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2济南的冬天(学生版+教师版) 同步练 2025-2026学年语文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2济南的冬天(学生版+教师版) 同步练 2025-2026学年语文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8 08:29:52

文档简介

2 济南的冬天
稳基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幻想(huàn)  薄雪(bó)
慈善(cí) 晌晴(xiǎnɡ)
B.地毯(tǎn) 着落(zhuó)
澄清(chénɡ) 摇篮(lán)
C.镶嵌(xiānɡ) 发髻(jì)
狭窄(zǎi) 宽敝(chɑnɡ)
D.看护(kàn) 济南(jǐ)
伫蓄(chù) 暖和(huo)
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东风拂柳,万物复苏,大自然换上了新装。_______看那满树的桃花,它们不仅仅是色彩的盛宴,更是秀气的象征。每一片花瓣都像是精心雕琢的艺术品,_______娇嫩,让人忍不住想要轻触。而那细雨蒙蒙中的远山,则显得格外_______,仿佛是大自然最_______的一笔。
A.不单  肌体   空灵   安全 
B.不单  肌体  空旷  安适
C.单单  肌肤  空旷  安全
D.单单  肌肤  空灵  安适
3(2025·朝阳北票市期末)下列各项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①在现代文学史上,老舍的名字总是与市民题材、北京题材密切联系在一起的。②作为一位大家,他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可能不够辽阔,③但在他所描绘的范围之内,却把历史和现实,从自然景色、不同时代的社会气氛,④一直到各种人的喜怒哀乐、微妙心态都结合浓缩在一起,有声有色、生动活泼,⑤自成一个完整丰满、“京味”十足的世界。⑥这是老舍在现代文学史上特殊作出的贡献。
A.“他是现代中国文坛上杰出的风俗、世态画家。”这句话适合放在句⑤后。
B.“题材”“现实”“景色”三个词语的词性是相同的。
C.句⑥中的“这”指代的内容是③④⑤。
D.句⑥是病句,修改方法是把“特殊”移到“贡献”的前面。
4下面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大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B.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C.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D.就是这点儿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B.小说《骆驼祥子》《茶馆》,话剧《龙须沟》《四世同堂》是老舍的代表作。
C.“北平”是北京的旧称。“雾都”是指英国首都伦敦,20世纪初,因其空气质量较差、多雾而得名。
D.老舍和朱自清都是现代文学大家,朱自清以散文名世,老舍擅用小说戏剧洞悉社会人生。
6(教材知识补白)下列句子从修辞手法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2分)( )
A.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B.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C.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
D.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7有同学根据课文内容拟写了两副对联来表现文中美景,请你从下面选项中选取合适的句子填在横线上。(只填序号)(2分)
对联一:有山有水美如画,
对联二: ,白雪山尖白
选项:①暖风暖阳恰似春 ②无风无寒暖似春 ③绿萍水中绿 ④绿藻映水绿
巧提升·阅读与鉴赏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第4~7段,完成问题。(12分)
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内容。(2分)
答:
9选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雪后的小山 写出了雪后小山的什么特点 (4分)
答:
10下列加点词在朗读时需重读,试分析其原因。(4分)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答:
11读完选文,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答:
【迁移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17分)
春风
老舍
  ①济南与青岛是多么不相同的地方呢!一个设若比作穿肥袖马褂的老先生,那一个便应当是摩登的少女。可是这两处不无相似之点。拿气候说吧,济南的夏天可以热死人,而青岛是有名的避暑所在;冬天,济南也比青岛冷。但是两地的春秋颇有点相同。济南到春天多风,青岛也是这样;济南的秋天是长而晴美,青岛亦然。
