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末强化练(四)[第5章]
1.B [解析] 根据题意“加入一定量的酶,该反应在最适条件下进行”,说明酶没有失活,t2时反应物浓度为0,说明反应物被完全分解了,A错误;该反应是在最适条件下进行的,若适当升高温度,酶活性降低,反应速率降低,反应完成的时间延长,即t2右移,B正确;加入酶以后,t1~t2的开始阶段,反应物浓度降低较快,说明反应速率大,随着时间的延长,反应物浓度降低减慢,说明反应速率逐渐减慢,即t2时刻,酶促反应速率最慢,C错误;加入酶后反应速率有所加快,但是反应终止时生成物的总量与反应物的量有关,反应物的量未改变,加入酶后生成物的总量不会变,D错误。
2.D [解析] ATP水解释放能量,常与吸能反应密切相关,A正确;ATP中的“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B正确;①是ADP,组成元素是C、H、O、N、P,③是腺苷,组成元素是C、H、O、N,C正确;Ⅰ和Ⅱ过程断裂的都是特殊化学键,释放能量多,Ⅲ过程断裂的是一般化学键,释放的能量少,故释放能量最少的是过程Ⅲ,D错误。
3.B [解析] 对照组和实验组都有氧气且都产生了乙醇,所以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根细胞都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A正确;在产生乙醇的过程中,葡萄糖中的能量大部分储存在乙醇中,B错误;甲、乙两品种对比,乙品种低氧组乙醇的含量较低,丙酮酸的含量较高,故乙品种更适合在低氧条件下种植,C正确;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可转化为乙醇和CO2,D正确。
4.B [解析] 提取色素时加碳酸钙的目的是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A错误;色素Ⅱ、Ⅳ分别是叶黄素和叶绿素b,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因此二者吸收光谱的吸收峰波长有差异,B正确;色素Ⅰ、Ⅲ分别是胡萝卜素、叶绿素a,和正常光照相比,强光照条件下Ⅰ、Ⅱ的含量相对较高,Ⅲ、Ⅳ的含量相对较低,即表明强光照使该植物的叶绿素(Ⅲ、Ⅳ)含量降低、类胡萝卜素(Ⅰ、Ⅱ)含量增加,C错误;强光照下,叶绿素含量降低,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说明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有利于该植物抵御强光照,D错误。
5.A [解析] 题图所示过程为有氧呼吸,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A错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物质①是H2O,乳酸菌呼吸作用的产物是乳酸,因此该生物不是乳酸菌,B正确;由题图可知,此过程为有氧呼吸过程,若该生物是人,只有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能产生二氧化碳,则肌肉细胞生成CO2的场所只有线粒体基质,C正确;由图可知,②为O2,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等于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因此若该过程中释放了12 mol CO2则需要吸收12 mol O2,D正确。
6.A [解析] ①光反应阶段产生ATP,②暗反应阶段消耗ATP,③有氧呼吸第三阶段、④有氧呼吸第一和第二阶段均产生ATP,A错误;①光反应阶段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③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B正确;②为暗反应阶段,④为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这两个过程都没有消耗氧气,也没有产生氧气,C正确;对于植物叶肉细胞来讲,在环境因素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即①②过程强于③④过程,D正确。
7.A [解析] 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增加叶片周围环境CO2浓度可增加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的氧气释放量,A符合题意;降低温度会降低与光合作用有关酶的活性,会降低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的氧气释放量,B不符合题意;给光源加滤光片改变光的颜色可能会使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的氧气释放量降低,比如将白光改变为绿光会降低光合速率,C不符合题意;移动冷光源缩短与叶片的距离会使光照强度增大,但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的最大氧气释放量可能不变,因为光饱和点之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D不符合题意。
