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第2课时 酶的特性
【预习梳理】
1.高效
2.专一 (1)一种或一类
(2)保证了细胞代谢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
3.温和 (1)能力 速率
(2)①b e 高 降低 ②高 空间结构 ④6.2~7.4 0.9~1.5 7.6
【预习检测】
(1)× (2)× (3)× (4)× (5)× (6)× (7)√ (8)√
[解析] (1)酶具有高效性是指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高,因此验证酶具有高效性应比较过氧化氢在加了新鲜肝脏研磨液和无机催化剂时的分解速率。
(2)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故二肽酶能催化多种二肽水解,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3)淀粉酶、蛋白酶本身就是蛋白质,会留存在豆浆中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因此用豆浆、淀粉酶、蛋白酶探究酶的专一性,不能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检验。
(4)温度过低会抑制酶的活性,但不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温度过高、过酸或过碱都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永久失活。
(5)在底物充足时,酶浓度越高,酶促反应速率越大。
(6)过氧化氢在没有酶催化的情况下也能分解,而且温度不同,过氧化氢分解速率不同,因此过氧化氢溶液不能作为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材料。
【任务活动】
任务一
[资料] (1)具有高效性
(2)酶具有高效性可以保证细胞内各种化学反应的迅速进行。
反馈评价
例1 C [解析] 由题意可知,与NaOH(无机催化剂)相比,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的速率更快,这是酶具有高效性的体现,C正确。
例2 B [解析] 实验中产生大量气体,说明酶促反应速率快,由此可推测,新鲜土豆片中含有能够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过氧化氢酶,A正确;一段时间后量筒中气体量不再增加,是由于过氧化氢完全被分解,不再有O2产生,B错误;煮熟的土豆片中过氧化氢酶变性失活,若用煮熟的土豆片替代新鲜土豆片重复实验,则气体生成速率明显下降,C正确;酶的高效性是指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可见,若增加用氯化铁替代新鲜土豆片的实验,可用于证明酶的高效性,D正确。
任务二
1.(2)斐林试剂
2.2 mL 2 mL 60 ℃ 斐林试剂 溶液颜色变化
3.(1)出现砖红色沉淀 无颜色变化
(2)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不能催化蔗糖水解,酶具有专一性
4.(1)底物种类 底物是否被水解 底物的量、滴加淀粉酶溶液的量、温度、pH等
(2)对照 无关变量 是 无关变量
(3)①蔗糖溶液放置的时间过长,蔗糖被溶液中的微生物分解成还原糖;②试管不干净,试管中混有还原糖或蔗糖酶
(4)不能 碘液只能检测淀粉是否被水解,蔗糖分子无论是否水解都不会与碘液发生颜色反应
(5)无颜色变化 出现砖红色沉淀 能
反馈评价
例3 C [解析] 由题中表格分析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底物的种类,步骤3可以选择新鲜的淀粉酶或蔗糖酶,A正确;实验过程中存在一些可变因素,能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因此底物的量、酶的用量、温度、pH等都是该实验的无关变量,B正确;蔗糖及蔗糖的水解产物都不与碘液发生颜色反应,故不能用碘液作为检测试剂,C错误;若“某酶溶液”是新鲜的淀粉酶溶液,试管Ⅰ中的淀粉被水解生成还原糖,所以现象①是出现砖红色沉淀,D正确。
例4 C [解析] a表示酶,b、c、d分别表示不同的底物,其中只有底物d能与酶a结合,由酶a催化分解,A错误;a表示酶,e、f为产物,酶具有专一性,a只能催化d分解为e和f,不能催化e、f合成d,B错误;a只能催化d水解,题图所示的过程反映了酶的专一性,C正确;图中d分解成e、f两种不同的物质,而一分子麦芽糖的水解产物是两分子葡萄糖,所以d不可以表示麦芽糖,D错误。
任务三
2.最高
3.(1)淀粉
(3)变蓝
(4)温度 等量唾液淀粉酶 冰水、沸水和37 ℃的水 碘液
(5)沸水和冰水里的唾液淀粉酶没有催化淀粉水解,溶液呈蓝色,37 ℃的水中的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无明显颜色变化
5.呈现蓝色 无明显颜色变化
6.酶的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温度偏高或偏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使酶活性降低
7.(1)过氧化氢在不同温度下有不同的分解速率,会影响实验结果
(2)控制自变量,保证酶促反应在设定的温度下进行
(3)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时需要加热,加热会改变自变量,造成实验误差
反馈评价
例5 D [解析] 分析题图,自变量是温度和酶的种类,因变量是酶活性,A错误;由图可知,在20 ℃至60 ℃范围内,酶活性较高的是甲酶,B错误;甲、乙两种酶需在较低温度下长期保存,C错误;由图可知,当80 ℃时,酶的空间结构因遭到破坏而变性失活,酶活性为0,D正确。
例6 B [解析] 分析实验结果可知,不同温度下加入新鲜姜汁的牛奶凝固的时间有差别,且用煮沸后冷却的姜汁重复这项实验,牛奶在任何温度下均不能凝固,说明新鲜姜汁含有促进牛奶凝固的酶,煮沸后的姜汁中该酶分子的空间结构被破坏,但其肽键没有被破坏,A正确;20 ℃时,酶的活性低,但酶的空间结构没有遭到破坏,100 ℃时,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因此20 ℃和100 ℃时 15 min 后仍未有凝固迹象的原因不同,B错误;将等量姜汁在不同温度下保温后再与对应温度的牛奶混合,能够避免环境温度(无关变量)对酶活性的影响,提高实验的准确度,C正确;60 ℃和80 ℃时酶的活性较高,但60 ℃和80 ℃不一定是酶的最适温度,题干中温度梯度太大,缩小温度范围、减少温度梯度重复实验才可得到最适温度,D正确。
任务四
2.最高
3.(1)过氧化氢和肝脏研磨液
(3)氧气
(4)pH NaOH溶液、盐酸和pH=7的缓冲液 过氧化氢 观察气泡产生的情况 溶液的量以及试管洁净度等保持相同且适宜
(5)加入NaOH溶液和盐酸的两组无明显气泡产生(或卫生香不复燃),加入pH=7的缓冲液组有大量气泡产生(或卫生香复燃)
5.无明显气泡产生(或卫生香不复燃) 有大量气泡产生(或卫生香复燃)
6.酶的作用需要适宜的pH,pH偏高或偏低都会使酶活性降低
7.淀粉酶催化的底物淀粉在酸性条件下也会发生水解反应
反馈评价
例7 B [解析] 本题实验的自变量是pH,可推测实验目的是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A正确;第②步和第③步顺序交换,过氧化氢与过氧化氢酶接触后会直接被分解,三组小圆片均会上浮,B错误;小圆片上浮是因为肝脏研磨液中含有过氧化氢酶,促进过氧化氢分解产生了氧气,C正确;根据小圆片上浮或下沉可以判断过氧化氢分解情况,以此判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本实验可以得到结论: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有影响,过酸和过碱都会降低过氧化氢酶的活性,D正确。
例8 D [解析] pH通过影响酶的空间结构,从而影响其与底物的结合,A正确;据题图可知,酶在一个有限的pH范围内是有活性的,且一般都存在最适pH,B正确;过酸或过碱的环境均可能导致酶变性失活,C正确;pH为6时,胃蛋白酶活性为0,此时胃蛋白酶变性失活,pH由7降到2时,其活性不能恢复,D错误。第1节 第2课时 酶的特性
1.C [解析] 酶的高效性是指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C正确。
2.C [解析] 题图模型是物理模型,表示酶上有与底物结合的特殊位点,能解释酶的专一性,A错误;由题图分析可知,A是酶,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或RNA,不一定含有磷元素,B错误;一分子二糖由两分子单糖缩合而成,若图中的B表示二糖,则C、D可以表示单糖,C正确;脱水缩合是氨基酸结合的过程,图中表示的是物质B的分解,D错误。
3.C [解析] 方案①是验证酶的专一性,自变量是酶的种类,其他条件如淀粉溶液浓度属于无关变量,A正确。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为麦芽糖,麦芽糖是还原糖,可以用斐林试剂检测;淀粉在蔗糖酶的作用下不发生水解反应,淀粉是非还原糖,与斐林试剂作用无砖红色沉淀生成,故方案①的目的是验证酶的专一性,可用斐林试剂检测;淀粉遇碘变蓝,也可用碘液检测淀粉是否水解来验证酶的专一性,B正确。方案②是验证酶的高效性,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pH和温度属于无关变量,会影响实验结果,故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且适宜,C错误。方案②的目的是验证酶的高效性,相同的时间内加酶的一组产生气泡数较多,加酶组产生气泡速率快,D正确。
4.C [解析] 温度、过氧化氢溶液的量属于无关变量,无关变量要保持相同且适宜,故两个装置所处的环境温度相同,其中的过氧化氢溶液要等量且不宜过多,A正确;需同时挤捏两支滴管的胶头,让肝脏研磨液和 FeCl3溶液同时注入试管中的过氧化氢溶液中,保证催化剂同时起作用,B正确;新鲜肝脏中的过氧化氢酶、FeCl3都可以降低该化学反应的活化能,C错误;由于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高于FeCl3,所以左边移液管内红色液体上升的速度比右边快,由于过氧化氢的量相等,反应结束后产生的氧气一样多,最终两侧移液管中的液面等高,D正确。
5.D [解析] 根据实验目的可知,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由于实验需要严格控制单一变量,在淀粉溶液和淀粉酶溶液混合之前需要将它们各自保温到一定温度,然后再混合,并且混合后还需要在相应的温度条件下保温,让其充分反应。因此最合理的实验顺序应为①取3支试管并编号,各注入2 mL淀粉溶液;另取3支试管并编号,各注入1 mL新鲜的淀粉酶溶液→④将6支试管分成三组,每组各有一份淀粉溶液和一份淀粉酶溶液,分别放在60 ℃热水、沸水和冰水中5 min→②将淀粉酶溶液注入相同温度下的淀粉溶液中,维持各自的温度5 min→③向各试管滴一滴碘液→⑤观察实验现象。
6.B [解析] 当温度为T2时,酶活性最强,酶降低的活化能最多,该反应的活化能最低,A错误;若酶足量,当反应物浓度提高时,酶促反应速率增大,B正确;酶应该在低温下保存,低温条件下酶的空间结构没有被破坏,C错误;温度过高时,酶的空间结构会被破坏,T1时酶的空间结构不会被破坏,D错误。
7.D [解析] 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是不同的酶,其最适pH不同,两种酶的空间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A正确;由题图可知,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5,胰蛋白酶的最适pH为8,二者最适pH不同,B正确;蛋白酶都能催化蛋白质的水解,C正确;胰蛋白酶的最适pH为8,当pH为6时胰蛋白酶的活性丧失,并且不可恢复,故当pH从6升高到8,胰蛋白酶没有活性,D错误。
