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单元素养测评卷(四)A (含解析)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1 分子与细胞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章 单元素养测评卷(四)A (含解析)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1 分子与细胞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9-18 08:18:46

文档简介

单元素养测评卷(四)A
第5章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45分,第Ⅱ卷55分,共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 共4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2024·四川南充高一月考]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酶适于在低温下保存,因为低温下虽然酶的活性很低,但酶的空间结构稳定
B.Fe3+和酶都能降低化学反应(H2O2分解反应)的活化能,同时能给过氧化氢的分解提供能量
C.酶是来自于食物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D.随着酶促反应的进行,酶的数量越来越少
2.[2024·浙江丽水高一月考] 下列过程中不会发生“ATP水解”这一过程的是 (  )
A.有氧呼吸中O2和[H]结合    B.叶绿体基质中C3被还原
C.Na+向细胞外的主动运输    D.胰岛素的分泌过程
3.[2025·江苏南通高一期中] 新鲜菠萝肉中的菠萝蛋白酶使人在食用过程中产生刺痛感。研究发现菠萝蛋白酶的活性与温度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菠萝蛋白酶能水解菠萝肉中的纤维素助消化
B.20 ℃处理和60 ℃处理对菠萝蛋白酶结构的影响不同
C.100 ℃处理后的菠萝蛋白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呈蓝色
D.结合实验结果,建议食用前用40 ℃的水浸泡菠萝
4.[2025·辽宁锦州高一期中] 某研究小组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酶,收集产生的氧气,每隔30秒进行一次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60 s时适当提高反应温度,氧气产生速率可能增大
B.增大过氧化氢的浓度,180 s时氧气产生量可能增加
C.与240 s时相比,300 s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更高
D.适当增加酶的初始加入量不改变产生的氧气总量
5.在线粒体的内外膜间隙中存在着一类标志酶——腺苷酸激酶,它能将ATP分子末端的磷酸基团转移至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MP)上而形成ADP。以下有关推测不合理的是 (  )
A.腺苷酸激酶的数量多少可能影响细胞呼吸强度
B.腺苷酸激酶催化1分子ATP分解伴随着1分子ADP的形成
C.腺苷酸激酶与细胞内ATP和ADP的平衡维持有关
D.ADP转化成ATP时所需的能量可来自乳酸发酵
6.[2024·山西大同高一月考] 人体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可以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成熟红细胞由于没有线粒体,因此不能进行呼吸作用
B.心肌细胞不停收缩的能量来自线粒体中ATP的氧化分解
C.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在线粒体基质中产生的能量最多
D.与无氧呼吸相比,有氧呼吸能够更充分地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
7.[2024·甘肃武威高一月考] 如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的氧浓度下气体交换的相对值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Q点只进行无氧呼吸,P点只进行有氧呼吸
B.图中曲线 QR 区段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氧气浓度增加,无氧呼吸受抑制
C.若图中的 AB段与BC段的距离等长,此时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与无氧呼吸相同
D.氧浓度调节到 R点对应的浓度,有利于蔬菜的长途运输
8.[2024·湖北黄冈高一期末] 呼吸作用的原理在生产、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如食品的保存、指导农业生产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肉类食品低温保存可以降低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延缓肉类腐败变质
B.选用透气纱布等敷料包扎伤口主要目的是促进伤口细胞有氧呼吸
C.健康生活倡导有氧运动,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可以避免乳酸的积累
D.“犁地深一寸,等于上层粪”主要是促进根的有氧呼吸,从而促进无机盐的吸收
9.某研究小组以绿色果肉猕猴桃果实为材料,采用分光光度计法,选用红光测定叶绿素的含量,实验流程为去皮打浆→称重取样→乙醇定容混匀→离心→取上清液测定→计算叶绿素含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选用红光测定是因为叶绿素仅在红光区有吸收峰