  ②对于秋天,我不知应爱哪里的:济南的秋是在山上,青岛的是海边。济南是抱在小山里的;到了秋天,小山上的草色在黄绿之间,松是绿的,别的树叶差不多都是红与黄的。就是那没树木的山上,也增多了颜色——日影、草色、石层,三者能配合出种种的条纹,种种的影色。配上那光暖的蓝空,我觉到一种舒适安全,只想在山坡上似睡非睡地躺着,躺到永远。青岛的山——虽然怪秀美——不能与海相抗,秋海的波还是春样的绿,绿得晶莹剔透。远处的点点白帆在绿波上轻轻荡漾,平日看不见的小岛也清楚地点现在天边。这远到天边的绿水使我不愿思想而不得不思想。一种无目的的思虑,要思虑而心中反倒空虚了些。
  ③济南的秋给我安全之感,青岛的秋引起我甜美的悲哀。我不知应当爱哪个。
  ④所谓春风,似乎应当温柔,轻吻着柳枝,微微吹皱了水面,偷偷地传送花香,同情地轻轻掀起禽鸟的羽毛。可是济南与青岛的春风都太粗猛,把两地的春都给吹毁了。济南的风每每在丁香海棠开花的时候把天刮黄,什么也看不见,连花都埋在黄暗中;青岛的风少一些沙土,可是狡猾,在已很暖的时节忽然来一阵或一天的冷风,把一切都送回冬天去,棉衣不敢脱,花儿不敢开,海边翻着愁浪。
  ⑤两地的风都有时候整天整夜地刮。春夜的微风送来雁叫,使人似乎多些希望。整夜的大风,门响窗户动,使人不英雄地把头埋在被子里;即使无害,也似乎不应该如此。对于我,特别觉得难堪。我生在北方,听惯了风,可也最怕风。听是听惯了,因为听惯才知道那个难受劲儿。它老使我坐卧不安,心中游游摸摸的,干什么不好,不干什么也不好。它常常打断我的希望:听见风响,我懒得出门,觉得寒冷,心中渺茫。春天仿佛应当有生气,应当有花草,这样的野风几乎是不可原谅的!我倒不是个弱不禁风的人,虽然身体不很足壮。我能受苦,只是受不住风。别种的苦处,多少是在一个地方,多少有个原因,多少可以设法减除;对风是干没办法。总不在一个地方,到处随时使我的脑子晃动,像怒海上的船。它使我说不出为什么苦痛,而且没法子避免。它自由地刮,我死受着苦。我不能和风去讲理或吵架。单单在春天刮这样的风!可是跟谁讲理去呢 苏杭的春天应当没有这不得人心的风吧
  ⑥我不准知道,而希望如此。好有个地方去“避风”呀!
(有改动)
12通读全文,填写下面的表格。(3分)
城市 不同点 相同点
夏天 冬天 春天多风,秋天 ③
济南 很热 ①
青岛 ② 较温暖
13品读文章要重视朗读,请你说说第④段画波浪线部分“把两地的春都给吹毁了”中哪个词应该重读,并说明理由。(3分)
答:
14请你从修辞的角度分析第④段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青岛的风少一些沙土,可是狡猾,在已很暖的时节忽然来一阵或一天的冷风,把一切都送回冬天去,棉衣不敢脱,花儿不敢开,海边翻着愁浪。
答:
15本文是写春风的,可是为什么前文却用了大量的文字来写济南、青岛秋天的美丽呢 试谈谈自己的认识。(4分)
答:
16(链接课文)本文最后一句说“好有个地方去‘避风’呀!”作者是否真的想到苏杭去“避风”呢 请结合上下文,再联系《济南的冬天》,说说你的理解。(4分)
答:
拓思维·实践与探究 
【实践活动】
17老舍笔下的山是秀气的,水是清亮的,多美的冬天啊。为此,七年级(1)班决定开展主题为“爱你——济南的水”的学习活动,请你参加。(6分)
(1)请你为保护绿水青山写条标语。(2分)
答:
(2)假如你是一名导游,要带领游客,追随老舍的足迹,观赏济南冬天的泉水,请你设计一段导游词。(4分)
答:
【写法借鉴】
18课文作者成功地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济南冬天的小山描绘得形神毕肖,尤其是小山上的薄雪,似乎有感情,会害羞,语言生动形象,又富有情调。
  请你也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一个景物片段,做到情景交融,试着写一写吧!(150字左右)(4分)
答:2 济南的冬天
稳基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B )
A.幻想(huàn)  薄雪(bó)
慈善(cí) 晌晴(xiǎnɡ)
B.地毯(tǎn) 着落(zhuó)
澄清(chénɡ) 摇篮(lán)
C.镶嵌(xiānɡ) 发髻(jì)
狭窄(zǎi) 宽敝(chɑnɡ)
D.看护(kàn) 济南(jǐ)
伫蓄(chù) 暖和(huo)
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D )
  东风拂柳,万物复苏,大自然换上了新装。_______看那满树的桃花,它们不仅仅是色彩的盛宴,更是秀气的象征。每一片花瓣都像是精心雕琢的艺术品,_______娇嫩,让人忍不住想要轻触。而那细雨蒙蒙中的远山,则显得格外_______,仿佛是大自然最_______的一笔。
A.不单  肌体   空灵   安全 
B.不单  肌体  空旷  安适
C.单单  肌肤  空旷  安全
D.单单  肌肤  空灵  安适
3(2025·朝阳北票市期末)下列各项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
①在现代文学史上,老舍的名字总是与市民题材、北京题材密切联系在一起的。②作为一位大家,他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可能不够辽阔,③但在他所描绘的范围之内,却把历史和现实,从自然景色、不同时代的社会气氛,④一直到各种人的喜怒哀乐、微妙心态都结合浓缩在一起,有声有色、生动活泼,⑤自成一个完整丰满、“京味”十足的世界。⑥这是老舍在现代文学史上特殊作出的贡献。
A.“他是现代中国文坛上杰出的风俗、世态画家。”这句话适合放在句⑤后。
B.“题材”“现实”“景色”三个词语的词性是相同的。
C.句⑥中的“这”指代的内容是③④⑤。
D.句⑥是病句,修改方法是把“特殊”移到“贡献”的前面。
4下面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C )
