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19 12:14: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
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一】课程目标
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识记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关于“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关于人文主义精神的基本内涵。识记理解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这一观点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过程与方法:情景分析法、比较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追求真、善、美;批判地继承古典文化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智者学派、苏格拉底。
难点:哲学观点
【四】知识体系构建与问题探究分析
一、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尺度
(一)西方(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起源背景
1.经济:工商业经济繁荣;
2.政治: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3.文化:人的地位提高。(自然哲学奠定基础)。
(二)智者学派: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
1.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
2.思想: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价值,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
3.评价:(1)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2)但忽视道德标准。
二、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
(一)背景
1.智者学派忽视道德;
2.雅典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二)苏格拉底的思想:
1.“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2.“美德即知识”
3.善是人的内在灵魂,教育可以使人认识内在美德。
(三)评价
1.是人类精神觉醒的重要表现;
2.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三、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
(一)柏拉图:著作《理想国》,根据智慧和品德而非按照出身分工;
鼓励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亚里斯多德:是古代希腊最博学的人,创建严密的逻辑论证系统。
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四、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
(1)促进古希腊文化科学的发展;
(2)为近代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思维拓展】
一.儒家民本思想与希腊人文主义
儒家思想
希腊人文主义
产生背景
1、经济:农耕经济2、政治:君主统治,诸侯争战。3、社会:学在民间,士阶层,传统文化。
1、经济:工商业经济繁荣。2、政治:民主政治达到顶峰。3、社会:人的地位提高。
思想内容
民本思想思想核心是“仁”,
仁者爱人。1.道德修养:仁者爱人,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政治(民本思想)
(1)以德治民;(孔子)
(2)仁政,民贵君轻;(孟子)(3)仁义、王道,君舟民水。(荀子)
人文主义1、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价值,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智者学派)2、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3、理性主义。(柏拉图)
二.孔子(民本)思想与苏格拉底(人文)思想的异同
孔子
苏格拉底
相同
关注人,重视道德、知识和教育。
内容
孔子“仁”的学说,以德治民,体现民本思想;
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体现人文主义思想。
目的
孔子从君主统治的需要出发,强调等级尊卑,压制人的个性发展。
苏格拉底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权利和责任,突显人的自由、平等和理性,有利于个性发展。
影响
开创儒家学说,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崇尚知识和理性珠精神,对后世西方社会思想产生深远影响。
三.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
智者学派
苏格拉底
相同
以人为研究对象,肯定人的价值,强调人类的理性。
不同
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否定一切对人的约束,强调个人自由,忽视社会道德。
强调“有思想里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重视人的道德规范和知识智慧,批评直接民主的过度泛滥。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