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4节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物理鲁科版(2019)必修 第三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章 第4节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物理鲁科版(2019)必修 第三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9-18 07:12:02

文档简介

第4节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物理观念] 把几个导体依次首尾相连,接入电路,这样的连接方式叫作串联,把几个导体的一端连在一起,另一端也连在一起,然后把这两端接入电路,这样的连接方式叫作并联.
例1 0.4 8
[解析] 因为R1、R2并联,所以根据I=可得通过的电流之比==,由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得I1+I2=I,联立解得I1=0.4 A,I2=0.8 A,则电阻R2两端电压U2=I2R2=8 V.
变式1 AC [解析] 当c、d端用导线连接时,R2与R3并联,总电阻为30 Ω,再与R1串联,a、b间等效电阻为40 Ω,选项A正确;当a、b端用导线连接时,R1与R3并联,总电阻为8 Ω,再与R2串联,c、d间等效电阻为128 Ω,选项B错误;当a、b两端接测试电源时,电阻R2未接入电路,c、d两端的电压即为R3两端的电压,Ucd=×100 V=80 V,选项C正确;当c、d两端接测试电源时,电阻R1未接入电路, a、b两端的电压即为R3两端的电压,Uab=×100 V=25 V,选项D错误.
例2 BC [解析] 灵敏电流计G和电阻箱R并联时,由于电阻箱的分流,故测量的最大电流值增大,改装成电流表,R增大时,甲表中电阻箱分流减小,满偏电流减小,选项A错误,B正确;灵敏电流计G和电阻箱R串联时,由于电阻箱的分压,故测量的最大电压值增大,改装成电压表,R增大时,电阻箱分担的电压增大,乙表满偏电压增大,选项C正确,D错误.
变式2 2900 12 000
[解析] 当使用a、b两个端点时,由欧姆定律得
U1=3 V=Ig(R1+Rg)
当使用a、c两个端点时,由欧姆定律得
U2=15 V=Ig(R2+R1+Rg)
代入数据解得R1=2000 Ω,R2=12 000 Ω.
随堂巩固
1.C [解析] R1与R2并联,电流之比为电阻之比的倒数,即电流之比为2∶1,则电流表A1的示数是电流表A的示数的,即0.4 A,选项C正确.
2.C [解析] 把一个电流表改装成一个电压表,要串联一个电阻,B、D错误.通过电流表的电流为Ig时,电流表两端的电压Ug=IgRg=1×10-3×500 V=0.5 V,串联电阻R分担的电压UR=U-Ug=10 V-0.5 V=9.5 V,所以串联电阻的阻值R===9.5 kΩ,A错误,C正确.
3.B [解析] 若使用a和b两个接线柱,则R2与毫安表串联后再与R1并联,根据并联电路两端电压相等,可得(100 Ω+R2)×1 mA=R1×(I-1 mA),解得I=25 mA,故A错误,B正确;若使用a和c两个接线柱,则R2与R1串联后再与毫安表并联,根据并联电路两端电压相等,可得100 Ω×1 mA=(R1+R2)×(I-1 mA),解得I=5 mA,故C、D错误.第4节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1.B [解析] 两电阻并联时,电流的比值等于电阻的比值的倒数,故R1与R2的电阻之比为2∶1;两电阻串联时,电压之比等于电阻之比,故R1与R2两端电压之比为2∶1,选项B正确.
2.A [解析] 并联电路的各支路电流之比等于电阻的倒数之比,故A正确.
3.AB [解析] 设A、B间电压为U,S断开时,R1和R2串联,两端电压之比等于电阻之比,即为1∶5,R1两端的电压为,选项A正确;S闭合时,R3与R2并联的阻值为5 Ω,R1与R并的电压之比为2∶5,R1两端的电压为,选项C、D错误;S闭合时,通过R2与R3的电流相等,等于通过R1的电流的一半,选项B正确.