A.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大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B.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C.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D.就是这点儿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B )
A.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B.小说《骆驼祥子》《茶馆》,话剧《龙须沟》《四世同堂》是老舍的代表作。
C.“北平”是北京的旧称。“雾都”是指英国首都伦敦,20世纪初,因其空气质量较差、多雾而得名。
D.老舍和朱自清都是现代文学大家,朱自清以散文名世,老舍擅用小说戏剧洞悉社会人生。
6(教材知识补白)下列句子从修辞手法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2分)( B )
A.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B.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C.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
D.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7有同学根据课文内容拟写了两副对联来表现文中美景,请你从下面选项中选取合适的句子填在横线上。(只填序号)(2分)
对联一:有山有水美如画, ② 
对联二: ③ ,白雪山尖白
选项:①暖风暖阳恰似春 ②无风无寒暖似春 ③绿萍水中绿 ④绿藻映水绿
巧提升·阅读与鉴赏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第4~7段,完成问题。(12分)
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内容。(2分)
答: 主要描绘了济南冬天雪后的小山和水的美丽景色,总结了济南冬天的总体特点。 
9选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雪后的小山 写出了雪后小山的什么特点 (4分)
答: 描写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写出了雪后小山秀气的特点。 
10下列加点词在朗读时需重读,试分析其原因。(4分)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答: “受不住”写出了担心小山被大雪压垮而与老天商量的口气;“太秀气”则流露出作者对小山的喜爱之情,充满赞许的口气,故需重读。 
11读完选文,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答: 对济南雪后小山和水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以及对冬天的济南的赞美之情。 
【迁移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17分)
春风
老舍
  ①济南与青岛是多么不相同的地方呢!一个设若比作穿肥袖马褂的老先生,那一个便应当是摩登的少女。可是这两处不无相似之点。拿气候说吧,济南的夏天可以热死人,而青岛是有名的避暑所在;冬天,济南也比青岛冷。但是两地的春秋颇有点相同。济南到春天多风,青岛也是这样;济南的秋天是长而晴美,青岛亦然。
  ②对于秋天,我不知应爱哪里的:济南的秋是在山上,青岛的是海边。济南是抱在小山里的;到了秋天,小山上的草色在黄绿之间,松是绿的,别的树叶差不多都是红与黄的。就是那没树木的山上,也增多了颜色——日影、草色、石层,三者能配合出种种的条纹,种种的影色。配上那光暖的蓝空,我觉到一种舒适安全,只想在山坡上似睡非睡地躺着,躺到永远。青岛的山——虽然怪秀美——不能与海相抗,秋海的波还是春样的绿,绿得晶莹剔透。远处的点点白帆在绿波上轻轻荡漾,平日看不见的小岛也清楚地点现在天边。这远到天边的绿水使我不愿思想而不得不思想。一种无目的的思虑,要思虑而心中反倒空虚了些。
  ③济南的秋给我安全之感,青岛的秋引起我甜美的悲哀。我不知应当爱哪个。
  ④所谓春风,似乎应当温柔,轻吻着柳枝,微微吹皱了水面,偷偷地传送花香,同情地轻轻掀起禽鸟的羽毛。可是济南与青岛的春风都太粗猛,把两地的春都给吹毁了。济南的风每每在丁香海棠开花的时候把天刮黄,什么也看不见,连花都埋在黄暗中;青岛的风少一些沙土,可是狡猾,在已很暖的时节忽然来一阵或一天的冷风,把一切都送回冬天去,棉衣不敢脱,花儿不敢开,海边翻着愁浪。
  ⑤两地的风都有时候整天整夜地刮。春夜的微风送来雁叫,使人似乎多些希望。整夜的大风,门响窗户动,使人不英雄地把头埋在被子里;即使无害,也似乎不应该如此。对于我,特别觉得难堪。我生在北方,听惯了风,可也最怕风。听是听惯了,因为听惯才知道那个难受劲儿。它老使我坐卧不安,心中游游摸摸的,干什么不好,不干什么也不好。它常常打断我的希望:听见风响,我懒得出门,觉得寒冷,心中渺茫。春天仿佛应当有生气,应当有花草,这样的野风几乎是不可原谅的!我倒不是个弱不禁风的人,虽然身体不很足壮。我能受苦,只是受不住风。别种的苦处,多少是在一个地方,多少有个原因,多少可以设法减除;对风是干没办法。总不在一个地方,到处随时使我的脑子晃动,像怒海上的船。它使我说不出为什么苦痛,而且没法子避免。它自由地刮,我死受着苦。我不能和风去讲理或吵架。单单在春天刮这样的风!可是跟谁讲理去呢 苏杭的春天应当没有这不得人心的风吧
  ⑥我不准知道,而希望如此。好有个地方去“避风”呀!