8.D [解析] 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由题图可以看出,A叶片中未遮盖铝箔的部分有光,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滴加碘液后变蓝;遮盖铝箔的部分没有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滴加碘液后不变蓝;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一种原料,B叶片装置中没有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滴加碘液后不变蓝;C叶片装置中有二氧化碳,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滴加碘液后变蓝;因此,最后变蓝的叶片有A叶片中未遮盖铝箔的部分和C叶片,A正确。分析题图可以看出,A叶片中未遮盖铝箔的部分有光,遮盖铝箔的部分无光,其他因素都相同,它们的自变量是光的有无,可以形成一组对照实验;淀粉具有遇碘变蓝的特性,A叶片未遮盖铝箔的部分滴加碘液后变蓝,而遮盖铝箔的部分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说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A叶片未遮盖铝箔的部分有光能够进行光合作用,而遮盖铝箔的部分没有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因此,可以得出结论①的一组对照实验为A叶片中未遮盖铝箔的部分和遮盖铝箔的部分,B正确。B叶片装置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够有效吸收二氧化碳,C叶片装置中的清水不能完全吸收二氧化碳,其他因素都相同,它们的自变量是二氧化碳的有无,可以形成一组对照实验;B叶片滴加碘液后不变蓝,C叶片滴加碘液后变蓝,说明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因此,可以得出结论②的一组对照实验为B叶片和C叶片,C正确。在对照实验中,一般自然状态下的为对照组,对实验对象进行变量处理的是实验组,所以A叶片中遮光部分为实验组,未遮光部分为对照组,D错误。
9.C [解析] 将装置甲置于黑暗条件下,绿色植物只进行细胞呼吸,此时测得的数值表示的是呼吸速率,A正确;25分钟之前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装置内CO2减少,导致光合速率减慢,25分钟后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B正确;装置甲中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故测得的CO2吸收速率是净光合速率,C错误;若将装置甲中蒸馏水换成NaHCO3溶液,可以使得装置内CO2质量浓度维持不变,则光合速率不会减小,则CO2吸收速率可能会增大,D正确。
10.A [解析] 在玉米的维管束鞘细胞中光合作用所利用的CO2是由C4分解释放的和细胞呼吸产生的,A错误;若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速率大于细胞呼吸速率,但对于整个植株来说,还有部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也要通过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故植物的干重不一定增加,B正确;由图可知,玉米的维管束鞘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暗反应,故玉米的有机物是在维管束鞘细胞通过C3途径合成的,C正确;在干旱条件下,植物叶片中的气孔部分关闭,胞间CO2浓度降低,但PEP羧化酶可以高效捕捉低浓度CO2并将其固定为C4,然后转移至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中完成光合作用,因此干旱条件下,C3途径植物光合速率比C4途径植物的低,D正确。
11.(1)丙酮酸、H2O 细胞质基质
(2)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 ①②③
(3)有氧呼吸 脂肪
(4)低温会导致细胞呼吸相关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率减慢,能量供应减少
[解析] (1)据图甲可知,a是细胞呼吸第一阶段葡萄糖的分解产物,可表示丙酮酸;c是有氧呼吸的产物,表示H2O(由b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中均可产生,是二氧化碳推知);③表示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的无氧呼吸第二阶段,场所是细胞质基质。(2)据图乙可知,在种子萌发的Ⅰ、Ⅱ阶段,氧气吸收速率小于二氧化碳释放速率,说明此时细胞呼吸的方式是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种子有氧呼吸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故处于该阶段的细胞可以发生图甲中的①②③过程。(3)据图乙可知,在种子萌发的Ⅲ阶段,氧气吸收速率明显升高,说明细胞呼吸主要以有氧呼吸为主;该阶段后期的O2吸收速率高于CO2释放速率,说明细胞呼吸的底物除了葡萄糖外,还可能有脂肪(含有的C、H较多,O较少,故氧化分解时耗氧多)等。(4)生化反应的进行需要酶的催化,而酶活性的发挥需要适宜温度等条件,低温会导致细胞呼吸相关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率减慢,能量供应减少,因此小麦种子萌发出苗的时间将会延长。
12.(1)减少氧气进入藕,降低呼吸速率,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2)光照强度、莲藕类型 突变体莲藕的叶绿素含量较低,光反应较弱 24
(3)突变体 突变体莲藕的气孔导度大,进入叶片的CO2多,而其胞间CO2浓度与普通莲藕的胞间CO2浓度相近,说明突变体莲藕的光合速率较高,能较快地消耗CO2 >a
(4)等量突变体莲藕和普通莲藕的叶片 蓝绿色 黄绿色
