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课件(共4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课件(共4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中图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20 19:34: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6张PPT)
地理中图(2019)版 高一必修一
第一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
地貌是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的总称。地貌有多种类型,它们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按成因分,地貌有构造地貌、流水地貌、海岸地貌、风沙地貌、冰川地貌、黄土地貌和喀斯特地貌等,它们还可以分出次一级地貌类型。
自然地理现象,均蕴含着各种自然地理要素、诸如地貌、气候、水文、土壤和植被等。
外力作用指地球表面以太阳能、重力能,日月引力能为能源,在常温常压下,通过大气、水、生物等因素的活动所引起的塑造地貌形态的作用。
构造地貌由地球内力作用直接造就的和受地质体与地质构造控制的地貌。从宏观上看,所有大地貌单元,如大陆和海洋、山地和平原、高原和盆地,均为地壳变动直接造成。但完全不受外力作用影响的地貌,如现代火山锥和新断层崖是罕见的,绝大多数构造地貌都经受了外力作用的雕琢。故不论从构造解释地貌,或从地貌分析构造,都必须考虑外力作用的影响
流水地貌
流水地貌是由于流水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而形成的地貌,主要包括沟谷地貌和河流地貌等。
侵蚀作用指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等在运动状态下改变地面岩石及其风化物的过程,可分为机械剥蚀作用和化学剥蚀作用。
搬运作用指风化,侵蚀后的物质被风、河流。冰川、海浪等转移的过程。
沉积作用指风化、侵蚀后的物质在搬运途中逐渐堆积的过程。
沟谷地貌在广大山区,沟谷流水作用形成沟谷地貌。沟谷的横剖面呈V型。
当沟谷水流流出沟口时,流速骤减,流水携带的物质沉积下来,形成以沟口为顶点的洪积扇或冲积扇。
阅读
洪积扇与冲积扇
洪积扇是指干旱、半干旱地区暂时性沟谷流水流出山口堆积形成的扇形地貌。
冲积扇是指山地常年性河流从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以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大为减弱,携带的部分碎属物堆积下来,形成从以出口为顶点向外辐射的扇形堆积体。
说明洪积扇和冲积扇两种地貌景观的异同吗?
1.主体不同。广义的冲积扇包括在干旱区或半干旱区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即洪积扇;狭义的冲积扇仅指湿润区较长大河流出山口处的扇状堆积体,不包括洪积扇。
2.范围不同。冲积扇范围较大,有时可达数万平方千米,而洪积扇范围较小。
3.形成气候不同。冲积扇多发生在降雨多的地区,常有弯曲的河流出现,有时改道较多,出现错综的河网;而洪积扇多出现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上游河流较少。
河流地貌 河流不停地搬运河水侵蚀下来的岩块和碎屑等物质,并不断地调整河谷的坡度、宽度和曲度。
由于河流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形成了河谷、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等河流地貌。
河谷由谷底和谷坡两大部分组成。谷底包括河床及河漫滩。
河床是河谷中最低的部分,有经常性的水流。
河床两侧为高起的河漫滩,在洪水泛滥时会被淹没。
谷底
谷坡
谷坡
河漫滩
河漫滩
河床
阶梯
阶梯
谷坡是河谷两侧的岸坡,高出河漫滩,一般来说,最大的洪水也难以淹到。
因河流在谷底下切,原谷底逐渐超出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这种地形即为河流阶地。阶地是谷坡的一部分。
