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课件(中华书局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课件(中华书局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19 03:04: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72张PPT。 第4课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956--------1966复习导入1956年中国的经济状况如何?
当时人民最渴望什么?一、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探索中的良好开端时间:
地点:1956年9月北京国内: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1)中共八大的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初,德、意、日三个战败国的经济几近崩溃,西欧各国由于战争的蹂躏而满目疮痍、百废待兴,面临着严峻的战后重建任务。特别是德国,有人悲观地估计,仅仅清除柏林市区的瓦砾,就需要20年的时间。然而令人惊叹的是,战后仅仅十年左右的时间,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就远远超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国际:世界经济与科技迅速发展。
中共八大 ⑴背景: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世界经济与科技迅速发展。
⑵召开时间:1956年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1956年9月15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大上致开幕词,号召“团结国内外一切个以团结的力量,为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刘少奇主席做政治报告中共“八大”中
毛泽东和刘少奇探讨中共八大会址(2)主要内容: 当前形势(两大矛盾)
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求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① 中共八大的主要任务: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②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你认为八大在政治上的探索是否正确?八 大 主 要 内 容①国内主要矛盾②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2) 为什么说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答:1.中共八大把经济发展放在首位;2.中共八大制定的任务是符合当时国情的3.中共八大解决了当时的主要矛盾4.中共八大把百姓放在了第一位(3)意义: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二、社会主义总路线的提出1958年5月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的背景(1)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进行得比较顺利 (2)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我国的工业实力大为增强,人民生活大大改善。农业实现合作化 (3)三大改造顺利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的时间: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人民日报》1958年元旦社论,提出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的口号,3、总路线的内容——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 4、你怎样评价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 1958年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1)正确性:指明了党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经济落后的愿望;(2)片面性:片面强调“快”,正是这种不顾客观规律的“快”,导致了“左”倾错误的泛滥。三、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失误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大跃进”运动(1)“大跃进”运动的含义: 即在经济建设中以高指标为主要标志的运动材料:大跃进时期的口号: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超英赶美平常事”
“踏翻地球顶破天”
“一天等于20年”
“以钢为纲,带动一切”
大跃进时壁画“一个萝卜重千斤,两头毛驴拉不动”材料2:刻 舟 称 瓜1月9日报道亩产2000斤6月30日报道亩产5103斤9月25日报道亩产13043斤一颗白菜500斤,亩产小麦12万斤,亩产土豆120万斤你相信吗?7月25日报道亩产9195斤全民大炼钢留下荒山秃岭1957年1958年1959年1962年535万吨9000万吨3000万吨大跃进时期的炼钢指标1070万吨大跃进工业:大炼钢铁58年全国生产钢1108
万吨,只有800万吨合格(2)“大跃进)运动的主要内容: 以农业中的严重浮夸和工业中的全民大办钢铁为主要内容思考与讨论:(课本23页)
这种说法科学吗?为什么当时的人们要这样做? 这种做法不科学。在大跃进运动中,由于片面追求农业生产的高速度,不断地大幅度提高和修改计划指标,造成”浮夸风“盛行。(3)大跃进的危害: 大跃进运动给生产力带来严重破坏;造成国民经济主要比例严重失调;使国家和人民遭受了重大损失。人民公社食堂四、人民公社化运动鼓足干劲加油干坐吃山空放开肚皮吃饱饭1、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 “一大二公”(即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 2、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后果 一个米粒煮一锅 ,一个玉米运一车。高粱杆上安电线,坐着瓜皮过黄河 。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后果: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许多地方混淆了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的界限,混淆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界限,刮起了一股共产风;严重侵犯了农民的经济利益,破坏了农村生产力,是农业经济的发展遭到了重大损失,人民生活受到很大影响。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产生的“左”倾错误的主要标志人民公社好高指标工业——全民大炼钢铁 材料1:为使钢铁产量翻一番,全国各地共组织9000万人上山找矿,建小锅炉,用土法炼钢。到年底,产量指标完成,但300完吨土钢无法使用。1957年1958年1959年1962年535万吨9000万吨3000万吨大跃进时期的炼钢指标1070万吨大跃进工业:大炼钢铁58年全国生产钢1108
万吨,只有800万吨合格《人民日报》发表《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瞎指挥瞎指挥听故事大跃进时期的宣传漫画肥猪赛大象,
就是鼻子短,
全社杀一口,
足够吃半年。材料3:浮夸风大麦穗、大玉米,运到北京去见毛主席浮夸风大跃进时壁画“一个萝卜重千斤,两头毛驴拉不动”浮夸风刻 舟 称 瓜浮夸风共产风 鼓足干劲加油干 放开肚皮吃饱饭人民公社好共产风共产风人民公社食堂共产风鼓足干劲加油干,放开肚皮吃饱饭“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主要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左”的错误)极端冒进 参与园地: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深刻教训是什么? 答: (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社会主义建设遭到严重挫折;(2)经济建设一定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五、国民经济的调整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自然灾害苏联背信弃义 1、国民经济调整的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1961年) 国民经济的调整——经济恢复失误: 正确: 中共八大
1956“大跃进”
1958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国民经济的调整
1960启示一: 从国情出发三年经济困难
59-61启示二: 实事求是, 尊重客观规律启示三: 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探索与失误(1956-1966)课 堂 检 测1.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良好开端的标志是:( )
A.中国人民共和国建立 B.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中共八大的召开 D. 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什么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A、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B、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C、三大改造 D、第一个五年计划具体实施
3、一位农民创作了一首“稻谷赶黄豆,黄豆像地瓜,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的民歌。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它是什么时期的产物( )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
C、“大跃进” D、改革开放
4.标志中国结束了靠“洋油”时代的重大事件是( )
A.第一个飞机制造厂建成 B.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C.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 D.大庆油田建成
(二)读图回答问题: 1、右图中的宣传漫画应出现在什么运动时期?真实吗?
2右图诗为:“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持吃半年。 ”其中的 “社”是指什么?3据所学知识,说明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4我们今天应当吸取什么教训?参考答案
1 C 2B 3 C 4 D
(二)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不真实。
2人民公社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