8.D [解析] 若向各组反应试管中加入较多的蔗糖酶,反应速率加快,则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部分试管的蔗糖就全部被消耗完,剩余量为零,影响实验结果,D错误。
9.B [解析] 结合题图所示可知,A点时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反应物浓度,故若在A点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率不会加快,A错误;题图表示的是在最适温度下反应物的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所以再提高反应温度,酶的活性会降低,反应速率会降低,B正确;曲线BC段随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基本不变,故C点时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不是反应物浓度,若在C点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不会加快,C错误;题图为最适pH下某种酶的催化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若在C点提高pH,酶活性降低,反应速率变慢,D错误。
10.D [解析] 糖衣有保护胃蛋白酶的作用,防止其变性失活,且能在胃中溶解,释放出胃蛋白酶,A正确;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5,所以胃蛋白酶适宜在低温、低pH条件下保存,B正确;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5左右,胰蛋白酶的最适pH为8.0左右,两者最适pH差异较大,但两者的最适温度相似,均为37 ℃左右,C正确;胰蛋白酶能水解多种蛋白质,催化底物都为蛋白质,能体现酶的专一性,D错误。
11.C [解析] 酶具有专一性,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的水解而不能催化淀粉的水解,淀粉酶才能催化淀粉水解,A正确;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能力称为酶活性,可用一定条件下两种蛋白酶水解玉米蛋白的反应速率表示酶活性,B正确;中性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的最适pH不同,但是最适温度相同,C错误;结合图甲和图乙可知,在适宜条件下碱性蛋白酶催化产生的蛋白肽更多,更适合用来催化玉米蛋白水解生产蛋白肽,D正确。
12.D [解析] 加热使蛋白质变性,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会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改变,A正确;蛋白质加热后变性,空间结构变得伸展、松散,容易被蛋白酶水解,B正确;处理相同时间,蛋白块b明显小于蛋白块c,说明蛋白酶的催化效率明显高于盐酸,可以证明酶具有高效性,C正确;强酸可导致蛋白酶变性失活,同时酸和蛋白酶都可以使蛋白质水解,故不能准确地测定pH对蛋白酶活性的影响,D错误。
13.(1)pH 过氧化氢酶的活性 单位时间内产生O2(或气体)的量(或体积)
(2)下降 随着反应的进行过氧化氢的量不断减少 相同
[解析] (1)本实验的目的为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为pH,因变量是过氧化氢酶活性,可以通过测定单位时间内氧气的生成量来表示。(2)①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实验开始时底物过氧化氢充足,反应速率最高的时期在0~2分钟,后来随时间的延长,底物过氧化氢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将降低。②由于每组都是等量的体积分数为1%的过氧化氢溶液,不同组别最后收集到的气体量相同。
14.(1)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
(2)高温使多酚氧化酶变性失活,不能将无色的酚类物质氧化成褐色
(3)抑制剂类型及浓度 磷酸盐缓冲液 0.10%的柠檬酸
(4)适量多酚氧化酶+柠檬酸 甲组与乙组茶多酚的分解速率相差不大 乙组茶多酚的分解速率小于甲组
[解析] (1)生物体内各项生理活动的进行几乎都需要酶的催化,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所以组成酶的单体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2)高温使多酚氧化酶变性失活,不能将无色的酚类物质氧化成褐色,所以在制作绿茶过程中用高温炒制,防止其褐变。(3)科研人员探究褐变抑制剂对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合题图分析可知,抑制剂类型及浓度是自变量。为了保持单一变量原则,对照组中应加入磷酸盐缓冲液、等量的底物溶液和酶溶液,在适宜的条件下测出最大酶活性。据图可知,用0.10%的柠檬酸处理多酚氧化酶活性最低,说明此处理下的抑制效果最佳。(4)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相似,与底物竞争酶活性位点(当底物浓度足够大时,酶对底物的亲和力更强,此种抑制作用可以被消除);非竞争性抑制剂和酶活性位点以外的其他位点结合,通过改变酶的结构,从而使酶失去催化活性,降低酶对底物的催化反应速率。由题意可知,底物茶多酚浓度足够大,若甲组和乙组茶多酚分解速率相差不大,说明柠檬酸为竞争性抑制剂,若乙组茶多酚的分解速率小于甲组,则柠檬酸为非竞争性抑制剂。第1节 第2课时 酶的特性
1. 性。大量实验数据表明,酶的催化效率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2. 性。
(1)含义:每一种酶只能催化 化学反应。
(2)意义: 。
3.酶的作用条件较 。
(1)酶活性
①概念: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 称为酶活性。
②表示方法:可用在一定条件下酶所催化某一化学反应的 表示。
(2)温度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如图所示)
①在最适宜的温度(图中 点)和最适pH(图中 点)条件下,酶的活性最 。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 。
②过酸、过碱或温度过 ,会使酶的 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
③低温时酶的活性受到抑制,但空间结构不变,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会升高,酶制剂适宜在低温下保存。
④唾液的pH为 ,胃液的pH为 ,小肠液的pH为 。
(1)比较过氧化氢在加了新鲜肝脏研磨液和加热时的分解速率,可验证酶具有高效性。 ( )
(2)二肽酶能催化多种二肽水解,说明酶不具有专一性。 ( )
(3)用豆浆、淀粉酶、蛋白酶探究酶的专一性,可选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检验。 ( )
(4)温度过高或过低、过酸或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 ( )
(5)酶浓度越高,酶促反应速率越大。 ( )
(6)可用过氧化氢溶液、肝脏研磨液作为材料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 )
(7)如果以淀粉为底物,以淀粉酶为催化剂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则酶促反应的速率既可以用淀粉的分解速率表示,也可以用淀粉水解产物的生成速率表示。 ( )
(8)在“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应先对酶溶液设置不同pH条件再加入底物。 ( )
任务一 酶的高效性
【资料】研究表明:一分子过氧化氢酶能在1min内使5×105个过氧化氢分子分解成氧气和水,相当于Fe3+催化速率的109倍。
(1)上述资料说明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作用的特点是 。
(2)酶具有高效性对细胞生命活动的意义是什么
例1纺织工业上的褪浆(指去除织物上浆料的工艺过程)工序常用两种方法:化学法,需用7~9g/L的NaOH溶液,在70~80℃条件下作用12小时,褪浆率仅为50%~60%;加酶法,用少量细菌淀粉酶,在适宜温度时,只需5分钟,褪浆率达100%,这一事实说明 ( )
A.酶具有多样性B.酶具有专一性
C.酶具有高效性D.酶具有溶解性
例2[2024·湖南株洲高一期末]某小组为探究新鲜土豆片中酶的特点,利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开展了实验研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实验中产生大量气体,可推测新鲜土豆片中含有过氧化氢酶
B.一段时间后量筒中气体量不再增加,是土豆片的数量有限所致
C.若用煮熟土豆片替代新鲜土豆片重复实验,则气体生成速率明显下降
D.若增加用氯化铁替代新鲜土豆片的实验,可用于证明酶的高效性
任务二 酶的专一性(探究·实践——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
1.实验原理
(1)淀粉(非还原糖)葡萄糖(还原糖)产生砖红色沉淀
(2)
2.实验步骤
编号分组:取两支洁净的试管,编号为1、2。
加入试剂:
序号 项目 试管1 试管2
1 注入可溶性淀粉溶液 2mL -
2 注入蔗糖溶液 -
3 注入新鲜的淀粉酶溶液 2mL
酶促反应:振荡试管,混合均匀,试管下半部浸入 左右的热水中,保温5min。
鉴定:取出试管,各加入2mL (边加边振荡),沸水浴。
观察:两支试管内的 。
3.实验结果与结论
(1)结果:试管1中 ;试管2中 。
(2)结论:
。
4.实验分析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 ,因变量是 ,无关变量有 。
(2)本实验未另设对照组,而是两个实验组相互 ,较好地平衡和抵消了 的影响,本实验 (填“是”或“不是”)对照实验。在已知淀粉酶能够催化淀粉水解的情况下,本实验仍需设置1号试管,其目的是排除 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实验中如果2号试管也产生了砖红色沉淀,可能的原因是
。
(4)上述实验中能否使用碘液代替斐林试剂作为检测试剂 。原因是 。
(5)在实验步骤“加入试剂”中,若注入的不是新鲜的淀粉酶溶液,而是新鲜的蔗糖酶溶液,调节至蔗糖酶的最适温度使其充分发挥作用,则实验结果为试管1中 ;试管2中 。调整后的实验 (填“能”或“不能”)得出相同的实验结论。
例3[2024·黑龙江大庆高一期中]下表所示是关于酶专一性的实验设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步骤 1 2 3 4 5
淀粉 溶液 蔗糖 溶液 某酶 溶液 斐林 试剂 水浴加热后 观察现象
试管Ⅰ 2mL - 2mL 2mL ①
试管Ⅱ - 2mL 2mL 2mL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底物的种类,步骤3可选用新鲜的淀粉酶,也可选用蔗糖酶
B.该实验的无关变量有底物的量、酶的用量、温度、pH等
C.该实验的因变量也可用底物剩余量表示,可用碘液作为检测试剂
D.若“某酶溶液”是新鲜的淀粉酶溶液,则①为“出现砖红色沉淀”