(有改动)
12通读全文,填写下面的表格。(3分)
城市 不同点 相同点
夏天 冬天 春天多风,秋天 ③长而晴美
济南 很热 ①冷
青岛 ②凉爽 较温暖
13品读文章要重视朗读,请你说说第④段画波浪线部分“把两地的春都给吹毁了”中哪个词应该重读,并说明理由。(3分)
答: 示例一:“毁”字应该重读。突出两地的春风粗猛、破坏力大的特点,表达作者对春风的不满以及对春被风吹毁的惋惜之情。示例二:“两地”和“都”应该重读。强调粗猛、寒冷是两地春风的共同特点,表达作者对两地春风的不满以及对春被风吹毁的惋惜之情。 
14请你从修辞的角度分析第④段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青岛的风少一些沙土,可是狡猾,在已很暖的时节忽然来一阵或一天的冷风,把一切都送回冬天去,棉衣不敢脱,花儿不敢开,海边翻着愁浪。
答: “狡猾”这里形容青岛的风,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青岛的风的多变,使文章增添趣味性,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15本文是写春风的,可是为什么前文却用了大量的文字来写济南、青岛秋天的美丽呢 试谈谈自己的认识。(4分)
答: 作者写济南、青岛两地秋天的美丽,是为了以秋天的美做铺垫,反衬两地春天的粗猛和寒冷,突出两地春风令人不快的特点。 
16(链接课文)本文最后一句说“好有个地方去‘避风’呀!”作者是否真的想到苏杭去“避风”呢 请结合上下文,再联系《济南的冬天》,说说你的理解。(4分)
答: 作者不是真的想去避风。因为尽管两地的春风让他痛苦与无奈,但两地的秋天是美丽的,所以他没有逃避,而是“死受着苦”,从《济南的冬天》一文中也可以看出作者对济南的无比热爱。 
拓思维·实践与探究 
【实践活动】
17老舍笔下的山是秀气的,水是清亮的,多美的冬天啊。为此,七年级(1)班决定开展主题为“爱你——济南的水”的学习活动,请你参加。(6分)
(1)请你为保护绿水青山写条标语。(2分)
答: 示例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示例二:绿水长流,青山常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假如你是一名导游,要带领游客,追随老舍的足迹,观赏济南冬天的泉水,请你设计一段导游词。(4分)
答: 示例:大家好!今天我向大家介绍济南冬天泉水的特色。济南的冬景非常美,天蓝水绿。这里的水能把水藻映衬得更绿,天越晴,水藻越绿。天空倒映在泉水里,显得更蓝了;白云倒映在泉水里,显得更白了。一眼望去,一片蓝绿白相接的景色,是多么迷人啊! 
【写法借鉴】
18课文作者成功地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济南冬天的小山描绘得形神毕肖,尤其是小山上的薄雪,似乎有感情,会害羞,语言生动形象,又富有情调。
  请你也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一个景物片段,做到情景交融,试着写一写吧!(150字左右)(4分)
答: 示例:乡村的冬天,田地蒙着一层薄薄的霜,透过那层薄薄的霜,可以看到下面僵化的土地,硬冻而干裂。田里刚刚出土的麦苗是那样怯弱,原本绿嫩的叶子,显然已被冬天贴上了自己特有的标签,像孩子冬天被冻坏的脸。冬天田野的呼声更甚,让单独走在路上的人心里发毛,那树干没有了叶,却被风摇曳得吱吱地响,像在悲泣,又像在疯狂地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