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响度与音色 同步课堂(学生版+答案版)2025-2026学年沪粤版(2024)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3响度与音色 同步课堂(学生版+答案版)2025-2026学年沪粤版(2024)八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9-19 06:46:29

文档简介

2.3响度与音色
【知识点1】根据音色辨别发声体 1
【知识点2】探究影响响度的因素 2
【知识点3】音调、响度、音色的比较 3
【知识点4】响度与振幅、距离发声体的关系 4
【题型1】音色的理解 5
【题型2】根据波形图判断声音的特性 6
【题型3】响度 8
【题型4】音调、响度与音色的综合 10
【知识点1】根据音色辨别发声体
音色: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
中考中常以填空、选择的题型出现.主要考查辨别熟人的声音靠什么,辨别乐器的声音靠什么.
例:天津时调是天津曲艺中最有代表性的曲种之一。观看演出时,人们能分辨出四胡、扬琴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振幅
分析:音色是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
解析:解:人们能分辨出四胡、扬琴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音色不同,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音色,比较简单。
音色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区别声音就是靠音色.辨别熟人的声音、辨别乐器的声音靠的都是音色.模仿赵本山的声音很像就是模仿的音色像,通过敲击瓷器,根据声音判断瓷器是否破损也是靠音色.
【知识点2】探究影响响度的因素
实验器材:铁架台、乒乓球、细线、音叉、小锤。
实验方法:转换法
实验步骤:
(1)用细线将乒乓球系住,挂在铁架台上,高度与音叉上端相平;
(2)将音叉紧贴乒乓球放好,用小锤轻敲音叉,观察乒乓球弹开的距离;
(3)用小锤重击音叉,再次观察乒乓球弹开的距离。
实验现象:当用力击打音叉后,乒乓球被弹开的距离明显变大,音叉发出的声音响度明显变大。
实验结论: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考查探究影响响度的因素的实验,包括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方法,数据分析,注意事项等内容。
例:探究声音的特征:
(1)如图甲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主要改变声音的______;实验时用力越大,观察到小纸团跳得越高,说明鼓面的______越大。
(2)如图乙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______(选填“钢尺”或“桌面被拍打”)振动发出的声音;若用此装置探究“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应保持______不变,改变______;若用此装置探究“影响声音音调的因素”,应保持______不变,改变______。(后四空直接选填字母:A.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B.拨动钢尺的力度)
分析:音调指声音的高低,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跟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距离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在探究时,要用到控制变量法。
解析:解:(1)图甲中,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鼓面振幅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用力越大,听到的鼓声越响,观察到小纸团跳得越高,由此可得: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图乙中,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
若用此装置探究“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根据控制变量法,应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改变拨动钢尺的力度。
探究“影响声音音调的因素”,根据控制变量法,应保持拨动钢尺的力度不变,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
故答案为:(1)响度;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2)钢尺;A;B;B;A。
点评:能正确区分声音的三要素并能够搞清影响它们的因素: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该实验中,采用了转换法,即将音叉的振动转化成了乒乓球的运动,乒乓球运动的越远,振动的幅度越大。
【知识点3】音调、响度、音色的比较
(1)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3)音色: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
辨别音调、响度和音色的特性,常以选择填空考查为主。
例:编钟是我国古代的击打乐器,由若干个大小不同的钟有次序地悬挂在木架上编成一组或几组。当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时,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
分析: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质量大、体积大的物体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
解析:解:编钟由一套大小不同的钟组成,质量大、体积大的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相反,质量小、体积小的容易振动,频率大,音调高,故用相同的力敲打大小不同的编钟时,编钟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故选:B。点评: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1)音调和响度是常放在一起考的一对声音的特性,要注意二者分别指声音的高低和大小,音调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响度由振幅决定。
(2)在不同情境下“高”和“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二者的区分是常考点。
【知识点4】响度与振幅、距离发声体的关系
(1)振幅:物体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
(2)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少。
(3)响度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的关系:距离发声体越远,声音越分散,听到的声音响度越小;距离发声体越近,听到的声音响度越大。
考查以实际现象为背景,用声音的振幅以及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来判断响度,常以选择题和填空题出现。
例:2023年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演员们以水为礼,击鼓迎宾。演员用力击打鼓面,是为了增大鼓声的_____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分析:响度和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要增大鼓声的响度可以通过增大振幅的方法。
解析:解:演员用更大的力击打鼓面,鼓面的振幅变大,则响度变大。
故答案为:响度。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是一道基础题,熟记即可。
响度是指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用力击鼓和轻敲鼓面,鼓面振动的幅度不同,鼓声的响度不同.男低音放声歌唱,女高音轻声伴唱,男低音响度大,女高音响度小,但是音调高.
