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年级科学化学专题复习2---鉴别、图像分析(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化学专题复习2---鉴别、图像分析(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9-19 09:12:40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年级化学专题2---鉴别、图像分析
【鉴别】
1.有四种物质的溶液:①Ba(OH)2、②Na2SO4、③HNO3、④FeCl3,不用其他试剂就可将它们逐一鉴别出来,其鉴别顺序是(   )
A.④③②① B.④①②③ C.①③④② D.①④②③
2.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少量的CO 将混合气体点燃
B 除去CuO中混有的C 在空气中灼烧
C 鉴别黄铜片和铜片 相互刻划
D 鉴别CO2和CO 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
3.除杂与检验是重要的实验既能。下列方法能达到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鉴别K2CO3和K2SO4 分别滴加BaCl2溶液
B 去除氧化铜粉末中的碳粉 在足量的氧气中灼烧
C 去除CO2中少量的CO 在氧气中燃烧
D 鉴别CH4和CO 分别点燃,观察火焰颜色
4.判断实验方案的合理性,是学习化学的基本能力之一。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编号 A B C D
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 探究Fe、Cu、Ag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探究物质溶于水时吸放热情况 探究铁钉锈蚀条件 测定空气中O2含量
下列实验提供的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CaO中混有的少量CaCO3 先加足量的水、然后过滤
B 除去MnO2中混有的少量KCl固体 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滤渣、干燥
C 除去CO2中少量的CO 在氧气中点燃
D 鉴别CH4、H2两种无色气味 点燃气体,分别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冷烧杯
6.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白醋和食盐水 闻气味
B 鉴别硝酸铵和氢氧化钠 加水溶解,测量温度变化
C 除去氮气中的水蒸气 通过足量浓硫酸
D 除去氧化铜中的铜粉 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
7.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一组( )
选项 待提纯的物质 选用的试剂 操作方法
A NaOH(Na2CO3) 氯化钙溶液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B CO2(CO) 氧气 点燃
C Cu(CuO) 稀盐酸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 CuSO4(H2SO4) 氢氧化钠溶液 过滤
8.有甲、乙、丙、丁四种无色溶液, 它们分别是 Na2CO3、BaCl2、HCl、H2SO4溶液中的一种。为区别这四种溶液,现将它们两两混合并得到下面现象:
溶液 甲+乙 乙+丙 丙+丁 甲+丁
现象 无明显现象 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 无色气体
根据对上述现象的分析,可推知甲、乙、丙、丁四种溶液的顺序依次是( )
A.HCl、BaCl2、Na2CO3、H2SO4 B.Na2CO3、BaCl2、H2SO4、HCl
C.H2SO4、HCl、Na2CO3、BaCl2 D.HCl、H2SO4、BaCl2、Na2CO3
9.下列各组物质鉴别方案的描述,错误的是(  )
A.KNO3、Na2SO4、Ba(OH)2、CuCl2四种溶液,需另加试剂方可鉴别
B.MgCl2、HCl、KOH、NaCl四种溶液,利用组内物质即可鉴别
C.Na2CO3、NH4NO3、NaOH、NaCl四种固体,利用水及组内物质都无法鉴别
D.NaCl、NaOH、CaO、CuSO4四种固体,只用适量水即可鉴别
10.下列有关物质的检验、鉴别以及分离、提纯的做法,正确的是(   )
A.检验食品中是否含有淀粉:用碘化钾溶液
B.鉴别K2SO4和(NH4)2SO4两种固体:加熟石灰研磨
C.除去氢气中混有的少量HCl,可将其通过足量的NaHCO3溶液
D.分离Fe和CuSO4固体混合物: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
11.用括号内试剂不能一次性将组内物质鉴别出来的是(  )
A.固体:NaOH、NH4NO3、NaCl(水)
B.液体:稀盐酸、H2O、Ca(OH)2溶液(石蕊溶液)
C.固体:ZnSO4、CaCO3、KCl(水)
D.液体:Ba(NO3)2溶液、MgCl2溶液、K2CO3溶液(稀硫酸)
12.某校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学习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后,分别设计了下列有关物质鉴别的方案,其中可行的是(   )
甲:利用酚酞试液鉴别Na2CO3、NaCl 和稀硫酸三种溶液;
乙:利用CO2气体鉴别 NaOH、Ca(OH)2和稀盐酸三种溶液;
丙:利用稀硫酸鉴别 KOH、Na2CO3和 BaCl2三种溶液;
丁:不用其它任何试剂将 HCl、CaCl2、Na2CO3、NaCl四种溶液鉴别出来。
A.只有甲和乙 B.只有丙和丁
C.只有甲、乙和丙 D.甲、乙、丙和丁都可以
13.下列四组溶液,仅用组内物质就能鉴别出来且均为无色溶液的是(   )
A.K2CO3 FeCl3 KOH ZnSO4
B.NaCl MgCl2 K2SO4 CuSO4
C.NH4HCO3 Ba(OH)2 H2SO4 NaNO3
D.K2CO3 Na2SO4 BaCl2 NaOH
14.下列各组物质中,只用试管和胶头滴管不能鉴别的是(   )
A.溶液、溶液、溶液
B.溶液、溶液、稀盐酸
C.溶液、溶液、溶液
D.溶液、溶液、溶液
15.在下列各组溶液中,不另加其它试剂不能鉴别出来的是( )
A.Na2SO4、BaCl2、KNO3、NaCl
B.K2SO4、Na2CO3、BaCl2、HCl
C.NaOH、Na2SO4、Fe2(SO4)3、BaCl2
D.CuCl2、AgNO3、NaNO3、HCl
【图像分析】
1.向含有 HCl和 CaCl2的溶液中滴加 Na2CO3溶液至过量,下列所示的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过程中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B. C.D.