B.为将叶绿素从液泡中提取出来,乙醇与果肉须充分混匀
C.为防止叶绿素被破坏,离心后应及时在提取液中加入碳酸钙
D.如果先离心后加乙醇定容,可能会导致测定结果偏低
10.光合作用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下图表示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关系,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和NADPH
B.突然停止光照,短时间内叶绿体中ATP和NADPH含量下降
C.ATP的移动方向是由类囊体薄膜到叶绿体基质
D.植物在暗处可大量合成(CH2O)
11.用18O标记的H2O浇灌植物,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下列有关植物体内及周围空气中存在的含18O的物质及其相应产生过程对应有误的是(  )
A.植物周围的氧气——光合作用的光反应
B.植物体内的二氧化碳——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
C.植物体内的有机物——直接利用外界二氧化碳进行的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
D.植物周围的水蒸气——植物的蒸腾作用
12.光合作用光反应过程产生的NADPH参与暗反应,呼吸作用产生的NADH参与后续反应。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NADPH和NADH均参与了还原反应
B.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场所是完全不同的
C.叶肉细胞中NADPH在叶绿体基质中产生
D.哺乳动物细胞中消耗NADH的场所只有线粒体内膜
13.海水中的藻类按颜色分为绿藻、褐藻和红藻,依次分布在海水中的浅层、中层和深层。图示光合色素的作用光谱和吸收光谱,作用光谱描述的是光反应程度与光波长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图中所示为深层海水中红藻的总吸收光谱
B.三种藻类的垂直分布与光能的捕获有关
C.图中的“色素X”可能为叶绿素a
D.光下绿藻生成 O2的速率与作用光谱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14.如图为桑叶光合速率随土壤水分减少的日变化曲线图,图中曲线Ⅰ、Ⅱ、Ⅲ分别为降雨后第2、8、15天测得的数据。若光照强度的日变化相同,则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在水分充足时桑叶没有出现光合“午休”现象
B.曲线Ⅱ双峰的形成与光照强度的变化有关
C.导致曲线Ⅰ光合速率日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土壤含水量
D.适时进行灌溉可以缓解桑叶光合“午休”程度
15.科研人员将某油料作物种子置于条件适宜的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测种子萌发过程中(含幼苗)脂肪的相对含量和干重,结果如图所示。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c点幼苗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B.导致ab段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C
C.ab段种子干重增加说明光合速率一定大于呼吸速率
D.在种子萌发初期,脂肪转化为糖类可导致种子的干重增加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5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5分)
16.(18分)[2025·黑龙江鸡西高一期中] 生物学是一门重视实验的学科。图甲和图乙是某兴趣小组根据实验绘制的“影响H2O2分解速率的因素”的曲线图,图丙是该兴趣小组绘制的“温度对麦芽糖酶活性的影响”的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6分)酶具有高效性的原因是                    。图甲和图乙所代表的实验中,实验的自变量依次为       、      。
(2)(6分)图乙酶促反应中限制bc段O2产生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由图丙可得出酶具有的特性是        。酶活性可用                      表示。
(3)(3分)麦芽糖酶可以催化麦芽糖水解为葡萄糖,但实验结果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原因是                             。
(4)(3分)班上有其他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研究钙对小鼠生命活动的影响。请补充完善实验步骤:
①选择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小鼠若干只,随机均分成甲、乙两组;
②甲组小鼠饲喂适量无钙的饲料,并提供不含钙离子的饮用水;乙组小鼠                                 ;
③将甲、乙两组小鼠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饲养一段时间,并随时观察其生理状况。
实验现象:甲组小鼠出现肌肉抽搐现象,乙组小鼠正常生长。
17.(20分)[2024·云南保山高一期末] 下面是某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物质变化示意图,其中A、B、X表示不同物质,Ⅰ~Ⅳ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8分)图中物质A是    ,物质B是    。Ⅰ和Ⅳ过程发生的场所分别是      、    。