【题型1】音色的理解
【典型例题】“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两句千古传诵的名句,被誉为“文外独绝”。下列关于人们听到的蝉叫声和鸟鸣声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们根据响度来辨别蝉叫声和鸟鸣声
B.都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C.人离蝉和鸟越近,听到声音的音调越高
D.都是由于人耳鼓膜振动产生的
【举一反三1】口技是杂技的一种,表演者用口模仿各种声音,能使听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口技表演者在模仿声音时主要模仿的是声音的(  )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音速
【举一反三2】新一代的声纹锁方便了人们的生活,真正实现了“芝麻开门”的神话,声纹锁辨别声音是依据(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音质
【举一反三3】下列哪种乐器的发声体与其他三种不同( )
A.铜锣 B.唢呐 C.笙 D.竹笛
【举一反三4】“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教室里传来《光荣啊,中国共青团》的歌声,小明一听便知道是小英在唱歌。他能确定是小英,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举一反三5】唢呐是我国的民族管乐器,人们能通过其演奏出的不同鸟鸣声,可以区分各种鸟,主要是因为不同鸟发出声音的_________不同。
【举一反三6】在《荀子·议兵》中说到:“闻鼓声而进,闻金声而退。”击鼓和鸣金是古代军事指挥的号令,这里士兵是根据声音的 (填声音的特性)来确定进退的。
【举一反三7】如图所示是一新款智能屏,它可以和“主人”进行语音交流,接收“主人”指令,播放音乐,播报天气,还具有模仿父母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讲故事哄娃入睡的功能,它和“主人”进行语音交流是通过 传播的。
【举一反三8】唢呐是我国的民族管乐器,人们能通过其演奏出的不同鸟鸣声,可以区分各种鸟,主要是因为不同鸟发出声音的_________不同。
【题型2】根据波形图判断声音的特性
【典型例题】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B.甲、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C.乙、丁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D.甲、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
【举一反三1】小明吹奏了长笛的一个音。如图1,甲、乙两个相同设置的声音监测器在距离小明不同位置进行了监测,分别测得该声音相应的波形图如图2。根据图2的信息,该声音在传播过程中(  )
A.音调降低 B.响度减小 C.音色改变 D.传播速度减小
【举一反三2】小明利用实验室内的示波器,将几种不同发声体的振动的情况显示在屏幕上,关于这四种声音说法正确的是(  )
A.乙是噪声,其余的属于乐音
B.甲和丙具有相同的响度,但丙的音调更低
C.乙和丁具有不同的音调和音色
D.乙和丁的响度、音色、音调都不一样
【举一反三3】用木槌敲击同一音叉,一次重敲,一次轻敲,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的输出声波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次敲击音色相同,图乙是重敲时的声波图
B.甲的音量比乙的音量大,甲的音调也比乙的音调高
C.两次敲击音调、音色都相同,图乙是轻敲时的声波图
D.重敲时音调高,图甲是重敲时的声波图
【举一反三4】小明吹奏了长笛的一个音。如图1,甲、乙两个相同设置的声音监测器在距离小明不同位置进行了监测,分别测得该声音相应的波形图如图2。根据图2的信息,该声音在传播过程中(  )
A.音调降低 B.响度减小 C.音色改变 D.传播速度减小
【举一反三5】如图甲所示,拿一张硬纸片两次分别用大小相等的力划过木梳齿,但两次划过木梳齿的快慢不同,听到声音的      不同;如图乙所示的a、b分别是两次划动时声音在同一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图,则较快划过木梳齿时发出声音的波形图是      。
【举一反三6】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声音传入话筒中,能变为电信号,通过示波器能直观地显示出声波的波形。如图所示,先后在话筒前敲响两个音叉,示波器显示出波形,可判断甲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比乙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更   (选填“高”或“低”)一些,甲、乙两种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选填“甲快”、“乙快”或“甲、乙一样快”)。
【举一反三7】如图甲所示,拿一张硬纸片两次分别用大小相等的力划过木梳齿,但两次划过木梳齿的快慢不同,听到声音的      不同;如图乙所示的a、b分别是两次划动时声音在同一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图,则较快划过木梳齿时发出声音的波形图是      。
