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第17课 毛泽东思想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第17课 毛泽东思想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19 12:43: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17课
毛泽东思想
【一】课程目标
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识记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等方面的主要思想;
2、理解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自找资料,关于毛泽东的生平和革命活动,感受毛泽东思想对我国革命和建设的深远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引导学生探索毛泽东思想的产生过程
( http: / / www.21cnjy.com ),认识毛泽东思想是从革命实践中产生的,并经过以后的实践检验证明了其正确性,说明理论来源于实践且指导实践的道理,使学生明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并进而培养学生勇于实践的意识。通过引导学生对毛泽东思想产生的背景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经过;毛泽东思想的内容。
难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
【四】知识体系构建与问题探究分析
一、革命道路的探索
(一)毛泽东早期活动
1.五四时期在北京接触马克思主义;
2.在湖南创办《湘江评论》,逐渐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3.出席中共“一大”,是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之一。
(二)毛泽东思想产生的背景
1.阶级:工农运动发展;
2.思想、实践: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
3.社会环境: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生产力水平低,经济政治发展极不平衡。
4.国际: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新时代;
二、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
理论
内容
著作、会议
原因、背景
意义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领导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依靠农民进行革命的主张。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国民革命时期,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
解决中国革命的领导者、同盟军问题
2、创造性地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思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理论。
1.国共对峙,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的时期。2.以城市为中心开展武装斗争一再失败的教训。
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
3、论述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为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描绘新民主主义社会蓝图
《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
1.抗日战争丰富实践。2.分析中国国情基础上。
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
1、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思想。(1)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事业为一切工作的中心。(2)总任务: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
1949年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解放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
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重大问题
2、国家学说:人民民主专政思想
《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
即将建立新中国。
发展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为建立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
3、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思想。
过渡时期,如何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4、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理论,提出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
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其它方面的理论: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党的建设和统一战线。
三、毛泽东思想的影响和地位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
(3)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思维拓展】
毛泽东思想特点和科学内涵
(1)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2)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被实践证明的科学理论。
(3)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