冲积平原是在河流中下游由河流带来的大量冲积物沉积而成的。
冲积平原大多坡度较缓,地势较为平坦。
华北平原主要是由黄河、淮河和海河等携带的泥沙冲积而成。
河口三角洲是由河流带来的大量泥沙在河口沉积形成的。
河口三角洲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如扇形、尖头形、鸟足形等,尼罗河三角洲是扇形三角洲。
形态各异的
河口三角洲
密西西比河河三角洲
台伯河三角洲
尼罗河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
鸟足形
尖头形
岛屿形
扇形
地貌名称和主要特征 地貌形成过程
上游山区
河流的出山口
河流的 中、下游
河流的河口
河流地貌
流水侵蚀
沟谷地貌
山高谷深,呈V形
河流流速骤减,携带物质沉积
沟谷地貌,
形成冲(洪)积扇,呈扇形
河流地貌
形成河谷、冲积平原、河漫滩、阶地等
河流侵蚀、搬运、地壳运动共同作用,在地势较为平坦的地方河流携带物质沉积
河流带来的泥沙沉积
河流地貌
三角洲,形状各异
海岸地貌
海岸地貌通常分布在平均海平面上下10~20米,宽度在数千米至数十千米范围内。
海岸地貌按成因一般分为海蚀地貌和海积地貌。
海蚀地貌 海蚀地貌主要是受海浪侵蚀作用形成的,其主要形态有海蚀穴、海蚀崖、海蚀拱桥和海蚀柱等。
海蚀穴
海蚀崖
海蚀拱桥
海蚀拱桥
海蚀柱
海浪不断冲击海岸,硬度较小的岩石易遭受侵蚀,而硬度较大的岩石则受侵蚀较慢。在海浪长期作用下,部分海岸会形成向内侧凹的海蚀穴。
海蚀穴不断扩大,上面悬空的岩石发生崩塌,便形成海蚀崖。
突出的海岬两侧,如发育相向的海蚀穴被蚀穿后相互贯通,则形成海蚀拱桥。
海蚀拱桥顶部崩塌,可能形成海蚀柱。
海积地貌 海浪、河水等搬运来的碎屑物质在海岸附近沉积形成海积地貌,包括海滩,沙嘴等。
海滩是波浪作用在海滨堆积形成的向海缓斜的沙砾质滩地。
沙嘴是一端连接陆地,一端向海突出的带状沙滩,常出现在海湾岬角处或海岸转折处。
风沙地貌
风沙地貌又称风成地貌,是因风力对地表物质进行侵蚀、搬运和堆积而形成的地貌。一般分为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两大类。
风蚀地貌风蚀地貌是风沙对地表吹蚀、磨蚀而形成的地貌。风蚀地貌主要类型有石窝、风蚀蘑菇、风蚀柱和雅丹地貌等。
风积地貌风积地貌是被风力搬运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堆积形成的各种沙丘地貌。沙丘因其形态的差异有新月形沙丘、长垄状沙丘和蜂窝状沙丘。新月形沙丘因其平面形态如新月而得名,其弧形突向主风向,迎风坡缓而呈凸形,背风坡陡而微凹。
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是克罗地亚西北部的石灰岩高原的名称,在那里发育着由石灰岩溶蚀而成的各种奇特地貌。
19世纪末,地貌学者司威依奇首先对该地区进行研究,并借用“喀斯特”一词作为发生在可溶性岩石地区的地貌和水文现象的总称。
喀斯特作用是水对岩石的化学溶蚀作用和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沉淀作用的总和。在此作用下形成的地貌称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作用不仅发生在地表,还更多地发生在地下,形成地表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
1峰林
2溶沟
3孤峰
4落水洞
5峰丛
6溶蚀谷地
7喀斯特漏斗8石柱
9石笋
10石钟乳
11地下河
11
4
7
5
6
8
9
10
3
1
2
地表喀斯特地貌地表喀斯特地貌主要有峰丛、峰林、孤峰、溶沟、落水洞和喀斯特漏斗等。
由碳酸盐岩石发育而成的山峰,按其形态特征,可分为峰丛、峰林和孤峰。
地表水沿岩石裂隙溶蚀、侵蚀形成溶沟。
落水洞和喀斯特漏斗都是地表水集中漏入地下的地点,喀斯特漏斗为蝶形、漏斗形和圆简形的小型封闭式圆洼地。
在峰林中间的宽阔而平坦的谷地为溶蚀谷地。
喀斯特地貌的发育过程。
总结:1.起始阶段:在石灰岩广布地区,由于流水溶蚀、侵蚀,地表发育溶沟、漏斗和落水洞,地下溶洞出现。
2.峰丛阶段:随着地下溶洞扩大,多个溶洞逐渐合并联通,地下河形成。随着地面不断向下溶蚀、侵蚀,浅溶洞与地下河因崩塌而露出地表,地下河陆续转变为地面河,破碎的地面出现溶蚀盆地与峰丛。
3.峰林阶段:喀斯特盆地不断蚀低、扩大,地面广布蚀余堆积物,形态接近准平原,但仍然残存孤峰。
