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19 12:28: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一】课程目标
知道薄伽庄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识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中的基
( http: / / www.21cnjy.com )础知识;理解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原因、性质、意义和宗教改革的背景及影响;马丁·路德的观点。探究两大运动出现的原因及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过程与方法:分析图片、问题探究情景再现、对比分析和课堂讨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重视经济及文化发展是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尊重人和人性的人文情怀。
【三】重点和难点
1、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德意志的宗教改革。
2、文艺复兴的实质、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
【四】知识体系构建与问题探究分析
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14、15世纪
)
(一)原因和条件
1.位置:意大利处于地中海航运中心
2.政治: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工商业城市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政策
3.经济:社会生产力发展,商品市场形成。
(二)影响:新兴资产阶级形成,他们要求思想变革。
二、文艺复兴(14、15、16世纪)
(一)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
1.经济: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
2.阶级:新兴资产阶级形成。
3.政治:天主教会束缚人和人性。
4.文化:意大利拥有古希腊罗马文化遗存
(二)实质:表面上是复兴古代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实质是欧洲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兴起。
(三)文艺复兴核心:人文主义
1.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2.重视人和人性,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21教育网
3.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
4.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
(四)重要成就
1.文学三杰:薄伽丘《十日谈》,但丁《神曲》,彼特拉克《歌集》最早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以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21cnjy.com
2.艺术:达·芬奇
3.16世纪以后,文艺复兴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如英国莎士比亚)
(五)影响
1.解放思想,促进人文主义的发展,推动文化和科学的进步;
2.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三、宗教改革(16世纪)
(一)社会背景
1.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2.政治:天主教会精神禁锢和掠夺财富。
3.文化:文艺复兴运动倡导人文主义,解放思想。
4.导火线:教皇出售赎罪券。(德意志被称为“教皇的奶牛”)
(二)德意志宗教改革
1517年,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拉开宗教改革序幕。
内容:(1)因信称义,信仰即可得救。
(2)基督徒有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
(3)简化宗教仪式,否定罗马教皇权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三)欧洲宗教改革的成果和影响
1.政治:形成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基督教派--新教,如路德派,加尔文派,英国国教。
2.经济:促进西欧资本主义发展。
3.文化:弘扬人文主义精神,促进西欧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思维拓展】
比较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点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背景
1.经济、阶级: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兴起,反映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2.政治:天主教会腐朽、黑暗统治,西欧封建制度衰落。3.文化: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
性质
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矛头对准天主教会。
思想来源
人文主义思想,并吸取古代西欧文明养料。(文艺复兴借助希腊罗马古典文化,马丁·路德借助了《圣经》中的原始教义)
影响
1.政治:动摇罗马天主教会的统治和精神独裁。2.文化:解放思想,人文主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和发展。3.经济: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侧重点(异)
主要表现在思想领域
不仅是思想领域,更多的表现为一场政治运动,群众基础也更为广泛。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