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能力素养达标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下面是乔乔暑期的旅行小记,请你根据拼音将其补充完整。(4分)
清晨,我站在黄山的山脚下,bó wù( )轻笼,远山的xiān tiáo( )在雾气中显得有些mó hu( )。chán míng( )声在林间回荡,我沿着山路拾级而上,山间古寺那yǎ zhì( )的飞檐翘角在晨光中若隐若现。当我登上山顶,黄山的云海与日出huǎng rán( )间ying rù yǎn lián( ),那一刻,我仿佛kuī tàn( )到了纪录片《中国微名片·世界遗产》中所描绘的仙境,心中满是震撼。
二、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9分)
①一( )千( ) ②( )色( )流 ③( )大( )朋
④孤( )自( ) ⑤心( )神( ) ⑥( )( )自怜
1.下列词语中和词语⑤结构类型相同的一项是(1分)( )
A.眼花缭乱 B.天高地阔 C.瞬息万变 D.念念不忘
2.选词填空。(填序号,2分)
(1)词语 形容绿的范围广,词语 形容绿的程度深。
(2)西藏的哲古蝴像一面 的镜子,倒映着广阔的草原和连绵的雪山,令人 。
三、选择题。(12分)
1.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字音和词语的字形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苍穹(qióng) 迂回(yú) 参差(cī) 稍微
B.笨拙(zhuō) 冠冕(miǎn) 衣襟(jīn) 点辍
C.馥郁(fù) 婆娑(shā) 妩媚(fū) 单薄
D.烟渚(zhǔ) 花蕾(lěi) 摇曳(yè) 豆腐
2.下列词句中加点字读音及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明月别枝惊鹊 映日荷花别样红 B.还来就菊花 春去花还在
C.路转溪桥忽见 风吹草低见牛羊 D.过故人庄 雨过天晴
3.下列依次填人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这里的泉水四季不涵,花草繁茂,翠竹婆娑,景色 。坐在亭中,面对湖光山色,我仿佛看到了千年前风度 的古人在此处品茗对诗,我的心情也逐渐 。正所谓:泉水有意人有情,赏景放松两相宜。看看风景吧,给 的生活增添一丝趣味。
A.优雅 出雅 平淡 平静 B.幽雅 优雅 平静 平淡
C.优雅 幽雅 平静 平淡 D.幽雅 优雅 平淡 平静
4.下列句子中,分号的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松树,使人想起志士;槐树,使人想起将军;而修竹,则使人想起隐者。
B.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C.它在春天中回荡;在冬雪中徘徊;在欢乐时嘶吼;在忧伤时泣诉。
D.丁字形一横的北面是一道河,河上并排架着五座白石桥;再北面是城墙,城墙中央高高耸起天安门的城楼。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A.在上海天文馆,AR眼镜可以帮助游客追踪野生熊猫并同步形成水墨动画纪录片。
B.成都大熊猫国家公园运用纳米发光苔藓装置,防止夜晚的废弃矿坑不漆黑一片。
C.黄山引入AI旅行助手,游客可上传景点照片获取智能讲解,感受科技与自然的深度融合。
D.巴黎世园会的镜面花园通过数字投影技术,游客在现实花海中看到虚拟候鸟迁徙的画面。
6.下列关于地名或人名的拼写,无误的一项是(2分)( )
A.孟浩然(Meng hao ran) B.老舍(LaoShe)
C.南京路(NANJINGLU) D.光明广场(GUANGMING GUANGCHANG)
四、木木在参观完中国国际花卉园艺展览会后,打算制作一本花草手账,请你协助她完成。(4分)
1.仿照例句,以“草”为描写对象,补全句子。(2分)
