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5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 检测试卷 (含答案)2025年秋 高一化学 必修1 苏教版(2019)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5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 检测试卷 (含答案)2025年秋 高一化学 必修1 苏教版(2019)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9-19 11:37: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5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 检测试卷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4·江苏,2)反应PbS+4H2O2===PbSO4+4H2O可用于壁画修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2-的结构示意图为
B.H2O2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
C.中S元素的化合价为+6
D.H2O的空间构型为直线形
2.铟(In)被称为信息产业中的“朝阳元素”。如图是铟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铟原子的核电荷数是49
B.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14.8
C.115In、113In互为同素异形体
D.115In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
3.下列关于元素周期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热稳定性:HCl>H2S>PH3
B.离子半径:O2->Al3+>Na+
C.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Be>K>Mg
D.酸性:HNO3>H3AsO4>H3PO4
4. (2025·无锡段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B.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属于过渡元素
C.某元素的最高正价与负价的代数和为6,则该元素可能为F
D.X2+的核外电子数为10,则X在第三周期ⅡA族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5~6题:
周期表中ⅣA族元素及其化合物应用广泛。石墨烯、碳纳米管、富勒烯等单质是常见的碳纳米材料。
5.石墨烯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石墨烯纳米材料属于胶体
B.石墨烯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C.石墨烯能导电,石墨烯属于电解质
D.从石墨剥离出石墨烯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
6.碳及其化合物的多样性是构成物质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醇和二甲醚互为同位素
B.富勒烯、金刚石化学性质相似
C.碳纳米管、石墨烯互为同分异构体
D.12C、13C、14C三种核素互为同素异形体
7.下列有关元素金属性或非金属性比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将打磨过的镁带和铝片分别与热水反应,并滴入酚酞溶液,可以比较镁和铝的金属性强弱
B.依据非金属单质与氢气反应的难易程度能判断氧和氟的非金属性强弱
C.依据制取钾的反应Na+KClNaCl+K,不能说明钠的金属性比钾强
D.如图所示实验可证明元素的非金属性:Cl>C>Si
8.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18个族
B.116号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七周期ⅥA族
C.第三、第四周期中同主族元素的质子数差都是8
D.ⅠA族(除氢外)元素的密度从上到下逐渐增大
9.根据元素周期律,由下列事实进行归纳推测,推测不合理的是(  )
选项 事实 推测
A CaCO3和BaCO3都难溶于水 SrCO3也难溶于水
B Si是半导体材料,同族的Ge也是半导体材料 第ⅣA族的元素的单质都可作半导体材料
C HCl在1 500 ℃时分解,HI在230 ℃时分解 HBr的分解温度介于二者之间
D Si与H2高温时反应,S与H2加热能反应 P与H2在高温时能反应
10. X、Y、Z都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
已知X、Y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Z元素的原子序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最外层电子数:X>Z>Y
B.简单离子半径:X3->Y-
C.Z的简单气态氢化物比Y的稳定
D.Z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一定是强酸
11.结合元素周期律可以帮助我们预测一些熟悉的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下列预测不正确的是(  )
A.Li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Li2O2
B.常温下,硫酸锶(SrSO4)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C.硒化氢(H2Se)是无色、有毒的气体,稳定性弱于H2S
D.砹(At)单质为有色固体,常温下,AgAt难溶于水
12.(2024·江苏,4改编)明矾[KAl·12H2O]可用作净水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半径:r(Al3+)>r(K+)
B.稳定性:H2O>H2S
C.沸点:H2S>H2O
D.碱性:Al(OH)3>KOH
13. (2025·常州月考)铁系超导材料Fe Sm As F O中除Fe、Sm外,其余均为主族元素。其中Sm原子核外电子的P层为最外层,As原子核外最外层有5个电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m位于周期表第五周期
B.As在周期表中与N处于同主族
C.Fe和F2反应生成FeF2
