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猴王出世 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7猴王出世 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8 16:20: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7.猴王出世
走进作者
吴承恩(约1500—约1582),明代杰出的小说家。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有《射阳先生存稿》传世,另有小说集《禹鼎志》,已佚。撰写了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
作品介绍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该书运用浪漫主义手法,描绘了一个神奇瑰丽的幻想世界,创造了一系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神话故事,成功地塑造了孙悟空这个超凡入圣的理想化的英雄形象,表现了惩恶扬善的主题。
初读课文
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圈出本课生字词。
2.思考: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
3.标出不懂的词语,能猜测大致意思。
我会认
芝兰 遂有 迸裂 山涧 獐鹿 猕 猿 去耶
提挈 瞑目 石窍 石碣 楷书 镌刻 挠头 顽劣 呵
bèng
suì
zhī
jiàn
zhāng
mí yuán

qiè
míng
qiào
kǎi
juān
náo
liè
a
jié
词语解释
【盖自】
自从。
【造化】
福气、运气。
【喜不自胜】
欢喜得自己不能控制。形容非常高兴。
【既久】
已久。
【家当】
家产。
【耍子】
玩。
【天造地设】
自然形成又合乎理想。
【抓耳挠腮】
乱抓耳朵和腮帮子。形容焦急、忙乱
或苦闷得无计可施的样子。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把长句子读通顺。
石猴看罢多时,跳过桥中间,左右观看,只见正当中有一石碣。碣上有一行楷书大字,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感知大意
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1
2
3
4
第一部分
//
//
第二部分
石猴出世
石猴称王
感知大意
1
2
3
4
用“ ”标出不懂的词语,能猜测大致意思。
【阅读方法】本文的文言文色彩相对浓厚,有些语句要想完全弄懂有一定困难,只要能猜出大致意思,就可以继续往下读。
深入研读
1. 文章是怎么描写仙石的?
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
2. 石猴是怎样出生的?
深入研读
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
深入研读
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排比、对偶:这句话写石猴在山林间采食蔬果,与动物打成一片,可见其自由自在、快乐逍遥。
石猴的出世(仙石有通灵之意——仙胞迸裂——见风成猴)
充满奇幻色彩,富有神性。
交流讨论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请你仿照这句话,选取一种动物,写一写它的生活。
示例:
那鸟在林中,也会打闹玩耍,逗蝴蝶,追蜜蜂,食小虫,赶蜻蜓;与昆虫为伍,同类为群,动物为友,人类为亲;夜宿枝头之上,日戏花丛之中。
深入研读
用自己的话说说石猴发现水帘 洞的经过。
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
用简单的语句梳理石猴发现水帘洞的过程。
天气炎热,群猴到山涧中洗澡
闲来无事,前去寻找水源
找到瀑布
石猴率先跳入瀑布,发现水帘洞
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灵巧 敏捷 勇敢
读句子,模仿石猴跳入瀑布的动作。
这是一只怎样的石猴?
同桌分角色朗读第3自然段,说说水帘洞里的环境和陈设。
自读第4自然段,找一找石猴和众猴的表现有何不同?
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
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何不拜我为王?”
众猴
石猴
顽劣
聪明
机智
课文里的石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机智勇敢
活泼可爱
逍遥自在
课后作业
1.基础性作业。
2.菩提祖师为什么不肯见孙悟空?请你阅读《西游记》书籍,或者观看《西游记》电视剧,找找答案。
3.预习第8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