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8张PPT)
4、藏戏
同学们,世界文化,精彩纷呈。当西方歌剧以华丽唱腔与舞台效果震撼观众时,在我们中国,有一种独特剧种也有着无与伦比的魅力,它就是藏戏。没有舞台,演员戴着神秘面具,在雪山草原间演绎古老故事。这藏戏从何而来?又有怎样独特的表演形式?让我们走进课文,一同探寻藏戏的奥秘 。
学习目标:
默读课文,说出藏戏的主要特色,了解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藏戏的。
根据“学习提示”,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吧。
互动课堂
朗读课文
③你认为唐东杰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说说你的
看法。
我们带着问题朗读课文:
①课文从哪三个方面介绍了藏戏?
②藏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生字词闯关
毫不稀奇
别无所求
随心所欲
师传身授
两面三刀
开山鼻祖
僧人
王妃
演绎
金钹
獠牙
巫女
琼结
吞噬
脱缰
jiānɡ
shì
qiónɡ
wū
liáo
bó
sēng
fēi
yì
第1—3自然段
第4—7自然段
第8—17自然段
第18自然段
概括藏戏的主要特点。
介绍藏戏的形成。
介绍藏戏的艺术特色。
总结藏戏的传承方式。
读课文,说说作者是怎样概括藏戏的特点的?评一评这样开头的好处。
精读课文
任 务
藏戏的特色——戴着面具、没有舞台、演出时间长。
2
3
1
句式转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
朗读这段文字时,应注意语气的变化,以体现出每个问题的强调和对比。“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一句应读得带有疑问和惊讶,突出藏戏的独特性;而在提到具体特点如“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时,则可以适当放慢速度,强调每一个细节的独特性。特别在读到“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这部分内容时,语气应更加夸张,传递出藏戏演出时间之长所带来的震撼感。
第4~7自然段,了解藏戏的形成,感受唐东杰布的伟大。
研读第4—7自然段,了解藏戏的形成过程。
还是从西藏那个僧人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讲起吧。
交代主人公的身份
承上启下,总起下文。
引出下文介绍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以及藏戏的形成。
讲
课
文
那时候,雅鲁藏布江上没有一座桥,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
5
比喻江水湍急汹涌,像脱缰的野马一样难以控制。
讲
课
文
[咆哮]形容水流奔腾轰鸣。
[吞噬]吞食。
[哄堂大笑]形容满屋子的人同时大笑。
第4~5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大笑。
讲述了藏戏起源的一个重要背景——西藏高僧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文中描述了当时雅鲁藏布江缺乏桥梁,许多百姓因试图过江而丧生的情况。年轻的僧人唐东杰布立志架桥为民造福,但他的想法起初并未得到人们的理解和支持,反而遭到嘲笑。
讲
课
文
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段传奇。唐东杰布在山南琼结,认识了能歌善舞的七兄妹,组成了西藏的第一个藏戏班子,用
6
讲
课
文
[雄浑]雄壮浑厚。
讲
课
文
概括第6自然段的大意。
思考:第一个藏戏班子是怎样形成的?他们表演的主要形式、内容和目的是什么?
讲
课
文
第6自然段通过生动感人的故事讲述了藏戏的由来。
形成:唐东杰布结识了能歌善舞的七兄妹组成了第一个藏戏班子。
表演形式:说唱。
表演内容:表演历史故事和传说。
表演目的:劝人行善积德,出钱出力,共同修桥。
概括第6自然段的大意。
思考:第一个藏戏班子是怎样形成的?他们表演的主要形式、内容和目的是什么?
讲
课
文
第7自然段介绍了什么?
[开山鼻祖]泛指某一事业或某一流派(学术、技艺等)的创始人。
7
讲
课
文
[开山鼻祖]泛指某一事业或某一流派(学术、技艺等)的创始人。
第7自然段介绍了什么?
