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一】课程目标
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北京及影响。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识记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主要成就
理解分析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理解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对比法、情景再现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继承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为国家、社会与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以人为本,对学生进行人格、情感教育。
【三】重点和难点
【四】知识体系构建与问题探究分析
文学流派: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
一、浪漫主义文学(18世纪末--19世纪30年代)
(一)背景:
1.革命和战争频仍,动乱不已;
2.社会不平等,人们对资本主义“理性王国”深感失望。
(二)特点
(1)思想:反对封建制度,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深入发掘人类感情世界。
(2)艺术: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夸张的手法、跌宕起伏的情节。
(三)欧洲浪漫主义文学
1.法国雨果
《巴黎圣母院》
2.英国雪莱
《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3.德意志: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二、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30年代以后)
(一)背景:工业革命后,欧美资本主义矛盾日趋尖锐。
(二)特点:剖析社会生活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罪恶。
(三)现实主义文学家及其作品
1.法国: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展现了19世纪上半期法国社会生活全貌,堪称资本主义的“社会百科全书”。
2.英国: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
3.俄国
背景:沙皇专制,农奴制度
成就: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
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4.其它:丹麦安徒生,挪威易卜生,美国马克.吐温
三、20世纪的世界文学
(一)西方文学
1.20世纪早期现实主义文学
英国萧伯纳《苹果车》,
法国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
2.现代主义文学
背景:世界大战、经济危机等社会危机冲击。
特征:(1)表现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心灵迷惘和痛苦);
(2)反传统、反理性。(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怪诞,语言风格悖离传统。)
作品:爱尔兰贝克特《等待戈多》,美国海明威《老人与海》
(二)苏联文学:高尔基《母亲》,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三)亚非拉文学:印度泰戈尔、中国鲁迅、哥伦比亚马尔克斯、尼日利亚索卡因。
【思维拓展】
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和苏联文学的历史背景、文学特征、代表作
流派
兴起时间
社会背景
主要特点
代表
浪漫主义
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
1.革命和战争频仍,动乱不已;2.社会不平等,人们对资本主义“理性王国”深感失望。
(1)内容:反对封建制度,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深入发掘人类感情世界。(2)风格: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夸张的手法、跌宕起伏的情节。
《巴黎圣母院》《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现实主义
19世纪30年代
工业革命后,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反映社会现实、批判社会罪恶。
《人间喜剧》《大卫·科波菲尔》《安娜·卡列尼娜》
现代主义
20世纪上半期
世界大战、经济危机等社会危机冲击。
(1)表现西方社会精神危机;(2)反传统、反理性。(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怪诞,语言风格悖离传统。)
《等待戈多》《老人与海》
苏联文学
20世纪上半期
社会主义建设
高尔基《母亲》
第23课
美术的辉煌
【一】课程目标
欣赏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了解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并欣赏19世纪以来浪
( http: / / www.21cnjy.com )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派主义、现代主义等美术作品。了解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知道这些美术作品的作者,体验作品的美。
2、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讨论法、分析总结、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艺术继承与创新,共性与个性;艺术成就源于对艺术的执著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19世纪以来的主要美术流派、代表代表人物及作品。
难点:主要流派产生的社会背景、艺术特点和主要美术流派之间的关系。
【四】知识体系构建与问题探究分析
(流派: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画派、现代主义)
一、从新古典主义美术到浪漫主义美术
(一)新古典主义美术(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