【举一反三8】观察图中同一示波器(各种条件都相同)屏幕显示的甲、乙、丙三种声音的波形图可知它们的音调    ,响度    ,音色    (均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题型3】响度
【典型例题】声音的响度,决定于发声体的(  )
A.振动频率 B.振动幅度 C.振动时间 D.形状结构
【举一反三1】如图所示,是运动会比赛场上同学们敲鼓为运动健儿们加油的场景。若用更大力敲鼓,则主要改变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速度
【举一反三2】放烟火是中国民间古老的节日民俗活动,是以火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烟花升入空中绽放出光彩,好几公里外的人都能看到。离燃放烟花点近的人听到的声音响度      (选填“大于”或“小于”)离燃放烟花点远的人,这说明声音响度的大小与      有关。
【举一反三3】2024年春晚舞台上,一场名为《鼓舞龙腾》的开场歌舞精彩亮相舞台上,一群身着艳丽服装的舞者手持龙腾鼓,随着激扬的音乐节奏,敲击出雄壮有力的鼓点,仿佛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激情与活力的世界。鼓声是由鼓面      产生的,敲击鼓面的力度不同,在距离发声体的远近相同时,同一观众听到声音的      不同。
【举一反三4】小明同学住在繁华的闹市中心,夜深了,街道上车辆的喇叭声、小贩的叫卖声仍不绝于耳,噪声污染严重。小明想制作一个防噪声的耳罩,通过学习了“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来选择一种隔音性能好的材料做耳罩的填充物,以下是他和同学们活动的部分过程,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此次活动。
(1)准备的实验器材除了待检测的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外,还有音叉、闹钟、鞋盒,实验中适合做声源的是 ;
(2)小明将声源放进鞋盒,在其四周塞满待测填充材料,设计了以下 AB 两种实验方案:
A.站在距鞋盒一定的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下面分别是方案A和方案B所设计的实验表格和实验中得到的现象记录情况,你认为最佳的是方案 。
(3)根据实验可知,待测材料中隔声性能最好的是
【题型4】音调、响度与音色的综合
【典型例题】乐师有时需要调整琴弦的长度,这主要是为了改变乐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节奏
【举一反三1】在我国古代,钟被视为金属乐器之首,在《天工开物》中有记载“其声一宣,大者闻十里,小者亦及里之余。”这段记载中的“大”、 “小”是指声音的哪一个特性(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频率
【举一反三2】太原社火是山西省历史悠久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2024年“龙腾盛世”元宵节社火展演现场,气势磅礴的锣鼓铿锵震天,声如滚滚春雷、万马奔腾,寓意着太平盛世,五谷丰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鼓声是由鼓皮振动产生的
B.锣敲的越快,锣声响度越大
C.锣和鼓发出声音的音色相同
D.锣鼓震天说明锣鼓声可在真空中传播
【举一反三3】在演奏时,钢琴和竖笛发出的声音可能具有相同的( )
A.音调和音色 B.响度和音色 C.音调和响度 D.音调、响度和音色
【举一反三4】舞台上,两个女高音歌手在合唱一首歌。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 高,观众能分辨出不同歌手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 不同。(填写声音的特性)
【举一反三5】2022年10月12日,神舟十四乘组的陈冬、刘洋、蔡旭哲三位宇航员,进行了太空授课,宇航员的声音是靠声带的__________产生的,观众能听出是刘洋的声音,这是通过声音的     辨别出来的。宇航员用葫芦丝演奏《月光下的凤尾竹》,用相同的力气吹奏“葫芦丝”时按不同的孔,可以改变声音的     (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举一反三6】《诗经》有云:“伯氏吹埙,仲氏吹篪。”如图所示,埙是我国最古老的闭口吹奏乐器,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   ;用不同力度吹奏,主要改变声音的   (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2.3响度与音色
【知识点1】根据音色辨别发声体 1
【知识点2】探究影响响度的因素 2
【知识点3】音调、响度、音色的比较 3
【知识点4】响度与振幅、距离发声体的关系 4
【题型1】音色的理解 5
【题型2】根据波形图判断声音的特性 7
【题型3】响度 11
【题型4】音调、响度与音色的综合 13
【知识点1】根据音色辨别发声体
音色: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
中考中常以填空、选择的题型出现.主要考查辨别熟人的声音靠什么,辨别乐器的声音靠什么.
