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测试(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测试(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18 20:05: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人们常将山东称作齐鲁大地,将河北称作燕赵大地。这源于西周实行的
A.世袭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行省制
2.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③处应该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3.禹去世后,启继承了父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代国王,“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这标志着下列哪一制度的出现?(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4.“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孔子周游列国”,与“诸侯”“列国”的产生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5.甲骨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字,其内容主要涉及到的王朝是
A.商朝
B.夏朝
C.秦朝
D.西周
6.下图中的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竟屡次“烽火戏诸侯”。最初几次,诸侯都会带兵前来,保卫周王。诸侯这样做,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 http: / / www.21cnjy.com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7.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文物中能反映商朝社会生活的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8.下图材料反映出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9.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位于(

A.黄河流域
B.珠江流域
C.成都平原
D.太湖流域
10.我国奴隶社会时期在生产力方面的最大进步是(

A.弓箭的使用
B.青铜器的使用
C.牛耕的使用
D.铁器的使用
11.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牧野大战
②“烽火戏诸侯”
③国人暴动
④周平王迁都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③②④
D.④③②①
12.下列生产技术在商朝已经产生的有(

①铸造青铜器
②烧制瓷

制造玉器
④饲养家畜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西周时期诸侯对周王的义务的是(

①交纳贡品
②交纳赋税
③派兵作战
④服从命令
A.①②③④
B.②
C.②③
D.①③④
14.西周初年,疆域空前辽阔。周王为巩固对周边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反映的是(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宗法制
15.商鞅变法既是当时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争霸战争现实压力的必然结果。下列变法中的哪一举措最能体现出当时经济发展的需求?
A.建立县制
B.军功授爵
C.奖励耕战
D.承认土地私有
16.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了牛耕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17.成语故事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成语源于春秋争霸的是
A.退避三舍
B.围魏救赵
C.纸上谈兵
D.赤壁之战
18.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创办私学,打破官府对教育的垄断
B.编订《诗》《书》和《春秋》等作为教材
C.坚持因材施教,启发诱导等教学方法
D.晚年编写《论语》为后人提供了宝贵资料
19.《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商鞅变法
A.承认土地私有
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按军功授田赐爵
D.统一货币、度量衡
20.中国的汉字姓氏中,有许多起源于祖先的封地、封国,与这种现象直接相关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世袭制
C.郡县制
D.三公九卿制
21.孟子认为“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他的观点是:(

A.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B.要发展林业
C.要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D.要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22.“它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
( http: / / www.21cnjy.com )歼灭战,此场战役,发生于最有实力统一中国的秦赵两国,结果使赵国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令秦国国力大幅度超越同时代各国,极大地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这场战役是:(

A.马陵之战
B.长平之战
C.涿鹿之战
D.桂陵之战
23.楚庄王时期,楚国大举北进,长驱直入周
( http: / / www.21cnjy.com )天子所在伊水、洛水流域,并派人向周王室询问九鼎的大小、重量。请你判断和这个故事有关的成语是:(

A.一箭之仇
B.退避三舍
C.问鼎中原
D.一鸣惊人
24.某校七年级一班的同学在学习“商鞅变法”这课中,表演了一出历史短剧。下列各项,错误的是:(

A.甲同学扮演秦孝公任命商鞅主持变法
B.乙同学扮演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获得奖励
C.丙同学扮演获得军功的大将接受爵位
D.扮演秦孝公的甲同学向全国颁旨:废除土地私有制
25.小明同学在课本剧中扮演我国古代大思想家老子,下列属于他的台词是(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祸兮,福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D.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二、材料分析题(共25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当仁不让于师。”“温故而知新。”
材料二:某中学初一(8)班新学期刚刚开学,班上屡次出现乱扔纸屑、破坏公物的现象。为此班委会召开紧急会议,但大家意见不统一而争论了起来:
劳动委员:“一定要严厉惩罚,罚值日,实在不行一次罚10元。”
班长:“还是说服教育吧,一次不行就两次,相信他们会改的。”
生活委员:“随他们去吧,扔几张废纸而已,无所谓的事,根本不用管。”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哪一历史人物的言论?(1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什么?(1分)
(2)他的教育思想主要有哪些?(2分)他创立的学说对后世有何重要影响?(1分)
(3)材料二中劳动委员、班长和生活委员的话分别蕴含了战国时期哪三家思想学派的观点?请分别指出。(3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鞅
(1)商鞅变法时,
“不法古”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2)材料二中“秦王”指的是谁?“秦王扫六合”之后在政治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加强统治。
材料三:汉初分封的诸侯国,还有相当势力。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骑,和天子一样威风。他还自造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摘自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3)材料三反映了汉初社会的哪一问题?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4)以上三人实行的政治措施产生了什么共同作用?
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测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C
2.C
3.B
4.C
5.A
6.
7.C
8.B
9.C
10.B
11.C
12.A
13.B
14.B
15.D
16.A
17.A
18.D
19.C
20.A
21.D
22.B
23.C
24.D25.B
二、材料分析题(共25分)
26.(1)孔子、“仁”的学说(2分)。
(2)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求学生要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温故而知新(2分)。影响:孔子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1分)。
(3)劳动委员:法家;班长:儒家;生活委员:道家。(3分)
27.(1)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按军功授爵,建立县制。(4分)
(2)嬴政。(1分)最高统
( http: / / www.21cnjy.com )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4分)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1分)
(3)封国(诸侯、王国)势力过大;(2分)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土地分封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2分)
(4)加强了中央集权。(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