[解析] (1)在藕采收的前几天,向藕田灌水并割去荷叶的叶柄,有利于减少氧气进入藕,降低呼吸速率,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以提高藕的产量。(2)图甲中自变量是光照强度和莲藕的类型,因变量是净光合速率。突变体莲藕叶绿素含量明显低于普通莲藕,据此可推知,图甲中光照强度低于a时,突变体莲藕的净光合速率低于普通莲藕的主要原因是突变体莲藕的叶绿素含量较低,吸收的光能较少,光反应较弱。在2000 lx的光强下,突变体莲藕的总光合速率为22+2=24 μmol·m-2·s-1。(3)图乙显示:突变体莲藕的气孔导度较普通莲藕的大,进入叶片的CO2多,而胞间CO2浓度与普通莲藕相近,说明突变体莲藕的光合速率较高,能较快地消耗CO2,所以突变体莲藕在单位时间内固定的CO2比普通莲藕多。图甲显示,在光照强度大于a时,突变体莲藕的净光合速率高于普通莲藕,据此可推测,图乙是在图甲中>a时的光照强度下测得的结果。(4) 突变体莲藕叶绿素含量明显低于普通莲藕,为证实该结论进行实验,可设计两组实验:分别取普通莲藕和突变体莲藕的等量绿叶,对这两组绿叶进行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操作;对比两组滤纸条上蓝绿色条带(叶绿素a)和黄绿色条带(叶绿素b)的宽度。
13.(1)氨基酸 核糖体
(2)催化作用 降低化学反应所需活化能
(3)S酶的空间结构可以在不同底物的诱导下发生相应改变
(4)空间结构 诱导契合
(5)用SCTH催化CTH反应,检测反应产物的生成量 如果SCTH能催化CTH水解,那么酶没有失活,即SCTH出现空间结构的固化;如果SCTH不能催化CTH水解,则SCTH失活
[解析] (1)S酶是蛋白质,因此在核糖体上合成,其基本单位是氨基酸。(2)S酶具有催化作用,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所需活化能。(3)根据题干的“诱导契合”学说可以推测,S酶的空间结构可以在不同底物的诱导下发生相应改变,因此仍具有专一性。(4)由实验可知,S酶可催化两种结构不同的底物CTH和CU,说明S酶的空间结构可以在不同底物的诱导下发生相应改变,进而与不同底物结合,该实验结果更加支持“诱导契合”学说。(5)为探究SCTH不能催化CU水解的原因,用SCTH催化CTH反应,检测反应产物的生成量,如果SCTH能催化CTH水解,那么酶没有失活,即SCTH出现空间结构的固化;如果SCTH不能催化CTH水解,则SCTH失活。章末强化练(四)[第5章]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2025·江苏南通高一期中] 如图所示,某一化学反应进行到t1时,加入一定量的酶,该反应在最适条件下进行直到终止。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
A.反应进行到t2时酶失活
B.适当升高温度t2右移
C.t2时刻,酶促反应速率最快
D.与不加酶相比,加入酶后反应终止时生成物的总量增加
2.[2024·陕西咸阳高一月考] 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下图是ATP的逐级水解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ATP的水解过程常与吸能反应密切相关
B.ATP中的“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
C.物质①和③中含有的化学元素不完全相同
D.1 mol ATP逐渐水解,过程Ⅲ释放的能量最多
3.[2024·四川攀枝花高一月考] 某科研小组研究低氧对甲、乙两个水稻品种根部细胞呼吸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根细胞都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B.在产生乙醇的过程中葡萄糖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
C.乙品种比甲品种更适合在低氧条件下种植
D.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可转化为乙醇和CO2
4.[2024·北京海淀区高一期末] 为研究强光照对移栽幼苗光合色素的影响,某同学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绿体色素,进行纸层析,如图为纸层析的结果(Ⅰ、Ⅱ、Ⅲ、Ⅳ为分离的色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提取色素时加碳酸钙的目的是使研磨更充分
B.色素Ⅱ、Ⅳ吸收光谱的吸收峰波长有差异
C.强光照导致了该植物胡萝卜素的含量降低
D.叶绿素含量增加有利于该植物抵御强光照
5.[2024·重庆永川区高一期末] 如图表示某种生物细胞内部分物质的转化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图示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大部分转移到ATP中
B.图中①是H2O,该生物不可能是乳酸菌
C.若该生物为人,则肌肉细胞中产生CO2的场所只有线粒体基质
D.若该生物为酵母菌且在图示过程中释放12 mol CO2,则该过程中理论上吸收的②为12 mol
6.下图是某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图解,其中①~④表示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过程①②③④都有 ATP 合成
B.必须在膜结构上进行的过程有①③
C.②④过程都没有消耗氧气,也没有产生氧气
D.在环境因素适宜条件下,①②过程强于③④过程
7.[2024·北京卷] 某同学用植物叶片在室温下进行光合作用实验,测定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的氧气释放量,结果如图所示。若想提高X,可采取的做法是 ( )
A.增加叶片周围环境CO2浓度
B.将叶片置于4 ℃的冷室中
C.给光源加滤光片改变光的颜色
D.移动冷光源缩短与叶片的距离
