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案)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案)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19 12:47: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三】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课程目标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1)了解二战后以美国产首的资本主义国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生的新变化,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第三产业兴起和“新经济”出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通过对“福利国家”的学习,培养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利用图片形成的鲜明对比来理解战后资本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义调整所带来的进步和变化。精选典型历史事件和典型材料,引导学生理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保障制度以及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21cnjy.com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西方国家的调节的学习,培养敢于创新的精神。
(2)利用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学习,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民生。
(3)通过学习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经济增长的模式来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三】重点和难点
1.重点: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难点:对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正确评价。
【四】知识体系构建与问题探究分析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国家干预经济,实行宏观调控。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体制,表现为国家干预经济,宏观调控。
(三)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
1、20世纪50-70年代初,出现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原因:
(1)充分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半导体、宇航及激光等),发展新兴产业。
(2)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宏观调控、福利国家。
(3)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规范化、制度化。
2、70年代初,出现“滞胀”现象。
对策:发展出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
二、建立“福利国家”
1、“福利国家”的实质:国家保障公民的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较好的社会服务。
2、西方主要国家建立起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育等在内的福利国家制度。
3、影响:(1)民生:公民享有经济安全和良好的社会服务,提升了生活质量(幸福感)。
(2)社会:促进消费,扩大市场,促进社会稳定。
(3)问题:政府财政压力增加。
三、第三产业的兴起
1、原因:科技发展、公众生活水平提高及消费需求的多样化。
2、表现:增长最快;比重迅速上升,超过物质生产部门
3、作用:
(1)促进经济竞争力提高;
(2)拓展经济活动领域,增加就业,扩大市场,改善资源配置;
(3)缓和经济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生质的变化。
四、
“新经济”的出现(20世纪90年代)
1、背景: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
2、新经济增长模式: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
【思维拓展】
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发展、演变
1、演变过程:工业革命以来,经历自由主义、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
(1)工业革命后,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取代了以手工生产为基础的手工工场。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的自由资本主义在西欧和北美发展起来。
(2)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进步,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21教育网
(3)面对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 http: / / www.21cnjy.com )美国罗斯福新政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宏观调控、福利国家,使资本主义运行机制出现许多新变化。
2、变化的原因
(1)工业(科技)革命促进生产力发展是根本原因。
(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是其内在需要。
【四】教学反思
1.
市场经济发展、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现代资本主义发展模式是本单元需要突出的问题。
2.
教学中,自由主义、自由放任、国家干预的概念、机制,是学生难点,需要讲清。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