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新课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阅读7《古诗二首 望庐山瀑布》教学课件+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新课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阅读7《古诗二首 望庐山瀑布》教学课件+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7 20:44:03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语文学科
7.《古诗二首》教案
课题 古诗二首 望庐山瀑布 统编版 二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2课时
学校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五言绝句,诗中描绘了登楼所见的壮阔景象,蕴含“站得高看得远”的人生哲理,语言简洁凝练,意境雄浑。 《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七言绝句,以夸张、比喻的手法展现庐山瀑布的雄奇壮丽,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能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想象力。 两首诗均为写景抒情诗,是统编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重点内容,符合低年级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认知兴趣,也为后续学习古诗奠定基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具备初步的古诗朗读能力,能借助拼音认读生字,但对古诗中字词的深层含义理解较困难,如“穷”“疑”等古今异义字。 学生对自然景观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如见过太阳下山、河流等,但对鹳雀楼、庐山瀑布的地理背景了解较少,缺乏相关生活体验,可能影响对诗歌意境的感知。 学生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喜欢直观、有趣的教学方式,对抽象的人生哲理和修辞手法(如夸张、比喻)理解难度较大,需要教师借助图片、视频等教具辅助教学。
课时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唐诗的语言美与意境美,了解王之涣、李白的创作风格及鹳雀楼、庐山瀑布的文化地理背景,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与自然景观的认同与热爱。 语言运用:认识并会写“依、尽、穷、层、炉、烟、遥、川、直、银”,积累相关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理解关键诗句及“依、穷、遥、疑”等字词含义。 思维能力:通过圈画景物梳理诗中画面,结合诗句展开联想与想象;初步感知《登鹳雀楼》的哲理、《望庐山瀑布》的夸张与比喻手法,提升信息提取与审美思维能力。 审美创造:体会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感受不同诗歌风格的审美价值;可通过绘画、配乐朗诵等方式,将对诗歌的理解转化为创作,深化审美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把握诗歌节奏;熟练背诵两首古诗;理解两首诗中关键诗句的含义,梳理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 难点:结合诗句展开联想与想象,真切感受两首诗分别展现的“山河壮阔”与“瀑布雄奇”的意境,理解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朗读法、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法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习任务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习任务一 欣赏图片 引入古诗 第二课时 1.猜谜语导入:“悬崖挂块大白帘,千手万脚捉不住,远听千军万马吼,远看银泉飞下谷。(打一自然物)”引导学生猜出“瀑布”。 2.出示云台山瀑布、黄果树瀑布、德天瀑布、庐山瀑布的图片,让学生欣赏不同瀑布的景象,提问:“这些瀑布中,哪一个是李白笔下的瀑布呢?”引出“庐山瀑布”。 3.讲解庐山和庐山瀑布的背景: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以雄、奇、险、秀闻名,庐山瀑布(尤其是三叠泉瀑布,落差155米)被誉为“中国最秀丽的十大瀑布之一”;介绍香炉峰(山上常有云雾,阳光照耀下有紫色雾气,像焚香的香炉)。 4.板书课题《望庐山瀑布》,指导学生齐读课题,强调“瀑”的读音(pù)。 积极参与猜谜语,思考并回答,对“瀑布”产生兴趣。 欣赏瀑布图片,感受瀑布的壮美,仔细观察图片,尝试找出庐山瀑布。 认真倾听教师讲解,了解庐山、庐山瀑布和香炉峰的背景知识。 跟随教师齐读课题,读准“瀑”的字音。
