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奇妙的透镜
【知识点1】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1
【知识点2】平行光聚焦法 2
【知识点3】凸透镜的会聚作用 3
【知识点4】三条特殊光线 4
【题型1】透镜类型辨析 5
【题型2】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7
【题型3】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9
【题型4】凸透镜的会聚作用 12
【知识点1】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1)透镜一般多是由两个以上的凸凹圆形透明体组成,每个透明体均有两个曲率半径和两个球心,连接两个球面的中心就是主光轴.通俗的说法是:通过透镜两侧球心的直线,叫做主光轴,简称主轴.所谓曲率半径就是球面的半径,也就是从圆的中心至边缘的长度.
(2)光心:每个透镜主轴上都有一个特殊点:凡是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叫光心.
(3)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4)焦点:实验表明,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汇聚在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这几个透镜要素是学习凸透镜、凹透镜基础中考命题是一般不会直接出题.
例:下列关于透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
②平行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一定会聚于焦点
③凸透镜的两个焦点之间的距离叫焦距
④经过凹透镜的光线有可能比原来更会聚了一些
A.只有①正确
B.只有①②正确
C.只有③④正确
D.只有④正确
分析:(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凸透镜有实焦点;凹透镜有虚焦点;
(2)与主光轴平行的平行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焦点上;
(3)焦距是指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
(4)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解析:解:①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焦点,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说法正确;
②只有与主光轴平行的平行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一定会聚在焦点上,并不是所有的平行光经凸透镜折射后都会聚在焦点上,说法错误;
③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焦距,说法错误;
④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会聚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一定变得比折射前发散,说法错误。
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审题,对可能出现的情况认真推敲,才能的出正确答案。
结合图用形象记忆法记忆,明确焦距、焦点是关键.
【知识点2】平行光聚焦法
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平行光聚焦法
如图所示,把一个凸透镜正对着阳光(可以看作平行光),再把一张白纸放在它的另一侧,调整凸透镜与纸的距离,纸上会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测量这个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该凸透镜的焦距f。
考查平行光聚焦法的工作原理,以及用此方法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例:如图所示,小丽同学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改变透镜与纸的距离,直到纸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小丽测出光斑到透镜中心的距离为20cm,这个光斑所处的位置就是该透镜的______,它的焦距为______cm。
分析: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
解析:解: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平行的太阳光平行于主光轴,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个最小、最亮的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故答案为:焦点;20。
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是比较基础的知识点,掌握基础知识很重要。
【知识点3】凸透镜的会聚作用
凸透镜有会聚作用故又称聚光透镜.
利用凸透镜的会聚作用作图,制造的工具用的什么原理,例如:照相机,老花镜、放大镜等,有时直接考查凸透镜的作用,这些都是命题的要点.
例:如图所示是一种微型手电筒所用的小灯泡,小灯泡前端A部分(透明体)相当于______透镜,对光线有______作用,灯泡的灯丝放在______处,手电筒射出的光是平行光。
分析: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一点,这个点是凸透镜的焦点,根据光路是可逆的,把灯丝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会平行射出。
解析:解:小灯泡前端的A部分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灯丝放在该凸透镜的焦点上,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是平行光线。
故答案为:凸;会聚;焦点。
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的焦点和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体现了物理和生活的密切关系。
正确理解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是指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更靠近主轴了。
【知识点4】三条特殊光线