例:天津时调是天津曲艺中最有代表性的曲种之一。观看演出时,人们能分辨出四胡、扬琴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振幅
分析:音色是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
解析:解:人们能分辨出四胡、扬琴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音色不同,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音色,比较简单。
音色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区别声音就是靠音色.辨别熟人的声音、辨别乐器的声音靠的都是音色.模仿赵本山的声音很像就是模仿的音色像,通过敲击瓷器,根据声音判断瓷器是否破损也是靠音色.
【知识点2】探究影响响度的因素
实验器材:铁架台、乒乓球、细线、音叉、小锤。
实验方法:转换法
实验步骤:
(1)用细线将乒乓球系住,挂在铁架台上,高度与音叉上端相平;
(2)将音叉紧贴乒乓球放好,用小锤轻敲音叉,观察乒乓球弹开的距离;
(3)用小锤重击音叉,再次观察乒乓球弹开的距离。
实验现象:当用力击打音叉后,乒乓球被弹开的距离明显变大,音叉发出的声音响度明显变大。
实验结论: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考查探究影响响度的因素的实验,包括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方法,数据分析,注意事项等内容。
例:探究声音的特征:
(1)如图甲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主要改变声音的______;实验时用力越大,观察到小纸团跳得越高,说明鼓面的______越大。
(2)如图乙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______(选填“钢尺”或“桌面被拍打”)振动发出的声音;若用此装置探究“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应保持______不变,改变______;若用此装置探究“影响声音音调的因素”,应保持______不变,改变______。(后四空直接选填字母:A.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B.拨动钢尺的力度)
分析:音调指声音的高低,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跟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距离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在探究时,要用到控制变量法。
解析:解:(1)图甲中,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鼓面振幅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用力越大,听到的鼓声越响,观察到小纸团跳得越高,由此可得: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图乙中,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
若用此装置探究“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根据控制变量法,应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改变拨动钢尺的力度。
探究“影响声音音调的因素”,根据控制变量法,应保持拨动钢尺的力度不变,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
故答案为:(1)响度;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2)钢尺;A;B;B;A。
点评:能正确区分声音的三要素并能够搞清影响它们的因素: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该实验中,采用了转换法,即将音叉的振动转化成了乒乓球的运动,乒乓球运动的越远,振动的幅度越大。
【知识点3】音调、响度、音色的比较
(1)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3)音色: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
辨别音调、响度和音色的特性,常以选择填空考查为主。
例:编钟是我国古代的击打乐器,由若干个大小不同的钟有次序地悬挂在木架上编成一组或几组。当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时,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
分析: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质量大、体积大的物体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
解析:解:编钟由一套大小不同的钟组成,质量大、体积大的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相反,质量小、体积小的容易振动,频率大,音调高,故用相同的力敲打大小不同的编钟时,编钟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故选:B。点评: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1)音调和响度是常放在一起考的一对声音的特性,要注意二者分别指声音的高低和大小,音调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响度由振幅决定。
(2)在不同情境下“高”和“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二者的区分是常考点。
【知识点4】响度与振幅、距离发声体的关系
(1)振幅:物体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
(2)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少。
(3)响度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的关系:距离发声体越远,声音越分散,听到的声音响度越小;距离发声体越近,听到的声音响度越大。
考查以实际现象为背景,用声音的振幅以及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来判断响度,常以选择题和填空题出现。
例:2023年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演员们以水为礼,击鼓迎宾。演员用力击打鼓面,是为了增大鼓声的_____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分析:响度和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要增大鼓声的响度可以通过增大振幅的方法。
解析:解:演员用更大的力击打鼓面,鼓面的振幅变大,则响度变大。
故答案为:响度。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是一道基础题,熟记即可。
响度是指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用力击鼓和轻敲鼓面,鼓面振动的幅度不同,鼓声的响度不同.男低音放声歌唱,女高音轻声伴唱,男低音响度大,女高音响度小,但是音调高.
