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5张PPT)
地理中图(2019)版 高一必修一
第七节 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与南纬3°之间,是非洲最高的山脉,有“非洲屋脊”之称,主峰基博峰海拔5895米,是非洲最高点。它的山顶终年布满冰雪,近年来冰川消融现象非常严重。乞力马扎罗山地区生长、栖息着热、温、寒三带的野生动植物。乞力马扎罗国家公园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名录》。
地球上任何植物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在一定环境空间内生长的同一种植物的个体集群,称为植物种群;
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所有植物种群,则称为植物群落。
陆地表面分布着各种类型的植物群落,如森林、灌丛、草原和荒漠等。
覆盖地表某一区域的植物及其群落,称为植被。植被分为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
世界主要植被类型
由于世界各地水分、热量和水热组合状况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气候带。不同的气候带分布着不同的植被类型。
热带植被热带植被主要包括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热带稀树草原等。
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南北纬10°之间的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刚果盆地、亚洲东南亚地区。
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
热带季雨林
热带稀树草原
热带稀树草原
热带荒漠
热带雨林的植物种类丰富,植物群落结构复杂,主要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
热带雨林没有老叶更新的周期性,也没有一定的开花季节,四季常绿。
特点1:森林呈深绿色,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
热带雨林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生态系统,热带雨林的盛衰消长直接影响着全球环境,保护热带雨林资源是当前最紧迫的全球生态任务之一。
特点2:常见板根
特点3:有数量丰富的藤本、附生植物、茎花
特点4:常见滴水叶尖
热带雨林
水热条件好,降水量大。
物种丰富,垂直结构复杂;多板根、附生植物、滴水叶尖。
分布
原因
特点
我国海南、
云南西双版纳
热带稀树草原又称萨瓦纳,主要分布在热带较干燥的地区,具有十分独特的群落外貌。散生在草原中的旱生乔木多为矮生,多分枝,具有非常特殊的大而扁平的伞形树冠。典型植物为猴面包树。
红树林主要分布在热带滨海地区,是生长在被周期性海水浸淹的淤泥海滩上的耐盐常绿乔灌木植物群落。北纬32°到南纬44°之间均有分布,在赤道附近发育最为充分。红树林是良好的海岸防护林,又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
红树林
亚热带植被亚热带植被主要包括常绿阔叶林、常绿硬叶林和亚热带荒漠草原等类型。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特点:叶片宽大,常绿。
成因:水热条件较好。
常绿硬叶林是在地中海气候条件下发育的典型植被,主要由硬叶的常绿乔木和灌木组成。叶坚硬革质,叶面常有茸毛或退化成刺,树皮粗糙。
适应夏季炎热干燥的气候。
蜡质层减少水分消耗(气候)。
常绿阔叶林是发育在亚热带地区大陆东岸湿润季风气候条件下的森林植被类型,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东岸。
常绿硬叶林是在地中海气候条件下发育的典型植被,主要由硬叶的常绿乔木和灌木组成。叶坚硬革质,叶面常有茸毛或退化成刺,树皮粗糙。
亚热带荒漠草原在北半球位于热带荒漠北缘,主要由旱生灌木和禾草组成。
旱生灌木
短生命植物
类型 分布 气候特征 特点
常绿阔 叶林 亚欧大 陆东岸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且无明显干季。 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大部分植物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与雨林相比,垂直结构较简单,无板根和茎花现象。
常绿硬 叶林 地中海 气候区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由硬叶的常绿_____和灌木组成。叶________,叶面常被茸毛或退化成刺,树皮_____。
乔木
坚硬革质
粗糙
温带植被温带植被最具有代表性的类型有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和草原。
落叶阔叶林是由春夏季长叶、冬季落叶的乔木组成的森林植被类型,具有明显的季相变化。
玉兰、银杏、杨树、梧桐树、枫树等都会在春夏季长叶,秋冬季落叶。
原因:冬季气候寒冷,春季气候温暖。冬季气温较低,落叶是为了减少有机质的消耗。
针叶林,又叫泰加林,是寒温带典型的植被类型。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北部,形成一条非常明显的亚寒带针叶林带。针叶林通常由单一树种构成,(松、杉为主)立木端直,树冠呈尖塔状,群落结构比较简单。
成因:夏季短促、温和,冬季漫长、寒冷。
针叶。一般5年一落叶,每年4-5月开花,第二年9-10月结球状果。
喜光树种,深根性,耐旱,耐贫瘠。
为什么白皮松的叶片退化成针状?
