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麻雀 第一课时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6 麻雀 第一课时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8 14:05: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麻雀》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嗅、奈”等6个生字,会写“嗅、呆”等13个生字,知道“挓挲”等词语的意思。
知道可以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事,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
知道可以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清楚展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知道可以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事,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
【教学过程】
情境创设 明晰单元目标
一、课前谈话
中国有句古语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天能和咱班的同学一起上课,老师非常开心。现在我要送一份礼物给大家。(出示表情图)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词?
开心
(1)你猜猜她为什么这么开心?
(2)出示整张图片,请图片中的同学说一说。
2.伤心
(1)这幅图是我们班的谁?
(2)还记得你为什么这么难过吗?
(3)这件事到现在都记得这么清楚,看来让你难忘。
二、揭示主题
1.同学们,就是这些哭哭笑笑、喜怒哀乐构成了我们多彩的生活,多彩的生活背后蕴藏着许多故事,值得我们把它记录下来。这个单元,我们就用“我手写我心,彩笔绘生活”。
2.师读单元语文要素。
3.学习完这个单元之后,我们也要试着自己动笔,用文字绘出生活的万花筒,把自己生活中一件有趣的事清楚地写下来。那我们怎么更好地去完成这篇习作呢?
3.走进目录:你们看,《麻雀》是大文豪屠格涅夫的作品,他把猎人和小动物间的故事写进了“猎人笔记”。《爬天都峰》记录的是游玩时发生的故事,记录的地方多了,就变成“旅行手记”。《我家的杏熟了》和《小木船》讲的是生活中令人难忘的小事,也就是“生活札记”。
所以在动笔之前,我们先去了解作家和我们身边的同龄人是怎样把一件事记清楚、写清楚的。
4.现在就让我们走进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麻雀》,上课。
板块一 梳理情节,感知“整体”写清楚
1.初读课文
昨天大家都已经预习了课文,这篇课文中主要有几个角色?(“我”(旁观者、记录者)、老麻雀、小麻雀、猎狗)课文围绕着它们三个,讲述了一段不寻常的故事。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本。
出示学习提示:
2.你们已经读完了课文,谁能告诉老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请1-2个学生说)
3.引导用词语概括起因、经过、结果(边说边补充板书)
(1)一只小麻雀怎么了?如果用一个词语来说,你们会吗?
抓住关键词“掉”
这就是故事的“起因”
小麻雀掉了之后,猎狗和老麻雀又有怎样的表现呢?
预设:猎狗想要“吃掉(攻击)”小麻雀
老麻雀要“保护(掩护)”小麻雀
猎狗被老麻雀“吓退(退缩)”了
这个精彩的过程就是故事的“经过”
故事的最后,“我”又是怎么做的?
抓住关键词“唤回”
这就是故事的“结果”
3.借助起因、经过、结果说一说这几个角色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4.小结学法:你看,厘清了角色之间的关系,知道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我们就能把这件事有顺序地说清楚了。恭喜你们,解锁了“写清楚”的初阶任务。
(板贴:“写清楚”初阶——按照顺序)
板块二 聚焦角色,体会“重点”写清楚
感受猎狗的凶猛
(出示图片:猎狗和麻雀对峙)我们把这个故事画成了一幅插图,从图片看,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猎狗?图片可以让我们有直观的感受,那猎狗到底凶不凶猛呢?我们到文章中找找依据。
出示学习活动一:猎狗(凶猛/不凶猛)?
交流汇报。
猎狗凶猛吗?你从猎狗的哪些表现感受到凶猛?
猎狗的哪种表现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交流后指名读 1-2人,用读表现凶猛)
预设:
张开:从猎狗的动作中你感受到了它的凶猛。(谁也想说自己的感受?)
露出牙齿:露出锋利的牙齿,它想干什么?
嗅了嗅:为什么要嗅一嗅?
