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第二单元 早期现代化的初步探索和民族危机加剧
第七课
义和团和八国联军侵华
这组图片展示的是哪一个历史事件?
学习目标
1.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认识“扶清灭洋”口号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2.知道八国联军侵华和中国军民抗击侵略的基本史实。
3.理解义和团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
4.结合《辛丑条约》的内容分析其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
重点: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过程及《辛丑条约》主要内容与影响。
难点:评价“扶清灭洋”口号,理解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工具。
01
穿越时空:八国联军侵华沉浸剧场
开启一场身临其境的历史之旅
战火前夕:聆听宣战诏书的怒吼
1900年,整个世界风云变幻,各国之间的战火一触即发。
《对万国宣战诏书》原文如下:
我朝二百数十年,深仁厚泽,凡远人来中国者,列祖列宗罔不待以怀柔。迨道光、咸丰年间,俯准彼等互市,并乞在我国传教;朝廷以其劝人为善,勉允所请,初亦就我范围,遵我约束。讵三十年来,恃我国仁厚,一意拊循,彼乃益肆枭张,欺临我国家,侵占我土地,蹂躏我人民,勒索我财物。朝廷稍加迁就,彼等负其凶横,日甚一日,无所不至:小则欺压平民,大则侮慢神圣。我国赤子,仇怨郁结,人人欲得而甘心。此义勇焚毁教堂、屠杀教民所由来也。朝廷仍不肯开衅,如前保护者,恐伤吾人民耳。故一再降旨申禁,保卫使馆,加恤教民。故前日有“拳民、教民皆吾赤子”之谕,原为民教解释夙嫌。朝廷柔服远人,至矣尽矣!然彼等不知感激,反肆要挟。昨日公然有杜士立照会,令我退出大沽口炮台,归彼看管,否则以力袭取。危词恫吓,意在肆其猖獗,震动畿辅。
朕今涕泪以告先庙,慷慨以誓师徒: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古,孰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连日召见大小臣工,询谋佥同。近畿及山东等省义兵,同日不期而集者,不下数十万人;下至五尺童子,亦能执干戈以卫社稷。彼尚诈谋,我恃天理;彼凭悍力,我恃人心。无论我国忠信甲胄、礼义干橹,人人敢死,即土地广有二十余省,人民多至四百余兆,何难翦彼凶焰,张我国威!
其有同仇敌忾、陷阵冲锋,抑或仗义捐资、助益饷项者,朝廷不惜破格懋赏,奖励忠勋。苟其自外生成、临阵退缩、甘心从逆、竟作汉奸,即刻严诛,决无宽贷。尔普天臣庶,其各怀忠义之心,共泄神人之愤,朕有厚望焉。
钦此。
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五日
1900年6月21日,清王朝朝会,伴随着一声高昂的“上朝——”,慈禧太后宣发旨意“: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古,孰若大张挞伐!’”
到底发生了什么,导致以慈禧太后为主的清王朝愤怒地向世界列强同时宣战?这样的举动又会给当时风雨飘摇的中国带来何种后果?
角色就位:踏入历史的风云舞台
现在,让我们抽取角色牌,化身为历史中的人物,走进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吧!
朝廷
民间
列强
慈禧太后
光绪皇帝
李鸿章
荣禄
义和团大师兄
山东农民
天津商人
英、德
俄、日
法、美
意、奥
时间
事件
1897
1899
1900
1901
民间怒火:探寻私信中的愤怒呐喊
而在这时,民间的怒火正在燃烧,让我们从来自民间的私信中找出最愤怒的话语,一起感受民众的心声。
山东冠县
六月十四夜,洋教士率教民抢我麦田二十亩,又拆祖坟碑石修教堂。父兄去理论,反被枪托击伤。村人怒极,聚于关帝庙,焚香号泣,誓焚教堂雪耻。
天津杨柳青
昨夜洋兵乘小轮至,借口搜拳匪,破门掠我布庄,银钱货物尽空。老父跪求,被靴踢胸口,吐血不止。镇人愤声四起,愿助拳民,毁铁路,拆电杆。
河北涿州
教堂高墙已占我井,饮水必索钱。教民仗势欺人,强拉我妹入教,不从即诬为‘巫女’。昨夜拳坛鼓声震天,众兄弟插刀为誓:‘扶清灭洋,护我姐妹!’
北京外城
东交民巷枪声不断,洋兵放马践踏我菜畦,又抓壮丁筑墙。老母跪求释放胞弟,被枪托击昏。街坊怒聚,焚香插符,愿拆铁轨、拔电杆,誓阻洋兵入城。
江苏徐州
运河上来洋船,撞沉我粮船三只,反要我赔修船费。船民数十家一夕破产。拳坛香案已设,红灯照姐妹昼夜练拳,呼号:‘赶走洋船,还我运河!’