【题型1】音色的理解
【典型例题】“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两句千古传诵的名句,被誉为“文外独绝”。下列关于人们听到的蝉叫声和鸟鸣声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们根据响度来辨别蝉叫声和鸟鸣声
B.都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C.人离蝉和鸟越近,听到声音的音调越高
D.都是由于人耳鼓膜振动产生的
【答案】B
【解析】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我们是根据音色不同来辨别蝉叫声和鸟鸣声,故A错误;
人们听到的蝉叫声和鸟鸣声都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故B正确;
人离蝉和鸟越近,听到声音的响度越大,而不是听到声音的音调越高,声音的音调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无关,故C错误;
蝉的叫声是由蝉的鸣膜振动产生的,鸟鸣声是由鸣管振动产生的,故D错误。
【举一反三1】口技是杂技的一种,表演者用口模仿各种声音,能使听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口技表演者在模仿声音时主要模仿的是声音的(  )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音速
【答案】A
【解析】由于不同的物体的材质和结构不同,所以不同的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各种声音的音色不一样,口技表演者用口模仿各种声音,主要是模仿声音的音色,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举一反三2】新一代的声纹锁方便了人们的生活,真正实现了“芝麻开门”的神话,声纹锁辨别声音是依据(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音质
【答案】B
【解析】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区别出谁在说话,是因为音色不同的原因,声纹锁主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主人的,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举一反三3】下列哪种乐器的发声体与其他三种不同( )
A.铜锣 B.唢呐 C.笙 D.竹笛
【答案】A
【解析】铜锣的发声体是锣面(固体),而唢呐、笙和竹笛的发声体都是空气柱(气体)。因此,铜锣的发声体与其他三种乐器不同。故A符合题意,BCD不合题意
【举一反三4】“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教室里传来《光荣啊,中国共青团》的歌声,小明一听便知道是小英在唱歌。他能确定是小英,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答案】C
【解析】音调指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的频率有关,故AD不符合题意;
响度指声音的大小,与振幅有关,故B不符合题意;
音色反映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小明通过唱歌的声音能确定是小英,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故C符合题意。
【举一反三5】唢呐是我国的民族管乐器,人们能通过其演奏出的不同鸟鸣声,可以区分各种鸟,主要是因为不同鸟发出声音的_________不同。
【答案】音色
【解析】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人们能通过其演奏出的不同鸟鸣声,可以区分各种鸟,这主要是因为不同的鸟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举一反三6】在《荀子·议兵》中说到:“闻鼓声而进,闻金声而退。”击鼓和鸣金是古代军事指挥的号令,这里士兵是根据声音的 (填声音的特性)来确定进退的。
【答案】音色
【解析】音色反映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击鼓和鸣金,声音的音色不同,士兵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确定进退。
【举一反三7】如图所示是一新款智能屏,它可以和“主人”进行语音交流,接收“主人”指令,播放音乐,播报天气,还具有模仿父母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讲故事哄娃入睡的功能,它和“主人”进行语音交流是通过 传播的。
【答案】音色 空气
【解析】智能屏能模仿父母讲故事,是模仿父母的声音,这是模仿音色。
智能屏和“主人”之间是空气,语音交流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举一反三8】唢呐是我国的民族管乐器,人们能通过其演奏出的不同鸟鸣声,可以区分各种鸟,主要是因为不同鸟发出声音的_________不同。
【答案】音色
【解析】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人们能通过其演奏出的不同鸟鸣声,可以区分各种鸟,这主要是因为不同的鸟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题型2】根据波形图判断声音的特性
