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第1课《匠心与古韵》课件(共43张PPT) 2024-2025学年桂美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第1课《匠心与古韵》课件(共43张PPT) 2024-2025学年桂美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桂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5-09-18 14:00: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匠心与古韵》教学课件
桂美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陶瓷文化起源
中国是陶瓷文化发源地之一,历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
窑火瓷韵之美
陶瓷初生于天地,塑形于人工,成器后蕴含天然韵味与匠人情思。
陶瓷应用广泛
古代中外,陶瓷广泛用于生活与文化领域,反映社会经济发展与审美倾向。
陶瓷哲学意蕴
历史沉淀赋予陶瓷深厚文化底蕴,体现“人随物安定,物随人长久”的东方哲学。
探索与发现
):古代时,陶瓷被广泛用于生活和文化领域,如餐具、炊具等。
(- 陶瓷的广泛应用
):陶瓷反映了不同时期、地域的社会经济发展与审美倾向。
(- 陶瓷反映社会审美
01
02
03
04
):中国是陶瓷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历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
(- 陶瓷文化发源地
):让我们一起探索陶瓷艺术,发现其独特之美。
(- 探索陶瓷独特之美
探索与发现
文物类型
仰韶文化彩陶作品,泥质黄陶材质,器身装饰有精美的花瓣纹。
艺术特征
纹理设计优美,线条勾勒流畅,展现了新石器时代的高超制陶工艺。
出土信息
1956年出土于河南陕县(现三门峡市),现为河南博物院重要馆藏。
历史价值
花瓣纹彩陶钵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典型代表器物之一。
造型独特
龙口衔口沿,龙颈接腹部成器柄,腹部棱下有展翅凤鸟。
釉色特点
通体黄绿釉,釉面明亮且带有冰裂纹。
出土信息
北齐时期,1981年于山西太原出土。
收藏地点
现藏于山西博物院。
探索与发现
以灰陶为主,造型多为圆形或半圆形,整体风格质朴浑厚。
汉代瓦当的材质与形态
瓦当表面常装饰有精美图案或文字,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
纹饰与文字的特点
1956年陕西西安出土的汉代白虎纹瓦当,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是典型代表。
白虎纹瓦当的典例
探索与发现
描绘古希腊摔跤比赛场景。
赤陶双耳大饮杯。
约公元前530年。
法国卢浮宫博物馆。
探索与发现
杯体图案
文物名称
制作年代
收藏地点
跨时期对比
从纹饰差异入手,探究不同地域陶瓷作品的独特艺术语言。
地域特色解析
工艺技术演进
通过材质比较,揭示古代陶瓷烧制技术的创新发展轨迹。
查阅并对比我国古代各时期陶器与瓷器,分析其造型演变规律。
探索与发现
文物名称
三彩凤首壶
出土时间与地点
1972年于甘肃天水出土
所属年代

现藏地点
甘肃省博物馆
探索与发现
注子与注碗均采用瓜棱式设计,碗口随棱线起伏形成波浪状,形似绽放的莲花。
造型特征
注子放入注碗时,碗口高度恰好至注子肩部,可注入热水用于温酒。
实用功能
青白釉注子注碗为宋代器物,1963年出土于安徽安庆,现藏于安徽博物院。
文物背景
探索与发现
探索与发现
01
02
03
罐体特征:直口、短颈、阔肩、圆腹、平底。
纹饰意趣:鱼游莲花池藻间,尽显水藻鱼乐之趣。
文物信息:青花莲池鱼藻纹罐,元代,藏于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
收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藏品名称
珊瑚红地粉彩牡丹纹贯耳瓶
所属年代
清代
探索与发现
通体采用釉里红技法,红色釉彩与白胎形成鲜明对比。
装饰工艺
腹部满绘缠枝牡丹纹,枝叶连绵缠绕覆盖整个器身。
纹样主题
01
02
03
04
小口短颈,肩部设短流,无执柄,造型简洁实用。
器型特征
明代釉里红缠枝牡丹纹军持,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文物信息
探索与发现
材料探索思考
思考可运用的其他材料。
认知与理解
陶与瓷发展历程
从陶到瓷历经漫长时期。
原料烧温差异
陶器用陶土,600℃ 1000℃烧成,常无釉或低温釉;瓷器用瓷土如高岭土,1200℃以上烧成,配高温釉 。
认知与理解
文物名称
彩陶网纹船形壶
所属时代
新石器时代
出土时间与地点
1958年于陕西宝鸡出土
现藏地点
中国国家博物馆
青瓷划花牡丹纹碗
文物名称
明代
年代归属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收藏地点
认知与理解
01
02
03
文物名称
青花缠枝花卉纹绶带扁壶
年代背景
清代
收藏地点
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艺术特征
以青花瓷工艺呈现缠枝花卉纹饰,绶带造型独特
认知与理解
汝窑
以天青釉色闻名,釉质莹润如堆脂,传世品稀少珍贵。
哥窑
以"金丝铁线"开片为特色,紫口铁足是其典型特征。
钧窑
首创窑变釉技术,"夕阳紫翠忽成岚"的釉色变幻莫测。
定窑
白瓷代表,胎质轻薄坚致,刻花工艺精湛绝伦。
宋瓷的五大窑
01
03
05
04
官窑
专供宫廷使用,釉色粉青为主,开片纹路形成独特美感。
02
文物名称
粉青牡丹花式小洗(哥窑)
所属朝代
宋代
收藏地点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认知与理解
青瓷莲花式温碗
汝窑
宋代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认知与理解
文物名称
所属窑口
所属年代
现收藏地
藏品名称
粉青釉弦纹瓶
所属年代
宋代
藏品窑口
官窑
收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认知与理解

