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音调
【知识点1】音调与发声体的形状、尺寸和材料的关系 1
【知识点2】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2
【知识点3】乐器音调的影响因素 2
【知识点4】音调 4
【题型1】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5
【题型2】人和一些动物发声和听觉频率范围 8
【知识点1】音调与发声体的形状、尺寸和材料的关系
振动频率的高低跟发声体的形状、尺寸和材料有关。一般情况下,发声体的长度越长,频率越低;长度越短;频率越高。
考查通过发声体的长短等判断音调的高低,以及通过实验现象探究音调与发声体的形状、尺寸和材料的关系。
例: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可以发出音调不同的声音,此时声音是由______(选填“瓶子和水”或“瓶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发出的声音音调最高的是______(填字母)瓶子。
分析:吹瓶口时,是空气柱振动发声,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
解析:解: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声音是瓶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用嘴吹气时,从左到右空气柱越来越长,空气柱振动越来越慢,音调越来越低,所以发出的声音音调最低的是H,发出的声音音调最高的是A。
故答案为:瓶内空气柱;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声音的产生、音调与频率关系等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特别要注意的是在敲击瓶子和吹瓶子的时候,发声体是不同的。
形状和尺寸: 例如, 弦乐器如吉他或小提琴, 弦越短、 越细、 张得越紧, 发声的音调就越高。 这是因为弦的长度、 厚度和紧张度都会影响其振动的频率, 从而影响音调的高低。
材料: 不同的材料对声音的传播速度和振动频率也有影响, 因此也会影响音调。 例如, 不同材质的琴弦在相同条件下会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知识点2】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物理学中,振动快慢用每秒振动的次数来表示,称为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以实际现象为背景,用声音的高低以及振动的次数来判断音调,常以选择题和填空题出现。
例:货车长时间行驶后,司机有时会用铁棍敲击车轮,凭借声音判断轮胎内的空气是否充足。这主要是因为空气充足时振动频率较大,则声音的( )
A.响度较大
B.音调较高
C.响度较小
D.音调较低
分析: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就越高。
解析:解:当拿根铁棍敲打车轮时,则轮胎振动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不同,即轮胎内空气越充足,敲击时轮胎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故选:B。
点评:此类问题要结合频率与音调的关系分析解答。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是指每秒振动的次数;注重结合实际,例如:女高音,男低音,“高”和“低”指的就是音调。向水壶中灌热水音调的变化,随着水的增多,水壶上方的空气柱变小,引起频率的变化,引起音调的变化。
【知识点3】乐器音调的影响因素
要研究音调的高低和什么因素有关,需用控制变量法.
(1)在粗细、长短相同时,改变弦的松紧,探究音调与弦的松紧的关系.
(2)在粗细、松紧相同时,改变弦的长短,探究音调与弦的长短的关系.
(3)在松紧、长短相同时,改变弦的粗细,探究音调与弦的粗细的关系.
考查乐器音调的影响因素的实验,包括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方法,数据分析,注意事项等内容。
例:在学习演奏小提琴的过程中,小明和同学们发现弦乐器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决定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经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一些不同规格的琴弦,如下表: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3)为了验证猜想三,小明选用编号为①、②的琴弦进行实验,则表中缺少的数据应为______。
分析: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解析:解:(1)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与琴弦的材料关系时,应该控制琴弦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改变材料,即选择③⑤;
(2)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与琴弦的长度关系时,应该控制琴弦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改变长度,即选择④⑤;
(3)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与琴弦的横截面积关系时,应该控制琴弦的材料和长度相同,改变横截面积,即缺少的数据中长度应该是20cm,横截面积应该是0.5mm2;
故答案为:(1)③⑤;(2)④⑤;(3)20;0.5。
点评:此题由探究影响音调与各因素的关系,考查对控制变量法的理解与应用,是中考的热点考题。
乐器音调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弦的粗细、弦的长度、弦的松紧程度。
(1)弦的粗细 :在琴弦的松紧程度和长度相同时,弦越细,音调越高。这是因为弦的粗细直接影响其振动频率,细弦振动更快,产生较高的音调。
(2)弦的长度 :在弦的粗细和松紧程度相同时,弦越短,音调越高。这是因为较短的弦振动频率更高,产生较高的音调。
(3)弦的松紧程度 :在弦的粗细和长度相同时,弦越紧,音调越高。松紧程度影响弦的振动频率,紧弦振动更快,从而产生较高的音调。
【知识点4】音调
(1)定义: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2)频率:每秒内振动的次数。
①单位:赫兹,简称赫;
②单位符号:Hz。
对于声音这部分知识强调应用:例如:吹笛子音调的变化、向水壶中灌热水音调的变化.中考中常以填空、选择和问答的题型出现.