(1)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①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一束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会会聚在焦点上,所以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
②对于凸透镜,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③由于光路是可逆的,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会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2)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
①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
②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③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
考查透镜对三条特殊光线的作用,主要以概念考查为主。
例: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通过凸透镜的光线一定会聚到一点
B.凸透镜有两个虚焦点,凹透镜有两个实焦点
C.放在凹透镜焦点上的点光源,它发出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D.不论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经过透镜光心的光线方向都不变
分析:(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凹凸镜有两个虚焦点。
(2)对于凸透镜来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焦点;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对于凹透镜来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发散,其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解析:解:
A、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但通过凸透镜的光线不一定会聚到一点,故A错误;
B、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故B错误;
C、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放在凹透镜焦点上的点光源,它发出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光线向外发散不与主光轴平行,故C错误;
D、不论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经过透镜光心的光线方向都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基础知识,牢记即可。
【题型1】透镜类型辨析
【典型例题】如图所示是两个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是凸透镜
B.都是凹透镜
C.b是凸透镜,a是凹透镜
D.a是凸透镜,b是凹透镜
【答案】D
【解析】a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b中间薄、边缘厚是凹透镜,故ABC错误,D正确。
【举一反三1】如图所示,属于凸透镜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④⑥
【答案】C
【解析】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所以又叫会聚透镜;图中①③⑤属于凸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又叫发散透镜,图中②④⑥是凹透镜。
故选C。
【举一反三2】如图所示的四个透镜中,与其它三个不是同一种透镜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是凹透镜,ABD都是凹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只有C,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举一反三3】小明家安装了新的家用监控摄像头,小明对监控摄像头的镜片产生好奇,于是拆下旧监控摄像头的镜片进行观察。关于监控摄像头的镜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间薄、边缘厚的透明镜片
B.中间薄、边缘厚的不透明镜片
C.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
D.中间厚、边缘薄的不透明镜片
【答案】C
【解析】监控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凸透镜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故ABD错误,C正确。
【举一反三4】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凸透镜有 个焦点。一个透明均匀的玻璃球被摔碎成三部分,如图所示,其中 属于凸透镜, (后两空均填序号)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答案】2 ①③ ②
【解析】凸透镜的两侧都可以有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入射,因此,在凸透镜的两侧都会有一个这样的焦点,则凸透镜具有两个焦点。
两边薄中间厚的是凸透镜,由图可知①③属于凸透镜。
两边厚中间薄的是凹透镜,凹透镜可以发散光线,由图可知②属于凹透镜。
【举一反三5】如图甲所示,把放大镜的镜片拆出来。从侧面看过去,这块透镜中间较边缘 (选填“厚”或“薄”),这种透镜我们叫凸透镜。继续观察图乙中的透镜,与放大镜属于同一类透镜的是 。
【答案】厚 ab
【解析】放大镜是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故从侧面看过去,这块透镜中间较边缘厚。图乙中,只有a、b是中央厚边缘薄的凸透镜。
【举一反三6】透镜是用透明物质制成的光学器件,它利用的是光的 (选填“直线传播”“折射”或“反射”)。中间比边缘 的透镜是凸透镜,如图中的 (填字母);中间比边缘 的透镜是凹透镜,如图中的 。(填字母)
【答案】折射 厚 A、D 薄 B、C
【解析】透镜是用透明物质制成的光学器件,它利用的是光的折射;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由图可知,A、D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B、C中间薄边缘厚是凹透镜。
