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一】课程目标
1、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
2、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揭示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2)了解、诗,词、歌、赋等各种不同的知识内容和形式,知道和掌握一定数量的名家作品;
(3)拓宽文化视野,提高赏析和运用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日常积累,通过阅读,讨论,分析,评论了解各个不同时期的文学发展特色。
(2)通过阅读,观察,练习,欣赏,表演,
( http: / / www.21cnjy.com )评论,创作等方式积极参与教学;通过独立思考或合作学习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合作学习和相互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通过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文学家、诗人及其文学作品的分析,把学生带进文学艺术的殿堂,感受古人的呼吸,思想,情操。增强文化修养。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其特点。如何揭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四】知识体系构建与问题探究分析
一、从《诗经》到唐诗
(一)《诗经》
1.内容: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到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特点: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内容古朴,现实感强。
3.地位: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二)楚辞
1.形成: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采用楚国方言,开创了新诗歌体裁──“楚辞”,又称“骚体”。
2.特点: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
3.《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风骚”(《诗经》、楚辞)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两大源头。
(三)汉赋
1.汉赋:汉朝时,以楚辞为基础,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
2.特点:词藻华丽,手法夸张,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3.代表作: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东汉张衡的《二京赋》。
(四)唐诗
1.原因:(1)唐代国家统一,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
(2)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
2.发展概况
时期
风格
代表人物
初唐
王勃 陈子昂
盛唐
边塞诗
高适 岑参
山水诗
孟浩然 王维
浪漫主义
李白(诗仙)
现实主义“诗史”
杜甫(诗圣)
中唐
讽喻诗
白居易
3.地位: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两千多位诗人流传下近五万首诗歌。
二、宋词和元曲
(一)背景:
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阶层扩大。
(二)宋词
1.唐代出现,词成为宋代文学主流形式和标志。
2.特点:句子长短不齐,便于抒发感情。
3.代表人物:婉约派柳永、李清照,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三)元曲
宋代兴起的散曲,与元杂剧合称元曲。关汉卿、马致远创作成就最高。
三、明清小说
(一)兴起:魏晋南北朝,出现了《搜神记》等志怪小说。
(二)发展:唐朝的短篇小说传奇和宋朝的话本,把中国小说创作推向新阶段。
(三)繁荣
1.背景:(1)政治:专制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
(2)经济:手工业、商业繁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3)社会:市民阶层扩大。
2.特点:数量繁多,体裁多样,手法表现丰富。
3.作品
(1)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是中国和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
(2)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和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等。
【思维拓展】
一.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1.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社会矛盾加剧,文人对现实进行批判;
2.经济:手工业和商业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工商业城镇兴起;
3.社会:市民阶层扩大;
4.技术:印刷术发展。
二.从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的趋势和原因
趋势:语言由词藻华丽、对仗工整、句式严整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言文到句式活泼、通俗易懂的白话文,说明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逐渐通俗化、平民化;并逐渐成熟、完善。
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