D.氢化物的稳定性:HF14. (2025·淮安月考)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Z的单质晶体是应用最广泛的半导体材料,W与X位于同一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r(W)>r(Z)>r(Y)>r(X)
B.含Y元素的单质可以在CO2中燃烧
C.Z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W的强
D.W的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X的强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干冰的升华过程中,既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也需要破坏共价键
B.NH4Cl属于离子化合物,该物质中只存在离子键
C.在N2、CO2和NaCl中,都存在共价键
D.Na2O2溶于水的过程中既有旧离子键和共价键的破坏,又有新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
16.现有短周期主族元素X、Y、Z、R、W、T,R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Z是金属元素,Y与Z能形成Z2Y、Z2Y2型化合物,Z与W形成化学式为Z2W的化合物,六种元素的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均满足:Y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TC.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Y>W
D.由X、Y、Z、R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只含有共价键
17.甲~辛等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甲与戊的原子序数相差3,己是地壳中含量第二多的元素,丙与庚属同周期元素。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乙为K元素,庚元素为Ga元素
B.丙的焰色反应为黄色
C.丙与庚的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差12
D.丁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能与碱发生反应
18.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原子半径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W的核外电子数与X、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相等,Y的原子序数是Z的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由W、X、Y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M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元素非金属性:W>Y>Z
B.离子半径:r(Z)>r(W)>r(X)
C.W的简单氢化物稳定性比Y的简单氢化物稳定性低
D.化合物M中W不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6分)
19.(8分)正确比较下列各组对应关系。
(1)已知短周期元素的四种离子A2+、B+、C3-、D-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这四种元素:
①原子序数由大到小的顺序:    。
②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    。
③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    。
(2)比较下列微粒半径大小,用“>”或“<”填空。
①F-  Cl- ②Fe2+  Fe3+
③O2-   Mg2+
(3)写出粒子半径大小比较方法(两点即可)        。
20.(10分)有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由A到D依次增大,已知A和B原子有相同的电子层数,且A的L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两倍,C在空气中燃烧时呈现黄色火焰,C的单质在加热下与B的单质充分反应,可以得到与D单质颜色相同的淡黄色固态化合物,试根据以上叙述回答:
(1)写出下列元素的名称:A    ,B    ,C    ,D    。
(2)D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    周期    族。
(3)写出AB2与C2B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C2D的形成过程:        。
21.(14分)(2025·连云港期末)如图是中学常见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参照元素在表中的位置,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的排列。
①元素h在周期表的位置是   。
②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所处的位置与电子层数和   电子数有关。
(2)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结构。
①f形成的氧化物的电子式为    。
②a、d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   。
(3)元素周期律及其应用。
①元素b、c形成的简单氢化物热稳定性最强的是      (填结构式),元素h、i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          (填化学式)。
②已知:Al(OH)3与NaOH生成Na[Al(OH)4]和H2O。j是门捷列夫预言的“类铝”元素镓(Ga),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元素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2.(14分)嫦娥5号月球探测器带回的月壤样品的元素分析结果如图,有关含量前六位元素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铝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第     周期     族。