例:歌曲《东方红》简谱中有如下片段:,其中的数字符号表示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速度
分析: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①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频率有关,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②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与振幅有关,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③不同物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解析:解:简谱中数字符号表示声音的音调,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三个特性,属于基础知识考查。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是指每秒振动的次数;注重结合实际,例如:女高音,男低音,“高”和“低”指的就是音调.向水壶中灌热水音调的变化,硬纸片接触发声齿轮等.
【题型1】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典型例题】如图是儿歌“两只老虎”的一段歌词与乐谱,如表是一组音阶及其频率。小艾同学正确演唱“跑得快”这三个字时,关于声音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声带振动频率越来越高
B.声带振动频率越来越低
C.声波的传播速度逐渐增大
D.声波的传播速度逐渐减小
【答案】A
【解析】通过乐谱判断出频率在逐渐升高,音调升高,故A正确,B错误;
声音的传播速度的大小与音调无关,故CD错误。
【举一反三1】把一条粗细均匀的长金属管截成长度不等的四段,然后把这四段金属管由长到短依次排列悬挂起来,如图所示,若有锤子分别敲击四段金属管时,它们都会发出声音,其音调( )
A.最低的是金属管1
B.最高的是金属管1
C.都相同
D.跟敲击的位置有关
【答案】A
【解析】由于金属管的粗细、材料均相同,但长度不同,所以我们用锤子敲击四段金属管时,长的振动的较慢,短的振动的较快,即据图能看出,1管振动的最慢,频率最小,音调最低;4管振动的最快,频率最大,音调最高。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举一反三2】把一条粗细均匀的长金属管截成长度不等的四段,然后把这四段金属管由长到短依次排列悬挂起来,如图所示,若有锤子分别敲击四段金属管时,它们都会发出声音,其音调( )
A.最低的是金属管1
B.最高的是金属管1
C.都相同
D.跟敲击的位置有关
【答案】A
【解析】由于金属管的粗细、材料均相同,但长度不同,所以我们用锤子敲击四段金属管时,长的振动的较慢,短的振动的较快,即据图能看出,1管振动的最慢,频率最小,音调最低;4管振动的最快,频率最大,音调最高。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举一反三3】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7、1”的声音来;而用嘴吹每个瓶子的上端,可以发出哨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左至右敲击瓶子时,音调逐渐降低
B.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
C.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
D.从左至右用嘴吹气时,哨声的音调逐渐降低
【答案】D
【解析】敲击瓶子时,声音是由瓶子和瓶中水振动产生的,即瓶子和瓶中水是声源,从左至右水柱越来越短,振动频率越来越大,音调逐渐升高,故AB错误;
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即声源是瓶内空气柱,故C错误;
从左至右用嘴吹气时,瓶内空气柱越来越高,振动频率越来越小,哨声的音调逐渐降低,故D正确。
【举一反三4】古筝是通过演奏者拨动琴弦,使琴弦_____而发声的。演奏时,分别拨动长度、粗细不同的琴弦,古筝就能发出 不同的声音。
【答案】振动 音调
【解析】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古筝是通过演奏者拨动琴弦,使琴弦振动而发声的。
演奏时,分别拨动长度、粗细不同的琴弦,琴弦的振动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举一反三5】如图所示为足球哨,吹哨时哨子内空气柱振动发出响声,流过哨子口的气流速度会影响哨子的发声频率。实验证明气流速度越大发声频率越高,即发声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越高。
【答案】音调
【解析】气流速度越大,空气振动越快,发声频率越高,即发声的音调越高。
【举一反三6】如图所示是钢琴的部分琴键,数字是琴键对应的琴弦振动时的频率(单位为Hz)。当演员从右向左按下琴键时,发出声音的音调越来越 (选填“高”或“低”)。
【答案】低
【解析】声音的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快,音调越高。由图可知,从右向左琴键的振动频率逐渐减小,因此音调越来越低。
【题型2】人和一些动物发声和听觉频率范围
【典型例题】根据图给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能听到蝙蝠发出的所有频率的声音
B.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为20~20000Hz
C.人听觉频率范围比人发声频率范围要小
D.15Hz的声音只要振幅足够大,人耳是能听到的
【答案】B
【解析】根据图片可得,人耳只能听到20~20000Hz的声音,人和蝙蝠的发声频率范围为10000~120000Hz,因此人不能听到蝙蝠发出的所有频率的声音,故A错误,B正确;
人听觉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人发声频率范围是85~1100Hz,所以人听觉频率范围比人发声频率范围要大,故C错误;
人听觉频率范围是20~20000Hz,因此15Hz的声音不在人的听觉范围,振幅再大也听不到,故D错误。