所属年代
故宫博物院
收藏地点
01
02
03
04
月白釉出戟尊(钧窑)
藏品名称
仿古代青铜器式样,喇叭形口,颈、腹、足塑贴条形方棱(出戟)
造型特点
认知与理解
认知与理解
文物简介
白瓷婴儿枕(定窑),宋代文物,现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釉色特征
通体施白釉,釉色白中略带象牙黄,呈现温润质感。
造型设计
以俯卧孩童为造型,双足交叉上跷,背部巧妙设计为枕面。
细节装饰
榻周边饰有精致花纹,展现宋代定窑工艺的精湛技艺。
元代青花瓷的突破
明代斗彩与五彩的兴盛
清代粉彩与珐琅彩的精致
工艺巅峰的多元呈现
元代青花瓷工艺成熟,开创白地蓝花新风格,成为瓷器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明代创新斗彩工艺,结合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绘;五彩瓷器以鲜艳色彩和多样纹饰著称。
清代粉彩以柔美渐变色闻名,珐琅彩则融合西洋技法,展现宫廷奢华审美。
元明清三朝瓷器技术迭新,釉色与装饰手法丰富,形成中国陶瓷艺术的黄金时代。
多彩华丽的元明清瓷器
文物信息
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元代,1950年江苏江宁县(今南京江宁区)出土,藏于南京市博物馆。
纹饰特点
瓶身饰有五组纹饰带。
主题图案
腹部绘制“萧何月下追韩信”故事。
整体风格
梅瓶装饰繁密。
认知与理解
娇黄绿彩龙纹仰钟式碗,明代文物,现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藏品信息
内壁施白釉,外壁釉色橘黄如蜜蜡。
釉色特点
外壁以黄彩为地,锥刻纹饰后填绿彩,衬出绿色云龙。
纹饰工艺
认知与理解
盘内口沿下饰有青花藏文一周。
盘心绘有莲花与鸳鸯图案。
鸳鸯及水纹部分加饰青花。
此盘为明代文物,现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认知与理解
装饰细节
图案构成
色彩点缀
藏品信息
技法特点
牡丹姿态俯仰有致,层次分明立体感强。
构图精妙
文物信息
黄地珐琅彩牡丹纹碗,清代珍品,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图案采用没骨法绘制,展现独特艺术表现力。
认知与理解
此罐图案采用青料勾勒轮廓后填色的工艺,线条清晰流畅。
图案绘制工艺
整体色彩搭配明快艳丽,具有鲜明的视觉冲击力。
色彩风格特征
展品为明代斗彩花蝶纹罐,现珍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文物身份说明
认知与理解
黄地粉彩镂空干支字象耳转心瓶
藏品名称

所属年代
故宫博物院
收藏地点
认知与理解
认知与理解
瓶身造型
此瓶形似双鱼合体,别称合欢瓶,象征和合吉祥。
装饰图案
瓶腹部两面均以珐琅彩精心绘制龙凤图案。
藏品信息
珐琅彩龙凤纹双联瓶,清代藏品,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认知与理解
01
02
03
艺术风格对比
宋瓷注重简约雅致,元明清瓷器则更显繁复华丽。
造型特征差异
宋瓷造型多含蓄内敛,元明清瓷器则造型多样,装饰丰富。
风格演变概述
从宋瓷到元明清瓷器,艺术风格由素雅向华丽转变。
纹样融合
纹样自然落于陶瓷表面,与器身融为一体,承载文化记忆。
器形魅力
独特器形赋予陶瓷生动趣味,增添艺术美感。
寓意象征
图形与器形寓意丰富,象征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2
1
3
文物名称
陶鹰鼎
出土年份与地点
1958年于陕西华县(今渭南市)出土
所属时代
新石器时代
收藏地点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分享与评述
西晋
所属年代
1973年浙江上虞出土
出土信息
01
02
03
04
青瓷鸽形魁
文物名称
浙江省博物馆藏
收藏地点
分享与评述
分享与评述
文物名称
青釉雕花三足带盖罐
所属年代
五代
出土信息
1955年陕西邠县(今咸阳彬州市)出土
收藏地点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收藏地点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文物名称
青花荔枝执壶
所属年代
清代
分享与评述
文物名称
青花双鱼莲纹折沿盘
年代归属
元代
出土信息
1956年湖南常德出土
收藏机构
湖南博物院藏
认知与理解
纹饰形象分析
查阅资料,剖析瓷器上花卉、动物纹饰的具体形象特点。
纹饰寓意探究
尝试分析瓷器上花卉、动物纹饰所蕴含的寓意。
认知与理解
系统收集与瓷器相关的图文资料,建立完整素材库。
将精选资料整合为结构化PPT演示文稿。
重点呈现个人对瓷器文化的独到见解与学习收获。
通过案例展示瓷器背后的历史传承与艺术价值。
探索与发现
资料搜集任务
成果展示形式
核心分享内容
探究价值体现
学到了本节课所涉及的核心概念与基础理论。
核心知识点掌握
掌握了相关知识的具体应用场景与操作方法。
实际应用方法
了解到知识延伸的思维路径与拓展方向。
思维拓展方向
这节课知识收获
01
02
03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