【举一反三7】如图甲所示,把放大镜的镜片拆出来。从侧面看过去,这块透镜中间较边缘 (选填“厚”或“薄”),这种透镜我们叫凸透镜。继续观察图乙中的透镜,与放大镜属于同一类透镜的是 。
【答案】厚 ab
【解析】放大镜是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故从侧面看过去,这块透镜中间较边缘厚。图乙中,只有a、b是中央厚边缘薄的凸透镜。
【题型2】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典型例题】如图所示是小军透过某个光学元件(未画出)观察的情景,可以判断该光学元件是( )
A.凹透镜 B.凹面镜 C.凸面镜 D.凸透镜
【答案】A
【解析】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根据题意,由图可知,入射光线经某个光学元件后,光学元件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可以判断该光学元件是凹透镜,故D错误,A正确;
凹面镜、凸面镜能反射光,但不能透光,故BC错误。
故选A。
【举一反三1】下列器材中,对光起发散作用的是( )
A.凹面镜 B.潜望镜 C.凸透镜 D.凹透镜
【答案】D
【解析】对光有发散作用的有:凹透镜和凸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的有:凸透镜和凹面镜,平面镜使光线发生镜面反射,既不会聚也不发散。故选D。
【举一反三2】如图所示的是两束激光分别射向并通过甲、乙两透镜的传播路径。由图可知: 是凹透镜,它对光有 作用。
【答案】乙透镜 发散
【解析】通过甲透镜的光线比入射光线向主光轴靠拢,所以甲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因此甲是凸透镜;通过乙的光线比起入射光线更加远离主光轴,所以乙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因此乙是凹透镜。
【举一反三3】请在虚线框内,填入符合要求的透镜。
【答案】
【举一反三4】如图所示,在注有清水的试管内留有一稍大的空气泡,使太阳光从试管的正上方向下照,调整试管下方白纸与试管的距离,可以发现白纸上与空气泡对应位置的下方是一个椭圆,其它部分是一条与试管平行的亮线,椭圆部位比周围暗。请用相关的物理解释其现象。
【答案】见解析
【解析】圆柱形试管充满水的地方,中间比边缘厚,相当于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的作用,会聚成一条亮线。由于气泡的存在,气泡周边的水形成中间薄、边缘厚的凹透镜,因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故在气泡的下面对应的椭圆位置比周围变暗。
【题型3】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典型例题】如图,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其下方的纸上呈现出一个并非最小最亮的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
A.可能大于L,也可能小于L
B.一定大于L
C.一定小于L
D.一定等于L
【答案】C
【解析】由于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时,即像距为L时,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个光斑可能是焦点之后的,也可能是焦点之前的光斑,所以凸透镜的焦距f≠L,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说明凸透镜的焦点不在光斑之后,故焦点应在光斑之前,因此f一定小于L。
故选C。
【举一反三1】关于透镜的焦点和焦距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所以凹透镜没有焦点
B.凸透镜有两个虚焦点
C.凸透镜的两个焦点之间的距离叫焦距
D.透镜的光心位于它的主光轴上
【答案】D
【解析】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有两个虚焦点,故A错误;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故B错误;凸透镜的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故C错误;光心是位于主光轴上的特殊点,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故D正确。
【举一反三2】中午时分,小强物理实验小组在操场上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让太阳光经过凸透镜后,结果发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所示。经过分析,你认为这光斑是 的像,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答案】太阳 10.0
【解析】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就是太阳的实像。
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就是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焦距,根据图示中光屏在刻度尺上的位置,可以读出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0cm。
【举一反三3】太阳光可视为平行光,小珠利用它粗测凸透镜焦距,让放大镜正对太阳光,当纸面上出现最小最亮光斑时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相应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答案】
【举一反三4】物理学习小组,选择如图甲所示的四个透镜进行探究实验(其中A、B和C、D是两组形状相同的凸透镜,它们分别用玻璃、塑料和水晶制作而成)。
(1)为了探究“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透镜球形表面弯曲程度的关系”,小组同学应选择图甲中的 两个凸透镜;
(2)器材确定后,小明让一束平行光穿过透镜来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操作方案如图乙所示,他的方案 (选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 ;
(3)正确操作后,得到如图丙所示的实验现象,比较图丙中两次实验的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凸透镜表面越凸,凸透镜的焦距越 。