例4仔细分析下图,判断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
A.a表示酶,b、c、d分别表示不同的底物,均可由酶a催化分解
B.a表示酶,e、f为产物,a也可以催化e、f合成d
C.题图所示的过程反映了酶的专一性
D.图中d可以表示麦芽糖,a可以表示麦芽糖酶
任务三 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探究·实践——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1.提出问题:温度对酶的活性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2.作出假设: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 。
3.设计实验
(1)材料:宜选用 和唾液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2)反应原理
(3)鉴定原理:淀粉遇碘 ,可根据滴加碘液后溶液是否变蓝及蓝色深浅来比较酶的活性。
(4)实验设计思路(包括选材、如何控制自变量、如何检测因变量、怎样对无关变量进行控制、对照实验怎样设置)
自变量
控制 自变量 将装有 的试管分别放入装有 的烧杯中,进行对照实验
因变量 淀粉是否水解
检测因变量 用 检测溶液是否变蓝
对无关变量 进行控制 溶液的量以及试管洁净度等保持相同且适宜
(5)预期结果:
。
4.进行实验
步骤 试管 1 试管 2 试管 3 试管 4 试管 5 试管 6
第一 步 2mL淀 粉溶液 + - + - + -
1mL唾液 淀粉酶溶液 - + - + - +
第二 步 分别保 温5min 冰浴 水浴,37℃ 沸水浴
第三 步 — 将试管2中的溶液倒入试管1中混合均匀 将试管4中的溶液倒入试管3中混合均匀 将试管6中的溶液倒入试管5中混合均匀
第四 步 分别保温2min 冰浴 水浴,37℃ 沸水浴
第五 步 — 加入2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5.实验结果:沸水浴和冰浴的两组实验结果: ;37℃水浴组实验结果: 。
6.实验结论: 。
7.实验分析
(1)本实验不能选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进行探究,因为 。
(2)实验步骤第二步设置的目的是
。
(3)本实验不能使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的原因是 。
例5[2024·广东汕头高一期末]如图是甲、乙两种酶活性受温度影响的实验结果,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温度和酶活性大小
B.在20℃至60℃范围内,酶活性较高的是乙酶
C.甲、乙两种酶长期保存的适宜温度是50℃左右
D.在80℃时两种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而变性失活
例6[2023·河南信阳高一期中]某同学将不同温度的等量牛奶中混入一些新鲜姜汁,观察混合物15min,看其是否会凝固,结果如下表:
温度/℃ 结果
20 15min后仍未有凝固迹象
40 14min内完全凝固
60 1min内完全凝固
80 1min内完全凝固
100 15min后仍未有凝固迹象
注:用煮沸后冷却的姜汁重复这项实验,牛奶在任何温度下均不能凝固。
根据以上姜汁使牛奶凝固的结果,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新鲜姜汁中有促进牛奶凝固的酶,煮沸后的姜汁中该酶分子中的肽键没有被破坏
B.20℃和100℃时15min后仍未有凝固迹象的原因相同
C.将等量姜汁在不同温度下保温后再与对应温度的牛奶混合,能够提高实验的准确度
D.60℃和80℃不一定是酶的最适温度,缩小温度范围、减小温度梯度重复实验才可确定最适温度
任务四 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探究·实践——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1.提出问题:pH对酶的活性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2.作出假设:最适pH下酶的活性 。
3.设计实验
(1)材料:宜选用 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2)反应原理
(3)鉴定原理:可用点燃的卫生香复燃的情况来检验 产生量的多少。
(4)实验设计思路(包括选材、如何控制自变量、如何检测因变量、怎样对无关变量进行控制、对照实验怎样设置)
自变量
控制 自变量 将等量的 分别放入装有等量酶的试管中,进行对照实验
因变量 的分解速率
检测 因变量 (或插入卫生香,观察复燃情况)
对无关 变量进 行控制
(5)预期结果:
。
4.进行实验
步骤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第一步 加入2滴肝脏研磨液
第二步 1mLpH=7 的缓冲液 1mL 盐酸 1mL NaOH溶液
第三步 加入2mL过氧化氢溶液
第四步 观察气泡生成速率(或插入卫生香,观察复燃情况)
5.实验结果:加入NaOH溶液和盐酸的两组实验结果: ;加入pH=7的缓冲液组实验结果: 。
6.实验结论: 。
7.实验分析:本实验不能选择淀粉和淀粉酶进行探究,原因是 。
例7[2024·广东广州高一月考]某兴趣小组用肝脏研磨液浸泡相同大小的滤纸小圆片后,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①向试管内放入 滤纸小圆片 3片 3片 3片
②调节各试管pH 蒸馏水 4滴 5%HCl 溶液4滴 5%NaOH 溶液4滴
③向试管加入 0.5%过氧化氢溶液 3mL 3mL 3mL
实验结果 小圆片 上浮 小圆片 沉底 小圆片 沉底
据表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B.第②步和第③步交换顺序,实验结果不变
C.小圆片上浮是因为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产生O2
D.本实验结论是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有影响
例8如图表示不同酶在不同pH条件下的相对活性,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pH通过影响胰蛋白酶的空间结构,从而影响其与底物的结合
B.酶在一个有限的pH范围内是有活性的,且一般都存在最适pH
C.过酸或过碱的环境均可能导致酶变性失活
D.pH由7降到2时,胃蛋白酶活性逐渐升高第1节 第2课时 酶的特性
[1~12题,每题2分,共24分]
知识点一 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
1.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下列对酶的高效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酶能够为化学反应提供活化能
B.酶直接作为反应物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
C.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
D.酶的催化能力和无机催化剂相同
2.[教材P85 T1改编] 生物学上常用制作模型的方法帮助人们加深对结构和功能的理解。下图为某同学所制作的酶催化作用的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同学制作的概念模型体现了酶具有专一性
B.图中A一定含有碳、氢、氧、氮、磷等元素
C.若图中的B表示二糖,则C、D可以表示单糖
D.若图中的B表示氨基酸,则该生理过程表示脱水缩合
3.[2024·安徽滁州高一期中] 某同学为验证酶的专一性和高效性设计了两套实验方案,如下表所示。实验温度和pH均处于适宜条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方案 催化剂 底物
① 淀粉酶、蔗糖酶 淀粉
② 过氧化氢酶、FeCl3溶液 过氧化氢
A.方案①的自变量是酶的种类,淀粉溶液浓度属于无关变量
B.方案①的目的是验证酶的专一性,可用斐林试剂或碘液检测
C.方案②的pH和温度都属于无关变量,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D.方案②的目的是验证酶的高效性,加酶组产生气泡速率快
4.[2024·湖南岳阳高一期末] 某课外兴趣小组用图示实验装置验证酶的高效性,两装置中的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与体积相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两个装置所处的环境温度要相同,过氧化氢溶液的量也不宜过多
B.需同时挤捏两支滴管的胶头,让肝脏研磨液和FeCl3溶液同时注入试管中
C.肝脏研磨液中的过氧化氢酶、FeCl3都可以提供该反应的活化能
D.左边移液管内红色液体上升的速度比右边快,但最终两侧液面相平
知识点二 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5.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时最合理的实验步骤是( )
①取3支试管并编号,各注入2 mL淀粉溶液;另取3支试管并编号,各注入1 mL 新鲜的淀粉酶溶液
②将淀粉酶溶液注入相同温度下的淀粉溶液中,维持各自的温度 5 min
③向各试管滴一滴碘液
④将6 支试管分成三组,每组各有一份淀粉溶液和一份淀粉酶溶液,分别放在60 ℃热水、沸水和冰水中 5 min
⑤观察实验现象
A.①②④③⑤
B.①③②④⑤
C.①③④②⑤
D.①④②③⑤
6.如图表示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当温度为T2时,该反应的活化能最高
B.当反应物浓度提高时,T2对应的反应速率可能会增加
C.温度在T2时比在T1时更适合酶的保存
D.酶的空间结构在T1时比T3时被破坏得更严重
7.[2025·四川眉山高一期中] 如图表示人体内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酶促反应速率受pH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两种酶的空间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
B.两种酶都有各自最适的pH
C.两种酶都能催化蛋白质的水解
D.将胰蛋白酶的pH从6升高到8,酶的活性会逐渐增强
8.某小组为探究pH对蔗糖酶活性的影响,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了相关实验,反应1 min后,统计各实验组试管中的蔗糖剩余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需要将蔗糖溶液和蔗糖酶溶液分别保温后再混合
B.在pH为7时,限制蔗糖酶活性的外界因素可能是温度
C.在pH<3和pH>10的条件下,蔗糖酶的空间结构会发生变化
D.若向各组反应试管中加入较多的蔗糖酶,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9.[教材P85 拓展应用T2改编] 如图为最适温度、最适pH下某种酶的催化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若在A点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率会加快
B.若在B点提高温度,反应速率会降低
C.若在C点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会加快
D.若在C点提高pH,反应速率会加快