2.向盛有一定量稀硫酸的烧杯中不断滴入碳酸钠溶液,烧杯中有关量的变化如图,其中正确的是(  )
A.B. C. D.
3.向一定量的 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CuCl2溶液至过量,下列有关量的变化关系图正确的是 ( )
A.B.C.D.
4.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渐加入碳酸钠粉末(不考虑溶液体积变化),直至过量。如图横坐标表示加入碳酸钠粉末的质量,根据图像判断,纵坐标可能表示(   )
A.生成沉淀的质量 B.溶液中溶剂的质量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D.溶液的pH
5.下列曲线图与实验事实相一致的是(  )
A.向一定体积HCl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B.t℃,向一定量饱和NaCl溶液中不断加入水
C.向一定量的HCl和CaCl2混合液中不断滴入Na2CO3溶液
D.向CuCl2和H2SO4的混合液中加入过量Ba(OH)2溶液
6.下列选项的操作或反应所对应的曲线图正确的是(  )
A.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B.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大理石
C.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直到有晶体析出
D.向足量的MgCO3和MgO固体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7.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入氯化钡溶液,一段时间后滴入稀硫酸,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滴入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点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无色则无碳酸钠
B.a~c段溶液的pH逐渐变小
C.b~c段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变小
D.d点时溶液的溶质有两种
8.向一定质量Cu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反应过程中产生沉淀质量与加入的NaOH溶液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溶质是CuCl2和NaCl
B.B点对应的溶质种类比C点多
C.OA段溶液的pH不变
D.BC段参与反应的物质是CuCl2和NaOH
9. 向盛有稀盐酸和BaCl2的混合溶液的烧杯中逐滴滴加Na2CO3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和滴入Na2CO3溶液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OM段烧杯中的现象为有气泡产生
B.N点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是Na+、Ba2+
C.P点溶液呈碱性
D.P点到Q点溶液中NaCl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10. 向等质量、相同浓度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碳酸钠固体和碳酸氢钠固体,加入固体的质量和生成CO2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表示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的情况 B.a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只有NaCl
C.向b点对应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
D.从该图像中可知,相同情况下,碳酸氢钠固体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比
碳酸钠固体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快
11.某蓝色溶液可能含有CuSO4和CuCl2中的一种或两种,为探究溶质成分,先滴入Ba(OH)2溶液,之后滴入稀盐酸,所得沉淀的质量随加入试剂总体积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a~b段pH不变
B.b~c段Cu(OH)2沉淀逐渐减少直至消失
C.d点的溶质有三种
D.通过实验不能确定蓝色溶液中是否含有CuCl2
12.常温下,某小组同学向氢氧化钠溶液a中加水,向氢氧化钠溶液b中逐滴加稀盐酸,利用pH传感器分别测得溶液pH的变化如图1、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M点时的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B.图1:向N点时的溶液中加大量水可使溶液的
C.图2:向P点时的溶液中加入锌粒能产生气泡
D.图2:Q→S过程中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
13.向100g质量分数分别为14.6%HCl和12%MgSO4的混合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至过量.下列图象中,产生的沉淀量与滴入Ba(OH)2相符的是(  )
A.B. C. D.