(2)钙、镁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更强的是          (填化学式)。元素M与钙同主族,为长周期元素,下列有关M的单质及化合物性质的推测错误的是     (填字母)。
a.单质熔点:M>Ca
b.单质M暴露在空气中,最终产物为M(OH)2
c.MH2可与水反应,产生氢气
(3)实验小组通过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探究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设计相关实验如下:(已知:氯水为浅黄绿色,稀溴水呈黄色,碘水呈棕黄色)
实验Ⅰ
实验Ⅱ 取a中的黄色溶液少许,加入KI溶液,再加入淀粉溶液
①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②实验Ⅰ中得出单质氧化性强弱的顺序为     。
③甲同学认为实验Ⅱ加入淀粉后,          (填现象),得出氧化性Br2>I2。
④乙同学对上述实验进行反思,认为实验Ⅱ不能充分证明氧化性:Br2>I2,他补做了实验Ⅲ,另取a中溶液少许,加入足量NaBr固体,振荡,然后加入KI溶液和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色。补做实验Ⅲ的目的是           。
⑤实验结论: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     ,非金属性减弱。
专题5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 检测试卷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4·江苏,2)反应PbS+4H2O2===PbSO4+4H2O可用于壁画修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2-的结构示意图为
B.H2O2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
C.中S元素的化合价为+6
D.H2O的空间构型为直线形
答案 C
解析 S2-核外有18个电子,其结构示意图为,A错误;H2O2是共价化合物,只含共价键,B错误;H2O的空间构型为V形,D错误。
2.铟(In)被称为信息产业中的“朝阳元素”。如图是铟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铟原子的核电荷数是49
B.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14.8
C.115In、113In互为同素异形体
D.115In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
答案 C
解析 下方的数值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14.8,B正确;115In、113In互为同位素,不互为同素异形体,C错误;铟位于第五周期第ⅢA族,最外层有3个电子,D正确。
3.下列关于元素周期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热稳定性:HCl>H2S>PH3
B.离子半径:O2->Al3+>Na+
C.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Be>K>Mg
D.酸性:HNO3>H3AsO4>H3PO4
答案 A
解析 非金属性:Cl>S>P,则热稳定性:HCl>H2S>PH3,A正确;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时,序小径大,则离子半径:O2->Na+>Al3+,B错误;金属性越强,越易失去电子,则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K>Mg>Be,C错误;非金属性:N>P>As,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则酸性:HNO3>H3PO4>H3AsO4,D错误。
4. (2025·无锡段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B.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属于过渡元素
C.某元素的最高正价与负价的代数和为6,则该元素可能为F
D.X2+的核外电子数为10,则X在第三周期ⅡA族
答案 D
解析 1H不含有中子,A错误;过渡元素包括位于长周期中的3~12列元素,B错误;氟不显正价,C错误;依题意知X失去2个电子后核外电子数为10,所以X的原子序数为12,Mg位于第三周期ⅡA族,D正确。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5~6题:
周期表中ⅣA族元素及其化合物应用广泛。石墨烯、碳纳米管、富勒烯等单质是常见的碳纳米材料。
5.石墨烯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石墨烯纳米材料属于胶体
B.石墨烯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C.石墨烯能导电,石墨烯属于电解质
D.从石墨剥离出石墨烯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
答案 D
解析 石墨烯纳米材料分散到分散剂中可以形成胶体,A错误;石墨烯是单质不是化合物,电解质是化合物,B、C错误。
6.碳及其化合物的多样性是构成物质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醇和二甲醚互为同位素
B.富勒烯、金刚石化学性质相似
C.碳纳米管、石墨烯互为同分异构体
D.12C、13C、14C三种核素互为同素异形体
答案 B
解析 乙醇和二甲醚是化合物,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A错误;碳纳米管、石墨烯都是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C错误;12C、13C、14C三种核素互为同位素,D错误。
7.下列有关元素金属性或非金属性比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将打磨过的镁带和铝片分别与热水反应,并滴入酚酞溶液,可以比较镁和铝的金属性强弱
B.依据非金属单质与氢气反应的难易程度能判断氧和氟的非金属性强弱
C.依据制取钾的反应Na+KClNaCl+K,不能说明钠的金属性比钾强
D.如图所示实验可证明元素的非金属性:Cl>C>Si
答案 D
