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 学年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阶段检测卷 一、基础知识综合(18 分)
1. 1) ①zhù ②zhuó 2)③犷 ④谧 (4 分) 3)D (2 分) 2. B (2 分) 3.D (2 分)
4(10 分) 1)星汉灿烂 2)断肠人在天涯 3)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4)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5)吹面不寒杨柳风 6)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7)一年之计在于春
5.(5 分)示例一:背面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正面图画:太阳与月亮升起和降落,好 像是苍茫浩瀚的大海在吞吐它们。
示例二:背面诗句:“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正面图画: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 海洋中产生出来的。(诗句 2 分,分析 3 分)
6.(6 分)(1)(3 分) 长妈妈或阿长 藤野先生 范爱农
(2)(3 分)示例一:长妈妈。长妈妈善良、淳朴、热情且关心孩子,她想方设法为鲁迅买来了 《山海经》,这件事对鲁迅先生造成了深刻的影响。先生对长妈妈怀有敬意、愧疚和无比的怀 念,一直想找机会弥补和感激,因此可能会选择长妈妈出行。 示例二:藤野先生。因为藤野先生为人正直,治学严谨,诲人不倦,没有民族偏见,平等对待 学生,还无私地为鲁迅先生批改讲义,鲁迅先生对此十分感激,藤野先生的照片也一直被挂在 墙上,夜深之时给予了先生创作的勇气,因此可能会选择藤野先生。 示例三:范爱农。范爱农是一个为正直、倔强、爱国的知识分子,他不满黑暗社会,一生追求 革命,但备受迫害,不知道用什么办法来实现自己爱国之志。鲁迅先生对他怀有深深的怜悯和 悼念之情。新中国 75 周年华诞,范爱农定会迫不及待想要去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仪式,先生应 该会满足他的心愿,带范爱农出行。
7. C(3 分)
8. 春光易逝,伤感春天的美景难长在,感叹时光流逝太匆匆。(3 分)
9. 惜春。能够总结全文,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易逝的叹息,告诉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
(3 分)
10.(4 分)离开;拉,牵;这;亲自
11.(4 分)(1)(陈太丘的)朋友感到很惭愧,走下车去拉元方。元方走进家门不回头看。
(2) 我和管理山林的人约好了去打猎,虽然(喝酒)很快乐,难道我可以不遵守约定吗
12.左右曰 / 今日饮酒乐 / 天又雨 / 公将焉之 (3 分)
13.1)B (2 分) 2)做人要讲诚信。与人交往,信用和礼貌都很重要。(2 分) 14.1)喜悦(欢喜、高兴、陶醉) 2)失望(遗憾)(2 分)
15.①使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营造了优美的意境,突出强调中心主旨,对美好时光流逝和母亲老去的哀伤; ②
合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全文围绕“合欢”展开,写了作者在不同年龄不同地点对合欢树的感受;③合欢衬
托了母亲的美,象征了母亲,寄托了作者对母亲的依恋。 ④“合欢”与文章“忧伤”的基调形成反差,婉
转地表达“我”内心深处的悲伤。(3 分) 16.D (3 分)
17.(4 分)
① 采用比喻手法,把合欢树的花比作“棉絮”“雾”,形象生动的写出了合欢花的轻盈柔美和芳香;
②运用了排比,三个“我的”构成排比,写出了合欢花香的魅力,突出了我初见合欢的惊喜与震撼之情;
③叠词的运用,如:丝丝缕缕、重重叠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花香的悠长与浓重;
④运用通感与丰富的想象,将合欢花的香味嗅觉转化成触觉,来写出我对花香的独特感受,富有韵味。
18. (3 分)
19. ①第一次写母亲的头发与脸颊是实写,用合欢树的美来衬托母亲的美,写出了童年时对母爱的独特感受。
第二次是想象虚写,“我”人到中年,而母亲老病在床,与前面母亲的身体状况形成对比,表现了作者对母亲
生病的担忧和悲伤。
②结构上前后呼应,丰富了母亲的形象,突出了作者对母亲深沉的爱。
③这种重复行文使文章充满了浓郁的抒情氛围,烘托了作者内心伤感之情,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2025-2026 学年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阶段检测卷
(考试用时 120 分钟,满分 120 分)
一、基础知识综合(18 分)
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6 分)
美景贮( ①)蓄着无穷的力量,给人无尽的享受。学习本单元的课文,我们
充分领悟了自然风光之 美。这些美景有朱自清笔下描摹的朗润的春山、破土而
出的小草、热闹争春的繁花、呼朋引伴唱出宛转曲 子的鸟儿,以及那些舒活筋
骨、抖擞精神的人们;这些美景有老舍笔下描摹的响晴的济南的冬天,山水全 在
蓝天下暖和安适地睡着,让人觉得有了着( ② )落;这些美景有刘湛秋笔下
描摹的美丽而娇媚的春雨, 热烈而粗 guǎng( ③ )的夏雨,使人静 mì( ④)、