【答案】(1)A、C (2)不合理 光束没有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入射 (3)小
【解析】(1)要探究“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透镜球形表面弯曲程度的关系”,应该控制材料等其它因素都相同,只让透镜球形表面弯曲程度不同,所以选择A、C两个凸透镜,这体现控制变量法。
(2)凸透镜可以让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到它的焦点上,所以可以据此测焦距,小明的做法不合理,因为他没有让光束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入射。
(3)由图丙可知,凸透镜表面越凸,折光能力越强,光线会聚得越早,焦距就越小。
【题型4】凸透镜的会聚作用
【典型例题】《文物中的物理》是同学们喜爱的一门校本课程,课程提到在河北正定天宁寺的一处考古发掘中,出土的“水晶饼”为中部鼓起的透明圆饼,古籍记载“正午向日,以艾承之,即火燃”。关于“水晶饼”利用太阳光生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是光的反射现象
B.这是光的色散现象
C.“水晶饼”对光有会聚作用
D.“水晶饼”对光有发散作用
【答案】C
【解析】“水晶饼”中间厚、边缘薄,属于凸透镜,凸透镜使太阳光发生折射,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C正确,ABD错误。
【举一反三1】晴朗的夏日中午,往树或花的叶子上浇水,常常会把叶子烧焦,其原因是( )
A.水滴蒸发,带走叶子上的热量
B.水滴在太阳光下温度升高
C.水滴容易透过太阳光
D.水滴相当于凸透镜,会使太阳光会聚
【答案】D
【解析】往树或花的叶子浇水,叶子上的水滴中间厚边缘薄且透光,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夏日的中午,太阳光线很强,太阳光经凸透镜会聚后光线更集中,在叶子的局部产生高温,会把叶子烧焦,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举一反三2】如图所示,虚线框内为一透镜,MN为透镜的主光轴,O是透镜光心,a(双箭头)和b(单箭头)是射向透镜的两条光线。已知光线a通过透镜之后与MN交于P点,光线b通过透镜之后与MN交于Q点。根据光线的传播路径,请在虚线框内填上适当的透镜。
【答案】
【举一反三3】公元前2世纪,西汉淮南王刘安的《淮南万毕术》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其描述的现象如图所示,“削冰令圆”是将冰块制作成为一个 镜,“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是利用了冰镜对光的 作用。
【答案】凸透 会聚
【解析】“削冰令圆”是将冰块磨制成为一个凸透镜,利用凸透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焦点处温度高,能将置于焦点(影)处的“艾”点燃。
【举一反三4】请在虚线框内,填入符合要求的透镜。
【答案】见解析图
【解析】由图可知光线被会聚,所以是凸透镜,如图:
【举一反三5】在虚线框内画出符合要求的光学元件。
【答案】见解析图
【解析】图中的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更加靠近主光轴,即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所以是凸透镜。如图所示:3.5奇妙的透镜
【知识点1】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1
【知识点2】平行光聚焦法 2
【知识点3】凸透镜的会聚作用 3
【知识点4】三条特殊光线 4
【题型1】透镜类型辨析 5
【题型2】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6
【题型3】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7
【题型4】凸透镜的会聚作用 9
【知识点1】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1)透镜一般多是由两个以上的凸凹圆形透明体组成,每个透明体均有两个曲率半径和两个球心,连接两个球面的中心就是主光轴.通俗的说法是:通过透镜两侧球心的直线,叫做主光轴,简称主轴.所谓曲率半径就是球面的半径,也就是从圆的中心至边缘的长度.
(2)光心:每个透镜主轴上都有一个特殊点:凡是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叫光心.
(3)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4)焦点:实验表明,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汇聚在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这几个透镜要素是学习凸透镜、凹透镜基础中考命题是一般不会直接出题.
例:下列关于透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
②平行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一定会聚于焦点
③凸透镜的两个焦点之间的距离叫焦距
④经过凹透镜的光线有可能比原来更会聚了一些
A.只有①正确
B.只有①②正确
C.只有③④正确
D.只有④正确
分析:(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凸透镜有实焦点;凹透镜有虚焦点;
(2)与主光轴平行的平行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焦点上;
(3)焦距是指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
(4)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解析:解:①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焦点,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说法正确;
②只有与主光轴平行的平行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一定会聚在焦点上,并不是所有的平行光经凸透镜折射后都会聚在焦点上,说法错误;
③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焦距,说法错误;
④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会聚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一定变得比折射前发散,说法错误。
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审题,对可能出现的情况认真推敲,才能的出正确答案。
结合图用形象记忆法记忆,明确焦距、焦点是关键.