14.向适量的溶液中缓慢地滴加稀HCl,并不断搅拌。随着盐酸的加入,溶液中离子数目也相应地发生变化。如图所示,四条曲线与溶液中离子的对应关系完全正确的是(  )
A.;;;
B.;;;
C.;;;
D.;;;
15.向一定质量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0%的Na2CO3溶液。反应过程中加入的Na2CO3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oa段表示生成气体的过程 B.b点溶液中溶质有2种
C.c点溶液的pH>7 D.x值为106.0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化学专题复习2---鉴别、图像分析
【鉴别】
1.有四种物质的溶液:①Ba(OH)2、②Na2SO4、③HNO3、④FeCl3,不用其他试剂就可将它们逐一鉴别出来,其鉴别顺序是(B  )
A.④③②① B.④①②③ C.①③④② D.①④②③
2.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少量的CO 将混合气体点燃
B 除去CuO中混有的C 在空气中灼烧
C 鉴别黄铜片和铜片 相互刻划
D 鉴别CO2和CO 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
3.除杂与检验是重要的实验既能。下列方法能达到目的的是(C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鉴别K2CO3和K2SO4 分别滴加BaCl2溶液
B 去除氧化铜粉末中的碳粉 在足量的氧气中灼烧
C 去除CO2中少量的CO 在氧气中燃烧
D 鉴别CH4和CO 分别点燃,观察火焰颜色
4.判断实验方案的合理性,是学习化学的基本能力之一。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B )
编号 A B C D
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 探究Fe、Cu、Ag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探究物质溶于水时吸放热情况 探究铁钉锈蚀条件 测定空气中O2含量
下列实验提供的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 D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CaO中混有的少量CaCO3 先加足量的水、然后过滤
B 除去MnO2中混有的少量KCl固体 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滤渣、干燥
C 除去CO2中少量的CO 在氧气中点燃
D 鉴别CH4、H2两种无色气味 点燃气体,分别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冷烧杯
6.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D)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白醋和食盐水 闻气味
B 鉴别硝酸铵和氢氧化钠 加水溶解,测量温度变化
C 除去氮气中的水蒸气 通过足量浓硫酸
D 除去氧化铜中的铜粉 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
7.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一组( C)
选项 待提纯的物质 选用的试剂 操作方法
A NaOH(Na2CO3) 氯化钙溶液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B CO2(CO) 氧气 点燃
C Cu(CuO) 稀盐酸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 CuSO4(H2SO4) 氢氧化钠溶液 过滤
8.有甲、乙、丙、丁四种无色溶液, 它们分别是 Na2CO3、BaCl2、HCl、H2SO4溶液中的一种。为区别这四种溶液,现将它们两两混合并得到下面现象:
溶液 甲+乙 乙+丙 丙+丁 甲+丁
现象 无明显现象 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 无色气体
根据对上述现象的分析,可推知甲、乙、丙、丁四种溶液的顺序依次是( D )
A.HCl、BaCl2、Na2CO3、H2SO4 B.Na2CO3、BaCl2、H2SO4、HCl
C.H2SO4、HCl、Na2CO3、BaCl2 D.HCl、H2SO4、BaCl2、Na2CO3
9.下列各组物质鉴别方案的描述,错误的是(A  )
A.KNO3、Na2SO4、Ba(OH)2、CuCl2四种溶液,需另加试剂方可鉴别
B.MgCl2、HCl、KOH、NaCl四种溶液,利用组内物质即可鉴别
C.Na2CO3、NH4NO3、NaOH、NaCl四种固体,利用水及组内物质都无法鉴别
D.NaCl、NaOH、CaO、CuSO4四种固体,只用适量水即可鉴别
10.下列有关物质的检验、鉴别以及分离、提纯的做法,正确的是( D )
A.检验食品中是否含有淀粉:用碘化钾溶液
B.鉴别K2SO4和(NH4)2SO4两种固体:加熟石灰研磨
C.除去氢气中混有的少量HCl,可将其通过足量的NaHCO3溶液
D.分离Fe和CuSO4固体混合物: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
11.用括号内试剂不能一次性将组内物质鉴别出来的是( C )
A.固体:NaOH、NH4NO3、NaCl(水)
B.液体:稀盐酸、H2O、Ca(OH)2溶液(石蕊溶液)
C.固体:ZnSO4、CaCO3、KCl(水)
D.液体:Ba(NO3)2溶液、MgCl2溶液、K2CO3溶液(稀硫酸)
12.某校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学习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后,分别设计了下列有关物质鉴别的方案,其中可行的是( D )
甲:利用酚酞试液鉴别Na2CO3、NaCl 和稀硫酸三种溶液;
乙:利用CO2气体鉴别 NaOH、Ca(OH)2和稀盐酸三种溶液;
丙:利用稀硫酸鉴别 KOH、Na2CO3和 BaCl2三种溶液;
丁:不用其它任何试剂将 HCl、CaCl2、Na2CO3、NaCl四种溶液鉴别出来。
A.只有甲和乙 B.只有丙和丁
C.只有甲、乙和丙 D.甲、乙、丙和丁都可以
13.下列四组溶液,仅用组内物质就能鉴别出来且均为无色溶液的是( C )
A.K2CO3 FeCl3 KOH ZnSO4
B.NaCl MgCl2 K2SO4 CuSO4
C.NH4HCO3 Ba(OH)2 H2SO4 NaNO3
D.K2CO3 Na2SO4 BaCl2 NaOH
14.下列各组物质中,只用试管和胶头滴管不能鉴别的是( D )
A.溶液、溶液、溶液
B.溶液、溶液、稀盐酸
C.溶液、溶液、溶液
D.溶液、溶液、溶液
15.在下列各组溶液中,不另加其它试剂不能鉴别出来的是( A )
A.Na2SO4、BaCl2、KNO3、NaCl
B.K2SO4、Na2CO3、BaCl2、HCl
C.NaOH、Na2SO4、Fe2(SO4)3、BaCl2
D.CuCl2、AgNO3、NaNO3、HCl
【图像分析】
1.向含有 HCl和 CaCl2的溶液中滴加 Na2CO3溶液至过量,下列所示的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过程中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C )
A.B. C.D.