例句: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
睡去。
我是大自然子: , , ,
2.结合右边的插画运用修辞手法,融入自己的想象,写一段话描写菊花。(2分)
五、根据所学内容填空。(8分)
1.读书赏美景。老舍在《草原》中写道:“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 ,天空是那么 ,使我总想 ,表示我满心的愉快。”(3分)
2.读书品佳句。西湖夏雨骤降,苏轼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用诗句
“ , ”进行生动描写;建德江上江水清清,月光清幽,孟浩然这样写道“ ,江清月近人”;黄沙道上惊喜无限,辛弃疾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写下诗句“
, ”,此两句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异曲同工之妙。(5分)
六、暑期,森森和家人一同去旅游后,做了一份攻略,请你阅读材料,完成题目。(5分)
行程说明:第一天 北京→锡林郭勒……540千米
第三天 锡林郭勒→赤峰……372千米
第四天 赤峰→塞罕坝……196千米
第六天 塞罕坝→北京……408千米
特色美食:锡林郭勒烤全羊、手把肉、涮草肉、奶茶
赤峰:哈达火烧、草原肉饼、炒米、奶食品、干炸华子鱼
塞罕坝:银丝面、猫耳面
景点推荐:1.锡林郭勒大草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境内,植物种类丰富,是我国国家级草原自然保护区,也拥有古朴的蒙古族风情和悠久的历史文化。2.元上都遗址:位于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总占地面积达250平方千米,是中国历史政权元王朝的首都遗址、蒙元文化的发祥地。3.达里诺尔湖:内蒙古地区四大名湖之一,内蒙古赤峰市最大的湖泊,被称为“百鸟乐园”,也享有“我国第三大天鹅湖”的美誉。4.赤峰勃隆克沙漠旅游区:观赏自然奇景和体验蒙古族风情的好去处,这里有金色的沙山、碧绿的湖水、如菌的草原、奇异的怪石,风景如诗如西。
1.下列说法与材料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2分)( )
A.行程第二天,森森一家可以吃到手把肉、涮羊肉,还可以喝到香喷喷的奶茶。
B.行程安排中,第四天的行程最短,仅有196千米,第一天的行程最长,有540千米。
C.这份旅游攻略还不够完善,需要补充塞罕坝的景点推荐。
D.在锡林郭勒大草原和赤峰都可以体验蒙古族风情,感受悠久的历史文化。
2.旅游归来,森森热情地向同学们介绍旅途见闻,请你结合图片把介绍内容补充完整。(3分)
七、阅读理解。(28分)
(一)课内外对比阅读(9分)
〔甲〕丁香结(节选)
①古人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A]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②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站的说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仲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芭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③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乙】丁香枝上(节选)
①哈尔滨的冬天很冷,我在江面上走了两步,手脚就冻得麻木了。一上岸,却瞥见路边很多萧条的植物,瘦骨嶙峋的枝条上面,有花蕾萌动的痕迹。我问:“这是什么植物 ”朋友不在意地说:“丁香啊。我们这里长的,全是丁香。”我心里微微一动,想象里,丁香是个冷美人,离烟火很远的。它却在零下二十多度的环境里,结着花蕾。这份隐忍的坚强,实在叫人刮目相看。