【知识点2】平行光聚焦法
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平行光聚焦法
如图所示,把一个凸透镜正对着阳光(可以看作平行光),再把一张白纸放在它的另一侧,调整凸透镜与纸的距离,纸上会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测量这个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该凸透镜的焦距f。
考查平行光聚焦法的工作原理,以及用此方法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例:如图所示,小丽同学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改变透镜与纸的距离,直到纸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小丽测出光斑到透镜中心的距离为20cm,这个光斑所处的位置就是该透镜的______,它的焦距为______cm。
分析: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
解析:解: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平行的太阳光平行于主光轴,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个最小、最亮的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故答案为:焦点;20。
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是比较基础的知识点,掌握基础知识很重要。
【知识点3】凸透镜的会聚作用
凸透镜有会聚作用故又称聚光透镜.
利用凸透镜的会聚作用作图,制造的工具用的什么原理,例如:照相机,老花镜、放大镜等,有时直接考查凸透镜的作用,这些都是命题的要点.
例:如图所示是一种微型手电筒所用的小灯泡,小灯泡前端A部分(透明体)相当于______透镜,对光线有______作用,灯泡的灯丝放在______处,手电筒射出的光是平行光。
分析: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一点,这个点是凸透镜的焦点,根据光路是可逆的,把灯丝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会平行射出。
解析:解:小灯泡前端的A部分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灯丝放在该凸透镜的焦点上,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是平行光线。
故答案为:凸;会聚;焦点。
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的焦点和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体现了物理和生活的密切关系。
正确理解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是指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更靠近主轴了。
【知识点4】三条特殊光线
(1)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①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一束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会会聚在焦点上,所以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
②对于凸透镜,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③由于光路是可逆的,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会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2)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
①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
②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③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
考查透镜对三条特殊光线的作用,主要以概念考查为主。
例: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通过凸透镜的光线一定会聚到一点
B.凸透镜有两个虚焦点,凹透镜有两个实焦点
C.放在凹透镜焦点上的点光源,它发出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D.不论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经过透镜光心的光线方向都不变
分析:(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凹凸镜有两个虚焦点。
(2)对于凸透镜来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焦点;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对于凹透镜来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发散,其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解析:解:
A、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但通过凸透镜的光线不一定会聚到一点,故A错误;
B、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故B错误;
C、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放在凹透镜焦点上的点光源,它发出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光线向外发散不与主光轴平行,故C错误;
D、不论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经过透镜光心的光线方向都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基础知识,牢记即可。
【题型1】透镜类型辨析
【典型例题】如图所示是两个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是凸透镜
B.都是凹透镜
C.b是凸透镜,a是凹透镜
D.a是凸透镜,b是凹透镜
【举一反三1】如图所示,属于凸透镜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④⑥
【举一反三2】如图所示的四个透镜中,与其它三个不是同一种透镜的是( )