8.[2025·广西玉林高一月考] 某中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选取生长正常的一条牵牛花藤蔓进行光合作用所需条件的探究实验。实验设计如图所示,并得出了以下结论:①光合作用需要光,且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②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提示:氢氧化钠溶液能有效吸收二氧化碳),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最后变蓝的叶片有A叶片中未遮盖铝箔的部分和C叶片
B.可以得出结论①的一组对照实验为A叶片中未遮盖铝箔的部分和遮盖铝箔的部分
C.可以得出结论②的一组对照实验为B叶片和C叶片
D.A叶片中遮光部分为对照组,未遮光部分为实验组
9.[2024·重庆渝中区高一期末] 将一株绿色植物放入一个密闭的三角瓶中,如图甲所示,在瓶口放置一个测定瓶中CO2浓度变化的传感器,传感器的另一端连接计算机,以检测一段时间内瓶中CO2质量浓度的变化。 根据实验所测数据绘制曲线图,如图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将装置甲置于黑暗条件下,可测植株的呼吸速率
B.25分钟后植株的光合速率几乎不变,最可能的原因是装置内CO2减少
C.装置甲测得的CO2吸收速率就是总光合速率
D.若将装置甲中蒸馏水换成NaHCO3溶液,则CO2吸收速率可能会增大
10.玉米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较小、数目也少,但叶绿体内有基粒;相邻的维管束鞘细胞中叶绿体较大、数目较多,但叶绿体内没有基粒。玉米细胞除C3途径外还有另一条固定CO2的途径,简称C4途径,如下图。研究发现,C4植物中PEP羧化酶对CO2的亲和力约是Rubisco的60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维管束鞘细胞中光合作用所利用的CO2都是C4分解释放的
B.若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速率大于细胞呼吸速率,植物的干重不一定增加
C.玉米的有机物是在维管束鞘细胞通过C3途径合成的
D.干旱条件下,C3途径植物光合速率比C4途径植物的低
二、非选择题[共34分]
11.(9分)[2024·黑龙江牡丹江高一月考] 细胞呼吸是指糖类等有机物在细胞内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图甲表示细胞呼吸中葡萄糖的分解代谢过程,其中①~④表示不同的反应过程;a~d代表不同的物质。图乙表示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气体的变化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3分)图甲中物质a、c分别是 ,③过程发生的场所是 。
(2)(2分)据图乙分析,在种子萌发的Ⅰ、Ⅱ阶段,细胞呼吸的方式是 (填“无氧呼吸”“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处于该阶段的细胞可以发生图甲中的 (填序号)反应。
(3)(2分)在种子萌发的Ⅲ阶段,细胞呼吸主要以 (填“无氧呼吸”或“有氧呼吸”)为主。 该阶段后期的O2吸收速率高于CO2释放速率,说明细胞呼吸的底物除了葡萄糖外,还可能有 等。
(4)(2分)若小麦种子在萌发过程中遭遇低温,则萌发出苗的时间将会延长,从能量供应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
12.(12分)[2025·辽宁大连高一月考] 莲藕是一种具有观赏和食用价值的植物。研究人员发现一株莲藕突变体,其叶绿素含量明显低于普通莲藕。图甲表示在25 ℃时不同光照强度下突变体和普通莲藕的净光合速率。图乙中A、B分别表示某光照强度下突变体与普通莲藕的气孔导度(可表示单位时间进入单位面积叶片的CO2量)和胞间CO2浓度。请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1)(2分)藕的气腔孔与叶柄中的气腔孔相通,在藕采收的前几天,向藕田灌水并割去荷叶的叶柄,有利于提高藕的产量,原因是 。
(2)(4分)图甲中实验的自变量是 ,光照强度低于a时,突变体莲藕的净光合速率低于普通莲藕,据题意推测引起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在2000 lx的光强下,突变体莲藕的总光合速率为 μmol·m-2·s-1。
(3)(4分)据图乙分析, (填“普通”或“突变体”)莲藕在单位时间内固定的CO2多,判断依据是 。由此可以推测,图乙是在图甲中 (填“>a”“=a”或“
(4)(2分)请补充以下实验步骤,验证突变体莲藕叶绿素含量明显低于普通莲藕。
①取 进行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②观察比较两组实验滤纸条上 条带和 条带的宽度。(填颜色)
13.(13分)1894年,科学家提出了“锁钥”学说,认为酶具有与底物相结合的互补结构。1958年,又有科学家提出“诱导契合”学说,认为在与底物结合之前,酶的空间结构不完全与底物互补,在底物的作用下,可诱导酶出现与底物相结合的互补空间结构,继而完成酶促反应。为验证上述两种学说,科研人员利用枯草杆菌蛋白酶(S酶)进行研究。该酶可催化两种结构不同的底物CTH和CU,且与两者结合的催化中心位置相同。进行的四组实验的结果如图所示,图中SCTH表示催化CTH反应后的S酶,SCU表示催化CU反应后的S酶。请回答下列问题。
(1)(2分)组成S酶的基本单位是 ,合成S酶的细胞器是 。
(2)(3分)S酶发挥的作用是 ,其作用机理是 。
(3)(4分)S酶既可催化CTH反应,又可催化CU反应,但S酶仍具有专一性,据题干信息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
(4)(2分)该实验结果表明酶促反应过程中酶的 可以发生改变,更加支持 学说。
(5)(2分)为进一步探究SCTH不能催化CU水解的原因是SCTH失去活性,还是出现空间结构的固化(即SCTH只能催化底物CTH)。请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和实验结果及结论。