10.多酶片常用于治疗消化不良。多酶片为双层结构,糖衣包裹的是胃蛋白酶,肠溶衣包裹胰蛋白酶、胰淀粉酶等胰酶,如图所示。药物先进入胃,再进入肠,定点崩解发挥疗效。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
A.糖衣有保护胃蛋白酶的作用,且能在胃中溶解
B.胃蛋白酶适宜在低温、低pH条件下保存
C.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最适pH差异较大,但两者的最适温度相似
D.胰蛋白酶能水解多种蛋白质,说明其不具有专一性
11.玉米加工过程产生的剩余废料中含有玉米蛋白,直接丢弃不仅浪费资源,还污染环境。某科研小组为提高玉米蛋白的利用率,利用中性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对玉米蛋白进行水解,并将其加工成玉米蛋白肽。如图表示两种蛋白酶在不同条件下水解玉米蛋白的实验结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甲
乙
A.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的水解,不能催化淀粉的水解
B.可用两种蛋白酶水解玉米蛋白的反应速率表示酶活性
C.中性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的最适pH和最适温度均不同
D.碱性蛋白酶更适合用来催化玉米蛋白水解生产蛋白肽
12.[2025·山东淄博高一期中] 研究发现:酸可以催化蛋白质、脂肪以及淀粉的水解。研究人员以蛋清为实验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加热会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改变
B.蛋白块a中的蛋白质分子比蛋清中的蛋白质分子更容易被蛋白酶水解
C.处理相同时间,蛋白块b明显小于蛋白块c,可以证明酶具有高效性
D.将盐酸与蛋白酶溶液混合后,加入蛋白块,可准确测定pH对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13.(8分)[2025·河北邯郸高一月考] 马铃薯块茎内富含过氧化氢酶。为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某实验小组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了相关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取四支注射器,编号为A、B、C、D,把马铃薯小圆片各5片分别放入上述针筒。
②四支注射器各吸取5 mL的pH为5、6、7、8缓冲液,如图所示。
③再用针筒吸入等量的体积分数为1%的过氧化氢溶液,用橡胶盖密封针嘴。
④每隔一段时间,记录相关实验数据。
(1)(4分)本实验的自变量为 ,因变量为 ,因变量的观测指标是 。
(2)小组成员对pH为7的一组所收集的气体体积记录如下表:
时间/min 0 1 2 3 5 10 15 20 25
收集的气 体体积/mL 0 1.0 2.0 2.5 3.0 4.0 4.5 5.0 5.0
①(3分)该实验结果表明,随时间延长,反应速率将 ,原因是 。
②(1分)不同组别最后收集到的气体量 (填“相同”或“不同”)。
14.(13分)[2025·福建泉州高一期中] 福建人对于茶情有独钟,在福建闽南一带更有着“宁可百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茶”的传统。茶叶细胞中存在多种酚类物质,多酚氧化酶可以将无色的酚类物质氧化成褐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1)(2分)生物体内各项生理活动的进行几乎都需要酶的催化,酶的作用机理是 ;组成酶的单体是 。
(2)(2分)绿茶的品质特点是“绿叶、绿汤”,在制作过程中用高温炒制,防止其褐变。其原理是 。
(3)(3分)为减少绿茶制作过程中发生褐变,科研人员探究褐变抑制剂对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其中褐变抑制剂用磷酸盐缓冲液配制而成,结果如下图。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 ,对照组中应加入 、等量的底物溶液和酶溶液,在适宜的条件下测出最大酶活性。据图分析,用 处理对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抑制效果最佳。
(4)(6分)酶抑制剂有竞争性和非竞争性两种类型。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相似,与底物竞争酶活性位点(当底物浓度足够大时,酶对底物的亲和力更强,此种抑制作用可以被消除);非竞争性抑制剂不与酶活性位点结合,而与酶活性位点以外的位点结合,进而改变酶结构,使底物不能与酶结合。欲探究柠檬酸是哪种抑制剂,某研究人员进行如下实验,请完成该实验并预测实验结果:
①取适量高浓度茶多酚溶液平均分成甲、乙两组;
②甲组加入适量的多酚氧化酶,乙组加入 ;
③测定甲、乙两组茶多酚的分解速率;
④预测实验结果:
若 ,则柠檬酸为竞争性抑制剂;
若 ,则柠檬酸为非竞争性抑制剂。 (共117张PPT)
第1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第2课时 酶的特性
任务一 酶的高效性
任务二 酶的专一性(探究·实践——淀粉酶
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
任务三 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探究·实践—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任务四 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探究·实践—
—探究对酶活性的影响)
1.______性。大量实验数据表明,酶的催化效率是无机催化剂的
倍。
2.______性。
高效
专一
(1)含义:每一种酶只能催化____________化学反应。
(2)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种或一类
保证了细胞代谢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
3.酶的作用条件较______。
温和
(1)酶活性
①概念: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______称为酶活性。
②表示方法:可用在一定条件下酶所催化某一化学反应的______表示。
能力
速率
(2)温度和 对酶活性的影响(如图所示)
①在最适宜的温度(图中___点)和最适 (图中___点)条件下,酶的活
性最____。温度和 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______。
②过酸、过碱或温度过____,会使酶的__________遭到破坏,使酶
永久失活。
高
降低
高
空间结构
③低温时酶的活性受到抑制,但空间结构不变,在适宜的温度下酶
的活性会升高,酶制剂适宜在低温下保存。
④唾液的为__________,胃液的为__________,小肠液的 为
____。
7.6
(1)比较过氧化氢在加了新鲜肝脏研磨液和加热时的分解速率,可验
证酶具有高效性。( )
×
[解析] 酶具有高效性是指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高,因
此验证酶具有高效性应比较过氧化氢在加了新鲜肝脏研磨液和无机
催化剂时的分解速率。
(2)二肽酶能催化多种二肽水解,说明酶不具有专一性。( )
×
[解析] 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故二肽
酶能催化多种二肽水解,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3)用豆浆、淀粉酶、蛋白酶探究酶的专一性,可选用双缩脲试剂进
行检验。( )
×
[解析] 淀粉酶、蛋白酶本身就是蛋白质,会留存在豆浆中与双缩脲
试剂发生颜色反应,因此用豆浆、淀粉酶、蛋白酶探究酶的专一性,
不能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检验。
(4)温度过高或过低、 过酸或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
酶永久失活。( )
×
[解析] 温度过低会抑制酶的活性,但不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温度过
高、过酸或过碱都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永久失活。
(5)酶浓度越高,酶促反应速率越大。( )
×
[解析] 在底物充足时,酶浓度越高,酶促反应速率越大。
(6)可用过氧化氢溶液、肝脏研磨液作为材料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
响。( )
×
[解析] 过氧化氢在没有酶催化的情况下也能分解,而且温度不同,过氧
化氢分解速率不同,因此过氧化氢溶液不能作为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
响的实验材料。
(7)如果以淀粉为底物,以淀粉酶为催化剂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则酶促反应的速率既可以用淀粉的分解速率表示,也可以用淀粉水
解产物的生成速率表示。( )
√
(8)在“探究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应先对酶溶液设置不同 条
件再加入底物。( )
√
任务一 酶的高效性
【资料】 研究表明:一分子过氧化氢酶能在内使 个过
氧化氢分子分解成氧气和水,相当于催化速率的 倍。
(1)上述资料说明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作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
具有高效性
(2)酶具有高效性对细胞生命活动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 酶具有高效性可以保证细胞内各种化学反应的迅速进行。
例1 纺织工业上的褪浆(指去除织物上浆料的工艺过程)工序常用两种
方法:化学法,需用的溶液,在 条件下作
用12小时,褪浆率仅为 ;加酶法,用少量细菌淀粉酶,
在适宜温度时,只需5分钟,褪浆率达 ,这一事实说明( )
A.酶具有多样性 B.酶具有专一性
C.酶具有高效性 D.酶具有溶解性
[解析] 由题意可知,与 (无机催化剂)相比,酶所催化的化学反
应的速率更快,这是酶具有高效性的体现,C正确。
√
例2 [2024·湖南株洲高一期末] 某小组为探究新鲜土豆片中酶的
特点,利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开展了实验研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实验中产生大量气体,可推测新鲜
土豆片中含有过氧化氢酶
B.一段时间后量筒中气体量不再增加,
是土豆片的数量有限所致
C.若用煮熟土豆片替代新鲜土豆片重
复实验,则气体生成速率明显下降
D.若增加用氯化铁替代新鲜土豆片的
实验,可用于证明酶的高效性
√
[解析] 实验中产生大量气体,说明酶
促反应速率快,由此可推测,新鲜土
豆片中含有能够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
过氧化氢酶,A正确;一段时间后量
筒中气体量不再增加,是由于过氧化
氢完全被分解,不再有 产生,B错误;煮熟的土豆片中过氧化氢酶变
性失活,若用煮熟的土豆片替代新鲜土豆片重复实验,则气体生成速率
明显下降,C正确;酶的高效性是指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
