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第二单元 早期现代化的初步探索和民族危机加剧
课前自学提纲
情景导入
一、甲午中日战争
观察两幅漫画,说一说中日关系出现了怎样的变化?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甲午中日战争
(1)战前的日本与中国
19世纪四五十年代
19世纪六十年代
维护封建制度
明治维新
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1840-1842年
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1856-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1853-1854年
黑船事件
《神奈川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背景
一、甲午中日战争
朝鲜
满蒙
中国
亚洲乃至全世界
意欲继承列祖伟业,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
—明治天皇《御笔信》
明治维新后,日本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急需大量工业原料和销售市场,遂提出所谓的“大陆政策”,逐渐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大陆政策:征服朝鲜满蒙;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2)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日本蓄谋已久的侵略野心
甲午中日战争背景
一、甲午中日战争
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
中国和朝鲜的助手
利用日本牵制俄国
在远东发展势力
支持
支持
乘机夺取
新的权益
侵略中国东北和朝鲜
的准备尚未就绪
支持
暂时默许
美
英
德
法
俄
日本
所有国家均同情中国,但没有一个国家帮助它……日本战胜中国,都可以分一杯羹。
——(英)赫德
(3)客观原因
甲午中日战争背景
客观原因:西方列强的默许纵容
一、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过程
朝鲜
(东学党起义)
支 援
求 助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日本
中国
1894 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应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派兵帮助镇压。日本也乘机出兵朝鲜。东学党起义平息后,日本继续增兵朝鲜,蓄意挑起战争。
1894年7月丰岛海战,标志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1)导火索
一、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过程
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
丰岛海战: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
平壤战役:左宝贵牺牲,平壤陷落
黄海海战:邓世昌殉国,丧失制海权
辽东战役:旅顺被占领,发生旅顺大屠杀
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丰岛海战
黄海海战
辽东战役
平壤战役
威海卫战役
(2)过程
标志洋务运动失败
一、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过程
左宝贵
(平壤战役)
邓世昌(黄海海战)
丁汝昌
(威海卫战役)
徐邦道
(辽东战役)
此日漫挥天下泪
有公足壮海军威
在这几场战役中牺牲的民族英雄有哪些?我们可以学习他们什么精神?
精神:不屈不挠,反抗侵略的抗争精神,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一、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过程
他们从战后第二天起,一连四天,野蛮地屠杀非战斗人员和妇女儿童。在这次屠杀中,能够幸免于难的中国人,全市中只剩36人。而这36人,完全是为驱使他们掩埋其同胞的尸体而留下的。
——英国胡兰德的《关于中日战争的国际公法》
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日本今已摘下文明的假面具,暴露出野蛮的真面目。
——美国《纽约世界报》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一、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原因
材料三:1874年,明治天皇开始裁剪内宫开支……天皇不要享受,不要排场,只要海军。1893年,明治天皇又决定此后六年,每年从内务库中拨出30万日元,用于海军建设。此举带动了日本政府议员主动献出四分之一薪俸用做造舰。 ——林怀秋《明治天皇》
材料一:1888年开始,慈禧太后又花费巨款,甚至挪用海军经费公开大规模整修颐和园……自1888年以后,海军就没有再增添一舰。
——吴杰章《中国近代海军史》
材料二: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伊东祐亨写给丁汝昌的劝降书:“贵国目前的处境……源于一种制度,这是几千年的传统,当贵国与外界隔绝时,这一制度可能是好的,现在它却过时了,在今天的世界里,已不可能与世隔绝了”
政治腐败
封建制度的落后
蓄谋已久,战事准备充分
根本原因: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此战中国战败原因(合作探究)
一、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结果
1895年3月,清政府派李鸿章为议和全权大臣,前往日本马关议和,经过谈判,双方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日本马关谈判
李鸿章
伊藤博文
一、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设厂
赔款
割地
通商
日本可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内容
影响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①使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严重破坏
③外国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腹地
②巨额赔款迫使清政府大举外债,从而遭到列强进一步控制
④通过投资办厂加紧对华资本输出
⑤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苏州
杭州
重庆
沙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