②隔年春天,哈尔滨的朋友又邀请我去,我没有犹豫就答应了。我是存着私心的,我要去看看丁香。结果,我看到了漫天漫地的丁香花。从机场去往城里的道路两旁,是盛开的丁香。入住的宾馆门前,是盛开的丁香。我去一个学校做讲座,校门口首先来迎我的,也是簇簇丁香花。[B]张眼处,全是累累的丁香花,蓝紫的,粉白的,浅紫的,紫红的,如云似霞,喧喧嚷嚷,欢喜崔跃。
③历代的文人,却赋予丁香诸多愁怨。因它花蕾似结,它又得名百结花。可当我专注地盯着一树丁香花如看时,看到的却是漫长修行后的快意圆满。万物沉眠的冬天,它醒着,一边抵抗着严寒和孤独,一边结着花蕾、酿着香。它的花蕾,精致如旗袍上的盘扣。当春风解开这些扣子,里面锁着的颜色和幽香,便四下里播散…… (选自《花开在野》,有删改,作者丁立梅)
1.下列对两则选段相关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甲】写雨中丁香妩媚、形态模糊、色彩朦胧,这也是丁香“和微雨连在一起”的原因。
B.【乙】开头写路边植物的“萧条”,衬托出丁香盛放于严寒的孤傲与坚韧的品质。
C.都由丁香展开生动想象,【甲】联想到衣襟上的盘花扣,【乙】联想到旗袍上的盘扣。
D.都一反古人寄托在丁香结上的愁怨情感,以开阔的胸襟来写丁香及心中感想。
2.品读两则选段中画“ ”句对丁香的描写,回答问题。(2分)
(1)读句子[A],想象画面,从“渗”字中我能想象到 。(1分)
(2)句子[B]运用到的修辞手法不包括 (A.比喻B.夸张C.拟人)。(1分)
3.【乙】文中,作者细看一树丁香花,看到的却是“漫长修行后的快意圆满”,“漫长修行”体现在 ,“快意圆满”则指的是 。(2分)
4.下面是两位同学对【甲】文中画“ ”的句子的理解,你认同谁 请说明理由。(3分)
同学A: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磨难,这让人感到忧愁。
同学B:如果每个人的人生都顺顺利利、心想事成,那么人生也就没有多少乐趣了。我认同同学 的观点,因为
(二)那青海湖边的蘑菇香(19分)
①十年前,我到青海采访。青海地域迂阔,出门必坐车,一走一天,今人惊叹。到了金银滩,我们在草滩上采风,骑马,在草地上打滚儿,看蓝天白云,胸醉极了。
②晚上下了一场小雨。第二天遍野涅漉漉的,草地像一块刚洗过的大绒毯,红的、白的、黄的各色小花昱布其上。但草丛里又钻出了许多雪白的蘑菇,亭亭玉立,昂昂其首。小的如乒乓球,大的如小馒头,随意储拾,要多少有多少。这些小东西捧在手里软软的、滑滑的。最令人难忘的是,每当我们踩着一条黄泥小路走向一户采访的人家时,一不小心就会踢飞几个蘑菇。而每户人家的门口都矗立着几个半人高的口聚,里面全是新采的蘑菇。
③我们走进一户人家,屋里有一盘土炕,地上还有一个铁火炉。我刚要掏采访本,主人家老汉说:“别急,一娃子,到门口抓几个菌子来!”一个八九岁的姓蹿出门外,在草丛里三下两下弯腰采了十几个雪白的蘑菇,用衣襟究着,并水珠儿一起抖落在炕沿上。这娃迈出门外也不过五六步,就得此美物,而城里人吃的鲜菇至少也得取自百里之外吧,我不禁心生羡慕。
④老汉挽了挽袖子说:“拿黄油来。”他用粗大的手捏起一个小白菇,两个指头灵巧地一捻,去掉菇把,翻转菇帽,仰面朝上。又轻撮三指,向菇帽里撒进些黄油和盐,然后将蘑菇仰放在热炉面上,齐齐地排成一行,我看得痴了。不一会儿,炉子上发出“喵—”的响声,黄油无声地
融进菇瓤的皱褶里,香味渐渐充盈了整个屋子。也不要什么筷子、刀叉,我们每个人捏着一个蘑菇球放入口中—初吃如嫩肉,却绝无肉的腻味;细嚼有乳香,又比奶味更悠长,是从未遇见过的美味,此刻,我心满意足。
⑤从草原返回的路上,我还在共奋地说着那铁炉烤香菇,司机小位子却回共插了一句嘴;“这还不算最好的,我们小时候在野地里,三块砖头支一个石板,下面烧牛粪,上面烤蘑菇,比这个味道还要香。”大家麦地一阵笑,又引发了许多议论,纷纷回忆一生中遇到的最好的美味。但结论是,再也吃不到从前那样的好东西了。
⑥回到北京后我十分得意地向人推荐这种蘑菇新吃法。超市里有鲜菇,家里有烤箱,做起来很方便,凡试了的,都说极好。但是我心里明白,却无论如何也比不上草原上、雨天里、热炕边、铁炉上,那个土黄油烤鲜菇的味道,更不用说那道“牛粪石板菇”了——因为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只能是记忆中的一瞬。