实验思路: 。
实验结果及结论: 。 (共48张PPT)
章末强化练(四)
[第5章]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2025·江苏南通高一期中]如图所示,某一化学反应进行到 时,
加入一定量的酶,该反应在最适条件下进行直到终止。以下叙述正
确的是( )
A.反应进行到 时酶失活
B.适当升高温度 右移
C. 时刻,酶促反应速率最快
D.与不加酶相比,加入酶后反应终
止时生成物的总量增加
√
[解析] 根据题意“加入一定量的酶,
该反应在最适条件下进行”,说明酶
没有失活, 时反应物浓度为0,说
明反应物被完全分解了,A错误;
该反应是在最适条件下进行的,若
适当升高温度,酶活性降低,反应速率降低,反应完成的时间延长,即
右移,B正确;加入酶以后, 的开始阶段,反应物浓度降低较快,
说明反应速率大,随着时间的延长,反应物浓度降低减慢,说明反应速
率逐渐减慢,即 时刻,酶促反应
速率最慢,C错误;加入酶后反应
速率有所加快,但是反应终止时生
成物的总量与反应物的量有关,反
应物的量未改变,加入酶后生成物
的总量不会变,D错误。
2.[2024·陕西咸阳高一月考] 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
物质。下图是 的逐级水解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的水解过程常与吸能反应密切相关
B.中的“A”代表“腺苷”,“ ”代表磷酸基团
C.物质①和③中含有的化学元素不完全相同
D. 逐渐水解,过程Ⅲ释放的能量最多
√
[解析] 水解释放能量,常与吸能反应密切相关,A正确; 中
的“A”代表“腺苷”,“”代表磷酸基团,B正确;①是 ,组成元素
是C、、、、,③是腺苷,组成元素是C、、、 ,C正确;
Ⅰ和Ⅱ过程断裂的都是特殊化学键,释放能量多,Ⅲ过程断裂的是一
般化学键,释放的能量少,故释放能量最少的是过程Ⅲ,D错误。
3.[2024·四川攀枝花高一月考]某科研小组研究低氧对甲、乙两个
水稻品种根部细胞呼吸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
的是( )
A.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根细胞都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B.在产生乙醇的过程中葡萄糖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
C.乙品种比甲品种更适合在低氧条件下种植
D.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可转化为乙醇和
√
[解析] 对照组和实验组都有氧气且
都产生了乙醇,所以对照组和实验
组的根细胞都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
呼吸,A正确;在产生乙醇的过程
中,葡萄糖中的能量大部分储存在
乙醇中,B错误;甲、乙两品种对
比,乙品种低氧组乙醇的含量较低,丙酮酸的含量较高,故乙品种更适
合在低氧条件下种植,C正确;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可转化为
乙醇和 ,D正确。
4.[2024·北京海淀区高一期末]为研究强光照对移栽幼苗光合色素
的影响,某同学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绿体色素,进行纸层析,如图为
纸层析的结果(Ⅰ、Ⅱ、Ⅲ、Ⅳ为分离的色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提取色素时加碳酸钙的目的是使研磨更
充分
B.色素Ⅱ、Ⅳ吸收光谱的吸收峰波长有差异
C.强光照导致了该植物胡萝卜素的含量降低
D.叶绿素含量增加有利于该植物抵御强光照
√
[解析] 提取色素时加碳酸钙的目的是防止研磨
中色素被破坏,A错误;色素Ⅱ、Ⅳ分别是叶
黄素和叶绿素 ,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叶
绿素 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因此二者吸收
光谱的吸收峰波长有差异,B正确;色素Ⅰ、Ⅲ
分别是胡萝卜素、叶绿素 ,和正常光照相比,强光照条件下Ⅰ、Ⅱ的含
量相对较高,Ⅲ、Ⅳ的含量相对较低,即表明强光照使该植物的叶绿素
(Ⅲ、Ⅳ)含量降低、类胡萝卜素(Ⅰ、Ⅱ)含量增加,C错误;强光照下,叶
绿素含量降低,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说明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有利于
该植物抵御强光照,D错误。
5.[2024·重庆永川区高一期末]如图表示某种生物细胞内部分物质
的转化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示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大部分转移到 中
B.图中①是 ,该生物不可能是乳酸菌
C.若该生物为人,则肌肉细胞中产生 的场所只有线粒体基质
D.若该生物为酵母菌且在图示过程中释放 ,则该过程中
理论上吸收的②为
√
[解析] 题图所示过程为有氧呼
吸,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
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A错误;
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物质①是 ,
乳酸菌呼吸作用的产物是乳酸,因此该生物不是乳酸菌,B正确;由题
图可知,此过程为有氧呼吸过程,若该生物是人,只有有氧呼吸的第二
阶段能产生二氧化碳,则肌肉细胞生成 的场所只有线粒体基质,C
正确;由图可知,②为 ,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等于产生