2.向盛有一定量稀硫酸的烧杯中不断滴入碳酸钠溶液,烧杯中有关量的变化如图,其中正确的是(D  )
A.B. C. D.
3.向一定量的 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CuCl2溶液至过量,下列有关量的变化关系图正确的是 B
A.B.C.D.
4.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渐加入碳酸钠粉末(不考虑溶液体积变化),直至过量。如图横坐标表示加入碳酸钠粉末的质量,根据图像判断,纵坐标可能表示(C  )
A.生成沉淀的质量 B.溶液中溶剂的质量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D.溶液的pH
5.下列曲线图与实验事实相一致的是( B )
A.向一定体积HCl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B.t℃,向一定量饱和NaCl溶液中不断加入水
C.向一定量的HCl和CaCl2混合液中不断滴入Na2CO3溶液
D.向CuCl2和H2SO4的混合液中加入过量Ba(OH)2溶液
6.下列选项的操作或反应所对应的曲线图正确的是( B )
A.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B.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大理石
C.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直到有晶体析出
D.向足量的MgCO3和MgO固体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7.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入氯化钡溶液,一段时间后滴入稀硫酸,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滴入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D )
A.a点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无色则无碳酸钠
B.a~c段溶液的pH逐渐变小
C.b~c段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变小
D.d点时溶液的溶质有两种
8.向一定质量Cu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反应过程中产生沉淀质量与加入的NaOH溶液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A.A点溶质是CuCl2和NaCl
B.B点对应的溶质种类比C点多
C.OA段溶液的pH不变
D.BC段参与反应的物质是CuCl2和NaOH
9. 向盛有稀盐酸和BaCl2的混合溶液的烧杯中逐滴滴加Na2CO3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和滴入Na2CO3溶液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OM段烧杯中的现象为有气泡产生
B.N点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是Na+、Ba2+
C.P点溶液呈碱性
D.P点到Q点溶液中NaCl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10. 向等质量、相同浓度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碳酸钠固体和碳酸氢钠固体,加入固体的质量和生成CO2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甲表示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的情况 B.a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只有NaCl
C.向b点对应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
D.从该图像中可知,相同情况下,碳酸氢钠固体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比
碳酸钠固体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快
11.某蓝色溶液可能含有CuSO4和CuCl2中的一种或两种,为探究溶质成分,先滴入Ba(OH)2溶液,之后滴入稀盐酸,所得沉淀的质量随加入试剂总体积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A.a~b段pH不变
B.b~c段Cu(OH)2沉淀逐渐减少直至消失
C.d点的溶质有三种
D.通过实验不能确定蓝色溶液中是否含有CuCl2
12.常温下,某小组同学向氢氧化钠溶液a中加水,向氢氧化钠溶液b中逐滴加稀盐酸,利用pH传感器分别测得溶液pH的变化如图1、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图1:M点时的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B.图1:向N点时的溶液中加大量水可使溶液的
C.图2:向P点时的溶液中加入锌粒能产生气泡
D.图2:Q→S过程中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
13.向100g质量分数分别为14.6%HCl和12%MgSO4的混合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至过量.下列图象中,产生的沉淀量与滴入Ba(OH)2相符的是( D )
A.B. C. D.
14.向适量的溶液中缓慢地滴加稀HCl,并不断搅拌。随着盐酸的加入,溶液中离子数目也相应地发生变化。如图所示,四条曲线与溶液中离子的对应关系完全正确的是( C )
A.;;;
B.;;;
C.;;;
D.;;;
15.向一定质量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0%的Na2CO3溶液。反应过程中加入的Na2CO3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图中oa段表示生成气体的过程 B.b点溶液中溶质有2种
C.c点溶液的pH>7 D.x值为106.0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