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可见,若增加用氯化铁替代新鲜土
豆片的实验,可用于证明酶的高效性,D正确。
任务二 酶的专一性(探究·实践——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
作用)
1.实验原理
(1)淀粉(非还原糖)葡萄糖(还原糖) 产生砖
红色沉淀
(2)
斐林试剂
2.实验步骤
编号分组:取两支洁净的试管,编号为1、2。
加入试剂:
序号 项目 试管1 试管2
1 注入可溶性淀粉溶液 -
2 注入蔗糖溶液 - ______
3 注入新鲜的淀粉酶溶液 ______
酶促反应:振荡试管,混合均匀,试管下半部浸入______左右的热
水中,保温 。
鉴定:取出试管,各加入 __________(边加边振荡),沸水浴。
观察:两支试管内的______________。
斐林试剂
溶液颜色变化
3.实验结果与结论
(1)结果:试管1中________________;试管2中____________。
(2)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出现砖红色沉淀
无颜色变化
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不能催化蔗糖水解,酶具有
专一性
4.实验分析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无
关变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底物种类
底物是否被水解
底物的量、滴加淀粉酶溶液的量、温度、等
(2)本实验未另设对照组,而是两个实验组相互______,较好地平衡
和抵消了__________的影响,本实验____(填“是”或“不是”)对照实验。
在已知淀粉酶能够催化淀粉水解的情况下,本实验仍需设置1号试管,
其目的是排除__________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对照
无关变量
是
无关变量
(3)实验中如果2号试管也产生了砖红色沉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蔗糖
溶液放置的时间过长,蔗糖被溶液中的微生物分解成还原糖;②试
管不干净,试管中混有还原糖或蔗糖酶
(4)上述实验中能否使用碘液代替斐林试剂作为检测试剂?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能
碘液只能检测淀粉是否被水解,蔗糖分子无论是否水解都不
会与碘液发生颜色反应
(5)在实验步骤“加入试剂”中,若注入的不是新鲜的淀粉酶溶液,而
是新鲜的蔗糖酶溶液,调节至蔗糖酶的最适温度使其充分发挥作用,
则实验结果为试管1中____________;试管2中________________。
调整后的实验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相同的实验结论。
无颜色变化
出现砖红色沉淀
能
例3 [2024·黑龙江大庆高一期中] 下表所示是关于酶专一性的实
验设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步骤 1 2 3 4 5
淀粉溶液 蔗糖溶液 某酶溶液 斐林试剂 水浴加热后观
察现象
试管Ⅰ - ①
试管Ⅱ -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底物的种类,步骤3可选用新鲜的淀粉酶,也可
选用蔗糖酶
B.该实验的无关变量有底物的量、酶的用量、温度、 等
C.该实验的因变量也可用底物剩余量表示,可用碘液作为检测试剂
D.若“某酶溶液”是新鲜的淀粉酶溶液,则①为“出现砖红色沉淀”
√
[解析] 由题中表格分析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底物的种类,步骤3
可以选择新鲜的淀粉酶或蔗糖酶,A正确;实验过程中存在一些可变
因素,能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因此底物
的量、酶的用量、温度、 等都是该实验的无关变量,B正确;蔗
糖及蔗糖的水解产物都不与碘液发生颜色反应,故不能用碘液作为
检测试剂,C错误;若“某酶溶液”是新鲜的淀粉酶溶液,试管Ⅰ中的
淀粉被水解生成还原糖,所以现象①是出现砖红色沉淀,D正确。
例4 仔细分析下图,判断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A.表示酶,、、分别表示不同的底物,均可由酶 催化分解
B.表示酶,、为产物,也可以催化、合成
C.题图所示的过程反映了酶的专一性
D.图中可以表示麦芽糖, 可以表示麦芽糖酶
√
[解析] 表示酶,、、分别表示不同的底物,其中只有底物能与酶
结合,由酶催化分解,A错误;表示酶,、为产物,酶具有专一性, 只
能催化分解为和,不能催化、合成,B错误;只能催化 水解,题图
所示的过程反映了酶的专一性,C正确;图中分解成、 两种不同的物
质,而一分子麦芽糖的水解产物是两分子葡萄糖,所以 不可以表示麦
芽糖,D错误。
[拓展]酶与底物契合的锁—钥模型
锁—钥模型认为: 酶和底物在其结合部位的结构应当严格匹配,高度
互补,犹如一把锁与其原装钥匙在结构上的互补与匹配,见下图。
任务三 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探究·实践——探究温度对酶活性
的影响)
1.提出问题:温度对酶的活性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2.作出假设: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______。
最高
3.设计实验
(1)材料:宜选用______和唾液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淀粉
(2)反应原理
(3)鉴定原理:淀粉遇碘______,可根据滴加碘液后溶液是否变蓝及蓝
色深浅来比较酶的活性。
变蓝
(4)实验设计思路(包括选材、如何控制自变量、如何检测因变量、怎
样对无关变量进行控制、对照实验怎样设置)
自变量 ______
控制自变量 将装有________________的试管分别放入装
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烧杯中,进行
对照实验
因变量 淀粉是否水解
检测因变量 用______检测溶液是否变蓝
对无关变量进行控制 溶液的量以及试管洁净度等保持相同且适宜
温度
等量唾液淀粉酶
冰水、沸水和的水
碘液
(5)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沸水和冰水里的唾液淀粉酶没有催化淀粉水解,溶液呈蓝色,的水中的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无明显颜色变化
4.进行实验
步骤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试管4 试管5 试管6
第一步 - - -
- - -
第二步 冰浴 沸水浴 步骤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试管4 试管5 试管6
第三步 — 将试管2中的 溶液倒入试管 1中混合均匀 将试管4中的溶 液倒入试管3中 混合均匀 将试管6中的溶 液倒入试管5中 混合均匀 第四步 冰浴 沸水浴 第五步 — 加入2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续表
5.实验结果:沸水浴和冰浴的两组实验结果:__________; 水
浴组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
6.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呈现蓝色
无明显颜色变化
酶的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温度偏高或偏低都会影响
酶的活性,使酶活性降低
7.实验分析
(1)本实验不能选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进行探究,因为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第二步设置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本实验不能使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氧化
氢在不同温度下有不同的分解速率,会影响实验结果
控制自变量,保证酶促反应在设
定的温度下进行
用斐林试剂进行检
测时需要加热,加热会改变自变量,造成实验误差
例5 [2024·广东汕头高一期末] 如图是甲、乙两种酶活性受温度
影响的实验结果,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温度和酶活性大小
B.在至 范围内,酶活性较高的是乙酶
C.甲、乙两种酶长期保存的适宜温度是 左右
D.在 时两种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而变性失活
[解析] 分析题图,自变量是温度和酶的种类,因变量是酶活性,A错
误;由图可知,在至 范围内,酶活性较高的是甲酶,B错误;
甲、乙两种酶需在较低温度下长期保存,C错误;由图可知,当
时,酶的空间结构因遭到破坏而变性失活,酶活性为0,D正确。
√
例6 [2023·河南信阳高一期中] 某同学将不同温度的等量牛奶中混
入一些新鲜姜汁,观察混合物 ,看其是否会凝固,结果如下表:
结果
20
40
60
80
100
注:用煮沸后冷却的姜汁重复这项实验,牛奶在任何温度下均不能凝固。
根据以上姜汁使牛奶凝固的结果,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新鲜姜汁中有促进牛奶凝固的酶,煮沸后的姜汁中该酶分子中的
肽键没有被破坏
B.和时 后仍未有凝固迹象的原因相同
C.将等量姜汁在不同温度下保温后再与对应温度的牛奶混合,能够
提高实验的准确度
D.和 不一定是酶的最适温度,缩小温度范围、减小温度梯
度重复实验才可确定最适温度
√
[解析] 分析实验结果可知,不同温度下加入新鲜姜汁的牛奶凝固的
时间有差别,且用煮沸后冷却的姜汁重复这项实验,牛奶在任何温
度下均不能凝固,说明新鲜姜汁含有促进牛奶凝固的酶,煮沸后的
姜汁中该酶分子的空间结构被破坏,但其肽键没有被破坏,A正确;
时,酶的活性低,但酶的空间结构没有遭到破坏, 时,
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因此和时 后仍未有凝固
迹象的原因不同,B错误;将等量姜汁在不同温度下保温后再与对应
温度的牛奶混合,能够避免环境温度(无关变量)对酶活性的影响,提
高实验的准确度,C正确;和时酶的活性较高,但 和
不一定是酶的最适温度,题干中温度梯度太大,缩小温度范围、
减少温度梯度重复实验才可得到最适温度,D正确。
任务四 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探究·实践——探究 对酶活性的
影响)
1.提出问题: 对酶的活性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2.作出假设:最适 下酶的活性______。
最高
3.设计实验
(1)材料:宜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 对酶活性的影响。
过氧化氢和肝脏研磨液
(2)反应原理
(3)鉴定原理:可用点燃的卫生香复燃的情况来检验______产生量的多少。
氧气
(4)实验设计思路(包括选材、如何控制自变量、如何检测因变量、怎
样对无关变量进行控制、对照实验怎样设置)
自变量 ____
控制自变量 将等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放
入装有等量酶的试管中,进行对照实验
因变量 __________的分解速率
检测因变量 ____________________(或插入卫生香,观察复燃情
况)