(2)(4分)在物质变化的同时,伴随着能量的转化。在Ⅰ~Ⅳ生理过程中,能产生ATP的是       ,其中生理过程Ⅰ将光能转化为储存在        中的化学能。
(3)(2分)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叶肉细胞内光合作用强度    (填“大于”或“小于”)呼吸作用强度。
(4)(6分)硝化细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可通过      作用将CO2和H2O合成有机物。同时,硝化细菌体内还会发生图中的    (填罗马数字)过程。
18.(17分)[2024·河南驻马店高一期末] 图(一)表示番茄叶肉细胞的两个重要生理过程中C、H、O元素的变化,其中Ⅰ~Ⅲ表示相关物质,甲~丁表示生理过程;图(二)为大棚中番茄叶肉细胞部分代谢过程示意图,其中a表示液泡,b~h表示相关过程,①~④表示相关物质。图(三)是番茄叶肉细胞CO2吸收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6分)分析图(一):“Ⅰ”物质在            (答具体结构)上产生;若Ⅱ与Ⅲ是相同物质,则丁代表的生理过程是有氧呼吸的第       阶段。
(2)(6分)分析图(二):④物质为            。若图中仅没有g、h过程,则对应于图(三)中的    段。
(3)以测定的CO2吸收速率与释放速率为指标,探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影响,结果如下表所示:
温度/℃ 5 10 20 25 30 35
光照条件下CO2吸收速率/(mg·h-1) 1 1.8 3.2 3.7 3.5 3
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速率/(mg·h-1) 0.5 0.75 1 2.3 3 3.5
①(2分)与30 ℃相比,25 ℃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    (填“更多”“更少”或“相等”)。
②(3分)在30 ℃时,假设细胞呼吸速率不变,一昼夜中给植物光照12 h,则一昼夜植物净吸收CO2量为    mg。 单元素养测评卷(四)A
1.A [解析] 低温下酶的活性虽被抑制,但此时其空间结构稳定,不会变性失活,所以酶适于在低温下保存,A正确;Fe3+和酶均促使过氧化氢分解,是因为它们均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但不能给过氧化氢的分解提供能量,B错误;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而不是来自食物,C错误;酶在细胞代谢中起催化作用,酶的数量在反应前后不会发生改变,D错误。
2.A [解析] 线粒体内膜上O2和[H]结合发生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该阶段释放大量能量,合成大量的ATP,因此该过程发生了ATP的合成,A符合题意;叶绿体基质中C3被还原需要消耗光反应产生的ATP,因此该过程发生了ATP的水解,B不符合题意;Na+向细胞外的主动运输需要消耗ATP,因此发生ATP的水解,C不符合题意;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其分泌过程属于胞吐,需要消耗ATP,发生ATP的水解,D不符合题意。
3.B [解析] 酶有专一性,菠萝蛋白酶只能水解蛋白质,不能水解纤维素,A错误;据图可知,菠萝蛋白酶的最适温度为40 ℃,此时酶活性最高,20 ℃处理酶活性受到抑制但酶空间结构没有被破坏,60 ℃处理酶的结构发生改变,所以20 ℃处理和60 ℃处理对菠萝蛋白酶结构的影响不同,B正确;100 ℃处理后的菠萝蛋白酶会失活,但不会破坏肽键,所以加入双缩脲试剂呈紫色,C错误;菠萝蛋白酶的最适温度为40 ℃,此时酶活性最高,食用前在此温度下浸泡菠萝,菠萝蛋白酶的活性高,食用后对口腔黏膜的作用最强,疼痛感较强,故不建议食用前在此温度下浸泡菠萝,D错误。
4.C [解析] 过氧化氢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因此60 s时适当提高反应温度,氧气产生速率可能增大,另外,适当提高反应温度也可能使酶活性升高,氧气产生速率可能增大,A正确;酶与底物结合未达到饱和时,增大过氧化氢的浓度,有利于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氢的结合,180 s时氧气产生量可能增加,B正确;酶在反应过程中,其活性不变,故其他条件不变时,240 s与300 s时过氧化氢酶活性相同,C错误;适当增加酶的初始加入量,底物量不变,氧气的产生速率可能会增大,但氧气的产生总量不变,D正确。
5.B [解析] 腺苷酸激酶能将ATP分子末端的磷酸基团转移至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MP)上而形成ADP,故腺苷酸激酶的数量多少可能影响细胞呼吸强度,A正确;腺苷酸激酶能将ATP分子末端的磷酸基团转移至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MP)上,ATP分子转化为ADP,AMP结合磷酸基团转化为ADP,因此在腺苷酸激酶的作用下1个ATP分解伴随着两分子ADP的形成,B错误;腺苷酸激酶能催化ATP的水解与ADP形成,故腺苷酸激酶与细胞内ATP与ADP的平衡维持有关,C正确;葡萄糖进行乳酸发酵(无氧呼吸)会释放能量,其中一部分用于合成ATP,D正确。
6.D [解析] 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但能进行无氧呼吸,A错误;心肌细胞不停收缩的能量来自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中ATP的水解,B错误;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在线粒体内膜上产生的能量最多,C错误;与无氧呼吸相比,有氧呼吸时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能够更充分地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D正确。