解析 元素的金属性越强,与水反应越剧烈,将打磨过的镁带和铝片分别和热水作用,并滴入酚酞溶液,可观察到加入镁带的试管变红,铝片无现象,可证明镁的金属性强,故A正确;非金属单质与氢气化合越容易,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氟气与氢气化合较氧气更容易,则氟元素的非金属性较氧元素更强,故B正确;制取钾的反应Na+KClNaCl+K是利用了金属钾的熔、沸点比钠更低来进行的,和Na、K的金属性无关,不能说明Na的金属性比K强,故C正确;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由于HCl不是氯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则此实验不能证明元素的非金属性:Cl>C,故D错误。
8.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18个族
B.116号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七周期ⅥA族
C.第三、第四周期中同主族元素的质子数差都是8
D.ⅠA族(除氢外)元素的密度从上到下逐渐增大
答案 B
解析 元素周期表有18个纵列,但只有16个族,其中第8、9、10三列为Ⅷ族,A错误;第七周期的最后一种元素原子序数应为118,116号元素在其前面相隔一族,故为第七周期ⅥA族,B正确;周期表中第三、第四周期ⅠA、ⅡA族元素的质子数相差8,ⅢA、ⅦA族元素的质子数相差18,C错误;ⅠA族(除氢外)元素的密度从上到下有逐渐增大的趋势,但钾的密度小于钠,D错误。
9.根据元素周期律,由下列事实进行归纳推测,推测不合理的是(  )
选项 事实 推测
A CaCO3和BaCO3都难溶于水 SrCO3也难溶于水
B Si是半导体材料,同族的Ge也是半导体材料 第ⅣA族的元素的单质都可作半导体材料
C HCl在1 500 ℃时分解,HI在230 ℃时分解 HBr的分解温度介于二者之间
D Si与H2高温时反应,S与H2加热能反应 P与H2在高温时能反应
答案 B
解析 同一主族元素的性质相似,CaCO3和BaCO3都难溶于水,因此SrCO3也难溶于水,A项正确;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的单质能作半导体材料,Pb不位于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分界线附近,所以Pb不能作半导体材料,B项错误;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非金属性:Cl>Br>I,所以氢化物的稳定性:HCl>HBr>HI,则HBr的分解温度介于二者之间,C项正确;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与氢气反应越容易,非金属性:S>P>Si,所以P与H2在高温时能反应,D项正确。
10. X、Y、Z都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
已知X、Y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Z元素的原子序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最外层电子数:X>Z>Y
B.简单离子半径:X3->Y-
C.Z的简单气态氢化物比Y的稳定
D.Z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一定是强酸
答案 B
解析 X、Y、Z都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则由图可知,其为第二、三周期的元素;已知X、Y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Z元素的原子序数,设X原子序数为a,则a+a+2=a+9,a=7,X、Y、Z分别为氮、氟、硫。最外层电子数:F>S>N,A错误;简单离子半径:N3->F-,B正确;非金属性:F>S,故S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比F的弱,C错误;亚硫酸为弱酸不是强酸,D错误。
11.结合元素周期律可以帮助我们预测一些熟悉的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下列预测不正确的是(  )
A.Li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Li2O2
B.常温下,硫酸锶(SrSO4)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C.硒化氢(H2Se)是无色、有毒的气体,稳定性弱于H2S
D.砹(At)单质为有色固体,常温下,AgAt难溶于水
答案 A
解析 Li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只能生成Li2O,A错误;Sr、Ca位于同主族,碳酸钙不溶于水,则硫酸锶(SrSO4)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B正确;硒化氢(H2Se)是无色、有毒的气体,Se与S同主族,非金属性:S>Se,故稳定性:H2Se12.(2024·江苏,4改编)明矾[KAl·12H2O]可用作净水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半径:r(Al3+)>r(K+)
B.稳定性:H2O>H2S
C.沸点:H2S>H2O
D.碱性:Al(OH)3>KOH
答案 B
解析 Al3+有2个电子层,而K+有3个电子层,因此,K+的半径较大,A错误;H2O分子间可形成氢键,H2S不能,因此H2O的沸点较高,C错误;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K的金属性强于Al,D错误。
13. (2025·常州月考)铁系超导材料Fe Sm As F O中除Fe、Sm外,其余均为主族元素。其中Sm原子核外电子的P层为最外层,As原子核外最外层有5个电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m位于周期表第五周期
B.As在周期表中与N处于同主族
C.Fe和F2反应生成FeF2
D.氢化物的稳定性:HF答案 B
解析 Sm最外层为P层,则共有6个电子层,位于第六周期,A错误;As原子核外最外层有5个电子,位于ⅤA族,与N同主族,B正确;非金属性:F>Cl,故F2能将Fe直接氧化为Fe3+,C错误;非金属性:F>O,则氢化物的稳定性:HF>H2O,D错误。
14. (2025·淮安月考)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Z的单质晶体是应用最广泛的半导体材料,W与X位于同一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r(W)>r(Z)>r(Y)>r(X)
B.含Y元素的单质可以在CO2中燃烧
C.Z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W的强
D.W的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X的强