的二氧化碳量,因此若该过程中释放了则需要吸收 ,
D正确。
6.下图是某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
与有氧呼吸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图
解,其中①~④表示过程。下列相
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过程①②③④都有 合成
B.必须在膜结构上进行的过程有①③
C.②④过程都没有消耗氧气,也没有产生氧气
D.在环境因素适宜条件下,①②过程强于③④过程
√
[解析] ①光反应阶段产生 ,
②暗反应阶段消耗 ,③有氧呼
吸第三阶段、④有氧呼吸第一和
第二阶段均产生 ,A错误;①
光反应阶段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③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
膜上,B正确;②为暗反应阶段,④为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这两
个过程都没有消耗氧气,也没有产生氧气,C正确;对于植物叶肉细胞
来讲,在环境因素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即①
②过程强于③④过程,D正确。
7.[2024·北京卷]某同学用植物叶片
在室温下进行光合作用实验,测定单
位时间单位叶面积的氧气释放量,结
果如图所示。若想提高 ,可采取的做
法是( )
A.增加叶片周围环境浓度 B.将叶片置于 的冷室中
C.给光源加滤光片改变光的颜色 D.移动冷光源缩短与叶片的距离
√
[解析] 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增加叶片周
围环境 浓度可增加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
的氧气释放量,A符合题意;降低温度会降
低与光合作用有关酶的活性,会降低单位时
间单位叶面积的氧气释放量,B不符合题意;
给光源加滤光片改变光的颜色可能会使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的氧气释放
量降低,比如将白光改变为绿光会降低光合速率,C不符合题意;移动
冷光源缩短与叶片的距离会使光照强度增大,但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的
最大氧气释放量可能不变,因为光饱和点之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随着
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D不符合题意。
8.[2025·广西玉林高一月考]某中学兴
趣小组的同学选取生长正常的一条牵牛
花藤蔓进行光合作用所需条件的探究实
验。实验设计如图所示,并得出了以下
结论:①光合作用需要光,且淀粉是光
合作用的产物;②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提示:氢氧化钠溶液能有效吸
收二氧化碳),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最后变蓝的叶片有A叶片中未遮盖铝
箔的部分和C叶片
B.可以得出结论①的一组对照实验为A
叶片中未遮盖铝箔的部分和遮盖铝箔的
部分
C.可以得出结论②的一组对照实验为B
叶片和C叶片
D.A叶片中遮光部分为对照组,未遮光
部分为实验组
√
[解析] 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由题
图可以看出,A叶片中未遮盖铝箔的部分
有光,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滴
加碘液后变蓝;遮盖铝箔的部分没有光,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滴加碘液
后不变蓝;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一种原料,B叶片装置中没有二氧化
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滴加碘液后不变蓝;C叶片装置中有
二氧化碳,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滴加碘液后变蓝;因此,最后
变蓝的叶片有A叶片中未遮盖铝箔的部分
和C叶片,A正确。分析题图可以看出,
A叶片中未遮盖铝箔的部分有光,遮盖铝
箔的部分无光,其他因素都相同,它们
的自变量是光的有无,可以形成一组对
照实验;淀粉具有遇碘变蓝的特性,A叶片未遮盖铝箔的部分滴加碘
液后变蓝,而遮盖铝箔的部分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说明淀粉是光合作
用的产物;A叶片未遮盖铝箔的部分有光能够进行光合作用,而遮盖
铝箔的部分没有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因此,可以得
出结论①的一组对照实验为A叶片中
未遮盖铝箔的部分和遮盖铝箔的部分,
B正确。B叶片装置中的氢氧化钠溶液
能够有效吸收二氧化碳,C叶片装置中的清水不能完全吸收二氧化碳,
其他因素都相同,它们的自变量是二氧化碳的有无,可以形成一组对
照实验;B叶片滴加碘液后不变蓝,C叶片滴加碘液后变蓝,说明光
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因此,可以得
出结论②的一组对照实验为B叶片和C叶
片,C正确。在对照实验中,一般自然状
态下的为对照组,对实验对象进行变量
处理的是实验组,所以A叶片中遮光部分
为实验组,未遮光部分为对照组,D错误。
9.[2024·重庆渝中区高一期末]将一株绿色植物放入一个密闭的三
角瓶中,如图甲所示,在瓶口放置一个测定瓶中 浓度变化的传感
器,传感器的另一端连接计算机,以检测一段时间内瓶中 质量浓