对无关变量 进行控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盐酸和的缓冲液
过氧化氢
观察气泡产生的情况
溶液的量以及试管洁净度等保持相同且适宜
(5)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加入溶液和盐酸的两组无明显气泡产生
(或卫生香不复燃),加入的缓冲液组有大量气泡产生
(或卫生香复燃)
4.进行实验
步骤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第一步 加入2滴肝脏研磨液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观察气泡生成速率(或插入卫生香,观察复燃情况) 5.实验结果:加入 溶液和盐酸的两组实验结果: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加入 的缓冲液组实验结果: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明显气泡
产生(或卫生香不复燃)
有大
量气泡产生(或卫生香复燃)
6.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7.实验分析:本实验不能选择淀粉和淀粉酶进行探究,原因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酶的作用需要适宜的,偏高或偏低都会使酶活
性降低
淀粉
酶催化的底物淀粉在酸性条件下也会发生水解反应
例7 [2024·广东广州高一月考] 某兴趣小组用肝脏研磨液浸泡相
同大小的滤纸小圆片后,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①向试管内放入滤 纸小圆片 3片 3片 3片
蒸馏水4滴
实验结果 小圆片上浮 小圆片沉底 小圆片沉底
据表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对酶活性的影响
B.第②步和第③步交换顺序,实验结果不变
C.小圆片上浮是因为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产生
D.本实验结论是 对过氧化氢酶活性有影响
√
[解析] 本题实验的自变量是,可推测实验目的是探究 对酶活性
的影响,A正确;第②步和第③步顺序交换,过氧化氢与过氧化氢酶
接触后会直接被分解,三组小圆片均会上浮,B错误;小圆片上浮是
因为肝脏研磨液中含有过氧化氢酶,促进过氧化氢分解产生了氧气,
C正确;根据小圆片上浮或下沉可以判断过氧化氢分解情况,以此判
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本实验可以得到结论: 对过氧化氢酶活性
有影响,过酸和过碱都会降低过氧化氢酶的活性,D正确。
例8 如图表示不同酶在不同 条
件下的相对活性,下列相关叙述
错误的是( )
A. 通过影响胰蛋白酶的空间结构,从而影响其与底物的结合
B.酶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是有活性的,且一般都存在最适
C.过酸或过碱的环境均可能导致酶变性失活
D. 由7降到2时,胃蛋白酶活性逐渐升高
√
[解析] 通过影响酶的空间结构,
从而影响其与底物的结合,A正确;
据题图可知,酶在一个有限的
范围内是有活性的,且一般都存
在最适 ,B正确;过酸或过碱
的环境均可能导致酶变性失活,C正确; 为6时,胃蛋白酶活性为0,
此时胃蛋白酶变性失活, 由7降到2时,其活性不能恢复,D错误。
[规律]“四步法”分析酶促反应曲线
(1)识标:“识标明变量”,明确酶促反应曲线坐标图中横坐标(自变量)和
纵坐标(因变量)的含义。
(2)析线:“析线理关系”, 利用数学模型法观察同一条曲线的升、降或
平的变化,掌握变量变化的生物学意义。如在分析影响酶促反应的因
素时,一般情况下,生成物的量未达到最大值时,限制因素是横坐标所表
示的因素,当达到最大值后,限制因素是除横坐标所表示的因素之外的
其他因素。
(3)明点(特殊点):“抓点求突破”,明确酶促反应曲线中起点、终点、顶
点、拐点、交叉点、特殊条件下的交点等表示的生物学含义。
(4)判断:“先分后合巧辨析”,对于多条酶促反应曲线图,识别每条曲线
所代表的意义(有时会直接标出),先对每一条曲线单独分析,再将多条
曲线进行比较,判断曲线间有无联系或找出相互关系,然后综合分析。
备用习题
1.乳糖酶可催化乳糖水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为研究某因素对酶促反
应速率的影响,研究小组利用乳糖酶和乳糖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组别 ① ② ③ ④ ⑤
乳糖浓度 10% 10% 10% 10% 10%
乳糖酶浓度 0% 1% 2% 4% 8%
反应速率(g半乳糖/min) 0 25 50 100 200
A. 实验目的是验证乳糖酶具有专一性
B.组③反应速率大于组②,是因为组③温度更适宜
C.组④反应速率低于组⑤,是因为组④部分酶失活
D.实验结果表明反应速率与乳糖酶浓度有关
√
[解析] 实验目的是验证乳糖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A错误;组③
反应速率大于组②,是因为组③乳糖酶浓度更高,B错误;组④反应
速率低于组⑤,是因为组④乳糖酶浓度更低,C错误;实验结果表明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是乳糖酶浓度,D正确
2.柑橘中含有较多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等
作用。为进一步探究柑橘中的黄酮对人体胰淀粉酶的影响,科学家利
用柑橘中的黄酮和Cl-进行了相关实验,结
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胰淀粉酶的活性可用单位时间单位体
积内麦芽糖的产生量表示
B.该实验的自变量是Cl-和黄酮的有无
及反应时间
C.实验结果表明黄酮可提高Cl-对胰淀粉酶活性的促进作用
D.实验结果表明Cl-可提高胰淀粉酶降低反应活化能的能力
√
[解析] 胰淀粉酶可将淀粉水解为麦芽糖和葡萄糖,其活性可用单位时
间单位体积内麦芽糖的产生量表示,A正确;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Cl-
和柑橘中的黄酮对人体胰淀粉酶的影响,因此,自变量是Cl-和黄酮的
有无及反应时间,B正确;实验结果表明黄
酮不能提高胰淀粉酶的活性,也不能提高Cl-
对胰淀粉酶活性的促进作用,C错误;根据实
验结果可以看出,Cl-可提高胰淀粉酶降低反
应活化能的能力,D正确。
3.实验室对磷酸酯酶性质的研究结果如下图,其中OD420是指在波长
420nm时被检测物吸收的光密度,通常OD值越大,酶活性越高。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 )
A.酶活性是指酶催化特定反应的能力,只能通过测定反应底物的消耗
速率得到
B.探究温度对磷酸酯酶的酶活性影响时,pH应维持在4.5左右
C.图2显示磷酸酯酶有两个不同的最适温度,保存该酶应在最适温度
条件下进行
D.将磷酸酯酶置于60℃条件时无催化作用,降至50℃后该酶可催化
反应的进行
√
[解析] 酶催化特定反应的
能力称为酶活性,测定反
应底物的消耗速率或产物
的生成速率等均可判断酶活性,
A错误;由图1可知,该酶的最适pH为4.5左右,探究温度对磷酸酯酶
活性影响的实验中,pH属于无关变量,要保持相同且适宜,因此pH
需维持在4.5左右,B正确;该酶的最适温度为40℃左右,酶通常在低
温条件下保存,C错误;由图2可知,该酶在60℃条件下失活,高温条
件下酶的失活不可恢复,因此降低至50℃后该酶仍不能催化反应的进
行,D错误。
4.如图曲线乙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
应速率的关系。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增大pH后重复该实验,A、B点位置均
会上升
B.酶浓度降低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
甲表示
C.酶浓度是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
因素
D.若B点后升高温度,将呈现曲线丙所示变化
√
[解析] 题干中提出“曲线乙表示在最适温度、
最适pH条件下”,因此如果增大pH,酶的
活性会下降,A、B点位置都会下移,A错
误;降低酶浓度,则酶促反应速率降低,
对应甲曲线,B正确;图中可以看出,在
曲线AB段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呈正相关,因此反应物浓度是限制曲
线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C错误;曲线乙是在最适温度条件下进
行的,如果升高温度,酶活性将会下降,反应速率应在B点后下降,D
错误。
5.为验证酶的特性,某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分组设置如下表所示:
据表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试管 1 2 3 4 5 6
1%淀粉溶液 3mL 3mL 3mL
2%蔗糖溶液 3mL 3mL 3mL
新鲜唾液 1mL 1mL
蔗糖酶溶液 1mL 1mL
37℃水浴10min,再分别加入斐林试剂2mL,摇匀,热水浴2min,观察并记录颜色变化。 A.若5号试管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蔗糖酶可以水解淀粉
B.37℃水浴加热的目的是使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发生显色反应
C.可用碘液代替斐林试剂作为本实验的检测试剂
D.通过比较组3和组4的实验现象可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
[解析] 若5号试管出现砖红色沉淀,可能是淀粉不纯净,A错误;37℃
水浴加热的目的是使酶处于适宜温度反应,B错误;淀粉遇碘会产生
蓝色,但是蔗糖无论是否被水解都不能和碘液反应,因此不能用碘液
代替斐林试剂作为本实验的检测试剂,C错误;通过比较3号试管和4
号试管的实验在同一种酶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观察淀粉和蔗糖能否
被水解来确定唾液淀粉酶的专一性,实验结果应该为3号试管出现砖
红色沉淀,4号试管无明显颜色变化即可证明,D正确。
6.果肉细胞中果胶是组成细胞壁的重要成分。火龙果果汁加工过程中,
由于果胶等多糖类物质的存在,导致果汁浑浊。果胶酶通过催化作用
使果胶分解,果汁澄清。据此开展相关实验。
(1)为确定果胶酶的添加量,研究人员将火龙
果榨汁进行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据图分析,
生产中果胶酶添加量应为 %。柠檬酸
是常用的食品调节剂,添加柠檬酸可改变反
应体系的pH值,分析0.20%柠檬酸添加量比0.10%添加量果汁透光率高
的原因
。
0.10
0.20%柠檬酸添加量导致反应体系的pH值下降,果胶酶的活性
比0.10%添加量的条件下高
[解析] 由图可知,果胶酶的添加量为0.10%、0.15%、0.20%时,透光
度差不多,且都很高,果汁澄清度都很高,考虑生产成本,生产中果
胶酶添加量应为0.10%,添加柠檬酸可改变反应体系的pH值,0.20%柠
檬酸添加量比0.10%添加量果汁透光率高,可能原因是0.20%柠檬酸添
加量导致反应体系的pH值下降,果胶酶的活性比0.10%添加量的条件
下高。
(2)进一步探究果胶酶的最适温度,有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将一定量火龙果的果汁与适量的果胶酶混合,在10℃水浴中恒温处
理10min。
②将步骤①处理后的混合物过滤,收集滤液,测透光率。
③在20℃、30℃、40℃、50℃、60℃、70℃等温度条件下重复以上实
验步骤,并记录果汁透光率。
④以透光率最大组所对应的温度为中心,设置更小的温度梯度,再重