第7自然段简要介绍了唐东杰布的成就。
7
唐东杰布在山南琼结,认识了能歌善舞的七兄妹……劝人行善积德,出钱出力,共同修桥。
从一无所有到58座铁索桥
……
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就这样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
讲述了唐东杰布如何通过组建西藏第一个藏戏班子,利用歌舞说唱的形式表演宗教故事和历史传说来筹集资金修建桥梁的故事。随着藏戏的传播,不仅铁索桥一座接一座地建成,藏戏也在雪域高原上生根发芽。唐东杰布因此成为了藏戏的开山鼻祖,并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
这句话总结了唐东杰布的伟大成就——他不仅成功建造了58座铁索桥,解决了百姓过江难题,还创立了藏戏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这表明尽管起初缺乏资源和支持,但凭借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唐东杰布实现了自己的宏愿,并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就这样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同时,成为藏戏的开山鼻祖。
在藏戏里,身份相同的人物所戴的面具,其颜色和形状基本相同。
藏剧:演出戴面具。
介绍藏戏的艺术特色(学习第8—17自然段)。
展开故事情节
突出人物品质
丰富文章内容
插入唐东杰布出生时的传说,一方面点明在藏戏里他戴白色面具的原因,另一方面引出下文对藏戏面具的介绍。
白色
纯洁
国王
红色
威严
善者
王妃
绿色
柔顺
黄色
吉祥
巫女
半黑半白
两面三刀
活佛
妖魔
青面獠牙
压抑恐怖
戴着面具演出
人物 面具 代表
唐东杰布
国王
王妃
巫女
妖魔
村民
白色
——
象征
夸张
形象突出
性格突出
红色
威严
绿色
柔顺
半黑半白
两面三刀
青面獠牙
压抑和恐怖
白布或黄布
朴实敦厚
默读第15—17自然段,思考:藏戏的舞台形式、演出方式、演出形态各有什么特点?请圈画相关内容,并相互交流。
合作探究
藏戏演出没有舞台
藏戏的艺人们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钹为其伴奏。他们别无所求,只要有观众就行。
目的——劝人行善积德,出钱出力,共同修桥
演出舞台
演出道具
起到宣传作用
舞台简朴,大众的艺术
描述了藏戏艺人们表演时的自然环境和简朴条件。文中提到藏戏在雪山江河和草原大地这样宏大的背景下进行,艺人们席地而坐,不需要幕布、灯光或道具,仅用一鼓一钹作为伴奏。他们唯一的愿望是有观众观看他们的表演,体现了藏戏艺术的质朴与纯粹。
朗读这段文字时,应注意语气的变化,以体现出自然环境的宏大和艺人们的质朴。“雪山江河作背景,草原大地作背景”一句应读得缓慢而富有画面感,突出演出场地的壮丽;而在提到具体细节如“藏戏的艺人们席地而坐,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时,则可以适当放慢速度,强调每一个细节的独特性。特别在读到“只要一鼓、一钹为其伴奏”这部分内容时,语气应轻柔而坚定,传递出艺人们对简单乐器的信任。对于“他们别无所求,只要有观众就行”一句,应用充满感情的语气来表达艺人们的真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讲
课
文
16
[演绎]展现;表现。
什么是象征手法和夸张手法?
讲
课
文
象征手法:指面具的不同颜色或形状代表不同的含义。
夸张手法:指面具在色彩上或形状上非常夸张。
16
[演绎]展现;表现。
什么是象征手法和夸张手法?
讲
课
文
分析“运用象征、夸张手法”与“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之间的关系。
思考:联系上下文说说面具是怎样运用象征和夸张手法的?
讲
课
文
二者之间是因果关系,“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是原因,“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是结果。
象征手法:面具用不同的颜色或形状代表不同的含义,如红色代表威严。
夸张手法:面具在色彩上或形状上非常夸张,以此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性格更加鲜明,如“妖魔的面具青面獠牙,以示压抑和恐怖”。
分析“运用象征、夸张手法”与“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之间的关系。
思考:联系上下文说说面具是怎样运用象征和夸张手法的?
一部戏演出三五天
双方随心所欲、优哉游哉,一出戏演他个三五天毫不稀奇。
吸引观众
独有的魅力
艺人们
表演时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观众
欣赏时悠然自得、闲适快乐
藏戏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师传身授下去。
言传身教
一代一代
成为藏文化的“活化石”
传承方式
写作特点
开篇用反问的手法概括了藏戏的特色,中间写藏戏的形成,最后又对藏戏的特色做了生动的描写,以“总——分——总”的结构来写文章,又运用了比喻、反问、夸张等手法来介绍藏戏的特色。
课文主题
这篇课文的作者以生动传神的语言,具体描写了有着悠久历史的藏戏的形成过程以及鲜明的特色,表现了藏戏强烈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它那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
板书设计
主要特点
形成过程
特色面具
传承方式
戴着面具
没有舞台
一戏多天
发誓架桥歌舞说唱
开山鼻祖
颜色形状
象征意义
身份代表
历史悠久
师传身授
代代相传
练一练
一、课文为什么不用陈述句写藏戏的特点,而是用反问句呢?
运用反问句既可以总领全文,又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
二、藏戏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都有责任保护它。对此,你有什么建议?
示例:学校可以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俱乐部,开展相关讲座、竞赛等,加强宣传力度。
选择你最喜欢的戏曲,上网查查资料,看看它有哪些特色,再把它介绍给家人或朋友。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