【典型例题】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B.甲、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C.乙、丁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D.甲、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
【答案】A
【解析】甲、乙、丙图振幅相同,则响度相同,甲、乙、丁波的疏密相同,则频率相同,即音调相同,甲、丙、丁波形相同,则音色相同,故A正确,BCD错误。
【举一反三1】小明吹奏了长笛的一个音。如图1,甲、乙两个相同设置的声音监测器在距离小明不同位置进行了监测,分别测得该声音相应的波形图如图2。根据图2的信息,该声音在传播过程中(  )
A.音调降低 B.响度减小 C.音色改变 D.传播速度减小
【答案】B
【解析】根据图像可知,声音的波形振幅减小了,因此响度逐渐减小;频率和形状均未发生改变,所以音色与音调均未改变;而声音一直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传播,因此声速也不会发生改变;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举一反三2】小明利用实验室内的示波器,将几种不同发声体的振动的情况显示在屏幕上,关于这四种声音说法正确的是(  )
A.乙是噪声,其余的属于乐音
B.甲和丙具有相同的响度,但丙的音调更低
C.乙和丁具有不同的音调和音色
D.乙和丁的响度、音色、音调都不一样
【答案】B
【解析】从甲、乙、丙、丁四幅图可以看出,四列声波都是有规则振动的波形,是乐音波形,故A错误;
甲和丙两种波形的振幅相同,因此它们的响度是相同的,但甲的振动次数比丙的多,所以丙的音调更低,故B正确;
由图可知乙和丁振动的次数相同,音调相同;乙和丁的波形不同,音色不相同,故C错误;
乙和丁在相同时间内,振动频率相同,因此它们的音调相同;乙和丁的振幅不同,响度不同;波形不同,音色不同,故D错误。
【举一反三3】用木槌敲击同一音叉,一次重敲,一次轻敲,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的输出声波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次敲击音色相同,图乙是重敲时的声波图
B.甲的音量比乙的音量大,甲的音调也比乙的音调高
C.两次敲击音调、音色都相同,图乙是轻敲时的声波图
D.重敲时音调高,图甲是重敲时的声波图
【答案】C
【解析】由甲和乙的波形图可知,两列波的波峰和波谷数目相同,即振动频率相同,所以甲和乙的音调相同;两列波的形状相同,所以音色相同;甲波形图波峰更高,所以甲响度更大,是重敲时的声波图;乙波形图波峰比较低,所以乙响度小,是轻敲时的声波图。故ABD错误,C正确。
【举一反三4】小明吹奏了长笛的一个音。如图1,甲、乙两个相同设置的声音监测器在距离小明不同位置进行了监测,分别测得该声音相应的波形图如图2。根据图2的信息,该声音在传播过程中(  )
A.音调降低 B.响度减小 C.音色改变 D.传播速度减小
【答案】B
【解析】根据图像可知,声音的波形振幅减小了,因此响度逐渐减小;频率和形状均未发生改变,所以音色与音调均未改变;而声音一直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传播,因此声速也不会发生改变;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举一反三5】如图甲所示,拿一张硬纸片两次分别用大小相等的力划过木梳齿,但两次划过木梳齿的快慢不同,听到声音的      不同;如图乙所示的a、b分别是两次划动时声音在同一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图,则较快划过木梳齿时发出声音的波形图是      。
【答案】音调   b
【解析】用大小相同的力分别从木梳上划过,梳齿振动幅度相同,响度相同,梳齿振动的快,发出声音的音调高;当慢一点从同一木梳上划过去时,梳齿振动的慢,发出声音的音调低。因此听到声音的音调不同。
图乙中a、b的波形图,在相同时间内,b振动的次数多,频率快,是较快划过木梳的波形图。
【举一反三6】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声音传入话筒中,能变为电信号,通过示波器能直观地显示出声波的波形。如图所示,先后在话筒前敲响两个音叉,示波器显示出波形,可判断甲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比乙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更   (选填“高”或“低”)一些,甲、乙两种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选填“甲快”、“乙快”或“甲、乙一样快”)。
【答案】振动   低   甲、乙一样快
【解析】发声时,物体在振动,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由甲、乙两音叉发出的波形可以看出,甲音叉发出声音的波形疏,说明振动频率低,音调低。
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甲、乙两种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样快。