评价任务 课堂参与积极性:☆☆☆ 对庐山瀑布背景的了解程度:☆☆☆
设计意图 通过猜谜语激发学生兴趣,借助瀑布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瀑布的特点;讲解庐山和香炉峰背景,为理解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奠定基础,自然引入课题。
学习任务二 初读古诗 了解作者 1.出示古诗《望庐山瀑布》原文(带拼音),提出朗读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瀑布的气势。” 2.教师范读古诗,注意停顿(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气势。 3.组织学生自由朗读、指名朗读、分组朗读,纠正字音(如“炉lú、烟yān、遥yáo、川chuān、银yín”)和节奏,确保学生读正确、读流利。 4.讲解识字技巧: (1)比一比:“布—有”(组词“瀑布、布料;没有、有用”)、“遥—摇”(组词“遥远、遥望;摇头、摇摆”) (2)归类识字:“炉、烟”都与火有关,所以是火字旁,组词“香炉、炉火;烟火、香烟” (3)字理识字:展示“川”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演变过程,讲解“川”的含义(河流),组词“山川、四川”。 5.介绍作者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代表作有《蜀道难》《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引导学生感受李白诗歌的独特风格。 6.组织学生再次齐读古诗,要求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尝试读出对诗歌的初步感受。 按照要求借助拼音朗读古诗,尝试读准字音和节奏,感受瀑布的气势。 认真倾听教师范读,模仿教师的停顿和语气,体会诗歌的节奏美。 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朗读,根据教师的纠正调整读音和节奏,小组内互相交流朗读技巧。 运用“比一比”“归类识字”“字理识字”等方法记忆生字,理解生字含义,积累词语。 认真倾听教师对李白的介绍,记录李白的字号及代表作,初步感知李白诗歌的风格特点。 再次齐读古诗,结合对诗人的了解,尝试融入情感朗读。
评价任务 古诗朗读情况:☆☆☆ 生字认读和理解程度:☆☆☆
设计意图 通过多样朗读巩固字音与节奏,借助差异化识字方法降低学习难度,帮助学 生高效掌握生字;介绍诗人背景,为后续理解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铺垫,丰富学生的文学常识。
学习任务三 品读古诗 了解诗意 1.提出问题:“诗人望向庐山瀑布时,看到了哪些景物?请同学们默读古诗,用圆圈圈出诗中的景物。” 2.待学生圈画完毕,指名分享答案,板书景物(太阳、香炉峰、紫烟、瀑布),展示对应图片,引导学生直观感受景物特点。 3.逐句解析诗句含义: (1)“日照香炉生紫烟”:结合香炉峰图片,讲解“日照”(阳光照射)、“香炉”(指香炉峰)、“紫烟”(紫色云雾),引导学生理解诗句(阳光照射下,庐山香炉峰升起紫色云雾)。 (2)“遥看瀑布挂前川”:解释“遥看”(从远处看)、“川”(这里指瀑布),重点分析“挂”字,说明其“化静为动”的效果,让学生想象瀑布像白布挂在山间的画面,理解诗句(远远望去,瀑布像一条白布挂在山前)。 (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讲解“三千尺”(形容山高,虚数,体现夸张)、“疑”(怀疑)、“九天”(古人认为天有九重,指天的最高层),引导学生体会夸张和比喻手法,理解诗句(瀑布从高处飞速直泻而下,让人怀疑是银河从九重天上落下来)。 4.组织小组讨论:“诗人用‘三千尺’‘落九天’描写瀑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引导学生总结诗人对庐山瀑布的惊叹与赞美之情。 5.带领学生有感情朗读古诗,要求读出瀑布的雄奇与诗人的赞叹。 默读古诗,仔细寻找并圈画诗中的景物,主动参与分享。 观察景物图片,结合教师讲解,理解字词含义,初步构建诗中画面。 跟随教师逐句分析,重点体会“挂”字的妙处及“三千尺”“落九天”的修辞手法,深入理解诗句意思。 积极参与小组讨论,结合诗句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总结诗人的情感。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尝试用声音展现瀑布的壮美和诗人的情感。
