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语文园地一
学习了本单元课文,大家对“读文章,想画面”有了哪些阅读体验和收获?
交流平台
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让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情景之美,读《观潮》时,我仿佛身临其境,目睹钱塘江大潮汹涌澎湃的壮观景象。
读《走月亮》时,随着文章的描写,我脑子里就像放电视剧一样,一路走,一路欣赏月下的美景。
读《现代诗二首》时,我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想象着鸟儿驮着夕阳归巢,夕阳染红芦苇的美景:想象蓝天下,花牛在草地上自由自在的样子,不知不觉就读懂了这两首诗。
读《繁星》我仿佛听到了大海的声音,看到了一个人躺在甲板上,仰望满天的星空。
台”,总结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
看来大家对“读文章,想画面”都有了真切的阅读感受,我们来读读“交流平台”,总结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吧!
张芳:我能够根据文章中的描写想象画面。如读《观潮》,我仿佛看到了钱塘江潮由远及近、奔腾而来的样子。
潮由远及近、奔腾而来
见其形
李红:读了文章,我不仅能想象画面,还能“听”到声音。如读《走月亮》,我似乎听到了潺潺的溪流声、秋虫的鸣叫声……
听其声
赵亮:读文章,除了上面两位同学说的能想象画面和“听”到声音之外,我还能“闻”到味道。如《走月亮》中,那果园里的香味扑来,有雪梨、火把梨、紫葡萄……瓜果飘香,令人陶醉。
闻其味
阅读时除了上面几位同学说的阅读体验,你还能从阅读文章中获得什么呢?
还能尝到味道,有时书上描写到食物味道的时候,我也好像尝到了,还能触摸到,比如读到大熊猫毛茸茸的,我想起我们家的狗摸上去也是毛茸茸的,就能体会到大熊猫毛茸茸的感觉。
读文章时,调动多种感官边读边想象画面能帮助我们理解文意,也是一种享受阅读的好方法。
通过想象感受景物描写的作用,让自己身临其境。
听
视
嗅
味
触
看一看
闻一闻
听一听
尝一尝
摸一摸
人声鼎沸 锣鼓喧天 震耳欲聋
响彻云霄 低声细语 窃窃私语
鸦雀无声 悄无声息
请同学们读一读这八个词语,注意把词语读正确;再读一遍词语,你发现这两排词语有什么异同吗?
词句段运用
人声鼎沸 锣鼓喧天 震耳欲聋 响彻云霄
低声细语 窃窃私语 鸦雀无声 悄无声息
这些词语都是形容声音的。
第一排词语形容声音大,第二排词语形容声音小甚至没有声音。
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小组交流,读这些词语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听到了什么声音?
人声鼎沸 锣鼓喧天 震耳欲聋
响彻云霄 低声细语 窃窃私语
鸦雀无声 悄无声息
读一读下面的词语,说一说你想到了什么画面?
人声鼎沸
震耳欲聋
锣鼓喧天
响彻云霄
读“响彻云霄”时,我仿佛看到了“神州飞船”发射升空的场景,倒计时结束,只听一声巨响,火箭直入云霄!“响彻云霄”就是那种感觉。
你又想到了什么画面呢?
读一读下面的词语,说一说你想到了什么画面?
低声细语
悄无声息
窃窃私语
看到“雅雀无声”这个词,我就想到了一次期末考试。监考老师端坐在讲台上,同学们奋笔疾书,教室里一片安静,只听得到自己“咚咚咚”的心跳声和“沙沙沙”的写字声。
鸦雀无声
小结:读词语时,调动多种感官去感受,画面会更立体,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词语。
选一个事物,描述一下。
风
霎时
顿时
忽然
过了一会儿
一会儿工夫
0
请你描述一下烟花绽放的夜空
烟花
霎时
顿时
忽然
过了一会儿
一会儿工夫
0
请你描述一下雷雨的情景。
雷雨
霎时
顿时
忽然
过了一会儿
一会儿工夫
0
请你描述一下活泼可爱、顽皮好动的小狗
小狗
霎时
顿时
忽然
过了一会儿
一会儿工夫
0
我们常说要字迹工整,书写美观,可究竟怎样才能把字写的漂亮呢?
书写提示
一起来观察教材中的书写范例,结合右边的书写提示,谈谈把一段话写美观的要点吧!
字的中心要在横格的中线上,保持水平。
字距要差不多,标点符号和字之间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认真对待每次写字,
养成提笔练字的习惯。
要想把字写的美观,要注意什么呢?
1. 字的大小要基本一致。
2. 字距要差不多,标点符号和字之间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3. 字的中心要在横格的中线上,保持水平。
4. 正确握笔,坐姿端正,还要保持“三个一”。
认真对待每次写字,养成提笔就练字的好习惯。快拿起手中的笔开始练字吧!
教师小结
唐朝有位诗人,因擅长写山水诗而著名。宋朝大文学家苏轼赞誉他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就是王维。
日积月累
鹿柴(zhài):“柴”同“寨”,栅栏。此为地名。
“景”古时同“影”。
返景:夕阳返照的光。
但:只。闻:听见。
照:照耀(着)。
指导朗读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朗读节奏
"柴"同"寨",栅栏。此为地名。
如何理解题目 “鹿柴”
创作背景:鹿柴,是王维在辋川别业的胜景之一。辋川有胜景二十处,王维和他的好友裴迪逐处作诗,编为《辋川集》,这首诗是其中的第五首。
整体感知
山中空空荡荡不见人影,
只听得喧哗的人语声响。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只
听见
思考:(1)“返景”和“照”怎么理解?
返景:夕阳返照的光。
景:日光之影,古时同"影"。
照:照耀(着)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夕阳的金光射入深林中,青苔上映着昏黄的微光。
诗文意思:
空寂的山中不见一个人,只听到一阵人语声。太阳的一抹余晖返入深林,又照到林中的青苔上。
日夕见寒山,便为独往客。
不知深林事,但有麏麚迹。
鹿柴
(裴迪)
jūn jiā
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