复①~③实验步骤。请指出上述实验方案的不妥之处,并加以修正
。
①操作不妥,应该为将适量的果胶酶与一定量火龙果的果汁分装于不同试管,在10℃水浴中恒温处理10分钟,再将步骤①处理后的果胶酶和果汁混合,在10℃水浴中恒温处理10分钟 。
[解析] 酶具有高效性,酶与底物一接触就会开始反应,要确保果胶酶
与果汁在设定的温度下反应,则应该将适量的果胶酶与一定量火龙果
的果汁分装于不同试管,在10℃水浴中恒温处理10分钟;再将步骤①
处理后的果胶酶和果汁混合,在10℃水浴中恒温处理10分钟。
练习册
[ 题,每题2分,共24分]
知识点一 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
1.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下列对酶的高效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酶能够为化学反应提供活化能
B.酶直接作为反应物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
C.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
D.酶的催化能力和无机催化剂相同
[解析] 酶的高效性是指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的作用更显著,C正确。
√
2.[教材P85 T1改编]生物学上常用制作模型的方法帮助人们加深
对结构和功能的理解。下图为某同学所制作的酶催化作用的模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同学制作的概念模型体现了酶具有专一性
B.图中A一定含有碳、氢、氧、氮、磷等元素
C.若图中的B表示二糖,则C、D可以表示单糖
D.若图中的B表示氨基酸,则该生理过程表示脱水缩合
√
[解析] 题图模型是物理模型,表示酶上有与底物结合的特殊位点,
能解释酶的专一性,A错误;由题图分析可知,A是酶,酶的本质是
蛋白质或 ,不一定含有磷元素,B错误;一分子二糖由两分子单
糖缩合而成,若图中的B表示二糖,则C、D可以表示单糖,C正确;
脱水缩合是氨基酸结合的过程,图中表示的是物质B的分解,D错误。
3.[2024·安徽滁州高一期中]某同学为验证酶的专一性和高效性设
计了两套实验方案,如下表所示。实验温度和 均处于适宜条件。下
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方案 催化剂 底物
① 淀粉酶、蔗糖酶 淀粉
② 过氧化氢
A.方案①的自变量是酶的种类,淀粉溶液浓度属于无关变量
B.方案①的目的是验证酶的专一性,可用斐林试剂或碘液检测
C.方案②的 和温度都属于无关变量,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D.方案②的目的是验证酶的高效性,加酶组产生气泡速率快
√
[解析] 方案①是验证酶的专一性,自变量是酶的种类,其他条件如淀粉
溶液浓度属于无关变量,A正确。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为麦芽
糖,麦芽糖是还原糖,可以用斐林试剂检测;淀粉在蔗糖酶的作用下不
发生水解反应,淀粉是非还原糖,与斐林试剂作用无砖红色沉淀生成,故
方案①的目的是验证酶的专一性,可用斐林试剂检测;淀粉遇碘变蓝,
也可用碘液检测淀粉是否水解来验证酶的专一性,B正确。方案②是
验证酶的高效性,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 和温度属于无关变量,会
影响实验结果,故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且适宜,C错误。方案②的目的
是验证酶的高效性,相同的时间内加酶的一组产生气泡数较多,加酶组
产生气泡速率快,D正确。
4.[2024·湖南岳阳高一期末]某课外兴趣小组用图示实验装置验证
酶的高效性,两装置中的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与体积相同。下列有
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两个装置所处的环境温度要相同,过氧化氢溶液的量也不宜过多
B.需同时挤捏两支滴管的胶头,让肝脏研磨液和 溶液同时注入
试管中
C.肝脏研磨液中的过氧化氢酶、
都可以提供该反应的活化能
D.左边移液管内红色液体上升
的速度比右边快,但最终两侧
液面相平
√
[解析] 温度、过氧化氢溶液的量属于无
关变量,无关变量要保持相同且适宜,
故两个装置所处的环境温度相同,其中
的过氧化氢溶液要等量且不宜过多,A
正确;需同时挤捏两支滴管的胶头,让肝脏研磨液和 溶液同时注
入试管中的过氧化氢溶液中,保证催化剂同时起作用,B正确;新鲜肝
脏中的过氧化氢酶、 都可以降低该化学反应的活化能,C错误;由
于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高于 ,所以左边移液管内红色液体上升
的速度比右边快,由于过氧化氢的量相等,反应结束后产生的氧气一样
多,最终两侧移液管中的液面等高,D正确。
知识点二 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5.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时最合理的实验步骤是( )
①取3支试管并编号,各注入 淀粉溶液;另取3支试管并编号,各
注入 新鲜的淀粉酶溶液
②将淀粉酶溶液注入相同温度下的淀粉溶液中,维持各自的温度
③向各试管滴一滴碘液
④将6 支试管分成三组,每组各有一份淀粉溶液和一份淀粉酶溶液,
分别放在热水、沸水和冰水中
⑤观察实验现象
A.①②④③⑤ B.①③②④⑤ C.①③④②⑤ D.①④②③⑤
√
[解析] 根据实验目的可知,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由于实验需要严
格控制单一变量,在淀粉溶液和淀粉酶溶液混合之前需要将它们各
自保温到一定温度,然后再混合,并且混合后还需要在相应的温度
条件下保温,让其充分反应。因此最合理的实验顺序应为①取3支试
管并编号,各注入 淀粉溶液;另取3支试管并编号,各注入
新鲜的淀粉酶溶液 将6支试管分成三组,每组各有一份淀
粉溶液和一份淀粉酶溶液,分别放在 热水、沸水和冰水中
将淀粉酶溶液注入相同温度下的淀粉溶液中,维持各自
的温度向各试管滴一滴碘液 观察实验现象。
6.如图表示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当温度为 时,该反应的活化能最高
B.当反应物浓度提高时, 对应的反应速率可能会增加
C.温度在时比在 时更适合酶的保存
D.酶的空间结构在时比 时被破坏得更严重
√
[解析] 当温度为 时,酶活性最强,酶降低的活化能最多,该反应
的活化能最低,A错误;若酶足量,当反应物浓度提高时,酶促反应
速率增大,B正确;酶应该在低温下保存,低温条件下酶的空间结构
没有被破坏,C错误;温度过高时,酶的空间结构会被破坏, 时酶
的空间结构不会被破坏,D错误。
7.[2025·四川眉山高一期中]如图表示人体内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
的酶促反应速率受 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两种酶的空间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
B.两种酶都有各自最适的
C.两种酶都能催化蛋白质的水解
D.将胰蛋白酶的 从6升高到8,酶的活性会逐渐增强
[解析] 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是不同的酶,其最适 不同,两种酶的
空间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A正确;由题图可知,胃蛋白酶的最适
为,胰蛋白酶的最适为8,二者最适 不同,B正确;蛋白
酶都能催化蛋白质的水解,C正确;胰蛋白酶的最适为8,当 为
6时胰蛋白酶的活性丧失,并且不可恢复,故当 从6升高到8,胰蛋
白酶没有活性,D错误。
√
8.某小组为探究 对蔗糖酶活性的影响,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了相关实验,
反应 后,统计各实验组试管中的蔗糖
剩余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
是( )
A.需要将蔗糖溶液和蔗糖酶溶液分别保温后再混合
B.在 为7时,限制蔗糖酶活性的外界因素可能是温度
C.在和 的条件下,蔗糖酶的空间结构会发生变化
D.若向各组反应试管中加入较多的蔗糖酶,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
[解析] 若向各组反应试管中加入较多的蔗糖酶,反应速率加快,则
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部分试管的蔗糖就全部被消耗完,剩余量为
零,影响实验结果,D错误。
9.[教材P85 拓展应用T2改编] 如图为最适温度、最适 下某种酶
的催化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若在A点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率会加快
B.若在B点提高温度,反应速率会降低
C.若在C点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会加快
D.若在C点提高 ,反应速率会加快
√
[解析] 结合题图所示可知,A点时限制反应速率的
因素是反应物浓度,故若在A点增加酶的浓度,反
应速率不会加快,A错误;题图表示的是在最适温
度下反应物的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所以再提高反应温度,酶的活性
会降低,反应速率会降低,B正确;曲线 段随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反
应速率基本不变,故C点时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不是反应物浓度,若在
C点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不会加快,C错误;题图为最适 下某
种酶的催化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若在C点提高 ,酶活
性降低,反应速率变慢,D错误。
10.多酶片常用于治疗消化不良。多酶片为双层结构,糖衣包裹的是
胃蛋白酶,肠溶衣包裹胰蛋白酶、胰淀粉酶等胰酶,如图所示。药
物先进入胃,再进入肠,定点崩解发挥疗效。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
是( )
A.糖衣有保护胃蛋白酶的作用,且能在胃中溶解
B.胃蛋白酶适宜在低温、低 条件下保存
C.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最适 差异较大,但两者的最适温度相似
D.胰蛋白酶能水解多种蛋白质,说明其不具有专一性
[解析] 糖衣有保护胃蛋白酶的作用,防止其变性失活,且能在胃中
溶解,释放出胃蛋白酶,A正确;胃蛋白酶的最适为 ,所以胃
蛋白酶适宜在低温、低条件下保存,B正确;胃蛋白酶的最适
为1.5左右,胰蛋白酶的最适为8.0左右,两者最适 差异较大,
但两者的最适温度相似,均为 左右,C正确;胰蛋白酶能水解
多种蛋白质,催化底物都为蛋白质,能体现酶的专一性,D错误。
√
11.玉米加工过程产生的剩余废料中含有玉米蛋白,直接丢弃不仅浪
费资源,还污染环境。某科研小组为提高玉米蛋白的利用率,利用
中性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对玉米蛋白进行水解,并将其加工成玉米
蛋白肽。如图表示两种蛋白酶在不同条件下水解玉米蛋白的实验结
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甲
乙
