10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3分)
它咕噜咕噜地慢慢挨近我,试探性地用爪搭上我的膝盖,然后,整个身体爬上了我的大腿,蜷缩在我的怀里。
答: 运用动作描写,通过“挨”“搭”“爬”“蜷缩”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流浪猫从一步步试探着接近“我”到最终亲近“我”的过程,写出了这只猫对“我”的信任、依赖,表达了“我”对猫的喜爱之情。
11文中第②段画线句“即使它是一只又老又残缺的猫,我都会对它很牵挂”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3分)
答: 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对猫的外貌描写,为下文写雨夜寻猫做铺垫,也暗示了“我”与猫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为后文情感的进一步发展埋下了伏笔。
12文章第③段说“心里既欣慰又有一点失望”,“我”“欣慰”和“失望”的原因是什么 (4分)
答: “欣慰”是因为想到这只猫会在雨天自己找到干爽安全的地方躲避而心安;“失望”是因为“我”已经在这里站了几分钟猫却没来,以为猫已经忘记了与“我”之间的约定或者不再愿意与“我”亲近。
13通读全文,结合第⑧段画波浪线句子,简要概括文章主旨。(3分)
答: 除了物质需求外,无论是人还是动物,内心深处都渴望着得到情感上的抚慰与关怀,我们应该注重与身边生物的情感交流,给予它们更多的关爱与陪伴,共同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生活环境。
拓思维·实践与探究
【实践活动】
14班级开展了以“猫”为主题的学习活动,请你来参加。(5分)
(1)写出一个有关“猫”的歇后语和成语。(2分)
答: 示例:猫哭耗子——假慈悲 照猫画虎
(2)日前,在某小区,物业人员要清理流浪猫,引起了业主的激烈论战。有业主认为流浪猫扰民,应该清理;有业主认为流浪猫也是生灵,反对清理。请发表你的看法。(3分)
答: 示例:流浪猫也是生命,物业人员应妥善安置它们,不要以清理了事。
【写法借鉴】
15《猫》一文,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动作描写,让读者不仅能感受到猫憨态可掬、机灵活泼的形象,也能强烈地感受到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鸟儿也是大自然中的小精灵,相信你对鸟儿也很喜爱。试写出几句描写鸟儿动作的句子,并引用一两句关于鸟的诗句。(4分)
答: 示例:“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清爽宜人的清晨,当春风吹过脸颊,那一声声清脆的鸟鸣伴着花香传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看,鸟儿们唱着、跳跃着,有时也扑打着,像一群不知疲倦的孩子,有的扇动着美丽的翅膀,展翅飞翔在湛蓝的苍穹,给这幽静的春日的早晨增添了几分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