4.A [解析] 由图可知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为0时,R0两端的电压,即输出端C、D两端的电压可以达到U0,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为R1时,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可知,输出端C、D两端的电压可以达到U0,故输出端C、D两端的电压U的变化范围为U0~U0,故选A.
5.B [解析] 当开关S断开,甲、乙两表都为理想电流表时,两电阻并联,电流表甲测通过R2支路的电流,电流表乙测干路电流,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两表示数之比为==,整理得=,流过R1、R2两电阻的电流之比为===,则两电阻的阻值之比为=,当开关S闭合,甲、乙两表都为理想电压表时,两电阻串联,电压表甲测电源两端的电压,电压表乙测R2两端的电压,根据电阻之比和I=,可得R1、R2两端的电压之比为==,所以U甲∶U乙=5∶4,故选B.
6.B [解析] 使用A、B两个端点时,有Ig+=3 A,使用A、C两个端点时,有Ig+=0.6 A,解得R1=8 Ω、R2=32 Ω,故选B.
7.D [解析] 当使用a、b两个端点时,由欧姆定律得U1=Ig(R1+Rg)=5 V,可得Rg=500 Ω,当使用a、c两个端点时,由欧姆定律得U2=Ig(R2+R1+Rg)=1×10-3×(20×103+4.5×103+500) V=25 V,D正确.
8.D [解析] 当使用A、B两个端点时I1=Ig+,解得I1=3Ig,当R1增加时,A、B间量程变小;当R2增加时,A、B间量程变大,故A、C错误,D正确;当使用A、C两个端点时I2=Ig+,解得I2=Ig,故B错误.
9.BC [解析] 根据电路图的结构可知I1=Ig+=3Ig,I2=Ig+=Ig,则I1=2I2,故A错误,B正确;若仅使R1阻值变为原来的,则I'2=Ig+=Ig,则I'2=I2,故C正确;若仅使R2阻值变为原来的,则I'1=Ig+=Ig,则I'1=I1,故D错误.
10.电流表 0~3 V
[解析] 当S1和S2均闭合时,R1被短路,电流表G与R2并联,所以是较大量程的电流表;当S1和S2均断开时,电流表G与R1串联,成为较大量程的电压表.设新电表的满偏电压为Um,由欧姆定律,有Ig(Rg+R1)=Um,代入数据,解得Um=3 V,即改装成的新电表量程为0~3 V.
11.D [解析] 接a、b时,则电路的总电阻为Rab==,接a、c时,则电路的总电阻为Rac==,接b、c时,则电路的总电阻为Rbc==,由题知,不管接哪两个点,电压不变,为U=24 V,根据P=,可知Pab=Pbc12.B [解析] 电压表由表头G和电阻R串联而成,发现此电压表的读数比真实值稍微大一些,说明加上相同电压时,要使电流适当小些,故需要略微增大分压电阻的值,可以与电阻R串联电阻实现,但电压表的读数比真实值稍微大一些,故串联电阻要比R小得多,B正确.
13.甲 0.50 1.70
[解析] 根据并联分流的原理知,小明同学欲将电流计G改装成量程为0~3 A的电流表,他应选择甲实验电路设计图,有IgRg=R,解得R≈0.50 Ω;改装完成后,在某次测量中,电流表的指针指到图丙所示位置,则该电流为1.70 A.
14.(1)8×10-4 C (2)6 V
[解析] (1)设电容器上的电压为UC,则UC=U
电容器的电荷量Q=CUC,解得Q=8×10-4 C.
(2)电压表与R2并联后电阻为R并=
则电压表两端的电压为UV=U
解得UV=6 V.
15.1.005 A 201 mA 20.6 V
[解析] 接a、b时满足Ig(Rg+R2)=(I1-Ig)R1
接a、c时满足IgRg=(I2-Ig)(R1+R2)
解得I1=1.005 A,I2=201 mA
接a、d时满足IgRg+I3R3=U
且IgRg=(I3-Ig)(R1+R2)
联立解得U=20.6 V.第4节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学习任务一 串、并联电路的规律
                 