齐读:让我们用朗读把猎狗的凶猛表现出来。
(4)屠格涅夫写清楚了自己看到的猎狗的表现,文中没有出现“凶猛”二字,我们的眼前却出现了一直凶猛的猎狗的形象。
二、感受麻雀的无畏
1.面对这么凶猛的猎狗,你觉得麻雀到底怕不怕呢?
2.出示学习活动二:麻雀(怕/不怕)猎狗?
3.交流词句,解决重难点(相机板贴关键词)
质疑“像一块石头似的”比喻的准确性
麻雀这么灵活,怎么可能像一块石头似的笨重地落在地上呢?
预设:速度快(从速度快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它是考虑了很久才飞下去救小麻雀的吗?)
引导理解:这句话比喻老麻雀当时内心的坚定,表现在动作上就像石头落地一样毫不犹豫。
从中你感受到这是一只怎样的麻雀?
理解“挓挲”意思
联系上下文猜一猜(你很会读书)
关注部首,结合图片说意思
正是因为害怕,麻雀全身的羽毛会根根树立。
联系猫和河豚:在自然界中,也有小动物受惊时会竖起毛刺,比如猫咪和河豚。
(4)引导想象:老麻雀在害怕什么?(孩子被抓走/自己被吃掉)
(5)小结:虽然老麻雀在极力保护自己的孩子,但是它知道自己和猎狗相差悬殊,它和孩子都有被吃掉的危险!
(6)用朗读展现麻雀的紧张和害怕。(你的朗读真有感染力)
理解“强大的力量”
你觉得这“强大的力量”是什么?
这就是母爱的力量。因为有了母爱,小小的麻雀有了与凶猛猎狗对抗的勇气!让我们读出它的勇敢无畏。
4.质疑:老麻雀一方面紧张害怕,一方法又勇敢无畏,作者这样写这不矛盾吗?
5.引导:害怕比自己强大的事物是动物的本能,但是保护自己的孩子是一位母亲的本能。紧张到极限,害怕到极限,更能凸显出老麻雀为了保护孩子奋不顾身的伟大形象。
6.齐读: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句子,感受麻雀的勇敢无畏。
聚焦“感官叠加”
1.作者为了把麻雀的勇敢无畏写清楚,仅仅是抓住动作吗?
预设:不是,还有声音。(板书中分类)
那我们来看看这两个句子,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说说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落在猎狗面前。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尖叫着。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交流不同之处。
“飞”“落”“挓挲”是作者看到的,“尖叫”是作者听到的。那“像一块石头似的”和“绝望”也是作者看到、听到的吗?
小结:说得非常好,作者不仅写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还加上了自己的想到的。用自己的全身心去感受它,这就是写清楚的进阶方法——感官叠加。
(板贴:“写清楚”进阶——感官叠加)
3.勾连旧知,出示以前学过的课文片段,强化“想到的”。其实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也已经接触到了这种表达方式。
4.把板贴中关于“想到的”关键词整理出来。
5.作者通过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展现了一只无畏的老麻雀,它的勇气吓退了猎狗。
6.我们一起来读第六自然段,谁能说一说猎狗的表现和之前有什么不同?
(1)抓住“看到的”:愣住 后退
(2)抓住“想到的”:可能
评:你的学习能力真强。
聚焦“角色替换”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刚才交流的片段,屠格涅夫先写了谁?再写谁?然后又写谁?(课件出示)
作者先写猎狗的凶猛,再写老麻雀的勇敢无畏,最后写猎狗的退缩,把麻雀和猎狗的表现交替着写,不仅是因为故事是按照这个顺序发展的,更是为了把这件事写清楚。
这就是我们要学的高阶方法——角色交替。
板块三 布置任务,总结方法
1.本文作者屠格涅夫被称为“小说家中的小说家”,今天我们通过感受他的细腻描写,学习到了写清楚的三个方法,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勇敢无畏的母亲的形象。在自然界中,像这样母亲保护孩子的故事其实还有很多,我们来看。
2.母鸡为了保护小鸡,敢于和强大的老鹰搏斗。
3.你能试着用我们今天学到的方法来写一写吗?请大家课后完成,我们下节课再来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