针叶减少蒸腾,善于抵御干旱、寒冷气候的威胁。
针叶林是以针叶树为群种所组成的森林群落的总称,包括针叶纯林、针叶混交林和以针叶树木为主的针阔混交林。由于针叶林多属于常绿林种,即使在冬季的影响上,色调仍然表现为绿色。
温带草原是由低矮的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或旱生小半灌木组成,是温带地区草原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在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和非洲均有分布。北半球由于陆地面积大,其草原常呈带状分布。
成因:水分条件较差,不能满足森林植被的生长。
类型 分布 气候特征 特点
落叶阔叶林 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夏季温暖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春夏季长叶,冬季落叶,具有明显的____变化。
针叶 林(泰 加林) ______大陆和北美大陆北部 夏季短促_______,冬季漫长、寒冷 通常由______树种构成,立木端直,树冠呈尖塔状,群落结构简单。叶片呈针状,以抗寒抗旱。
草原 温带地区大陆内部 夏季温暖,冬季寒冷漫长,气候干燥。 由低矮的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或旱生小半灌木组成。
亚欧
季相
温和
单一
唯一生长于荒漠的乔木——沙漠“英雄树”
胡杨
世界上90%的胡杨生长在中国,其中又有90%生长在塔里木河沿岸。
寒带植被苔原由极地(或高山)灌木、苔藓、地衣和多年生草本植物组成,是寒带典型的植被类型。
苔原根据其分布区域,分为极地苔原和高山苔原,前者位于极地地区,后者位于寒温带、温带山地和高原的高山地区。
高山苔原
极地苔原
以上世界植被类型均为自然植被。
事实上,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地球表面几乎所有的天然植被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人为干扰,保存下来的天然植被已经很少了。
植被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不同的自然环境形成的植被不同,不同类型的植被反过来也会对自然环境产生不同的影响。
自然环境对植被的影响决定某地区植被类型的根本因素是该地区的水分和热量以及二者的配合状况。不同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影响区域的水热状况从而对植被产生影响。
太阳辐射提供给地球的热量由赤道向两极有规律地减少,形成不同的温度带,由此形成了热带植被、温带植被、寒带植被等全球陆地植被基本格局。
我国东部地区从低纬到高纬植被变化图
由于距海远近不同,不同区域的水分条件存在差异。水分条件的差异也是造成不同区域植被类型差异的主要原因。例如,森林一般分布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草原一般分布在半湿润、半干旱的内陆地区,荒漠一般分布在干旱地区。
我国从沿海到内陆植被变化图(40°N)
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导致的水热组合状况差异也会影响植被分布。例如,同处于北纬50°附近的亚欧大陆西岸和东岸的植被分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寒带针叶林,这是因为大陆西岸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形成了温度较高、湿度较大的自然环境,而大陆东岸由于受到千岛寒流的影响形成了温度较低、湿度较小的自然环境。
洋流因素
思考:
结合图文资料,归纳塔里木盆地的主要自然环境特征。
夏季高温,冬季寒冷;
全年少雨;
多风沙天气;
多荒漠土和盐碱土壤。
有谁能如此顽强
耐旱 耐寒 耐盐碱
抗风 抗沙 抗祸殃
胡杨根系
根长;多水平根,根系发达。
胡杨根系的主要特点
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支撑固定植物体
思考:
依据图文资料,分析胡杨的叶片的特点(形态、是否落叶)。
落叶
嫩叶为针叶型
老叶为阔叶型且有蜡质
胡杨树干有哪些独特的功能。
一棵成年胡杨一年可排出几十斤的胡杨碱。
思考:
依据图文资料,胡杨树干有哪些独特的功能。
排盐、储水
根长;多水平根,根系发达。
落叶
嫩叶为针叶型
老叶为阔叶型且有蜡质
排盐
储水
夏季高温,冬季寒冷;
全年少雨;
多风沙天气;
多荒漠土和盐碱土壤。
将胡杨根、干、叶适应的自然环境条件用线连接起来。
合作探究1
植被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植被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减少,氧气的含量增加,从而影响大气的组成成分。
植被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湿度,调节局地气候。
植被的生长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水分,植物根系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
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植物的残落体变成土壤腐殖质,从而改变土壤的物理及化学性质。
植被经过长期作用能使区域地理环境朝着一定方向改变。森林植被具有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和抵御风沙等作用。
森林植被的破坏会引起局地气候的显著变化,使降水减少、空气干燥、气温年较差增大和水土流失加剧,甚至导致区域的沙漠化。草原也具有保持水土和防风固沙的作用。过度放牧会引起草场退化,植被覆盖度减小,最终导致局地沙漠化。
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草)、退牧还草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
“增水、管护、法治”
观察分析植物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指示作用
植被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中,植被对其生长的环境,特别是对土壤条件、气候条件具有选择性。因此,一个地区的植被生长状况,通常是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反映。植被对自然地理环境有指示作用。例如,碱蓬只分布于盐碱土地区。有些植被还对环境污染具有指示作用。例如,海菜花多生长在深度4米左右温暖干净的水域,若水体稍有污染,它们就会成片死亡,甚至绝迹.
案例研究
塞罕坝林场位于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的最北部,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场。历史上,塞罕坝地区水草丰美,森林茂密,鸟兽繁多。清朝康熙年间曾在此设立木兰围场,成为皇家狩猎之地。
塞罕坝林场
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木兰围场开围放垦,树木被大肆砍伐,加之山火不断,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原始森林几乎荡然无存。
塞罕坝地处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南缘,是浑善达克沙地与北京所在的华北平原之间的一道绿色屏障,能有效阻挡风沙向南侵袭。如果说浑善达克沙地与北京之间有一扇门,塞罕坝就是那道门栓。防治风沙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在塞罕坝植树固土,把森林植被恢复起来。
1956年3月,我国开始有计划地绿化这片荒山荒地。1962年建立了塞罕坝林场。从1962年到2018年的56年间,塞罕坝地区的人们持续努力,在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下,创造了沙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奇迹。塞罕坝林场的林地面积由建场前的1.6万公顷增加到7.5万公顷,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场。
森林覆盖率由建场前的12%提高到80%;
林木总蓄积量由建场前的33万立方米增加到1012万立方米,增长了约30倍。森林资源总价值已达到202亿元,每年带动当地实现社会总收入超过6亿元。如果按1米的株距排列,塞罕坝现有林木可绕地球赤道整整12圈。
2017年12月5 日,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荣获联合国环保最高奖项“地球卫士奖”。塞罕坝林场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成功范例,是全球环境治理的“中国榜样”。
塞罕坝林场的这片绿水青山,已经成为真正的金山银山。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