度的变化。 根据实验所测数据绘制曲线图,如图乙,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
A.将装置甲置于黑暗条件下,可测植株
的呼吸速率
B.25分钟后植株的光合速率几乎不变,
最可能的原因是装置内 减少
C.装置甲测得的 吸收速率就是总光合
速率
D.若将装置甲中蒸馏水换成 溶液,
则 吸收速率可能会增大
√
[解析] 将装置甲置于黑暗条件下,绿色
植物只进行细胞呼吸,此时测得的数值
表示的是呼吸速率,A正确;25分钟之
前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装置内 减少,导致光合速率减慢,25分
钟后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B正确;装置甲中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消
耗二氧化碳,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故测得的 吸收速率是净
光合速率,C错误;若将装置甲中蒸馏水换成 溶液,可以使得装
置内质量浓度维持不变,则光合速率不会减小,则 吸收速率可
能会增大,D正确。
10.玉米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较小、数目也少,但叶绿体内有基粒;
相邻的维管束鞘细胞中叶绿体较大、数目较多,但叶绿体内没有基
粒。玉米细胞除途径外还有另一条固定的途径,简称 途径,
如下图。研究发现,植物中羧化酶对 的亲和力约是
的60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维管束鞘细胞中光合作用所利用的都是 分解释放的
B.若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速率大于细胞呼吸速率,植物的干重不一
定增加
C.玉米的有机物是在维管束鞘细胞通过 途径合成的
D.干旱条件下,途径植物光合速率比 途径植物的低
√
[解析] 在玉米的维管束
鞘细胞中光合作用所利用
的是由 分解释放的
和细胞呼吸产生的,A错
误;若叶肉细胞中光合作
用速率大于细胞呼吸速率,但对于整个植株来说,还有部分不能进行光
合作用的细胞也要通过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故植物的干重不一定增加,
B正确;由图可知,玉米的维管束鞘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暗反应,故
玉米的有机物是在维管
束鞘细胞通过 途径合
成的,C正确;在干旱条
件下,植物叶片中的气
孔部分关闭,胞间 浓
度降低,但 羧化酶可以高效捕捉低浓度 并将其固定为 ,然
后转移至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中完成光合作用,因此干旱条件下,
途径植物光合速率比 途径植物的低,D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34分]
11.(9分)[2024·黑龙江牡丹江高一
月考] 细胞呼吸是指糖类等有机
物在细胞内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
的过程。 图甲表示细胞呼吸中葡
萄糖的分解代谢过程,其中①~④
表示不同的反应过程; 代表
不同的物质。图乙表示小麦种子
萌发过程中气体的变化情况。回
答下列问题。
(1)(3分)图甲中物质、 分别是____________,
③过程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__。
丙酮酸、
细胞质基质
[解析] 据图甲可知, 是细胞呼吸第一阶段葡
萄糖的分解产物,可表示丙酮酸; 是有氧呼
吸的产物,表示(由 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
吸中均可产生,是二氧化碳推知);③表示生
成酒精和二氧化碳的无氧呼吸第二阶段,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2)(2分)据图乙分析,在种子萌发的Ⅰ、Ⅱ阶段,
细胞呼吸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填“无氧呼吸”“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和有氧呼
吸”),处于该阶段的细胞可以发生图甲中的
________(填序号)反应。
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
①②③
[解析] 据图乙可知,在种子萌发的Ⅰ、Ⅱ阶段,氧气吸收速率小于二
氧化碳释放速率,说明此时细胞呼吸的方式是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
种子有氧呼吸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
氧化碳,故处于该阶段的细胞可以发生图甲中的①②③过程。
(3)(2分)在种子萌发的Ⅲ阶段,细胞呼吸主要以
__________(填“无氧呼吸”或“有氧呼吸”)为主。
该阶段后期的吸收速率高于 释放速率,说
明细胞呼吸的底物除了葡萄糖外,还可能有
______等。
有氧呼吸
脂肪
[解析] 据图乙可知,在种子萌发的Ⅲ阶段,氧气吸收速率明显升高,
说明细胞呼吸主要以有氧呼吸为主;该阶段后期的 吸收速率高于
释放速率,说明细胞呼吸的底物除了葡萄糖外,还可能有脂肪
(含有的C、较多, 较少,故氧化分解时耗氧多)等。
(4)(2分)若小麦种子在萌发过程中遭遇低
温,则萌发出苗的时间将会延长,从能
量供应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低温会导致
细胞呼吸相关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率
减慢,能量供应减少
[解析] 生化反应的进行需要酶的催化,
而酶活性的发挥需要适宜温度等条件,低温会导致细胞呼吸相关酶的活
