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第8课时列方程解决问题(二)表格式(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第8课时列方程解决问题(二)表格式(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9-18 10:50: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主题) 走进动物园——列方程解决问题(二) 课时 第8课时
一、课标要求(解读课标对所学知识点的要求)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关于“式与方程”的要求,本课时旨在引导学生解决含有“比…多几”或“是…倍”且结果未知的逆向问题。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更复杂的情境中应用方程模型,能根据数量关系中的“和”、“差”、“倍”等关键词建立等量关系,并能灵活选择合适的未知数进行设元。学业质量标准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能在信息不完整的情况下通过设未知数补全关系链,并利用已掌握的解方程技能求解,发展其模型思想和创新意识。
二、学习目标
1. 能分析“梅花鹿的只数比长颈鹿的3倍多2只”这样的复合关系,正确理解“比…多几”与“是…倍”同时存在时的数量结构,找出其中的等量关系。
2. 学会设一个未知数表示基本量(如长颈鹿的只数),并用含未知数的式子表示相关量(如梅花鹿的只数为3x+2),根据总和关系列出形如3x+2=38的方程,并正确求解。
三、学习重点
掌握解决“比…的几倍多(少)几”这类实际问题的方法。重点在于准确理解题意,将“比A的n倍多m”这样的语言描述转化为数学表达式“n×A+m”。能够画出线段图帮助分析数量关系,明确谁是1倍量,谁是多倍量,以及多出的部分是多少。在此基础上,设1倍量为x,列出正确的方程,并运用等式的性质分步求解。
四、学习难点
难点在于处理“比…多几”与“是…倍”两个条件的综合运用。学生容易混淆主体对象,错误地将“多出的部分”当作基本量来设未知数。此外,在列出形如3x+2=38的方程后,如何分步消去常数项和系数,部分学生可能会顺序颠倒或操作失误。需要借助直观的线段图和清晰的步骤分解来突破难点。
五、评价任务(设计活动对应学习目标,镶嵌在教学过程中,或者用教学环节对应目标)
1. 关系解析评价:在给出“梅花鹿比长颈鹿的3倍多2只”的问题后,提问“你能说出梅花鹿、长颈鹿和多出的2只之间有什么关系?”评估学生对复合关系的理解。
2. 建模能力评价:观察学生能否正确画出线段图,并设长颈鹿的只数为x,列出方程3x+2=38,评估其分析与建模能力。
3. 分步求解评价:检查学生解方程时是否先两边减去2,再两边除以3,评估其运算逻辑的清晰度。
六、资源与建议(包含知识的前后联系与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列简单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具备了继续学习的基础。他们对“倍”和“多”的概念有初步认识,但综合运用能力较弱。本节课是方程应用的深化,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五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仍占主导,适合通过画图辅助理解。建议采用“问题驱动—图示分析—合作探究—示范引领”的教学策略,充分利用教材中“梅花鹿与长颈鹿”的对话场景和线段图示例。教学中应着重引导学生将文字叙述转化为图形语言,再由图形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经历“文字—图形—代数”的三重表征过程,有效降低认知难度。
七、学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提出新问。 (1)、引入动物信息,激发思考。
教师讲述:在动物园的草原区,生活着优雅的长颈鹿和活泼的梅花鹿。管理员告诉我们:一共有38只梅花鹿,而且梅花鹿的只数比长颈鹿的3倍还多2只。
展示课本第60页场景:
“一共有38只梅花鹿。”
“梅花鹿的只数比长颈鹿的3倍多2只。”
提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回答:长颈鹿有多少只?
明确: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它比之前的问题更复杂一些,需要我们更仔细地分析。 二、图示分析,理清关系。 (1)、回顾旧知,启发方法。
引导语:以前我们遇到“比…多几”或“是…倍”的问题,通常会用线段图来帮助理解。还记得怎么画吗?
复习:一般把较少的量、基础的量画成一段短的线段,较多的量、倍数的量画成相应倍数长度的线段。
(2)、合作画图,共同探究。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在这个问题中,谁的只数比较少,应该作为基础量?
学生回答:长颈鹿的只数比较少,应该是1倍量。
教师引导:好,那我们就把长颈鹿的只数画成一段线段,用x只来表示。
提问:梅花鹿的只数是长颈鹿的3倍多2只,该怎么画?
学生动手画图:
长颈鹿:|x只|
梅花鹿:| |多2只|
| |

解释:上面一条线段代表长颈鹿的x只;下面一条线段分成两部分,左边三段各代表x只,合起来是3x只,右边一小段代表多出的2只,总长代表梅花鹿的38只。 三、建立模型,规范求解。 (1)、寻找等量,列出方程。
提问:从这个线段图中,你能找到哪个等量关系?
学生回答:长颈鹿的只数乘3,再加上多出的2只,就等于梅花鹿的只数。
板书等量关系式:长颈鹿的只数 × 3 + 多的只数 = 梅花鹿的只数
设未知数:解:设长颈鹿有x只。
列方程:3x + 2 = 38
(2)、分步求解,讲解依据。
提问:现在我们有了方程3x+2=38,怎么解呢?
引导:我们的目标是让x单独出现。但现在x前面不仅有系数3,还有一个+2。我们应该先去掉哪一个?
启发:可以类比于脱衣服,先脱外面的外套(+2),再脱里面的毛衣(×3)。
教师板书:
解:3x + 2 = 38
3x + 2 - 2 = 38 - 2 (依据:等式性质一,两边同时减2)
3x = 36
3x ÷ 3 = 36 ÷ 3 (依据:等式性质二,两边同时除以3)
x = 12
检验并作答:答:长颈鹿有12只。 四、对比反思,深化理解。 (1)、回顾过程,总结方法。
小结:解决这类“比…的几倍多(少)几”的问题,关键是先找到1倍量,设它为x。然后根据“倍”和“多(少)”的关系,用含x的式子表示另一个量。最后根据题目给出的总数或其他关系列出方程。
(2)、算术对比,体会优势。
提问:如果不用方程,你会怎么算?
学生尝试:38-2=36,36÷3=12。
对比:两种方法的结果一样,但算术法需要逆向思考,而方程法是顺着题目的意思一步步列式,思路更直接,不易出错。
八、作业与检测(对应学习目标)
一、基础练习
1. 看图列方程并解答。
(1) 苹果有x个,梨比苹果的2倍少5个,梨有15个。
(2) 男生有x人,女生比男生的3倍多8人,女生有50人。
二、生活应用
2. 一个书包的价格是105元,比一支钢笔的5倍还多5元。这支钢笔多少钱?
三、判断选择
3. 下列哪个方程能正确表示“一个数的4倍少3是29”?(A. 4x+3=29 B. 4x-3=29 C. x÷4-3=29)
九、学后反思
本节课成功解决了含有“比…多几”与“是…倍”复合关系的实际问题。通过“梅花鹿与长颈鹿数量”的真实情境,使学生认识到方程在处理复杂数量关系时的独特优势。教学中,以线段图为桥梁,有效实现了从文字语言到图形语言再到代数语言的转化,显著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分步求解的演示,特别是“先减后除”的操作顺序,帮助学生建立了清晰的解题逻辑。与算术方法的对比,进一步凸显了代数思维的顺向性和普适性。整体教学效果良好,大部分学生能掌握基本方法。主要问题在于个别学生在线段图绘制时比例不协调,影响了关系的直观呈现,需在后续教学中加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