A.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的水解,不能催化淀粉的水解
B.可用两种蛋白酶水解玉米蛋白的反应速率表示酶活性
C.中性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的最适 和最适温度均不同
D.碱性蛋白酶更适合用来催化玉米蛋白水解生产蛋白肽
√
甲
乙
[解析] 酶具有专一性,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的水解而不能催化淀
粉的水解,淀粉酶才能催化淀粉水解,A正确;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
的能力称为酶活性,可用一定条件下两种蛋白酶水解玉米蛋白的反
应速率表示酶活性,B正确;中性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的最适 不
同,但是最适温度相同,C错误;结合图甲和图乙可知,在适宜条件
下碱性蛋白酶催化产生的蛋白肽更多,更适合用来催化玉米蛋白水
解生产蛋白肽,D正确。
甲
乙
12.[2025·山东淄博高一期中]研究发现:酸可以催化蛋白质、脂肪
以及淀粉的水解。研究人员以蛋清为实验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下
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加热会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改变
B.蛋白块 中的蛋白质分子比蛋清中的蛋白质分子更容易被蛋白酶水解
C.处理相同时间,蛋白块明显小于蛋白块 ,可以证明酶具有高效性
D.将盐酸与蛋白酶溶液混合后,加入蛋白块,可准确测定 对蛋白
酶活性的影响
√
[解析] 加热使蛋白质变性,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会发生改变,从而导致
其理化性质改变,A正确;蛋白质加热后变性,空间结构变得伸展、
松散,容易被蛋白酶水解,B正确;处理相同时间,蛋白块 明显小于
蛋白块 ,说明蛋白酶的催化效率明显高于盐酸,可以证明酶具有高
效性,C正确;强酸可导致蛋白酶变性失活,同时酸和蛋白酶都可以
使蛋白质水解,故不能准确地测定 对蛋白酶活性的影响,D错误。
13.(8分)[2025·河北邯郸高一月考] 马铃薯块
茎内富含过氧化氢酶。为探究 对过氧化氢酶
活性的影响,某实验小组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进行了相关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取四支注射器,编号为A、B、C、D,把马铃
薯小圆片各5片分别放入上述针筒。
②四支注射器各吸取的 为5、6、7、8缓
冲液,如图所示。
③再用针筒吸入等量的体积分数为 的过氧化氢溶液,用橡胶盖密
封针嘴。
④每隔一段时间,记录相关实验数据。
(1)(4分)本实验的自变量为____,因变量为_____
_____________,因变量的观测指标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氧
化氢酶的活性
单位时间
内产生(或气体)的量(或体积)
[解析] 本实验的目的为探究 对过氧化氢酶活
性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为 ,因变量是过氧
化氢酶活性,可以通过测定单位时间内氧气的生
成量来表示。
(2)小组成员对 为7的一组所收集的气体体积记录如下表:
0 1 2 3 5 10 15 20 25
0 1.0 2.0 2.5 3.0 4.0 4.5 5.0 5.0
①(3分)该实验结果表明,随时间延长,反应速率
将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下降
随着反应的进行过氧化氢的
量不断减少
[解析]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实验开始时底物过氧
化氢充足,反应速率最高的时期在 分钟,
后来随时间的延长,底物过氧化氢浓度降低,反
应速率将降低。
②(1分)不同组别最后收集到的气体量______ (填“相同”或“不同”)。
相同
[解析] 由于每组都是等量的体积分数为 的过氧化氢溶液,不同组别
最后收集到的气体量相同。
14.(13分)[2025·福建泉州高一期中] 福建人对于茶情有独钟,在
福建闽南一带更有着“宁可百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茶”的传统。茶叶
细胞中存在多种酚类物质,多酚氧化酶可以将无色的酚类物质氧化
成褐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1)(2分)生物体内各项生理活动的进行几乎都需要酶的催化,酶的作
用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酶的单体是_____________
_______。
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氨基酸或核糖
核苷酸
[解析] 生物体内各项生理活动的进行几乎都需要酶的催化,酶的作
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
,所以组成酶的单体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
(2)(2分)绿茶的品质特点是“绿叶、绿汤”,在制作过程中用高温炒制,
防止其褐变。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高温使多酚氧化酶变性失活,不能将无色的
酚类物质氧化成褐色
[解析] 高温使多酚氧化酶变性失活,不能将无色的酚类物质氧化成
褐色,所以在制作绿茶过程中用高温炒制,防止其褐变。
(3)(3分)为减少绿茶制作过程中发生褐变,科研人员探究褐变抑制剂
对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其中褐变抑制剂用磷酸盐缓冲液配制而
成,结果如下图。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对照组中应加入___________
____、等量的底物溶液和酶溶液,在适宜的条件下测出最大酶活性。
据图分析,用_______________处理对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抑制效果最佳。
抑制剂类型及浓度
磷酸盐缓冲液
的柠檬酸
[解析] 科研人员探究褐变抑制剂对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合题
图分析可知,抑制剂类型及浓度是自变量。为了保持单一变量原则,
对照组中应加入磷酸盐缓冲液、等量的底物溶液和酶溶液,在适宜
的条件下测出最大酶活性。据图可知,用 的柠檬酸处理多酚
氧化酶活性最低,说明此处理下的抑制效果最佳。
(4)(6分)酶抑制剂有竞争性和非竞争性两种类型。竞争性抑制剂与底
物相似,与底物竞争酶活性位点(当底物浓度足够大时,酶对底物的
亲和力更强,此种抑制作用可以被消除);非竞争性抑制剂不与酶活
性位点结合,而与酶活性位点以外的位点结合,进而改变酶结构,
使底物不能与酶结合。欲探究柠檬酸是哪种抑制剂,某研究人员进
行如下实验,请完成该实验并预测实验结果:
①取适量高浓度茶多酚溶液平均分成甲、乙两组;
②甲组加入适量的多酚氧化酶,乙组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适量多酚氧化酶柠檬酸
③测定甲、乙两组茶多酚的分解速率;
④预测实验结果: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柠檬酸为竞争性抑
制剂;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柠檬酸为非竞争性抑制剂。
甲组与乙组茶多酚的分解速率相差不大
乙组茶多酚的分解速率小于甲组
[解析] 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相似,与底物竞争酶活性位点(当底物浓
度足够大时,酶对底物的亲和力更强,此种抑制作用可以被消除);
非竞争性抑制剂和酶活性位点以外的其他位点结合,通过改变酶的
结构,从而使酶失去催化活性,降低酶对底物的催化反应速率。由
题意可知,底物茶多酚浓度足够大,若甲组和乙组茶多酚分解速率
相差不大,说明柠檬酸为竞争性抑制剂,若乙组茶多酚的分解速率
小于甲组,则柠檬酸为非竞争性抑制剂。
【预习梳理】
1.高效
2.专一 (1)一种或一类
(2)保证了细胞代谢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
3.温和 (1)能力 速率
(2)①b e 高 降低 ②高 空间结构 ④6.2~7.4 0.9~1.5 7.6
【预习检测】
(1)× (2)× (3)× (4)× (5)× (6)× (7)√ (8)√
【任务活动】
任务一
[资料]
(1)具有高效性
(2)酶具有高效性可以保证细胞内各种化学反应的迅速进行。
反馈评价
例1 C 例2 B
任务二
1.(2)斐林试剂
2.2 mL 2 mL 60 ℃ 斐林试剂 溶液颜色变化
3.(1)出现砖红色沉淀 无颜色变化
(2)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不能催化蔗糖水解,酶具有专一性
4.(1)底物种类 底物是否被水解 底物的量、滴加淀粉酶溶液的量、温度、pH等 (2)对照 无关变量 是 无关变量
(3)①蔗糖溶液放置的时间过长,蔗糖被溶液中的微生物分解成还原糖;②试管不干净,试管中混有还原糖或蔗糖酶
(4)不能 碘液只能检测淀粉是否被水解,蔗糖分子无论是否水解都不会与碘液发生颜色反应
(5)无颜色变化 出现砖红色沉淀 能
反馈评价
例3 C 例4 C
任务三
2.最高
3.(1)淀粉 (3)变蓝
(4)温度 等量唾液淀粉酶 冰水、沸水和37 ℃的水 碘液
(5)沸水和冰水里的唾液淀粉酶没有催化淀粉水解,溶液呈蓝色,37 ℃的水中的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无明显颜色变化
5.呈现蓝色 无明显颜色变化
6.酶的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温度偏高或偏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使酶活性降低
7.(1)过氧化氢在不同温度下有不同的分解速率,会影响实验结果
(2)控制自变量,保证酶促反应在设定的温度下进行
(3)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时需要加热,加热会改变自变量,造成实验误差
反馈评价
例5 D 例6 B
任务四
2.最高
3.(1)过氧化氢和肝脏研磨液 (3)氧气
(4)pH NaOH溶液、盐酸和pH=7的缓冲液 过氧化氢 观察气泡产生的情况 溶液的量以及试管洁净度等保持相同且适宜
(5)加入NaOH溶液和盐酸的两组无明显气泡产生(或卫生香不复燃),加入pH=7的缓冲液组有大量气泡产生(或卫生香复燃)
5.无明显气泡产生(或卫生香不复燃) 有大量气泡产生(或卫生香复燃)
6.酶的作用需要适宜的pH,pH偏高或偏低都会使酶活性降低
7.淀粉酶催化的底物淀粉在酸性条件下也会发生水解反应
反馈评价
例7 B 例8 D
【练习册】
1.C 2.C 3.C 4.C 5.D 6.B 7.D 8.D 9.B 10.D 11.C 12.D 13.(1)pH 过氧化氢酶的活性 单位时间内产生O2(或气体)的量(或体积)
(2)下降 随着反应的进行过氧化氢的量不断减少 相同
14.(1)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
(2)高温使多酚氧化酶变性失活,不能将无色的酚类物质氧化成褐色
(3)抑制剂类型及浓度 磷酸盐缓冲液 0.10%的柠檬酸
(4)适量多酚氧化酶+柠檬酸 甲组与乙组茶多酚的分解速率相差不大 乙组茶多酚的分解速率小于甲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