使人怀想的秋雨,吝啬的淅淅沥沥的冬雨,让人 产生了悠远的情思。
(1)给①②两处加点字注音:① ② (2 分)
(2)根据③④两处拼音填写汉字:③ ④ (2 分)
(3)下列选项中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宛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
B.响晴:响亮的声音,晴朗的天空。
B.吝啬: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舍不得给别人。
C.淅淅沥沥: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2.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2 分) 、
A.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
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B.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
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C.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D.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济南的冬天》作者是现代作家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主要作品
有小说《骆驼祥子》《茶馆》,话剧《四世同堂》《龙须沟》等。
B.《世说新语》是南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志人小说集。
C.《春》的作者朱自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代表作有《匆匆》《背
影》《朝花夕拾》等。
D.古代称谓有敬辞与谦辞的区别,例如令尊、惠存、垂询、劳驾、贵庚都
属于敬辞,而家慈、愚兄、 拙作、寒舍、鄙人则属于谦辞。
4.默写填空。(10 分)
(1) ,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2) 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 姓名往往包含着大学问,人们在取名字时很多时候会参考古诗文。如有
人将名字取作“一帆”,你就知道它出自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
, ”。
(4)浅显的诗句里蕴含着深深的友情。千百年来,这些诗句感动了无数人。李
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 , ”
两句传递着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5)“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6)《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 ,
。
(7)“ ”,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
二、阅读与鉴赏 (52 分)
(一)诗歌鉴赏(5 分)
5.绘画社开展了“把想象‘袋’给你——古诗手绘帆布袋”活动,请根据参考,
完成设计。(5 分)
备选古诗 A.曹操《观沧海》 B.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D.王湾《次北固山下》 D.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设计参考: 帆布袋背面诗句:“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正面图画:夜将尽,诗人躺在床上听着窗外的风雨声,恍惚中梦见披着铁甲的
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正驰骋疆场。
帆布袋背面诗句:(2 分)
(1) ,(2) 。
正面图画:(3 分)
(1)
(二)名著阅读(6 分)
6.《朝花夕拾》名著阅读小组开展有奖竞答活动。
(1)请你根据图片和提示,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写出相应的人物名字。(3 分)
(1) (2) (3)
温馨提示 人名
保姆,一字不识 ①
日本人,鲁迅的解剖老师 ②
鲁迅的朋友,也曾经留学日本 ③
(2) 假如鲁迅先生及《朝花夕拾》中的人物有机会来到现代。为了庆祝新中
国 76 周年华诞,鲁迅先生打算与朋友一起去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仪式。请你帮
助鲁迅先生从以上三个人物中选择一位同行者,并结合名著相关内容,阐述理
由。(3 分)
(三)阅读(39 分)
(一)古诗阅读。(9 分)
_____杜牧
花开又花落,时节暗中迁。
无计延春日,何能驻少年。
小丛初散蝶,高柳即闻蝉。
繁艳归何处,满山啼杜鹃。
7.下列对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首联“花开又花落”以花事起笔,暗示时光流逝。
B. “无计延春日”表达诗人无法留住春光的无奈。
C. 颈联“散蝶”“闻蝉”描写夏景,与惜春主题无关。