故选B。
【举一反三1】养狗成为一种“时尚”,但遛狗伤人事故也时有发生,超声驱狗器应运而生。当对着狗一按开关,狗好像听到巨大的噪声而躲开,而旁边的人什么也没听见。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人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小
B.人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的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C.人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D.人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声波的频率不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内
【答案】D
【解析】人的听觉范围是20~20000Hz,狗的听觉范围是15~50000Hz,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驱狗器发出声波的频率不在人耳能够感受的频率范围内,而在狗的听觉范围之内,所以对着狗一按开关,狗好像听到巨大的噪声而躲开,而旁边的人什么也没听见,故D正确,ABC错误。
【举一反三2】养狗成为一种“时尚”,但遛狗伤人事故也时有发生,超声驱狗器应运而生。当对着狗一按开关,狗好像听到巨大的噪声而躲开,而旁边的人什么也没听见。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人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小
B.人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的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C.人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D.人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声波的频率不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内
【答案】D
【解析】人的听觉范围是20~20000Hz,狗的听觉范围是15~50000Hz,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驱狗器发出声波的频率不在人耳能够感受的频率范围内,而在狗的听觉范围之内,所以对着狗一按开关,狗好像听到巨大的噪声而躲开,而旁边的人什么也没听见,故D正确,ABC错误。
【举一反三3】根据如图所给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象可以发出频率为的声音
B.人能听到大象发出的部分频率的声音
C.人能听到频率为的声音
D.人听觉频率范围比大象听觉频率范围要大
【答案】B
【解析】根据图可知,大象的发声频率为10Hz到,故A错误;
人的听觉频率为20Hz到20000Hz,结合A可知,人能听到大象发出的部分频率的声音,故B正确;
根据图可知,人的听觉频率为20Hz到20000Hz,人不能听到频率为的超声波,故C错误;
根据图可知,人听觉频率范围比大象听觉频率范围要小,故D错误。
【举一反三4】如图所示,人类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 。某苍蝇飞行时2min内翅膀振动42000次,则频率是 Hz;而蝴蝶翅膀的振动频率是8Hz,即它每秒内振动 次; (选填“苍蝇”或“蝴蝶”)翅膀振动的频率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蝴蝶翅膀振动的频率大象能听见吗? 。
【答案】20 Hz~20000Hz 350 8 苍蝇 能
【解析】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为。
频率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苍蝇在飞行时,内翅膀振动了次,则频率为
即苍蝇翅膀振动的频率是。
蝴蝶翅膀振动的频率是,则表示它每秒振动次。
人耳的听觉范围是,所以人耳不能听到蝴蝶翅膀振动的声音,可以听见苍蝇飞来飞去的声音。
由图知,大象的听觉范围为,蝴蝶翅膀振动的频率为,属于次声波,大象能听见。
【举一反三5】升旗时,广播声中雄壮的国歌声是通过 传入耳朵的;某种昆虫翅膀振动的频率是12Hz,翅膀振动发声属于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人类的耳朵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这种声音。
【答案】空气 次声波 不能
【解析】升旗时,广播声中雄壮的国歌声是通过空气传入耳朵。
超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Hz,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Hz,所以昆虫发出的声音为次声波。
人类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为20~20000Hz,故人类不能听到该昆虫发出的声音。
【举一反三6】昆虫的翅膀在10s内振动了30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 Hz,人类 听到这种声音。(选填“能”或“不能”)
【答案】300 能
【解析】它振动的频率是
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20000Hz,所以人类能听到这种声音。2.2音调
【知识点1】音调与发声体的形状、尺寸和材料的关系 1
【知识点2】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2
【知识点3】乐器音调的影响因素 2
【知识点4】音调 4
【题型1】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5
【题型2】人和一些动物发声和听觉频率范围 7
【知识点1】音调与发声体的形状、尺寸和材料的关系
