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19 12:36: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一】课程目标
(1)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识记三次工业革命过程中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表性的发明;理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到来的必然性,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以蒸汽机、电动机和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发展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人类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必修2已学知识的回顾引导学生理解本课的相关知识;通过表格比较三次工业革命在内容和意义上的异同,认识他们之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社会的发展需要技术革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动力
【三】重点和难点
1、蒸汽机的发明、电气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
2、科技社会发展的作用。
【四】知识体系构建与问题探究分析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
(一)工业革命前提条件
1.政治: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君主立宪制,议会内阁制、政党制)
2.资本:圈地运动、手工工场,殖民掠夺和海外贸易使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本原始积累方式)
3.技术:手工工场兴旺,生产技术发展。
4.市场:英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二)瓦特改良蒸汽机
1.18世纪60年代,瓦特制成单动式蒸汽机;
2.80年代制造联动式蒸汽机(原理:曲柄结构,使往复直线运动为旋转运动;速率装置)
(三)应用:蒸汽机作为动力,在英国各工业部门应用;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北美广泛采用。
(四)影响
1.经济
(1)生产方式:解决了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机器大工业建立;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3)经济结构:农业比重减少,工业文明加速城市化进程。
(3)经济思想、政策: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的自由主义发展。
2.政治:欧美代议制走向完善与拓展。(英国议会改革,德意志帝国宪法,法国共和制等)
3.社会
(1)城市化进程加快。
(2)社会关系: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两大阶级,马克思主义诞生。
4.世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基本形成,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副作用:环境污染、贫富悬殊、殖民统治。
二、“电气时代”(19世纪中期-20世纪中期)
【一】背景
1.政治: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广泛确立。
2.经济: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3.科技:自然科学的重大进展。(如:英国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4.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二】发明:发电机(德意志科学家西门子)和电动机的创制,输变电技术成熟。
【三】影响
(一)经济
1.生产方式:(1)诞生电力、石油、汽车等新兴工业,推动传统工业的进步。(生产力巨大增长)
(2)垄断组织成为生产组织形式。
2.生产结构: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
(二)社会:改变了城市面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三)世界:欧美列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20世纪四十年代中期开始)
(一)背景
1.电子计算机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
2.美国对信息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二)诞生
1969年美国建成了四个站点网络,互联网产生。
  20世纪90年代以后,互联网发展为全球信息网。
(三)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经济:推动“____”的诞生,
促进传统产业的进步。
2.世界:加快经济____步伐;
3.社会:是工作和生活方式的革命;
4.消极:网络也给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思维拓展】
一.近现代以来科技发展历程和阶段特征
1.兴起(16、17世纪):
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兴起,伽利略
( http: / / www.21cnjy.com )开创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据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17世纪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特征: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据有严密逻辑体系。
2.发展(18、19世纪):
(1)科学技术突出成就包括细胞学说和生物进化论,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2)工业革命开展,蒸汽机广泛应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3)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广泛应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特征:科学发展,并逐步与技术结合,推动人类社会进步。
3.飞跃(20世纪以来):
(1)科技迅速发展,相对论和量子论构成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2)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以原子能、电子信息技术、航天技术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迅速发展,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特征:(1)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2)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三)近代西方科学迅速发展原因及其影响
1.原因
(1)经济: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工业革命促进经济迅速发展。
(2)政治:资本主义民主法治制度的建立。
(3)思想: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和理性精神解放了思想。
(4)制度建设:现代教育体系、知识产权保护。
2.影响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有力推动人类文明的全面进步。
(2)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负面效应,影响人类可持续发展。(如环境污染、战争破坏、资源过度消耗等。)
二.三次工业(科技)革命的特点、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19世纪60年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20世纪40年代)
第三次科学革命(20世纪四十年代中期开始)
特点
1、技术革命,没有与科学结合。2、蒸汽时代,轻纺工业为主。3、工厂制,自由主义。
1、科学开始与技术结合。2、电气时代,重化工业主导。3、垄断资本主义。
1、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2、信息时代,科技转化为生产力速度加快,出现新经济;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影响
1.经济(1)生产方式:解决了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机器大工业建立;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3)经济结构:农业比重减少,工业文明加速城市化进程。(3)经济思想、政策: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的自由主义发展。2.政治:欧美代议制走向完善与拓展。3.社会(1)城市化进程加快。(2)社会关系: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两大阶级,马克思主义诞生。4.世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基本形成。
(一)经济1.生产方式:(1)诞生电力、石油、汽车等新兴工业,推动传统工业的进步。(生产力巨大增长)(2)垄断组织成为生产组织形式。2.生产结构: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二)社会:改变了城市面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三)世界:欧美列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1.经济:推动“新经济”的诞生,
促进传统产业的进步。2.社会:是工作和生活方式的革命;3.世界:加快经济全球化步伐;4.消极:网络也给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五】教学反思
近代西方科技发展源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理性与科学精神。引导学生把握科学内涵和科技发展特点及影响。
知识容量大,总结规律,便于理解掌握,提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