7.C [解析] Q点是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进行的细胞呼吸,只进行无氧呼吸,P点CO2的释放量和O2的吸收量相等,此时只进行有氧呼吸,A正确;QR段下降的原因是氧气浓度增加,导致无氧呼吸受到抑制,B正确;若图中的AB段与BC段的距离等长,说明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量等于有氧呼吸产生的CO2量,根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可知,此时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是有氧呼吸的3倍,C错误;在长途运输新鲜蔬菜时,将氧浓度调节到R点对应的浓度,此时蔬菜的有氧呼吸强度较低,同时又抑制了无氧呼吸,蔬菜中的有机物消耗较少,D正确。
8.B [解析] 低温可以降低微生物的代谢速率,肉类食品低温保存可以降低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延缓肉类腐败变质,A正确;选用透气纱布等敷料包扎伤口,其目的是抑制厌氧微生物的无氧呼吸过程,B错误;慢跑等有氧运动能避免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引起肌肉酸胀乏力,C正确;“犁地深一寸,等于上层粪”说明犁地松土有利于根部细胞的有氧呼吸,促进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D正确。
9.D [解析] 叶绿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因此叶绿素在红光区和蓝紫光区都有吸收峰,由于类胡萝卜素也能大量吸收蓝紫光,因此选用红光测定叶绿素含量,A错误;叶绿素存在于叶绿体中,而不是液泡中,B错误;为防止叶绿素被破坏,去皮打浆时要及时加入碳酸钙,而不是离心后再在提取液中加入碳酸钙,C错误;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乙醇中,如果先离心后加乙醇定容,提取到的叶绿素含量会减少,可能会导致测定结果偏低,D正确。
10.D [解析] 在光反应过程中,光合色素吸收光能将水分解为H+与氧气,形成NADPH和ATP,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用于暗反应过程中C3的还原,A正确;停止光照,则叶绿体中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含量下降,B正确;光合作用过程中,ATP产生于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的光反应,移动到叶绿体基质参与暗反应过程,C正确;植物在暗处,由于没有光照,叶绿体不能产生ATP和NADPH,故植物在暗处不能大量合成(CH2O),D错误。
11.C [解析] O在光合作用光反应中被光解从而产生18O2,A正确;植物吸收的O可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反应生成C18O2,B正确;植物吸收的O可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反应生成C18O2,这些C18O2进入叶绿体中参与暗反应生成含18O的有机物,而不是直接利用外界CO2,外界的CO2中不含18O,C错误;植物根系吸收的O 大部分用于蒸腾作用,散失到植物周围,D正确。
12.A [解析] NADPH是光反应阶段产生的,参与暗反应中C3的还原,而NADH是细胞呼吸的产物,可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和氧气结合生成水,NADPH和NADH均参与了还原反应,A正确;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场所是不完全相同的,B错误;叶肉细胞中NADPH是在类囊体薄膜上产生的,C错误;哺乳动物细胞(成熟红细胞除外)在有氧条件下NADH和氧气结合生成水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在无氧条件下NADH和丙酮酸结合生成乳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D错误。
13.A [解析] 绿藻反射出绿光,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较多,图中所示为海水的浅层中绿藻的总吸收光谱,A错误;在海洋的浅层、中层、深层水体中依次垂直分布有绿藻、褐藻和红藻等藻类,三种藻类的垂直分布与光能的捕获有关,B正确;叶绿素a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因此图中的“色素X”可能为叶绿素a,C正确;作用光谱描述的是光反应程度与光波长的关系,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能产生氧气,因此光下绿藻生成氧气的速率与作用光谱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D正确。
14.C [解析] 据曲线Ⅰ可知,在水分充足时桑叶没有出现光合“午休”现象,A正确;曲线Ⅱ双峰形成与光照强度(随时间变化光照强度在变化)的变化有关,B正确;曲线Ⅰ的土壤水分是较为充足的,因此导致曲线Ⅰ光合速率日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C错误;在水分充足时桑叶没有出现光合“午休”现象,故可推知适时进行灌溉可以缓解桑叶光合“午休”现象,D正确。
15.D [解析] c点后,幼苗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种子(含幼苗)干重增加,而不是c点幼苗才开始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油料种子萌发过程中,种子中的脂肪会转变成糖类,与脂肪相比,糖类含有较多的氧原子,因此导致ab段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O,在萌发初期,种子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C错误,D正确。
