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一】课程目标
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经济特区的概念、设立及意义,理解特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认可、支持“对外开放”这项基本国策;
(2)掌握沿海经济开放地带的形成和“走出去”战略,理解“走出去”战略的提出;
(3)掌握浦东开发的目的及影响,理解浦东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4)掌握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分析初步形成的特点,能在地图上找出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历史图片、文字、示意图等,引导学生从多种形式的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做到论从史出;
(2)运用比较、概括和阐释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对外开放的过程,把握全貌;
(3)通过设置“为什么最早在深圳、珠海、
( http: / / www.21cnjy.com )汕头、厦门四个地方建立经济特区?”“鸦片战争以后,伴随着列强经济侵略的加剧,被迫开放的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今天我们又主动开放,与世界市场接轨,如何正确看待中国这两次融入世界市场?”等问题,组织学生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对外开放意识,认可和支持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并从中获得必要的现代经济意识;
(2)进一步思考如何应对对外开放给国家和个人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增强紧迫感。
【三】重点和难点
1.重点: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与特点;加入世贸组织的原因;
经济特区的建立,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2.难点: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四】知识体系构建与问题探究分析
☆对外开放的背景
1、国内: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国际:(1)经济全球化。
(2)外交新局面,我国与西方国家关系正常化。
☆对外开放含义
引进外资、先进科技和管理方法,积极发展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文化合作。
☆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步骤
1、80年代,创办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2、90年代,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3、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
一、经济特区的创办(80年代)
1、经济特区: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1988年海南
2、含义:较大经济管理权限;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市场调节。
3、目的、作用: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探索和示范作用
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实行特区某些政策)
1、沿海开放城市:1984年决定开放天津、上海、广州、湛江等14个港口城市。
2、沿海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湾地区,形成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3、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开放城市划出一定区域建立,引进外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具有人才、技术、知识密集等特点。
三、浦东的开发和开放(90年代)
1、1990年中央政府决定开发开放浦东
2、目的: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
3、优势:上海长期积聚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基础,独特的地理优势、交通优势、人才优势和产业优势。
4、巨大成就:浦东新区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
开放格局:我国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
( http: / / www.21cnjy.com )沿海开放区,沿江、沿边、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标志着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思维拓展】
新中国改革开放与旧中国“开放”的主要区别
改革开放
旧中国“开放”
背景
1、新中国独立自主;2、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西方列强侵略,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目的
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被动适应西方列强侵略需要。
内容
引进外资、先进科学技术及先进管理方法,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文化合作交流。
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侵略权益,强迫中国开商埠、降低关税等。
影响
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我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客观上推动我国近代化进程。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我国社会的重大转变
1、政治:
(1)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从高度集权转向健全、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2、经济:
(1)经济体制: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经济制度:从单一公有制经济转到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3)分配制度:从平均主义转向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4)对外关系:从封闭保守转向对外开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文化:
(1)思想:从个人崇拜、教条主义转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科教:从轻视知识转向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4、外交:改变对世界形势看法,明确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主题,实行不结盟政策、开展多边外交。
加入世贸的准备工作
1、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奠定物质基础,增强抵御风险能力;
2、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建立。
3、长期艰难谈判。
【四】教学反思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轨迹是计划到市场的演变。仍需要从经济发展基本要素分析考察。
2.不同的经济模式,学生容易张冠李戴,需要在教学中反复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