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X为O元素,Y为Mg元素,Z为Si元素,W为S元素。原子半径:r(Mg)>r(Si)>r(S)>r(O),A错误;金属Mg可以在CO2中燃烧,化学方程式为2Mg+CO22MgO+C,B正确;非金属性:S>Si,所以S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Si的强,C错误;非金属性:O>S,O的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S的强,D错误。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干冰的升华过程中,既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也需要破坏共价键
B.NH4Cl属于离子化合物,该物质中只存在离子键
C.在N2、CO2和NaCl中,都存在共价键
D.Na2O2溶于水的过程中既有旧离子键和共价键的破坏,又有新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
答案 D
解析 干冰的升华过程中,CO2分子不变,只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A错误;NH4Cl属于离子化合物,该物质中存在离子键和共价键,B错误;在N2、CO2中只存在共价键,NaCl中只存在离子键,C错误;Na2O2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既有旧离子键和共价键的破坏,又有新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D正确。
16.现有短周期主族元素X、Y、Z、R、W、T,R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Z是金属元素,Y与Z能形成Z2Y、Z2Y2型化合物,Z与W形成化学式为Z2W的化合物,六种元素的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均满足:Y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TC.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Y>W
D.由X、Y、Z、R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只含有共价键
答案 C
解析 R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则R可能为C或S,由图示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关系可知R应为C;Z是金属元素,Y与Z能形成Z2Y、Z2Y2型化合物,即为Na2O、Na2O2,则Y为O,Z为Na;Z与W形成化学式为Z2W的化合物,则W为S;由图示知X的原子半径最小且原子序数最小,则X为H,T为Cl。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所以Na+的半径小于O2-,故A错误;非金属性:Cl>S>C,酸性:HClO4>H2SO4>H2CO3,故B错误;非金属性:O>S,所以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H2O>H2S,故C正确;由X、Y、Z、R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可以是NaHCO3,是离子化合物,故D错误。
17.甲~辛等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甲与戊的原子序数相差3,己是地壳中含量第二多的元素,丙与庚属同周期元素。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乙为K元素,庚元素为Ga元素
B.丙的焰色反应为黄色
C.丙与庚的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差12
D.丁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能与碱发生反应
答案 C
解析 由题意可知己为Si元素,戊为C元素,甲为Li元素;根据元素位置关系可知,乙为Na元素,丁为Mg元素,辛为Al元素;丙为K元素,庚为Ga元素,A错误;丙为K元素,其焰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为紫色,B错误;丙为K元素,原子序数19,庚为Ga元素,原子序数31,相差12,C正确;丁为Mg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氢氧化镁,不能与碱反应,D错误。
18.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原子半径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W的核外电子数与X、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相等,Y的原子序数是Z的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由W、X、Y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M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元素非金属性:W>Y>Z
B.离子半径:r(Z)>r(W)>r(X)
C.W的简单氢化物稳定性比Y的简单氢化物稳定性低
D.化合物M中W不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答案 B
解析 由题意可知X为Na;由W、X、Y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M的结构可知,Y形成四个共价键,说明Y为Si;Y的原子序数是Z的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即Z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则Z为Cl;W的核外电子数与X、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相等,即W的核外电子数为8,则W为O。W为O、Y为Si、Z为Cl,则非金属性:W>Z>Y,A错误;W为O,X为Na、Z为Cl,则离子半径:r(Z)>r(W)>r(X),B正确;W为O、Y为Si,非金属性:W>Y,则W的简单氢化物稳定性比Y的简单氢化物稳定性高,C错误;W为O,化合物M中O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D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6分)
19.(8分)正确比较下列各组对应关系。
(1)已知短周期元素的四种离子A2+、B+、C3-、D-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这四种元素:
