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初步认识
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说课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角的初步认识》
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同时这部分内容又是今后学习角的基础,教材通过主题图校园一角——引导学生从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再通过让学生实际操作。如找一找,折一折、画一画等活动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并掌握角的基本特征,让学生熟练这部分内容后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初步建立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学会用直尺画角,直观体验角是有大小的,并且知道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会用尺画角。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角的大小使学生直观感知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二、说教法
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整个课时将观察、操作、演示、实验、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并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多媒体组合的优势,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从而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
三、说学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任务通过小组合作、实际操作、探究学习等方式,逐步完成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让学生采取小组交流找角、合作学习认角、动手操作折角、自主探索比角、观察体验画角等多种方式,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在整堂课中,我除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教学功能,通过它的形、声、色、动、静的变化,形成鲜明的表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还想方设法,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整堂课都处在"好奇"、"好学"的高昂学习情绪中,
按照观察感知、操作成象、抽象概括、实践创新这一模式进行,学过程始终吸引他们主动去探索问题,发现规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新朋友,这位新朋
友他很淘气总是喜欢躲起来。你们猜猜看它是谁呀 (学生踊跃发言,激发学生兴趣)
今天老师也想和你们一样,想找这位新朋友,你们和老师一起找找看。(出示课本第38页主题图)
引导学生观察教师手里的三角板引出角,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和它交个朋友,板书:角的初步认识,然后要学生找一找插图中还有哪些角?
二、操作实践,感受新知。
1、找一找。
a、师:“角”有时非常的淘气,常常藏在我们周围的事物中,现在我们大家一起来找一找,这些物体(出示课本的图)(课件1②-④)的身体中哪里藏有角?学生汇报,让学生用手比划比划。然后让学生小组交流思考角有什么特点?这里让学生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现实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b、小组讨论后汇报可能会得出:他们都有尖尖的,都有两条直直的线,这时教师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角,并告诉孩子们这尖尖的部分叫角的顶点,直直的两条线叫角的边。这就是数21世纪教育网国中的角。
2、折一折,摸一摸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角,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角呢?
让学生通过思考自己动手折角,指名学生演示。
然后让学生用手摸摸角的边和顶点,加深印象。
3、练习巩固,找生活中的角
(1)、判断
找一找,下面哪些图形是角,哪些不是角?这里出示五个图形,让学生判断,不是角的说说为什么不是角。(这个环节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角一定是由1个顶点和两条边的组成的)
(2)找生活中的角
告诉孩子们,其实,不光在这些图片中有角,我们的身边,我们的教室里,也都有好多角陪伴着我们。下面,就请大家在教室里找一找,看看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并听清教师的要求,两个孩子一起,要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学生小组活动后请学生说说找到的角,并指出顶点和两条边。
这时教师总结小小的教室里有这么多的角,那我们的生活中的角就更多了,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不计其数。
这一环节让学生巩固了数学中的角后,让学生回到生活,用所学过的数学知识更理性地找交,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了孩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的意识和能力,也让孩子有了成功的体验,培养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4、初步认识角的大小跟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1)观看“红角蓝角”动画,让学生加深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这一环节,使学生对角的大小有一些直观的认识,初步感知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并通过实践操作、体验、思考、交流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2)、制作活动角,游戏:
听口令把角变大变小
老师也制作了一个角,这个角能活动,叫活动角。小朋友也用材料自己制作一个活动角。让学生展示做的角,然后带学生一起玩超级变变变的游戏。
(6)比一比
我们已经知道角的大小跟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那么拿出刚刚折的角和同桌比一
比,要学生上台演示比法。再通过验证让学生记住角的大小跟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
5、认真观察,体验画角。
现在我们已经和角交上了朋友,那么我们怎么画角了,同学们先自己动手试试。
让学生自主尝试画角,然后再播放画角幻灯片,让学生对照自己的步骤,看看有什么错的地方,加以订正。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让学生完成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孩子们,你们今天和角交了朋友,都有些什么收获呢?学生回答后,出示归纳的儿歌,让学生朗诵,加深印象。
整课的设计,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经历知识的形成和探究过程。注重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过程,在多种感官协调参与下初步认识角。倡导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展示与交流,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既发展了求异思维,又在交流中深化了各自的认识。这是我对本节课的认识,有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