评价任务 景物提取准确性:☆☆☆ 诗句理解深度:☆☆☆ 手法与情感感知:☆☆☆
设计意图 通过圈画景物培养信息提取能力;借助图片与逐句解析,帮助学生突破字词与诗句理解的难点;组织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手法与情感,提升鉴赏能力,同时通过朗读强化对诗歌意境的感知。
学习任务四 拓展延伸 学写生字 1.拓展延伸:出示苏轼《题西林壁》中描写庐山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简要讲解,引导学生对比两首诗对庐山的不同描写,感受不同诗人的观察角度与表达风格。 2.指导背诵:出示古诗背诵填空(“()生紫烟,遥看瀑布()。飞流直下(),疑是银河()”),组织学生填空背诵,先个人练习,再指名背诵、齐背。 3.指导写字: (1)出示“照、炉、烟、川、直、银”6个生字,逐一讲解每个字的音序、笔画、结构、部首及组词(如“照”:音序Z,笔画13,上下结构,部首灬,组词“照耀、光照”)。 (2)强调书写要点:“照”的“昭”部分“日”窄“召”宽,“灬”上合下开;“炉”“烟”左窄右宽,“火”字旁末笔捺改点;“川”三笔间距相等,第二笔竖在竖中线;“直”中竖要直,横画间距均匀;“银”的“钅”竖提不宜过长,“艮”的捺画舒展。 (3)教师在黑板范写,学生在练习本上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纠正书写错误与不良姿势。 倾听教师对《题西林壁》的讲解,对比两首诗对庐山的描写,感受不同的诗歌风格。 根据背诵填空提示,自主练习背诵,主动参与指名背诵,跟随集体齐背,巩固古诗记忆。 认真学习生字的音形义及书写要点,观察教师范写,在练习本上规范描红、临写,根据教师指导调整书写。
评价任务 拓展理解程度:☆☆☆ 古诗背诵情况:☆☆☆ 生字书写质量:☆☆☆
设计意图 通过拓展其他描写庐山的诗句,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帮助学生多角度理解庐山文化;指导背诵助力学生积累古诗;规范的写字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落实识字写字教学目标。
作业设计
背诵任务:将《望庐山瀑布》美美地背给家长听,并请家长评价。 实践任务:根据对古诗的理解,把诗中描绘的瀑布景象画下来,下节课分享。 识字任务:在练习本上规范书写“照、炉、烟、川、直、银”,每个字写3遍,并组1个词。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谜语+瀑布图片对比导入,结合庐山背景讲解,为理解 “日照香炉生紫烟” 奠基,情境感强。 2.用“比一比”“归类识字”教生字,解析诗句时渗透夸张手法,降低学习难度。 圈画景物 + 图片辅助,分析 “挂” 字妙处,多数学生能描述诗中画面。 不足之处 1.学生仅能识别夸张、比喻,不会赏析其表达效果。 2.诗画作业未课堂即时分享,难以及时纠正意境理解偏差。 3.李白浪漫诗风渗透不足,文化积累较浅。 改进方向 1.用“普通vs夸张瀑布图”“银河vs瀑布图” 对比,帮学生悟手法效果。 2.预留时间展示诗画作品,互评纠错,深化意境感知。 3.结合诗句分析李白想象力,关联其其他诗作,渗透诗风。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2张PPT)
7.古诗二首
第四单元·阅读
部编版语文(新教材)二年级上册
第二课时
望庐山瀑布
欣赏图片,引入古诗
学习任务一
猜谜语
悬崖挂块大白帘,
千手万脚捉不住,
远听千军万马吼,
远看银泉飞下谷。
(打一自然物)
瀑布
云台山瀑布
黄果树瀑布
德天瀑布
庐山瀑布
庐山: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是中华十大名山之一。
瀑布飞泻,被誉为中国最秀丽的十大瀑布之一。最为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被称为“庐山第一奇观”。
了解资料
庐山山峰重叠,其中有一座山峰叫香炉峰,因为山上常有云雾笼罩,在阳光照耀下有紫色雾气升腾,像正在焚香的香炉一样,所以取名叫香炉峰。
了解资料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wàng lú shān pù bù
初读古诗,了解作者
学习任务二
初读课文
朗读要求:
借助拼音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初读古诗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yān
yáo
[唐]李白