[科学探究]
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
电流 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写成表达式为I=I1=I2=I3=…=In 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写成表达式为I=I1+I2+…+In
电压 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写成表达式为U=U1+U2+U3+…+Un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写成表达式为U=U1=U2=…=Un
电阻 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写成表达式为R=R1+R2+R3+…+Rn 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的倒数之和,写成表达式为=++…+
分配 关系  ==…==I(电压分配) I1R1=I2R2=…=InRn=U(电流分配)
 ==…==I2 (功率分配) P1R1=P2R2=…=PnRn=U2(功率分配)
[物理观念] 在初中已经学过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什么是串联电路 什么是并联电路




例1 [2024·福州期末] 两个电阻R1=20 Ω与R2=10 Ω按如图所示连接,若干路电流为I=1.2 A,则流过电阻R1的电流I1=    A,电阻R2两端电压U2=    V.
[反思感悟]

变式1 (多选)一个“工”字形电路如图所示,电路中的电阻R1=10 Ω,R2=120 Ω,R3=40 Ω.另有一测试电源,电源两极间的电压恒为100 V,则 ( )
A.当c、d端用导线连接时,a、b之间的等效电阻是40 Ω
B.当a、b端用导线连接时,c、d之间的等效电阻是40 Ω
C.当a、b两端接测试电源时,c、d两端的电压为80 V
D.当c、d两端接测试电源时,a、b两端的电压为80 V
[反思感悟]


【要点总结】
解决简单的混联电路的方法
(1)准确地判断出电路的连接方式,画出等效电路图.
(2)准确地利用串、并联电路的基本规律、特点.
(3)灵活地选用恰当的物理公式进行计算.
学习任务二 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改装
                 
[教材链接] 阅读教材,记忆以下内容.
1.电流计(也称表头)的主要参数:内阻Rg、满偏电流Ig、满偏电压Ug.
2.表头改装成电压表及电流表的原理
小量程电流表G改装成电压表V 小量程电流表G改装成大量程电流表A
电路结构
R的作用 分压 分流
扩大量程 的计算 U=Ig(R+Rg) R=-Rg=(N-1)Rg,其中N=(量程的扩大倍数) IgRg=(I-Ig)R R=Rg=Rg,其中N=(量程的扩大倍数)
电表的 总内阻 RV=Rg+R>Rg RA=使用 并联在被测电路两端,“+”接线柱接电势较高的一端 串联在被测支路中,电流从“+”接线柱流入
[科学探究] 电表改装要点
(1)改装过程把表头看成一个电阻Rg,通过表头的满偏电流Ig是不变的.
(2)改装电流表需并联一个小电阻,且并联电阻的阻值越小,改装后电流表的量程越大.
(3)改装电压表需串联一个大电阻,且串联电阻的阻值越大,改装后电压表的量程越大.
(4)改装后电压表的量程指表头满偏时对应的R与表头串联电路的总电压;改装后电流表的量程指表头满偏时对应的R与表头并联电路的总电流.
例2 (多选)如图所示,甲、乙两个电表都是由一个灵敏电流计G和一个电阻箱R组成,则( )
A.甲表是电流表,R增大时满偏电流增大
B.甲表是电流表,R增大时满偏电流减小
C.乙表是电压表,R增大时满偏电压增大
D.乙表是电压表,R增大时满偏电压减小
[反思感悟]

变式2 如图所示是有两个量程的电压表的内部电路图,当使用a、b两个端点时,量程为0~3 V,当使用a、c两个端点时,量程为0~15 V.已知电流表的内阻Rg为100 Ω,满偏电流为1 mA,则电阻R1的阻值是    Ω,电阻R2的阻值是    Ω.
[反思感悟]

【要点总结】
电表改装的步骤
(1)先明确小量程电流计G的两个参数:Ig和Rg,并算出满偏电压Ug.
(2)根据欧姆定律和改装后的量程求解需要串联或并联的电阻.①改装成电压表时,需要串联一个阻值较大的电阻来分担电压,它的阻值等于它分担的电压(改装后的满偏电压减掉Ug)除以最大电流(Ig).②改装成电流表时,需要并联一个阻值较小的电阻来分担电流,它的阻值等于电流表两端的电压(Ug)除以通过它的电流(改装后电流表的满偏电流减掉Ig).
                 
1.(串、并联电路)如图所示,已知电阻R1=3 Ω,R2=6 Ω,电流表A的示数是0.6 A,则电流表A1(不计内阻)
的示数是 ( )
A.0.1 A
B.0.2 A
C.0.4 A
D.0.6 A
2.(电表的改装)一个电流表的满偏电流Ig=1 mA,内阻为500 Ω.要把它改装成一个量程为0~10 V的电压表,则应在电流表上 ( )
A.串联一个10 kΩ的电阻
B.并联一个10 kΩ的电阻
C.串联一个9.5 kΩ的电阻
D.并联一个9.5 kΩ的电阻
3.(电表的改装)某同学将一毫安表改装成双量程电流表.如图所示.已知毫安表的内阻为100 Ω,满偏电流为1 mA,R1和R2为定值电阻,且R1=5 Ω,R2=20 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使用a和b两个接线柱,则电表量程为0~24 mA
B.若使用a和b两个接线柱,则电表量程为0~25 mA
C.若使用a和c两个接线柱,则电表量程为0~4 mA
D.若使用a和c两个接线柱,则电表量程为0~10 mA第4节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建议用时:40分钟
                 