振动频率的高低跟发声体的形状、尺寸和材料有关。一般情况下,发声体的长度越长,频率越低;长度越短;频率越高。
考查通过发声体的长短等判断音调的高低,以及通过实验现象探究音调与发声体的形状、尺寸和材料的关系。
例: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可以发出音调不同的声音,此时声音是由______(选填“瓶子和水”或“瓶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发出的声音音调最高的是______(填字母)瓶子。
分析:吹瓶口时,是空气柱振动发声,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
解析:解: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声音是瓶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用嘴吹气时,从左到右空气柱越来越长,空气柱振动越来越慢,音调越来越低,所以发出的声音音调最低的是H,发出的声音音调最高的是A。
故答案为:瓶内空气柱;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声音的产生、音调与频率关系等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特别要注意的是在敲击瓶子和吹瓶子的时候,发声体是不同的。
形状和尺寸: 例如, 弦乐器如吉他或小提琴, 弦越短、 越细、 张得越紧, 发声的音调就越高。 这是因为弦的长度、 厚度和紧张度都会影响其振动的频率, 从而影响音调的高低。
材料: 不同的材料对声音的传播速度和振动频率也有影响, 因此也会影响音调。 例如, 不同材质的琴弦在相同条件下会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知识点2】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物理学中,振动快慢用每秒振动的次数来表示,称为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以实际现象为背景,用声音的高低以及振动的次数来判断音调,常以选择题和填空题出现。
例:货车长时间行驶后,司机有时会用铁棍敲击车轮,凭借声音判断轮胎内的空气是否充足。这主要是因为空气充足时振动频率较大,则声音的( )
A.响度较大
B.音调较高
C.响度较小
D.音调较低
分析: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就越高。
解析:解:当拿根铁棍敲打车轮时,则轮胎振动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不同,即轮胎内空气越充足,敲击时轮胎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故选:B。
点评:此类问题要结合频率与音调的关系分析解答。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是指每秒振动的次数;注重结合实际,例如:女高音,男低音,“高”和“低”指的就是音调。向水壶中灌热水音调的变化,随着水的增多,水壶上方的空气柱变小,引起频率的变化,引起音调的变化。
【知识点3】乐器音调的影响因素
要研究音调的高低和什么因素有关,需用控制变量法.
(1)在粗细、长短相同时,改变弦的松紧,探究音调与弦的松紧的关系.
(2)在粗细、松紧相同时,改变弦的长短,探究音调与弦的长短的关系.
(3)在松紧、长短相同时,改变弦的粗细,探究音调与弦的粗细的关系.
考查乐器音调的影响因素的实验,包括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方法,数据分析,注意事项等内容。
例:在学习演奏小提琴的过程中,小明和同学们发现弦乐器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决定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经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一些不同规格的琴弦,如下表: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3)为了验证猜想三,小明选用编号为①、②的琴弦进行实验,则表中缺少的数据应为______。
分析: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解析:解:(1)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与琴弦的材料关系时,应该控制琴弦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改变材料,即选择③⑤;
(2)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与琴弦的长度关系时,应该控制琴弦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改变长度,即选择④⑤;
(3)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与琴弦的横截面积关系时,应该控制琴弦的材料和长度相同,改变横截面积,即缺少的数据中长度应该是20cm,横截面积应该是0.5mm2;
故答案为:(1)③⑤;(2)④⑤;(3)20;0.5。
点评:此题由探究影响音调与各因素的关系,考查对控制变量法的理解与应用,是中考的热点考题。
乐器音调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弦的粗细、弦的长度、弦的松紧程度。
(1)弦的粗细 :在琴弦的松紧程度和长度相同时,弦越细,音调越高。这是因为弦的粗细直接影响其振动频率,细弦振动更快,产生较高的音调。
(2)弦的长度 :在弦的粗细和松紧程度相同时,弦越短,音调越高。这是因为较短的弦振动频率更高,产生较高的音调。
(3)弦的松紧程度 :在弦的粗细和长度相同时,弦越紧,音调越高。松紧程度影响弦的振动频率,紧弦振动更快,从而产生较高的音调。
【知识点4】音调
(1)定义: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2)频率:每秒内振动的次数。
①单位:赫兹,简称赫;
②单位符号:Hz。
对于声音这部分知识强调应用:例如:吹笛子音调的变化、向水壶中灌热水音调的变化.中考中常以填空、选择和问答的题型出现.