山西太原
五月十九,洋兵炮轰城门,弹片飞入我铺,伙计当场亡。官府反赔银五百两,名曰‘抚恤’。街头父老痛哭:‘朝廷怕洋,吾辈不怕!’愿倾家助义和团。
民间组的同学在60秒内找出3句最令人愤怒的话,然后起身绕场一圈,边走边大声读出来,务必让大家都听清楚!其他组的同学翻阅课本p38并回忆以前所学,思考当时的社会背景。
02
探寻义和团与八国联军的历史风云
揭开那段动荡岁月的神秘面纱
追溯义和团运动的起源与发展轨迹
【合作探究】阅读书本P38页-39的内容,了解义和团运动的相关概况,完成以下问题。
“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孩童个个拿起刀,保国逞英雄”。
含义 19世纪末
时间 山东,直隶
兴起地点 扶清灭洋
阶级 由“义和拳”民间秘密组织转别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组织。
性质 反帝的斗争意识,迷信色彩,盲目排外
由山东、直隶一带的义和拳、民间秘密结社和练拳习武的组织发展而来。
19世纪末
山东、直隶一带
以农民阶级为主
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爱国组织
1
义和团运动是什么?
追溯义和团运动的起源与发展轨迹
2
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背景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劝奉教,乃霸天,不敬神佛忘祖先。
……不下雨,地发干,全是教堂止住天。
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
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尽萧然。
一概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
——义和团揭帖(节选)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客观原因
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危机严重,社会主要矛盾由阶级矛盾转变为民族矛盾
外国传教士活动猖獗,激起严重的民愤
华北地区干旱严重,百姓生活水深火热,民间矛盾激化
追溯义和团运动的起源与发展轨迹
3
义和团运动斗争方式、斗争对象及口号
材料一:吾等为上帝之子,于民间称妖除魔,进洋鬼子来犯,必让其有来无回,清君侧除奸凶,助大清一统中原,收回失地,民必定安居乐业,吾等誓死效力大清!
—《义和团公告》
斗争方式:
斗争对象:
口号:
捣毁教堂 拆毁铁道 砍断电线 张贴文告
帝国主义侵略者
扶清灭洋
4
根据材料,分析义和团运动的口号及局限性
“灭洋”——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能吸引和动员群众参加反帝斗争,但义和团对洋人、洋教以及轮船、铁路等统统排斥的行为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局限性——带有迷信色彩,相信降神附体、刀枪不入等
“扶清”——反映出义和团对清政府的反动本质认识不清,对它还抱有幻想,使运动易被清朝统治者控制和利用
解析“扶清灭洋”口号的利弊得失
追溯义和团运动的起源与发展轨迹
那面对迅猛发展的义和团运动,当时的清王朝及列强是什么态度呢?
1.现在请朝廷组的同学针对之前民间来的私信,对其内容及义和团的行为进行“可利用 / 需镇压 / 需安抚”的批复,要将圈住的内容及批复的办法(“借势用之”“严办首要”“速抚民心”)大声读出,限时3分钟;
2.期间民间组的同学可以适时进行举手抗议,每次限一句话,比如如“xx圈错了!”,限时1分钟;
3.同时列强组的同学可以根据情况插一句威胁对朝廷组施加“外交压力”,比如“若镇压不力,增兵 2000!”
4.时间到以后,在老师的“批奏定案,不得再改!”下朝廷组的同学确定最后的批语。
“朝廷批奏开始!计时 180 秒!”
晚清最高掌权人——慈禧太后
材料一:“此等拳民,虽属良莠不齐,究系朝廷赤子,总宜设法弹压解散,该大学士不得孟浪从事,率行派队剿办,激成变端。——慈禧
材料二:“此次义和团民之起,数日之间,京城蔓延已遍,其众不下十数万……剿之则即刻祸起肘腋……只可因而用之,徐图挽救。各该省如有战事,仍应令拳民作为前驱,我则不必明张旗帜”。——致各省督抚电文
追溯义和团运动的起源与发展轨迹
成就:在清政府承认其合法地位后,义和团纷纷进入天津、北京。到1900年夏,义和团已经控制了整个京津地区。
引起外国侵略者的密切关注
1900年5月底,英、俄等国调遣军队300余人,进驻北京使馆
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奥匈帝国)八国组织联军2000多人,在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的率领下,从天津向北京进犯。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
【小组合作讨论】有同学认为没有义和团运动就没有八国联军侵华;你认为她说得对吗。
“不管怎样,欧洲在1899年的看法是一致的”依然,“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主权的实体马上就会消失了,需要瓜分他和宰割他。
——施格达《义和拳的起源和发展》
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
根本原因:维护和扩大列强在华利益,进一步瓜分中国
追溯义和团运动的起源与发展轨迹
抗击八国联军
根据以下报道,及书P39-40内容,整理出整个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过程
追溯义和团运动的起源与发展轨迹
廊坊阻击战
联军撤回天津
大沽炮台失陷
慈禧太后对外宣战
围攻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区
老龙头火车站争夺战,炮轰紫竹林租界,聂士成殉国
天津保卫战
7月14日天津失陷
1900年8月14日,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与光绪帝西逃
慈禧下令“剿杀”义和团,并无耻地请求八国联军“助剿”。
义和团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
国际惯例:使馆区的安全要受到所在国的保护
揭露八国联军侵华的丑恶嘴脸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进行报复性屠杀、劫掠,犯下累累暴行,如公开抢劫、奸淫、杀人等。
深入剖析义和团运动
慈禧太后下达的剿杀诏书
材料二:义和团运动在中国影响深远,部分外国侵略军听到义和团三个字后丧失斗志,不敢前进,闻风丧胆。
失败原因
积极意义
启示
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它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团民展现出非凡的勇气、视死如归的精神和浓厚的爱国主义精神。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由镇压到利用再到剿杀,充分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朽本质。这说明农民阶级难以担当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重任,中国革命必须寻找新的道路,必须推翻清政府
03
《辛丑条约》深度剖析
探寻近代屈辱条约背后的真相
《辛丑条约》签订背后的风云变幻
在逃亡途中,慈禧太后派李鸿章等为全权大臣求和。列强提出苛刻条件,清政府无奈接受。
五分钟内三组成员进行三方议价过程如下:列强组:①只能用蓝贴贴数字(不能写字)②贴好后站到 1900 处高声读:“我们要 4.5 亿两!2000 兵!10 炮台!”