16.(除说明外,每空2分,共18分)
(1)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 催化剂种类 H2O2浓度
(2)过氧化氢酶量(或浓度) 作用条件较温和 在一定条件下酶所催化某一化学反应的速率
(3)麦芽糖和葡萄糖均为还原糖,它们均能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3分)
(4)饲喂等量相同的饲料,并提供等量富含钙离子的饮用水(3分)
[解析] (1)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体现出酶具有高效性。分析题图可知,图甲、图乙所代表的实验中,实验自变量依次为催化剂的种类、H2O2浓度。(2)bc段,O2产生速率不再随过氧化氢浓度的增大而增大,过氧化氢的浓度不再是限制因素,此时的主要限制因素为过氧化氢酶量(或浓度)。图丙是研究温度影响麦芽糖酶活性的实验,温度过高或过低酶活性均较低,且高温下酶可能会失活,故由图丙可得出酶具有作用条件较温和的特性。酶活性可用在一定条件下酶所催化某一化学反应的速率表示。(3)由于麦芽糖和葡萄糖均为还原糖,它们均能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故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麦芽糖酶能否催化麦芽糖水解为葡萄糖这一实验结果。(4)本实验研究钙对小鼠的影响,实验过程遵循单一变量原则,甲组小鼠饲喂适量无钙的饲料,并提供不含钙离子的饮用水;则对乙组小鼠的处理为饲喂等量相同的饲料,并提供等量富含钙离子的饮用水。
17.(除说明外,每空2分,共20分)
(1)O2 CO2 类囊体薄膜 线粒体
(2)Ⅰ、Ⅲ、Ⅳ NADPH和ATP
(3)大于
(4)化能合成(3分) Ⅲ、Ⅳ(3分)
[解析] (1)过程Ⅰ表示的是光反应阶段,发生水的光解,产物A是氧气(O2)。Ⅰ代表光反应,发生场所是类囊体薄膜,Ⅱ代表暗反应,B为CO2,Ⅳ代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发生场所是线粒体。(2)Ⅰ代表光反应,Ⅲ代表有氧呼吸第一阶段,Ⅳ代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在这些阶段都可以产生ATP。过程Ⅰ表示的是光反应阶段,能量变化是光能转化为储存在NADPH和ATP中的化学能。(3)叶肉细胞内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植物净光合速率大于0,有机物积累量大于0,植物表现出生长。(4)硝化细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可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利用无机物氧化释放的能量将CO2和H2O合成有机物。同时,硝化细菌体内还会发生图中的Ⅲ(有氧呼吸第一阶段)、Ⅳ(有氧呼吸第二和第三阶段)过程。
18.(除说明外,每空3分,共17分)
(1)(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第一和第二
(2)丙酮酸和NADH(或丙酮酸和[H]) BE
(3)更少(2分) 6
[解析] (1)图(一)过程表示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在光反应阶段,水光解产生氧气和H+,H+与NADP+形成NADPH,因此图中Ⅰ为氧气,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甲表示以二氧化碳为原料生成(CH2O)的暗反应,生成的糖类(CH2O)可用于有氧呼吸,糖类被氧化分解为NADH和丙酮酸,并释放少量能量(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丙酮酸进一步氧化分解为CO2和NADH,并释放少量能量(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前两阶段产生的NADH与O2反应生成水,并释放大量能量(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若Ⅱ与Ⅲ是相同物质(CO2),则丁代表的生理过程是有氧呼吸的第一和第二阶段。(2)图(二)中,从左到右三种细胞器分别表示线粒体、叶绿体和液泡,其中①是水,a是液泡,能为光合作用提供水;②是CO2,③是O2,④是丙酮酸和NADH(或丙酮酸和[H])。若图中仅没有g、h过程,即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全部被叶绿体中光合作用利用,没有释放到细胞外,线粒体消耗的O2全部由叶绿体提供,同时叶绿体与细胞外还有CO2与O2的交换,即呼吸速率小于光合速率,对应于图(三)中的BE段。(3)①表格中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速率表示呼吸速率,光照条件下CO2吸收速率表示净光合速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是指真正的光合速率,真正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25 ℃时真正的光合速率=3.7+2.3=6.0 mg·h-1,30 ℃时真正的光合速率=3.5+3=6.5 mg·h-1,故与30 ℃相比,25 ℃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更少。②植物在30 ℃时,一昼夜中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量为24×3=72 mg,一昼夜中给植物光照12 h,植物消耗CO2总量=12×(3+3.5)=78 mg,则一昼夜植物净吸收CO2量为78-72=6 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