角峰
刃脊
冰斗
冰川地貌是由于冰川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冰斗、角峰和刃脊是较常见的冰川地貌。
观察认识冰川地貌
在冰川作用的山地中,冰斗的分布最普遍,而且很明显,一般形成于雪线附近的积雪凹地。冰斗三面为陡壁所围,朝向坡下的一面有个开口,外形如围椅状。
受冰川和积雪的侵蚀和重力的共同作用形成。
冰斗
冰斗
冰斗
角峰是金字塔形的尖峰。山峰周围有三个以上冰斗相背发展,为凹形陡坡。峰顶则突出成尖角。由三个以上冰斗相背发展而成。
刃脊是刀刃状的山存,刃存在于冰川或冰斗之间,由于峰脊参差不齐。形如锯齿,又称“锯形脊”。
刃脊是冰川作用时山岭两侧的冰斗和冰窖向后扩展或两侧山谷冰川的谷坡后退形成的。
地貌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一部分,可以作为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例如,平原可以开垦为耕地,喀斯特地貌区可以开发为旅游区。有些地貌被人类开发利用的难度较大,开发不当还会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危害。因此对不同类型的地貌,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趋利避害。
六、因地制宜、合理开发
因地制宜、合理开发
4
活动:说出地貌类型及名称;以及主要的分布区。
总结:地貌是自然环境点一部分,在不同地区地貌类型差异巨大。我们在开放利用时也应该有不同的策略——因地制宜。
黄土地貌是发育在黄土地层(包括黄土状土)中的地形。黄土是第四纪时期形成的陆相淡黄色粉砂质土状堆积物。
主要有黄土沟间地、黄土沟谷和独特的黄土潜蚀地貌。
黄土地貌
构造地貌
流水地貌
沟谷地貌
河流地貌
洪积扇或冲积扇
河谷、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等
海蚀地貌
海蚀穴、海蚀崖、海蚀拱桥和海蚀柱
海岸地貌
海积地貌
海滩,沙嘴
风沙地貌
风积地貌
风蚀地貌
石窝、风蚀蘑菇、风蚀柱和雅丹地貌等。
新月形沙丘、长垄状沙丘和蜂窝状沙丘
冰川地貌
地表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
峰丛、峰林、孤峰、溶沟、落水洞和喀斯特漏斗
冰斗、角峰和刃脊
喀斯特地貌
案例研究
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
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位于甘肃省西部,敦煌市境内。公园内主要是风蚀作用形成的地质遗迹,其主要景观为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大型垄岗状、墙状和塔柱状等雅丹地貌。
在极度干早地区的一些干涸湖泊和河床上,经常形成一些裂隙,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使裂隙变得越来越大,导致地面形成很多不规则的土墩和宽浅沟槽,它们相间排列形成的地貌称为雅丹地貌。
敦煌雅丹地貌造型多样,密集度高,为世界少见。2002年了月,国土资源部正式宣布成立甘肃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这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第一个以雅丹命名的国家地质公园。
除雅丹地貌外,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内还有其他类型多祥、造型奇特的风蚀地貌。较为多见的有风蚀谷与风蚀残丘。地表受暴雨侵蚀后形成很多沟谷,经过风力的长期吹蚀,这些沟谷发育成风蚀谷。风蚀谷经过长期的风蚀作用不断扩大,导致原始地面不断缩小,最后残留下来的小块原始地面成为风蚀残丘。
园区内还有呈孤立状的风蚀柱,上部大、下部小的风蚀蘑菇,呈蜂窝状的石窝以及能随凤摇摆的摇摆石等。
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内的风蚀地貌,造型奇特,栩栩如生,与浩瀚无垠的戈壁、沙漠景观相映成趣。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