【举一反三7】如图甲所示,拿一张硬纸片两次分别用大小相等的力划过木梳齿,但两次划过木梳齿的快慢不同,听到声音的      不同;如图乙所示的a、b分别是两次划动时声音在同一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图,则较快划过木梳齿时发出声音的波形图是      。
【答案】音调   b
【解析】用大小相同的力分别从木梳上划过,梳齿振动幅度相同,响度相同,梳齿振动的快,发出声音的音调高;当慢一点从同一木梳上划过去时,梳齿振动的慢,发出声音的音调低。因此听到声音的音调不同。
图乙中a、b的波形图,在相同时间内,b振动的次数多,频率快,是较快划过木梳的波形图。
【举一反三8】观察图中同一示波器(各种条件都相同)屏幕显示的甲、乙、丙三种声音的波形图可知它们的音调    ,响度    ,音色    (均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答案】相同   不相同   不相同
【解析】从图中甲、乙、丙三种声音的波形图上看:波峰数或波谷数相同,即振动频率相同,则说明其音调相同。
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从波形上看,偏离平衡位置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图中波偏离平衡位置的幅度不同,故响度不相同。
三种波的形状各不相同,因此音色不同。
【题型3】响度
【典型例题】声音的响度,决定于发声体的(  )
A.振动频率 B.振动幅度 C.振动时间 D.形状结构
【答案】B
【解析】声音的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故A不符合题意;
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发声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故B符合题意;
声音的响度与振动时间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
声音的音色与发声体的形状结构有关,故D不符合题意。
【举一反三1】如图所示,是运动会比赛场上同学们敲鼓为运动健儿们加油的场景。若用更大力敲鼓,则主要改变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速度
【答案】B
【解析】响度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用更大的力敲鼓,鼓面的振幅变大,声音的响度变大,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举一反三2】放烟火是中国民间古老的节日民俗活动,是以火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烟花升入空中绽放出光彩,好几公里外的人都能看到。离燃放烟花点近的人听到的声音响度      (选填“大于”或“小于”)离燃放烟花点远的人,这说明声音响度的大小与      有关。
【答案】大于   到声源的距离
【解析】生活实践表明:人离烟花近时听到的声音大,距离烟花远时听到的声音小。发声体发出的同一个声音,因为距离声源不同,听到的响度大小不同,说明我们听到的声音的响度与听者与声源的距离有关,距离声源越远,听到的声音的响度越小。
【举一反三3】2024年春晚舞台上,一场名为《鼓舞龙腾》的开场歌舞精彩亮相舞台上,一群身着艳丽服装的舞者手持龙腾鼓,随着激扬的音乐节奏,敲击出雄壮有力的鼓点,仿佛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激情与活力的世界。鼓声是由鼓面      产生的,敲击鼓面的力度不同,在距离发声体的远近相同时,同一观众听到声音的      不同。
【答案】振动   响度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敲击鼓面的力度不同,鼓面振动的幅度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在距离发声体的远近相同时,同一观众听到声音的响度不同。
【举一反三4】小明同学住在繁华的闹市中心,夜深了,街道上车辆的喇叭声、小贩的叫卖声仍不绝于耳,噪声污染严重。小明想制作一个防噪声的耳罩,通过学习了“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来选择一种隔音性能好的材料做耳罩的填充物,以下是他和同学们活动的部分过程,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此次活动。
(1)准备的实验器材除了待检测的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外,还有音叉、闹钟、鞋盒,实验中适合做声源的是 ;
(2)小明将声源放进鞋盒,在其四周塞满待测填充材料,设计了以下 AB 两种实验方案:
A.站在距鞋盒一定的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下面分别是方案A和方案B所设计的实验表格和实验中得到的现象记录情况,你认为最佳的是方案 。
(3)根据实验可知,待测材料中隔声性能最好的是
【答案】(1)闹钟 (2)B (3)泡沫
【解析】(1)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音叉和闹钟都能够发出声音,但闹钟的声音稳定且有规律,而音叉的声音不稳定,本实验是探究材料的隔音效果,须要有稳定的声源,所以可以选择闹钟作为声源较为合适。
(2)第一种方案中,由于人耳听到的响度只能凭感觉判断,对于响度差别不大的声音,无法区分,所以不可靠;在第二个实验方案中,通过比较到鞋盒的距离判断隔音效果,因为距离可以测量,有可靠地实验数据,能够较好的判断隔音效果。所以最佳的是方案是B。