望庐山瀑布


布——有
识字技巧
比一比
遥——摇
瀑布
布料
没有
有用
遥远
遥望
摇头
摇摆
炉 烟
识字技巧
归类识字
香炉

这两个字都与火有关,所以都是火字旁。

“川”是象形字。甲骨“川”,像一条奔腾不息的、弯弯曲曲的河流。字中两边的两条曲线,形象地描画出河流的两岸,河中的几个小点,是指奔湍急的河水。金文和小篆基本沿袭甲骨文。隶书和楷书进一步将笔画平直化。
“川”的演变过程: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识字技巧
字理识字
了解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其代表作有《蜀道难》《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
品读古诗,了解诗意
学习任务三
再读古诗,圈出诗人看到的景物。
整体感知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太阳
香炉峰
紫烟
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香炉
紫烟
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升起紫色的云雾。
:太阳
:指香炉峰
:紫色的云雾。
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看
:从远处看。

:河流,这里指瀑布。
远远望去,一匹白布似的瀑布从山间落下来,好像挂在山前的一条大河。
“挂”字化静为动,惟妙惟肖地写出了遥望中的瀑布悬挂于山间的样子,表现了瀑布高、直、陡的特点。
遥看瀑布挂前川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这两句写了诗人远望庐山瀑布的雄奇景象。
远看,照应诗题“望”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三千尺
:形容山高。

:怀疑。
九天
:古人认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
那长长的瀑布飞快地直往下流,真让人以为那是银河从九重天外落下来的。
看到眼前如此壮观的瀑布,诗人心里充满了惊叹和赞美之情,因此用夸张的数字来赞美瀑布的恢弘。
三尺≈一米,三千尺≈一千米
飞流直下三千尺
山高水急
夸张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诗人运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用“银河”比喻瀑布,用“九天”形容瀑布之高。描绘出瀑布从高处喷涌而出,一泻千里的宏大景象。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诗人想象
“疑”字表明这是诗人的想象,为全诗蒙上了恍恍惚惚、亦真亦幻的艺术色彩。
深化主题
《望庐山瀑布》是一首七言绝句,描写了庐山瀑布的雄壮与美丽,抒发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充分体现了诗人浪漫的情怀。
拓展延伸,学写生字
学习任务四
拓展延伸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背诵古诗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 )生紫烟,遥看瀑布( )。
飞流直下( ),疑是银河( )。

zhào
yān



上下结构
chuān

书写指导
左右结构
独体字
zhí

yín

音序:Z 笔画:13
结构:上下结构 部首:灬
组词:照耀 光照 照顾
书写提示:“昭”的“日”窄“召”宽。“灬”上合下开。
zhào
音序:L 笔画:8
结构:左右结构 部首:火
组词:香炉 炉火 炉子
书写提示:左窄右宽。“火”首笔点在横中线上,末笔捺改点;“户”的第三笔横起笔在横中线,末笔撇沿竖中线撇向“火”最后一点的下方。

音序:Y 笔画:10
结构:左右结构 部首:火
组词:烟火 香烟 烟雾缭绕
书写提示:左窄右宽。“火”首笔点在横中线;“因”首笔竖在竖中线左侧,“大”的横笔在横中线上方,末笔捺改点。
yān
音序:C 笔画:3
结构:独体字 部首:丿
组词:山川 四川 一马平川
书写提示:三笔分立,间距相等,第二笔竖在竖中线,第三笔竖最长。
chuān
音序:Y 笔画:11
结构:左右结构 部首:钅
组词:银河 银色 银光闪闪
书写提示:“钅”的竖提不宜过长,末端与右侧部件对齐 。“艮”的横画等距排列,竖提向下伸展,捺画要舒展。
yín
望庐山瀑布
远看
所想
银河落九天
瀑布的雄伟壮丽
阳光下庐山上的云雾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1.背一背——把这首诗美美地背给家长听。
2.画一画——把想到的画面画下来。
学好语文 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