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 《水的净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沉淀、过滤、吸附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2、初步学会用过滤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3、了解纯水与天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了解硬水软化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探究、讨论等方法从实验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
2、通过对水净化过程的初步探究,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一杯纯净水来之不易,树立珍惜水、爱护水的思想。
2、通过水的净化的实验探究过程,感受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对社会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教学重点:
1、硬水和软水的区别、检验
2、水的净化方法、过滤操作。
教学难点:自来水的净化过程、过滤的操作方法。
教学方法:引导—启发法、实验探究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烧杯、药匙、漏斗、滤纸、玻璃棒、带铁圈的铁架台、试管;水样(河水、自来水、纯净水)、明矾、活性炭、肥皂水。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展示三瓶水:河水、自来水和纯净水问:如果你需要喝水,你会选择哪一瓶喝?渴河水行吗?这瓶河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可溶性杂质分析:天然水含有
不溶性杂质如何将这样一杯浑浊的河水转化为能够饮用的水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题2 水的净化
生:喝纯净水。生:混合物
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导入新课
合作探究
提问:天然水中含有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生活中有哪些方法可以将它们除去?归纳: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等。多媒体展示过滤操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讨论交流:静置、过滤、煮沸等。学习、体会操作要领。
化学来自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突破难点
分组探究一: 取标号为1、2、3的三个小
( http: / / www.21cnjy.com )烧杯,分别加入小半杯河水,向1、2号烧杯中各加入三匙明矾,用玻璃棒搅拌后静置。将1号小烧杯中的水进行过滤操作,滤液用4号小烧杯来承接。比较2、3、4号烧杯水的清澈程度。
实验操作。现象:加明矾的两杯水比没加的清澈,而过滤后的4号烧杯水更清澈。
引导学生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勇于实践的精神;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让学生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提问:有小组的滤液仍然浑浊,有哪些原因?再次强调过滤操作的规范性。
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过渡:有的滤液虽然澄清,但有明显的红色和异味,如何除去色素和异味?引导讲解:活性炭—利用其疏松多孔的结构,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仅可以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还可以吸附掉一些溶解的杂质、色素,除去臭味。这种净水方法称为——吸附法。演示实验:活性炭吸附色素。展示:活性炭净水器示意图和简易净水器示意图。
闻气味,还有异味。学习了解活性炭的吸附作用。
理论联系实际。
多媒体展示: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设疑过渡:天然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等净化处理后,得到的自来水是否为纯净物 为什么
体会分析,对比。生:不是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分组探究二:用肥皂水区别硬水和软水,并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多媒体展示:硬水和软水1、硬水和软水的定义:2、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的危害提问:如何将硬水软化呢?引导归纳:生活中用煮沸的方法,而实验室常用蒸馏法。
分组探究并描述实验现象。观察,思考。
有利于激发学生亲近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多媒体展示:蒸馏。原理:将沸点不同的物质从液态混合物中分离出来,达到分离和提纯的目的。蒸馏法净水程度较高。
观看,理解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与探究,我们将一瓶浑浊的河水净化成了较纯净的水,同时也了解了硬水和软水的一些知识。你还明确了哪些道理?
学生总结净水方法、硬水与软水的区别等知识。
体验净水过程,渗透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思想。
巩固提高
1、河水中常含有大量的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
( http: / / www.21cnjy.com )杂质。可用次氯酸杀死细菌,将漂白粉溶于水可生成氯化钙和次氯酸。下列是某户居民在饮用水之前对河水的处理步骤:河水→A(明矾)→B(沉淀)→C(过滤)→D(漂白粉)→净水(1)可以除去较大颗粒、悬浮物杂质的步骤是 。(2)能够消毒杀菌的步骤是 。 (3)A步中加明矾的作用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 (4)该农户得到的净水是纯净水,还是混合物? 。其原因是 。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习了沉淀、过滤、吸附和蒸馏等净
( http: / / www.21cnjy.com )水方法,其中过滤是本课题中最重要的学习内容。通过多媒体和学生分组探究实验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充分感受了自来水的净化处理过程,了解了过滤操作的步骤及注意事项,学会了检验硬水和软水的方法,对自来水以及纯净水有了明确的认识,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