A. B. C. D.
【举一反三3】小明家安装了新的家用监控摄像头,小明对监控摄像头的镜片产生好奇,于是拆下旧监控摄像头的镜片进行观察。关于监控摄像头的镜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间薄、边缘厚的透明镜片
B.中间薄、边缘厚的不透明镜片
C.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
D.中间厚、边缘薄的不透明镜片
【举一反三4】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凸透镜有 个焦点。一个透明均匀的玻璃球被摔碎成三部分,如图所示,其中 属于凸透镜, (后两空均填序号)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举一反三5】如图甲所示,把放大镜的镜片拆出来。从侧面看过去,这块透镜中间较边缘 (选填“厚”或“薄”),这种透镜我们叫凸透镜。继续观察图乙中的透镜,与放大镜属于同一类透镜的是 。
【举一反三6】透镜是用透明物质制成的光学器件,它利用的是光的 (选填“直线传播”“折射”或“反射”)。中间比边缘 的透镜是凸透镜,如图中的 (填字母);中间比边缘 的透镜是凹透镜,如图中的 。(填字母)
【举一反三7】如图甲所示,把放大镜的镜片拆出来。从侧面看过去,这块透镜中间较边缘 (选填“厚”或“薄”),这种透镜我们叫凸透镜。继续观察图乙中的透镜,与放大镜属于同一类透镜的是 。
【题型2】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典型例题】如图所示是小军透过某个光学元件(未画出)观察的情景,可以判断该光学元件是( )
A.凹透镜 B.凹面镜 C.凸面镜 D.凸透镜
【举一反三1】下列器材中,对光起发散作用的是( )
A.凹面镜 B.潜望镜 C.凸透镜 D.凹透镜
【举一反三2】如图所示的是两束激光分别射向并通过甲、乙两透镜的传播路径。由图可知: 是凹透镜,它对光有 作用。
【举一反三3】请在虚线框内,填入符合要求的透镜。
【举一反三4】如图所示,在注有清水的试管内留有一稍大的空气泡,使太阳光从试管的正上方向下照,调整试管下方白纸与试管的距离,可以发现白纸上与空气泡对应位置的下方是一个椭圆,其它部分是一条与试管平行的亮线,椭圆部位比周围暗。请用相关的物理解释其现象。
【题型3】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典型例题】如图,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其下方的纸上呈现出一个并非最小最亮的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
A.可能大于L,也可能小于L
B.一定大于L
C.一定小于L
D.一定等于L
【举一反三1】关于透镜的焦点和焦距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所以凹透镜没有焦点
B.凸透镜有两个虚焦点
C.凸透镜的两个焦点之间的距离叫焦距
D.透镜的光心位于它的主光轴上
【举一反三2】中午时分,小强物理实验小组在操场上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让太阳光经过凸透镜后,结果发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所示。经过分析,你认为这光斑是 的像,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举一反三3】太阳光可视为平行光,小珠利用它粗测凸透镜焦距,让放大镜正对太阳光,当纸面上出现最小最亮光斑时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相应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举一反三4】物理学习小组,选择如图甲所示的四个透镜进行探究实验(其中A、B和C、D是两组形状相同的凸透镜,它们分别用玻璃、塑料和水晶制作而成)。
(1)为了探究“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透镜球形表面弯曲程度的关系”,小组同学应选择图甲中的 两个凸透镜;
(2)器材确定后,小明让一束平行光穿过透镜来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操作方案如图乙所示,他的方案 (选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 ;
(3)正确操作后,得到如图丙所示的实验现象,比较图丙中两次实验的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凸透镜表面越凸,凸透镜的焦距越 。
【题型4】凸透镜的会聚作用
【典型例题】《文物中的物理》是同学们喜爱的一门校本课程,课程提到在河北正定天宁寺的一处考古发掘中,出土的“水晶饼”为中部鼓起的透明圆饼,古籍记载“正午向日,以艾承之,即火燃”。关于“水晶饼”利用太阳光生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是光的反射现象
B.这是光的色散现象
C.“水晶饼”对光有会聚作用
D.“水晶饼”对光有发散作用
【举一反三1】晴朗的夏日中午,往树或花的叶子上浇水,常常会把叶子烧焦,其原因是( )
A.水滴蒸发,带走叶子上的热量
B.水滴在太阳光下温度升高
C.水滴容易透过太阳光
D.水滴相当于凸透镜,会使太阳光会聚
【举一反三2】如图所示,虚线框内为一透镜,MN为透镜的主光轴,O是透镜光心,a(双箭头)和b(单箭头)是射向透镜的两条光线。已知光线a通过透镜之后与MN交于P点,光线b通过透镜之后与MN交于Q点。根据光线的传播路径,请在虚线框内填上适当的透镜。
【举一反三3】公元前2世纪,西汉淮南王刘安的《淮南万毕术》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其描述的现象如图所示,“削冰令圆”是将冰块制作成为一个 镜,“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是利用了冰镜对光的 作用。
【举一反三4】请在虚线框内,填入符合要求的透镜。
【举一反三5】在虚线框内画出符合要求的光学元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