①原子序数由大到小的顺序:    。
②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    。
③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    。
(2)比较下列微粒半径大小,用“>”或“<”填空。
①F-  Cl- ②Fe2+  Fe3+
③O2-   Mg2+
(3)写出粒子半径大小比较方法(两点即可)        。
答案 (1)①A>B>D>C ②B>A>C>D
③C3->D->B+>A2+ (2)①< ②> ③>
(3)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质子数越多半径越小;电子层数、质子数都相同时,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解析 (1)短周期元素的四种离子A2+、B+、C3-、D-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A、B、C、D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①原子序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B>D>C;②B、A电子层数大于C、D,所以半径B、A大于C、D,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半径逐渐减小,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A>C>D;③电子层数相同,质子数越多半径越小,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3->D->B+>A2+。
20.(10分)有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由A到D依次增大,已知A和B原子有相同的电子层数,且A的L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两倍,C在空气中燃烧时呈现黄色火焰,C的单质在加热下与B的单质充分反应,可以得到与D单质颜色相同的淡黄色固态化合物,试根据以上叙述回答:
(1)写出下列元素的名称:A    ,B    ,C    ,D    。
(2)D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    周期    族。
(3)写出AB2与C2B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C2D的形成过程:        。
答案 (1)碳 氧 钠 硫 (2)三 ⅥA (3)2CO2+2Na2O2===2Na2CO3+O2
(4)
21.(14分)(2025·连云港期末)如图是中学常见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参照元素在表中的位置,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的排列。
①元素h在周期表的位置是   。
②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所处的位置与电子层数和   电子数有关。
(2)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结构。
①f形成的氧化物的电子式为    。
②a、d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   。
(3)元素周期律及其应用。
①元素b、c形成的简单氢化物热稳定性最强的是      (填结构式),元素h、i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          (填化学式)。
②已知:Al(OH)3与NaOH生成Na[Al(OH)4]和H2O。j是门捷列夫预言的“类铝”元素镓(Ga),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元素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答案 (1)①第三周期ⅥA族 ②最外层
(2)① ②共价键
(3)① HClO4 ②Ga(OH)3+OH-===[Ga(OH)4]-
解析 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a、b、c、d、e、f、 g、h、i、j分别是H、C、N、O、Na、Mg、Al、S、Cl、Ga元素。
22.(14分)嫦娥5号月球探测器带回的月壤样品的元素分析结果如图,有关含量前六位元素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铝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第     周期     族。
(2)钙、镁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更强的是          (填化学式)。元素M与钙同主族,为长周期元素,下列有关M的单质及化合物性质的推测错误的是     (填字母)。
a.单质熔点:M>Ca
b.单质M暴露在空气中,最终产物为M(OH)2
c.MH2可与水反应,产生氢气
(3)实验小组通过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探究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设计相关实验如下:(已知:氯水为浅黄绿色,稀溴水呈黄色,碘水呈棕黄色)
实验Ⅰ
实验Ⅱ 取a中的黄色溶液少许,加入KI溶液,再加入淀粉溶液
①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②实验Ⅰ中得出单质氧化性强弱的顺序为     。
③甲同学认为实验Ⅱ加入淀粉后,          (填现象),得出氧化性Br2>I2。
④乙同学对上述实验进行反思,认为实验Ⅱ不能充分证明氧化性:Br2>I2,他补做了实验Ⅲ,另取a中溶液少许,加入足量NaBr固体,振荡,然后加入KI溶液和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色。补做实验Ⅲ的目的是           。
⑤实验结论: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     ,非金属性减弱。
答案 (1)三 ⅢA (2)Ca(OH)2 ab
(3)①Cl2+2I-===I2+2Cl- ②Cl2>Br2,Cl2>I2 ③溶液变蓝色 ④排除过量的Cl2氧化I-带来的干扰 ⑤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解析 (2)金属性:Ca>Mg,则碱性较强的为Ca(OH)2。ⅡA族元素从上到下,单质熔点逐渐减小,单质熔点: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