例:歌曲《东方红》简谱中有如下片段:,其中的数字符号表示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速度
分析: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①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频率有关,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②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与振幅有关,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③不同物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解析:解:简谱中数字符号表示声音的音调,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三个特性,属于基础知识考查。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是指每秒振动的次数;注重结合实际,例如:女高音,男低音,“高”和“低”指的就是音调.向水壶中灌热水音调的变化,硬纸片接触发声齿轮等.
【题型1】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典型例题】如图是儿歌“两只老虎”的一段歌词与乐谱,如表是一组音阶及其频率。小艾同学正确演唱“跑得快”这三个字时,关于声音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声带振动频率越来越高
B.声带振动频率越来越低
C.声波的传播速度逐渐增大
D.声波的传播速度逐渐减小
【举一反三1】把一条粗细均匀的长金属管截成长度不等的四段,然后把这四段金属管由长到短依次排列悬挂起来,如图所示,若有锤子分别敲击四段金属管时,它们都会发出声音,其音调( )
A.最低的是金属管1
B.最高的是金属管1
C.都相同
D.跟敲击的位置有关
【举一反三2】把一条粗细均匀的长金属管截成长度不等的四段,然后把这四段金属管由长到短依次排列悬挂起来,如图所示,若有锤子分别敲击四段金属管时,它们都会发出声音,其音调( )
A.最低的是金属管1
B.最高的是金属管1
C.都相同
D.跟敲击的位置有关
【举一反三3】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7、1”的声音来;而用嘴吹每个瓶子的上端,可以发出哨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左至右敲击瓶子时,音调逐渐降低
B.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
C.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
D.从左至右用嘴吹气时,哨声的音调逐渐降低
【举一反三4】古筝是通过演奏者拨动琴弦,使琴弦_____而发声的。演奏时,分别拨动长度、粗细不同的琴弦,古筝就能发出 不同的声音。
【举一反三5】如图所示为足球哨,吹哨时哨子内空气柱振动发出响声,流过哨子口的气流速度会影响哨子的发声频率。实验证明气流速度越大发声频率越高,即发声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越高。
【举一反三6】如图所示是钢琴的部分琴键,数字是琴键对应的琴弦振动时的频率(单位为Hz)。当演员从右向左按下琴键时,发出声音的音调越来越 (选填“高”或“低”)。
【题型2】人和一些动物发声和听觉频率范围
【典型例题】根据图给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能听到蝙蝠发出的所有频率的声音
B.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为20~20000Hz
C.人听觉频率范围比人发声频率范围要小
D.15Hz的声音只要振幅足够大,人耳是能听到的
【举一反三1】养狗成为一种“时尚”,但遛狗伤人事故也时有发生,超声驱狗器应运而生。当对着狗一按开关,狗好像听到巨大的噪声而躲开,而旁边的人什么也没听见。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人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小
B.人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的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C.人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D.人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声波的频率不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内
【举一反三2】养狗成为一种“时尚”,但遛狗伤人事故也时有发生,超声驱狗器应运而生。当对着狗一按开关,狗好像听到巨大的噪声而躲开,而旁边的人什么也没听见。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人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小
B.人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的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C.人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D.人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声波的频率不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内
【举一反三3】根据如图所给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象可以发出频率为的声音
B.人能听到大象发出的部分频率的声音
C.人能听到频率为的声音
D.人听觉频率范围比大象听觉频率范围要大
【举一反三4】如图所示,人类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 。某苍蝇飞行时2min内翅膀振动42000次,则频率是 Hz;而蝴蝶翅膀的振动频率是8Hz,即它每秒内振动 次; (选填“苍蝇”或“蝴蝶”)翅膀振动的频率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蝴蝶翅膀振动的频率大象能听见吗? 。
【举一反三5】升旗时,广播声中雄壮的国歌声是通过 传入耳朵的;某种昆虫翅膀振动的频率是12Hz,翅膀振动发声属于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人类的耳朵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这种声音。
【举一反三6】昆虫的翅膀在10s内振动了30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 Hz,人类 听到这种声音。(选填“能”或“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