◆ 知识点一 串、并联电路的规律
1.电阻R1 与R2并联在电路中,通过R1与R2的电流之比为1∶2,则当R1 与R2串联后接入电路中时,R1和R2两端电压之比U1∶U2为 ( )
A.1∶2 B.2∶1 C.1∶4 D.4∶1
2.有三个电阻,R1=2 Ω,R2=3 Ω,R3=4 Ω,现把它们并联起来接入电路,则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I1∶I2∶I3是 ( )
A.6∶4∶3 B.3∶4∶6
C.2∶3∶4 D.4∶3∶2
3.(多选)如图所示,R1=2 Ω,R2=10 Ω,R3=10 Ω,A、B两端接在电压恒定的电源上,则( )
A.S断开时,R1与R2的电压之比为1∶5
B.S闭合时,通过R1与R2的电流之比为2∶1
C.S闭合时,R1与R2两端的电压之比为1∶5
D.S断开与闭合两种情况下,电阻R1两端的电压之比为2∶1
4.如图所示,物理兴趣小组的小宇同学利用一个恒压电源制作了一个可变电压电源.已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R1,定值电阻的阻值大小为R0.输入端A、B间的电压为U0且保持不变,则输出端C、D两端的电压U的变化范围为 ( )
A.U0~U0
B.U0~U0
C.0~U0
D.0~U0
5.[2024·上杭一中月考]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当开关S断开,
甲、乙两表都为理想电流表时,两表的示数之比为I甲∶I乙=1∶5.则当开关S闭合,甲、乙两表都为理想电压表时,两表的示数之比U甲∶U乙为 ( )
A.5∶2 B.5∶4 C.2∶5 D.4∶5
◆ 知识点二 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改装
6.[2024·大田一中期末] 实验室常用的双量程电流表(0~0.6 A量程和0~3 A量程)的内部构造如图所示,已知表头(灵敏电流计)的内阻为Rg=200 Ω,满偏电流为Ig=100 mA,则电阻R1、R2分别为
( )
A.R1=10 Ω,R2=50 Ω
B.R1=8 Ω,R2=32 Ω
C.R1=50 Ω,R2=8 Ω
D.R1=32 Ω,R2=10 Ω
7.如图所示是双量程电压表的电路图,已知电流表满偏电流Ig=1 mA,电阻R1=4.5 kΩ,R2=20 kΩ,当使用a、b两个端点时,量程为0~5 V,则使用a、c两个端点时的
量程是( )
A.0~10 V
B.0~15 V
C.0~20 V
D.0~25 V
8.[2024·北京海淀期末] 如图所示有两个量程的电流表,已知表头的内阻为Rg,满偏电流为Ig,电阻R1=R2=R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当使用A、B两个端点时,量程为2Ig
B.当使用A、C两个端点时,量程为2Ig
C.当R1增加时,A、B间量程变大
D.当R2增加时,A、B间量程变大
9.(多选)如图所示为两个量程电流表的内部结构简图,已知表头G的满偏电流为Ig,R1、R2的阻值均等于表头的内阻.当使用1和2两个端点时,电流表的满偏电流为I1,当使用1和3两个端点时,电流表的满偏电流为I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I1B.I1=2I2
C.若仅使R1阻值变为原来的,则I2变为原来的
D.若仅使R2阻值变为原来的,则I1变为原来的
10.[2024·莆田一中月考] 某同学改装电表设计的电路如图所示,小量程电流表G的内阻Rg=100 Ω,满偏电流Ig=3 mA,R1=900 Ω,R2=10 Ω,当S1和S2均闭合时,改装成的新电表是较大量程的     (选填“电流表”或“电压表”);当S1和S2均断开时,改装成的新电表量程为     .
11.一车载加热器(额定电压为24 V)发热部分的电路如图所示,a、b、c是三个接线端点,设ab、ac、bc间的功率分别为Pab、Pac、Pbc,则 ( )
A.Pab>Pbc B.Pab=Pac
C.Pac=Pbc D.Pab12.如图所示,电压表由灵敏电流计G与电阻R串联而成.某同学在使用中发现一电压表的读数总比真实值偏大一点,若要校准,可采用的措施是( )
A.在电阻R上串联一个比其大得多的电阻
B.在电阻R上串联一个比其小得多的电阻
C.在电阻R上并联一个比其大得多的电阻
D.在电阻R上并联一个比其小得多的电阻
13.[2024·龙岩期末] 小明同学欲将满偏电流为Ig=10 mA、内阻为Rg=150 Ω的电流计G改装成量程为0~3 A的电流表,他应选择    (选填“甲”或“乙”)实验电路设计图,电阻箱R的阻值应为     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改装完成后,在某次测量中,电流表的指针指到图丙所示位置,则该电流为    A.
14.如图所示,A、B两点间电压恒为12 V,定值电阻R1=2.4 kΩ,R2=4.8 kΩ.
(1)若在a、b之间接一个电容C=100 μF的电容器,闭合开关S,电路稳定后,求电容器上所带的电荷量;
(2)若在a、b之间接一个内阻RV=4.8 kΩ的电压表,求电压表的示数.
15.如图所示,灵敏电流计的内阻Rg为500 Ω,满偏电流Ig为1 mA.当使用a、b两个端点时,是最大测量值为I1的电流表;当使用a、c两个端点时,是最大测量值为I2的电流表;当使用a、d两个端点时,是最大测量值为U的电压表.已知电阻R1、R2、R3的阻值分别为0.5 Ω、2 Ω和100 Ω.求I1、I2、U的值.(共35张PPT)
第4节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学习任务一 串、并联电路的规律
学习任务二 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改装
随堂巩固
备用习题
学习任务一 串、并联电路的规律
[科学探究]
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
电流
电压
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
电阻
续表
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
分配关系
续表
[物理观念] 在初中已经学过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什么是串联电路?什么是并联电路?
[答案] 把几个导体依次首尾相连,接入电路,这样的连接方式叫作串联,把几个导体的一端连在一起,另一端也连在一起,然后把这两端接入电路,这样的连接方式叫作并联.
例1 [2024·福州期末] 两个电阻 按如图所示连接,若干路电流为,则流过电阻的电流____A,电阻两端电压___.
0.4
8
[解析] 因为并联,所以根据可得通过的电流之比,由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得,联立解得,则电阻两端电压.
变式1 (多选)一个“工”字形电路如图所示,电路中的电阻. 另有一测试电源,电源两极间的电压恒为,则( )
A.当端用导线连接时,之间的等效电阻是
B.当端用导线连接时,之间的等效电阻是
C.当两端接测试电源时,两端的电压为
D.当两端接测试电源时,两端的电压为