D. 尾联以杜鹃啼鸣作结,烘托了悲凉怅惘的氛围。
8.五、六两句中的“初散蝶”和“即闻蝉”写出了春日怎样的特点?(3
分)
9.请给这首诗拟个题目,并说说你的理由。(3 分)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
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
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
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
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
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
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
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
(节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注释】: ①虞(yú)人:掌管山林的官。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 分)
(1) 太丘舍去 (2) 下车引之
(3) 是日 (4) 身自罢之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 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1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 分)
左 右 曰 今 日 饮 酒 乐 天 又 雨 公 将 焉 之
13.请根据【甲】 【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
(1)下列对两则选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期行”是指陈太丘与他的朋友约好一起出行,交代了故事的起因。
B.陈元方小小年纪却能驳倒父亲的朋友,“友人”致歉后,陈元方喜不自
禁,头也不回地走进屋内。
C.战国初期,魏文侯能受到各国的普遍敬重,从“期猎”这件事上,就可
以看出他的为人之道了。
D.魏文侯之所以下雨天出门,是为了遵守和虞人的约定。
(2)两则选文共同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 分)
(三)阅读下面这篇文章,请你完成任务。(17 分)
合欢,合欢
李晓东
①很多年以后,我才知道,那是合欢。
②小城况味,多是从悠长悠长的小巷里荡漾出的,这是九岁的我就已经能感受
得到的。所以,当母亲牵着我的手慢慢走进不知名的巷道时,一种淡淡的情绪
笼上我的心头。后来,我学会了描摹那种情绪:忧伤。
③事实上,九岁的我,和忧伤是不搭界的。三十八岁的母亲,似乎也看不出忧
伤的样子。天生的好皮肤让她显得比同龄人年轻十岁,同样一件的确良白衬衣,
穿在她身上,就有了时装的味道。母亲齐耳的短发,刚刚遮住耳朵,当她俯下
身子给我整理衣服的时候,我看见清晨的阳光投在她的脖颈上,让她的耳朵有
了透明的质感,粉嘟嘟的耳垂让我忍不住伸手去摸。母亲笑一笑,随手拂过脸
颊的发梢,一段白皙的脖颈上也落下一片阳光。
④这是七月,母亲去小城开会,带上了我,这是我第一次出远门。纵深的小巷
是我们走往住地的必经之路。小巷里隔三五步就见一棵槐树,粗壮的树干一个
人不能环抱,浓密深绿的树叶,漏着点点阳光。槐荫披拂处,是一个个门庭,
层层剥落的朱漆,锈迹斑斑的门环,半掩着的木门,褪了色的对联,簇拥着一
条碎石铺地,仅容我和母亲并排行走的小径,重重叠叠的屋檐从爬满青苔的高
墙上伸出来,把天空切割成一条窄窄的蓝色,随着我们的脚步晃啊晃。
⑤小巷尽头,豁然洞开,一个一眼看不到头的大院子,水泥柱子上挂着“市政
府招待所”的木牌。院子里是一排排白墙青瓦的平房,我随母亲走进一间,一
开门,隐隐的霉味儿裹挟着热浪扑面而来。母亲推开浅绿色的木窗,我来到窗
前,一棵大树正对着窗口。那是一种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树,开着我从来没有见
过的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缀满枝头。树冠在十几米高处平平地
铺开,将七月骄阳隔在树外,树下形成天然绿荫。
⑥我雀跃而出,跑到屋后,见十来棵一般模样的大树肩并肩默立,树叶间缀满
了粉红色棉絮一样的绒花,远远望去,如雾一般。从那红雾里,飘出丝丝缕缕
清甜的香气。我站在树下,看见那香气正倾泻而下,从我的头顶、发梢,直到
我的肩膀、我的手、我的脚下,然后那香气蓬勃而起,又从我的脚下蒸腾,沿
着我的手、我的肩膀、我的发梢,直到我的头顶,重重叠叠。我在那香气里静
悄悄,不敢发出一点声音。但母亲唤着我走过来了,她刚刚洗过的头发还没有
干透,她的脸颊,不知道是因为洗过澡的缘故,还是被那笼罩在头顶的粉色映
照的缘故,像抹了胭脂一样。她从那香气里走过来了,她唤我的声音也是香的、
软的呢。
⑦又五年,我读到了史铁生的《合欢树》,这个名字让我喜欢,但是文章始终
没有描摹过合欢的样子。“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
可是,史铁生终究没有走近那棵树。“我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
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待一会儿,悲伤也成享受。”史铁生的悲伤我那时并
不理解,让我失望的是,合欢在哪里呢?