性降低,呼吸速率减慢,能量供应减少,因此小麦种子萌发出苗的时间
将会延长。
12.(12分)[2025·辽宁大连高一月考]
莲藕是一种具有观赏和食用价值的植物。
研究人员发现一株莲藕突变体,其叶绿
素含量明显低于普通莲藕。图甲表示在
时不同光照强度下突变体和普通莲
藕的净光合速率。图乙中A、B分别表示
某光照强度下突变体与普通莲藕的气孔
导度(可表示单位时间进入单位面积叶片的量)和胞间 浓度。请回
答下列问题:
(1)(2分)藕的气腔孔与叶柄中的气腔孔相
通,在藕采收的前几天,向藕田灌水并
割去荷叶的叶柄,有利于提高藕的产量,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减少氧气进入藕,降低呼吸速率,
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解析] 在藕采收的前几天,向藕田灌水
并割去荷叶的叶柄,有利于减少氧气进
入藕,降低呼吸速率,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以提高藕的产量。
(2)(4分)图甲中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光照强度低于 时,突
变体莲藕的净光合速率低于普通莲藕,
据题意推测引起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在 的光强下,突变体莲藕
的总光合速率为____ 。
光照强
度、莲藕类型
突变体莲藕的叶绿素含量较低,光反应较弱
24
[解析] 图甲中自变量是光照强度和莲藕
的类型,因变量是净光合速率。突变体
莲藕叶绿素含量明显低于普通莲藕,据
此可推知,图甲中光照强度低于 时,突
变体莲藕的净光合速率低于普通莲藕的
主要原因是突变体莲藕的叶绿素含量较
低,吸收的光能较少,光反应较弱。在
的光强下,突变体莲藕的总光合速率为
。
(3)(4分)据图乙分析,________(填“普通”或“突变体”)莲藕在单位时
间内固定的 多,判断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可以推
测,图乙是在图甲中_____(填“”“”或“ ”) 光照强度下测得
的结果。
突变体
突变体莲藕的气孔导度大,进入
叶片的多,而其胞间浓度与普通莲藕的胞间 浓度相近,
说明突变体莲藕的光合速率较高,能较快地消耗
[解析] 图乙显示:突变体莲藕的气孔导
度较普通莲藕的大,进入叶片的 多,
而胞间 浓度与普通莲藕相近,说明
突变体莲藕的光合速率较高,能较快地
消耗 ,所以突变体莲藕在单位时间
内固定的 比普通莲藕多。图甲显示,
在光照强度大于 时,突变体莲藕的净光
合速率高于普通莲藕,据此可推测,图乙是在图甲中 时的光照强度
下测得的结果。
(4)(2分)请补充以下实验步骤,验证突变体莲
藕叶绿素含量明显低于普通莲藕。
①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
行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②观察比较两组实验滤纸条上________条带
和________条带的宽度。(填颜色)
等量突变体莲藕和普通莲藕的叶片
蓝绿色
黄绿色
[解析] 突变体莲藕叶绿素含量明显低于普通莲藕,为证实该结论进
行实验,可设计两组实验:分别取普通莲藕和突变体莲藕的等量绿
叶,对这两组绿叶进行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操作;对比两组滤纸条上
蓝绿色条带(叶绿素)和黄绿色条带(叶绿素 )的宽度。
13.(13分)1894年,科学家提出了“锁钥”学说,
认为酶具有与底物相结合的互补结构。
1958年,又有科学家提出“诱导契合”学说,认为在与底物结合之前,酶
的空间结构不完全与底物互补,在底物的作用下,可诱导酶出现与底物
相结合的互补空间结构,继而完成酶促反应。为验证上述两种学说,科
研人员利用枯草杆菌蛋白酶酶 进行研究。该酶可催化两种结构不同
的底物和 ,且与两者结合的催化中心位置相同。进行的四组实验
的结果如图所示,图中表示催化反应后的酶,表示催化
反应后的 酶。请回答下列问题。
(1)(2分)组成酶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合成 酶的细胞器是______
___。
氨基酸
核糖体
[解析] 酶是蛋白质,因此在核糖体上合成,其基本单位是氨基酸。
(2)(3分) 酶发挥的作用是__________,其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催化作用
降低化学反应
所需活化能
[解析] 酶具有催化作用,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所需活化能。
(3)(4分)酶既可催化反应,又可催化反应,但 酶仍具有专一
性,据题干信息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酶的空间结构可以在不同底物
的诱导下发生相应改变
[解析] 根据题干的“诱导契合”学说可以推测, 酶的空间结构可以在
不同底物的诱导下发生相应改变,因此仍具有专一性。
(4)(2分)该实验结果表明酶促反应过程中酶的__________可以发生改
变,更加支持__________学说。
空间结构
诱导契合
[解析] 由实验可知,酶可催化两种结构不同的底物和 ,说明
酶的空间结构可以在不同底物的诱导下发生相应改变,进而与不同
底物结合,该实验结果更加支持“诱导契合”学说。
(5)(2分)为进一步探究不能催化水解的原因是 失去活性,
还是出现空间结构的固化(即只能催化底物 )。请写出实验设
计思路和实验结果及结论。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用催化反应,检测反应产物的生成量
如果能催化水解,那么酶没有失活,即出现空间结构的固化;如果不能催化水解,则失活
[解析] 为探究不能催化水解的原因,用催化 反应,
检测反应产物的生成量,如果能催化 水解,那么酶没有失
活,即出现空间结构的固化;如果不能催化 水解,则
失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