[解析] 当端用导线连接时,并联,总电阻为 ,再与串联,间等效电阻为 ,选项A正确;当端用导线连接
时,并联,总电阻为 ,再与串联,间等效电阻为 ,选项B错误;当两端接测试电源时,电阻未接入电路,两端的电压即为两端的电压,,选项C正确;当两端接测试电源时,电阻未接入电路,两端的电压即为两端的电压,,选项D错误.
【要点总结】
解决简单的混联电路的方法
(1)准确地判断出电路的连接方式,画出等效电路图.
(2)准确地利用串、并联电路的基本规律、特点.
(3)灵活地选用恰当的物理公式进行计算.
学习任务二 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改装
[教材链接] 阅读教材,记忆以下内容.
1.电流计(也称表头)的主要参数:内阻、满偏电流、满偏电压.
2.表头改装成电压表及电流表的原理
电路结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压 分流
扩大量程的计算
续表
电表的总内阻
使用
续表
[科学探究] 电表改装要点
(1)改装过程把表头看成一个电阻,通过表头的满偏电流是不变的.
(2)改装电流表需并联一个小电阻,且并联电阻的阻值越小,改装后电流表的量程越大.
(3)改装电压表需串联一个大电阻,且串联电阻的阻值越大,改装后电压表的量程越大.
(4)改装后电压表的量程指表头满偏时对应的与表头串联电路的总电压;改装后电流表的量程指表头满偏时对应的与表头并联电路的总电流.
例2 (多选)如图所示,甲、乙两个电表都是由一个灵敏电流计和一个电阻箱组成,则( )
A.甲表是电流表,增大时满偏电流增大
B.甲表是电流表,增大时满偏电流减小
C.乙表是电压表,增大时满偏电压增大
D.乙表是电压表,增大时满偏电压减小