民间组:可冲到列强桌前贴黄贴在任何一格,每贴 1 张必须大喊一句“反对!”
清廷组:可撕蓝贴、贴红贴减数,每贴 1 张喊“减 100 万!”
规则:①三方可离开桌子自由走动②可抢便利贴③可堵门口④最后 30 秒必须回到桌前1 数量上限:列强最多 20 张蓝贴(“1 贴=100 万两”),清廷最多 20 张红贴(“1 贴=减 100 万两”),民间最多 20 张黄贴(“1 贴=民意压力 +1”)。
2 撕贴权力:清廷可撕蓝贴,但必须同时贴 1 张红贴“减价”;民间只能贴黄贴,不能撕;列强可再补蓝贴,但每补 1 张必须喊“增兵 500!”
3 胜负判定:如果最终赔款 ≤ 2 亿两 → 清廷胜;如果 ≥ 4 亿两 → 列强胜;
黄贴数量 ≥ 10 张 → 民间“民意爆表”,可再强制减 5000 万两。
列强索赔空白清单
| 项目 | 数量 | 单位 |
| 赔款 | ______ | 万两白银 |
| 驻兵 | ______ | 人 |
| 拆炮台 | ______ | 座 |
时间
1900年
1901年
开价
定案
1901年9月,清政府与11国签订《辛丑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屈辱的条约之一。
“时间到!生成第一张账单,请各组代表上台在账单上签字。”
辛丑年
《辛丑条约》签订背后的风云变幻
《辛丑条约》核心内容大揭秘
李鸿章奏折残稿
“……今各国坚请____地、____款、____兵、____台,臣等万不得已……”
请朝廷组的同学在1分钟内根据书P42《辛丑条约》的内容,补齐李鸿章的奏折,并全组大声朗读出来。
《辛丑条约》给中国带来的沉重伤痛
根据材料分析每一条条约所带来的危害
进一步加剧了百姓的负担,是中国的经济长期受制于列强
《辛丑条约》给中国带来的沉重伤痛
根据材料分析每一条条约所带来的危害
标志着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辛丑条约》给中国带来的沉重伤痛
根据材料分析每一条条约所带来的危害
材料:大沽炮台是晚清海防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天津之屏障,又是扼守京津战略纵深的咽喉,具有重要的通道价值。
——摘选自李平军《以大沽口炮台为中心的军事近代化考察》
丧失军事自主权;便利列强对清政府军事控制和镇压中国人民反帝活动
《辛丑条约》给中国带来的沉重伤痛
根据材料分析每一条条约所带来的危害
使东交民巷成为“国中之国”,成为帝国主义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辛丑条约》给中国带来的沉重伤痛
根据材料分析每一条条约所带来的危害
便利帝国主义通过外交途径控制清政府
《辛丑条约》给中国带来的沉重伤痛
根据材料分析条约所带来的总的影响
1902年,英国《泰晤士报》报道此前两天慈禧太后接见各国驻京公使的情况:太后进屋一把抓住康格夫人(美国公使夫人)的手,说进攻使馆区是一个错误,这是一个沉痛教训,大清国从今以后会成为外国人的朋友……
影响
1、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2、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04
课堂回顾与课后拓展
总结知识,开启课后探索之旅
近代中国人探寻救亡图存之路:
地主阶级:
洋务运动
(19世纪60—90年代)
失败
资产阶级:
维新运动
(19世纪末)
失败
农民阶级:
太平天国运动
(1851-1864)
义和团运动
(1900—1901年)
失败
失败
换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