(3)由实验数据可知,利用泡沫塑料作为填充物时,在很短的距离时就听不到声音了,所以其隔音效果最好。
【题型4】音调、响度与音色的综合
【典型例题】乐师有时需要调整琴弦的长度,这主要是为了改变乐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节奏
【答案】A
【解析】乐师调整琴弦长度,则琴弦的振动快慢不同,即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
故选A。
【举一反三1】在我国古代,钟被视为金属乐器之首,在《天工开物》中有记载“其声一宣,大者闻十里,小者亦及里之余。”这段记载中的“大”、 “小”是指声音的哪一个特性(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频率
【答案】C
【解析】响度表示声音的大小,“大者闻十里,小者亦及里之余”说明钟声越大,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钟声传播的越远,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举一反三2】太原社火是山西省历史悠久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2024年“龙腾盛世”元宵节社火展演现场,气势磅礴的锣鼓铿锵震天,声如滚滚春雷、万马奔腾,寓意着太平盛世,五谷丰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鼓声是由鼓皮振动产生的
B.锣敲的越快,锣声响度越大
C.锣和鼓发出声音的音色相同
D.锣鼓震天说明锣鼓声可在真空中传播
【答案】A
【解析】一切声音都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鼓声是由鼓皮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敲锣用的力越大,锣声响度越大,故B错误;
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不同,锣和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C错误;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锣鼓震天说明声音响度大,锣鼓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错误。
【举一反三3】在演奏时,钢琴和竖笛发出的声音可能具有相同的( )
A.音调和音色 B.响度和音色 C.音调和响度 D.音调、响度和音色
【答案】C
【解析】钢琴和竖笛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则它们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即钢琴和竖笛不可能发出相同声音的音色,但发出的声音的响度和音调有可能相同。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举一反三4】舞台上,两个女高音歌手在合唱一首歌。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 高,观众能分辨出不同歌手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 不同。(填写声音的特性)
【答案】音调 音色
【解析】女高音歌手唱歌时,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振动频率高,即音调高。
不同的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观众能分辨出不同歌手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举一反三5】2022年10月12日,神舟十四乘组的陈冬、刘洋、蔡旭哲三位宇航员,进行了太空授课,宇航员的声音是靠声带的__________产生的,观众能听出是刘洋的声音,这是通过声音的     辨别出来的。宇航员用葫芦丝演奏《月光下的凤尾竹》,用相同的力气吹奏“葫芦丝”时按不同的孔,可以改变声音的     (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答案】振动   音色   音调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宇航员的声音是靠声带的振动产生的。
不同的人发出的声音不同,声音各具特色。观众能听出是刘洋的声音,这是通过声音的音色辨别的。
用相同的力气吹奏“葫芦丝”时按不同的孔,空气柱的长短发生了变化,振动的频率发生了变化,音调发生了变化。
【举一反三6】《诗经》有云:“伯氏吹埙,仲氏吹篪。”如图所示,埙是我国最古老的闭口吹奏乐器,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   ;用不同力度吹奏,主要改变声音的   (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
【答案】音调   响度
【解析】吹埙的过程中,按住不同的小孔,空气柱的长度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会改变声音的音调。
用不同的力度吹奏埙时,改变了发声体的振幅,改变了响度。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