⑧ 我真正认识合欢,是在羊城,那时我十九岁。还是七月,走进烈士陵园时,
我大汗淋漓,感觉自己已经奄奄一息。立起身,甩甩头,感觉可以喘气了,头
顶,却是一棵大树,那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缀满枝头。蓦然间,
感觉十年前的那树回来了。树干上挂着小牌子:“合欢,又名……”合欢,合
欢,原来,史铁生笔下那棵始终未曾露面的合欢,我早在九岁的时候就已经遇
到了。
⑨那是一次仓促的旅行,仓促到不知道为什么旅行,仓促到不知道下一站在哪
里。我茫然地站在羊城街头,看衣着光鲜的人流开开合合,我知道,这里不是
我的世界。在这里邂逅的合欢,与十年前小城的合欢相比,是傲慢的。虽然树
是一样的树,花是一样的花,但是,那香气里已然有了本土的居高临下、不屑
一顾。
⑩ 又是七月,我已是母亲当年的年纪,依然在小城,依然有合欢,然而母亲再
也站不起来了。她整日躺在病床上,医院的颜色,除了白,还是白。但窗外是
有颜色的,是有花树的,那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缀满枝头。我站
在窗前,窗外是合欢,床上是母亲。
母亲唤着我走过来了,她刚刚洗过的头发还没有干透,她的脸颊,不知道
是因为洗过澡的缘故,还是被那笼罩在头顶的粉色映照的缘故,像抹了胭脂一
样。她从那香气里走过来了,她唤我的声音也是香的、软的呢。惊回首,病床
上的母亲静悄悄的,一点声音也没有。
(12)我知道了,史铁生为什么终究没有走近合欢。
(注释)史铁生的《合欢树》讲述了作者十岁那年作文获奖、二十岁母亲为他治病
和鼓励他写小说以及三十岁以后出名,母亲却已离世七年,从而引出母亲生前种合欢
树、细致照顾合欢树的故事。作者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再见一眼那棵合欢树,造成终身
遗憾。
14.文章写到我不同年纪与“合欢树”相遇的经历,默读文章,梳理在不同时期
与“合欢树”相遇时 “我”情感的变化。(2 分)
作者年纪 九 岁 那 年 看 十四岁,在家 十九岁在羊城 做 母 亲 的 年
到合欢树 读到史铁生的 遇见合欢花 纪,在医院看
《合欢树》 到合欢花
作者心情 欢喜 (1) (2) 悲伤
15.请简要分析本文题目“合欢,合欢”有哪些妙处?(3 分)
16.下列句子表达的意思与本文中心主旨无关的一项是( )(3 分)
A.尽管世界很大很大,时光很快很快,年少的脚步、美好甜蜜的梦在飞沙走石
的人生里程里,仍旧是一道永驻心田的风景。
B.对于异乡游子来说,越是走过山山水水,越是经过流年岁月,越是发现故乡
的模样才是记忆里一帧永远无法超的水墨丹青。
C.母亲在,时光如蜜;母亲不在,时光黯然。所以请您放慢步伐,愿您永远被
岁月温柔以待。
D.我们有时候孤独地在这个世界寻找着另一个自己,寻找相似的经历,寻找生
命的知音。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试找出其中两种并加以赏析。(4 分)
树叶间缀满了粉红色棉絮一样的绒花,远远望去,如雾一般。从那红雾里,
飘出丝丝缕缕清甜的香气。我站在树下,看见那香气正倾泻而下,从我的头顶、
发梢,直到我的肩膀、我的手、我的脚下,然后那香气蓬勃而起,又从我的脚
下蒸腾,沿着我的手、我的肩膀、我的发梢,直到我的头顶,重重叠叠。
18.第⑥段和第 段用了相同的笔墨写母亲的头发与脸颊,有什么作用?(3 分)
母亲唤着我走过来了,她刚刚洗过的头发还没有干透,她的脸颊,不知道
是因为洗过澡的缘故,还是被那笼罩在头顶的粉色映照的缘故,像抹了胭脂一
样。她从那香气里走过来了,她唤我的声音也是香的、软的呢。
(三)表达与交流(50 分)
19.请以《这一次,我全力以赴》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写一篇不少于 700 字的记叙文;
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
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