[解析] 灵敏电流计和电阻箱并联时,由于电阻箱的分流,故测量的最大电流值增大,改装成电流表,增大时,甲表中电阻箱分流减小,满偏电流减小,选项A错误,B正确;灵敏电流计和电阻箱串联时,由于电阻箱的分压,故测量的最大电压值增大,改装成电压表,增大时,电阻箱分担的电压增大,乙表满偏电压增大,选项C正确,D错误.
变式2 如图所示是有两个量程的电压表的内部电路图,当使用两个端点时,量程为,当使用两个端点时,量程为.已知电流表的内阻 ,满偏电流为,则电阻的阻值是______ ,电阻的阻值是________ .
2900
12 000
[解析] 当使用两个端点时,由欧姆定律得

当使用两个端点时,由欧姆定律得

代入数据解得 , .
【要点总结】
电表改装的步骤
(1)先明确小量程电流计的两个参数:,并算出满偏电压.
(2)根据欧姆定律和改装后的量程求解需要串联或并联的电阻.①改装成电压表时,需要串联一个阻值较大的电阻来分担电压,它的阻值等于它分担的电压(改装后的满偏电压减掉)除以最大电流.②改装成电流表时,需要并联一个阻值较小的电阻来分担电流,它的阻值等于电流表两端的电压除以通过它的电流(改装后电流表的满偏电流减掉).
1.两个电阻R1=4 Ω、R2=1 Ω串联在电路中,欲使这两个电阻消耗的电功率相等,下列办法可行的是(  )
A.用一个 Ω的电阻与R2并联
B.用一个4 Ω的电阻与R2并联
C.用一个 Ω的电阻与R1并联
D.用一个4 Ω的电阻与R1并联

[解析] 电阻的电功率P=I2R,要使这两个电阻消耗的电功率相等,则流过电阻R1的电流应是R2的,用一个4 Ω的电阻与R1并联即可,选项D正确.
2. 常用的电压表和电流表都是由小量程的电流表(表头)改装而成的.现有两个量程不同的电压表和两个量程不同的电流表均由相同的表头改装而成.现将这四块电表接入如图电路中,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四块表均正常工作.关于它们的读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V1、V2显示的示数相同
B.流过V1、V2的电流相同
C.A1、A2显示的示数相同
D.流过A1、A2的电流相同

[解析] V1 、V2都是由相同的表头串联电阻改装而成的,由于量程不同,改装后的阻值不等,并联接入电路时,二者电压相等,而由于阻值不等,所以通过表头的电流不同,并联电压相等,所以示数相同,故A正确,B错误;
A1、A2都是由相同的表头并联电阻改装而成的,由于量程不同,改装后的阻值不等,并联接入电路时,通过两表头的电流相同,指针偏转角度相同,由于量程不同,流过A1、A2的电流不相同,则示数不同,故C、D错误.
3.(多选)两只完全相同的灵敏电流计改装成量程不同的电压表V1、V2,如果将两表串联起来后去测某一线路的电压,则两只表(  )
A.读数相同 B.量程大的电压表读数大
C.量程大的电压表指针偏转的角度大 D.指针偏转的角度相同


[解析] 两只完全相同的灵敏电流计改装成量程不同的电压表,则改装成的电压表内部的电流计满偏电流相同,所串联的电阻不同,量程较大的所串联的电阻较大,内阻较大;如果将两电表串联起来后去测某一线路的电压,则通过内部的两只电流计的电流相同,则指针偏转的角度相同;量程较大的电压表内阻较大,则分压较大,则量程大的电压表读数大.
4. 如图所示,三个定值电阻R1、R2、R3的电阻值均不相等,在A、B之间接一个电源,在C、D之间接一个电流表,电流表的示数为I.现将电源、电流表的位置互调,则电流表的示数 (  )
A.不变
B.变大
C.变小
D.无法确定