1.背景:法国大革命前后,对古代希腊罗马英雄主义的追求
2.特点:(1)强调理性,以重大事件为题材。
(2)画面严整和谐。
3.成就:法国大卫《马拉之死》《拿破仑加冕》,安格尔《泉》。
(二)浪漫主义美术(19世纪30年代前后)
1.背景:人们对“理性王国”感到失望。
2.特点:注重表现人的感情;夸张和想象。
3.作品:法国德拉克罗瓦《自由引导人民》
二、现实主义美术和印象画派
(一)现实主义美术(19世纪中期)
1.特点:表现社会现实、社会生活。
2.成就:法国米勒《播种者》
、《拾穗者》;俄国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二)印象画派(19世纪后半期兴起)
1.背景: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光学新成就)进步。
2.特点:不关心主题思想;捕捉光和色之下万物的“瞬间印象”。
3.成就:莫奈《印象·日出》;
“扑向太阳的画家”凡高的《向日葵》,“现代绘画之父”塞尚。
三、现代主义美术
(一)背景
1.两次世界大战造成巨大心灵创伤;
2.工业化的快节奏加剧人们的紧张感;
3.科技发展拓宽艺术家认识世界的视野。
(二)特点:反传统和反理性;重视艺术家内心“自我感受”、“自我表现”。
(三)代表: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第24课
音乐和影视艺术
【一】课程目标
列举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
了解影视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认识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识记:音乐流派、代表及作品;电影电视艺术出现
理解:音乐发展社会背景、浪漫主义音乐特点;影视艺术兴起发展条件、作用,理解影视艺术
反映
当时政治经济生活。
运用准评价音乐发展,提高审美情趣
二、过程与方法:问题探究、音乐再现、比较、归纳分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哲学音乐名作,提高
鉴赏能力;
2、影视艺术反映了人类在科技方面的进步,杰出影视作品丰富了人类文化宝库。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特点。
难点:现代主义音乐的发展反映了时代的变化。
【四】知识体系构建与问题探究分析
一、19世纪的音乐流派与杰作(经历古典主义、浪漫主义)
(一)欧洲浪漫主义音乐
1.特点:(1)艺术:注重抒情性、自传性和个人心理刻画形式。
(2)思想:反封建专制,歌颂资本主义。
2.成就
19世纪中叶走向鼎盛时期,奥地利和德意志为中心。
(1)德意志的贝多芬是连接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的桥梁,音乐表现了反对专制,歌颂资本主义的思想感情。
(2)奥地利约翰·斯特劳斯被誉为“圆舞曲之王”,《蓝色的多瑙河》最著名。
(二)欧洲歌剧
1.意大利威尔第《茶花女》表达爱国与民族意识;
2.法国比才《卡门》表现出浪漫主义色彩。
(三)民族乐派:俄国柴可夫斯基芭蕾舞剧《天鹅湖》是世界闻名杰作。
二、20世纪世界的音乐发展
(一)现代主义音乐特征:轻松活泼,通俗化、大众化;青少年反叛精神。
1.起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爵士乐,一战后空前流行。
2.二战后,摇滚乐、蓝调和爵士乐为代表的音乐更加通俗化。摇滚乐成为流行音乐主流,代表作《围着时钟摇吧》、《时代在改变》。英国披头士乐队。
(二)各国间音乐交流与交融,推动世界音乐繁荣。
三、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一)背景:1.科技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动力:人类精神追求以及商业利润的推动
(二)电影艺术
1.默片时代(1927年前)
(1)电影的诞生:1895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制成活动电影机
(2)美国格里菲斯:“现代电影之父”(对电影制作和摄影技术进行了许多重大的改革和完善)
(3)卓别林是“默片”时代最负成名的电影艺术家。
2.发展:1927年开始的有声电影;二战后宽银幕、立体电影问世。
(三)电视的起源与发展
1.20世纪20年代,电视在英国出现。
2.电视艺术在英国、美国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末英国电视机家庭有两万户,40年美国开播彩色电视节目;
3.电视艺术的普及应用阶段: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直播发展到实况录像转播,多路传播到卫星传播。电视被称为“第八艺术”。
(四)影视艺术与人类生活
1.影视反映着人类在科学技术上的进步。
2.直接敏锐地回应、影响文明的发展和社会风尚的变化。
3.满足人们审美需要和精神追求,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深刻和广泛。
【思维拓展】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背景与特点
流派
兴起时间
社会背景
主要特点
新古典主义
18世纪末19世纪初
启蒙运动的发展和法国大革命的到来
(1)强调理性;(2)以重大事件为题材,注重画面的严整和谐。
浪漫主义
19世纪初
欧洲革命和战争频仍,社会不平等,人们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
(1)内容:反对封建制度,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深入发掘人类感情世界。(2)风格: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夸张的手法。
现实主义
19世纪中期
工业革命的完成,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剖析社会生活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罪恶。
现代主义
20世纪前期
(1)世界大战,经济危机等社会问题冲击;(2)工业化带来的快节奏生活加剧了人们的紧张感(3)科技发展拓宽艺术家视野。
文学美术:(1)表现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心灵迷惘和痛苦);(2)反传统、反理性。音乐:轻松活泼,通俗易懂,充满反叛精神。
【四】教学反思
1、文学、艺术、影视,不同时期、流派的基本特征,是提高学生艺术鉴赏力的开端,文字描述辅以艺术作品,从感性到理性,有肋于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2、需要收集经典作品,提供新情境、新问题,提高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