(选白《人向天的倾诉》,有期改,作者梁衡)
1.阅读文章第②段,由加点词“亭亭玉立”“昂昂其首”我们可以联想到雨后蘑菇 的画面,下列对雨后蘑菇的特点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色彩缤纷 B.大小不一 C.数量繁多 D.绵软湿滑
2.《草原》一文中,老舍书写了关于草原的景与情,请你结合提示,提炼三组本文作者梁衡关于青海的景与情,并总结这两篇文章中景与情的关系。(7分)
3.文章第③段画线句子是对当地娃的 描写,既写出了
,又从侧面表现出 。(3分)
4.文章多处使用对比的写作手法,下列对此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将青海人出门不远就能得到蘑菇和城里人吃的鲜菇至少取自百里之外进行对比。
B.将青海老汉粗大的手与烤蘑菇时灵巧的动作进行对比。
C.将青海炉子烤蘑菇与小时候野地里的“牛粪石板菇”进行对比。
D.将回城之后做的烤藤菇的味道和在青海吃的土黄油烤鲜菇的味道进行对比。
5.文章最后,作者说“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只能是记忆中的一瞬”。结合全文内容和实际生活想开去,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八、习作。(30分)
想象你是某个实验中的一只蚂蚁、一条蚯蚓、一粒种子、一片树叶,或者是一滴水、一股电、一束光……你将“变形”,以“我”的视角参与到实验中,这将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请以“我在实验中”为题,发挥想象,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字迹工整,书写规范。
②围绕中心展开丰富而又合理的想象。
③不少于450字。
参考答案
一、薄雾 线条 模糊 蝉鸣 雅致 恍然 映人眼帘 窥探
二、①碧 里②翠 欲③硕 无④芳 赏⑤融 往⑥顺影
1.B 2.(1)①② (2)③⑤
三、1.D 2.C 3.B 4.C 5.C 6.D
四、1.冬让我沉睡 春唤我醒来 夏伴我繁茂秋送我悄然归根
2.示例:在秋日的午后,微风轻拂,菊花在阳光下绽放得格外灿烂,花瓣层层叠叠,如同细腻的丝绒,从金黄到淡绿,色彩渐变得恰到好处。它在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秋天的故事,又像是在向世界展示它的坚韧与优雅。菊花不仅美丽,还带着一种淡淡的清香,让人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世界。
五、1.清鲜 明朗 高歌一曲
2.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野旷天低树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六、1.D
2.2(或1)赤峰勃隆克沙漠旅游区示例:草原美景的壮观以及蒙古族历史文化的丰厚与悠久
七、(一)1.B
2.(1)丁香的紫色与莹白交融的情景 (2)B
3.在冬天结着花蕾,抵御严寒和孤独 春天的绽放
4.示例:B画线句子强调的是人生正是因为有解不完的问题和结,才充满了 挑战和乐趣,面不是单纯说人生充满了忧愁,画线句与B同学的观点意思相近
(二)1.纷纷从土壤中钻出,旺盛生长 A
2.示例:(1)青海地域辽阔,出门必坐车,一走一天 惊叹
(2)雨后的蘑菇旺盛生长,走路时一不小心就会踢飞它们 难忘
(3)当地老汉烤蘑菇手艺高超 看得痴了 情景交融
3.动作 当地娃采蘑菇时的敏捷、熟练 蘑菇的新鲜和多产
4.C
5.这句话写出了青海湖边的土黄油烤鲜菇和“牛粪石板菇”这些最好的美味如今只能留存在记忆中,再也吃不到了,表达了作者对青海湖边的蘑菇的赞美、怀念和美好易逝,难以再享用的遗憾;起到了总结全文、深化中心的作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