[解析] A、B间是电源,C、D间是电流表的等效电路如图甲所示,设电源电压为U,则总电阻为R总=R1+=,干路电流为I总==,根据并联分流可知电流表的示数为I=I总×=,A、B间是电流表,C、D间是电源的等效电路如图乙所示,相当于R1、R3位置互调,由I=可知,将电源、电流表的位置互调之后,电流表的示数不变,故选A.
5.虚线框内为改装好的电表,M、N为新电表的接线柱,其中灵敏电流计G的满偏电流为200 μA,已测得它的内阻为495.0 Ω.图中电阻箱读数为5.0 Ω.现将M、N接入某电路,发现灵敏电流计G刚好满偏,则根据以上数据计算可知( )
A.M、N两端的电压为1 mV
B.M、N两端的电压为100 mV
C.流过M、N的电流为2 μA
D.流过M、N的电流为20 mA

[解析] M、N两端电压U=IgRg=200×10-6×495 V=0.099 V=99 mV,故A、B错误;
流过M、N的电流I=Ig+=200×10-6 A+ A=0.02 A=20 mA,故C错误,D正确.
6. (多选) 用两个相同的小量程电流表G,分别改装成了两个量程不同的大量程电流表A1、A2,若A1的满偏电流大于A2,将A1、A2接入如图甲、乙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后,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甲中A1、A2的指针偏角相同
B.图乙中A1、A2的示数相同
C.G改装成A1、A2时要串联电阻,A1串联的电阻大
D.G改装成A1、A2时要并联电阻,A1并联的电阻大


[解析] 由于A1、A2都是由两个相同的小量程电流表G改装而成,图甲中A1、A2并联,根据小量程的电流表改装成大量程的电流表的改装原理可知,通过电流表G的电流相等,则A1、A2的指针偏角相同,故A正确;
图乙中A1、A2是串联,测量的都是电路中的电流,则A1、A2的示数相同,故B正确;
G改装成A1、A2时要并联电阻,并联的电阻越小量程越大,并联的电阻越大量程越小,A1的满偏电流大于A2,则A1并联的电阻小于A2并联的电阻,故C、D错误.
7. (多选)用两个相同的电流表G改装成量程不同的电流表A1和A2,其中A1的满偏电流是A2的2倍.现将它们接入电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若两表串联,则指针偏角θ1<θ2,两表示数相等
B.若两表串联,则指针偏角θ1=θ2,A1示数大于A2示数
C.若两表并联,则指针偏角θ1=θ2,A1示数大于A2示数
D.若两表并联,则指针偏角θ1>θ2,两表示数相等


[解析] 电流表G并联一个电阻R就改装成电流表A,A1的量程比A2的大,则与A1对应所并联的电阻R1比与A2对应所并联的电阻R2小,即R1若两电流表并联,如图乙所示,因两表头并联,
电压相等,流过表头的电流相等,指针偏角θ1=θ2,
但因R1所以A1的示数大于A2的示数,C正确,D错误.
1. (串、并联电路)如图所示,已知电阻 ,电流表A的示数是,则电流表(不计内阻)的示数是( )
A. B. C. D.
[解析] 并联,电流之比为电阻之比的倒
数,即电流之比为,则电流表的示数是电流表A的示数的,即,选项C正确.

2. (电表的改装)一个电流表的满偏电流,内阻为 .要把它改装成一个量程为的电压表,则应在电流表上( )
A.串联一个 的电阻 B.并联一个 的电阻
C.串联一个 的电阻 D.并联一个 的电阻
[解析] 把一个电流表改装成一个电压表,要串联一个电阻,B、D错误.通过电流表的电流为时,电流表两端的电压,串联电阻分担的电压,所以串联电阻的阻值,A错误,C正确.

3. (电表的改装)某同学将一毫安表改装成双量程电流表.如图所示.已知毫安表的内阻为 ,满偏电流为为定值电阻,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使用两个接线柱,则电表量程为
B.若使用两个接线柱,则电表量程为
C.若使用两个接线柱,则电表量程为
D.若使用两个接线柱,则电表量程为

[解析] 若使用两个接线柱,则与毫安表串联后再与并联,根据并联电路两端电压相等,可得,解得,故A错误,B正确;若使用两个接线柱,则串联后再与毫安表并联,根据并联电路两端电压相等,可得,解得,故C、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