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张PPT)
地理中图(2019)版 高一必修一
第一节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方法
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野外实习是验证和理解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
中国郑州附近的黄河岸
德国波恩附近的莱茵河岸
思考:观察两河的河岸、河水和河堤的情况,以此为线索,分析两河的水文、气候以及流域地形的特点。
河岸曲折
河岸平直
河水黄色
河水清澈
河堤高
河堤矮
提示:对比:河岸曲折度、河水颜色和河堤高低;水文(流量、含沙量、结冰期、汛期等)、气候(气候类型、气候特点)地形特点(地貌类型与地势起伏)。
野外实习的前期准备
资料准备搜集或查阅与实习区域或地点有关的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方面的文献资料或图片,一方面了解该地自然环境的基本情况,另一方面也为野外实习和独立观察、判断做准备。
准备一套比较完整的实习底图。地形图为野外实习的必备基础地图,其比例尺应依据实习区域范围大小、自然环境的复杂程度来选择。
地貌野外实习前的资料准备
在地貌野外实地调查之前,要全面搜集前人有关该区和邻区的地貌,以及其他相关地理要素的文献、报告、地图、航空图片和卫星影像等,同时准备一份此区域的地形图(一般应比最终成果图的比例尺大)。在阅读和整理已有资料时,一般应先查阅最新的有价值的总结性资料,注意前人的结论、依据的事实和研究区域。要吸收前人的成果,弄清其中存在的不足或遗留的问题,研究解决的途径和办法,以供野外实习时参考。
资料准备:土壤观察表;
装备准备准备好必要的仪器设备和装备,如望远镜、罗盘仪、地质锤、气压计、放大镜、照相机和样本袋等,并根据季节的变化准备帽子、雨衣、防晒霜等生活用品。
观察点和观察线路的选择野外调查的最基本方式,是进行调查区路线调查和代表点观测。观察点和观察线路的选择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野外调查的效果和效率。最基本的思路就是从单个观察点入手,将数个相关的观察点连成一条观察路线。
观察点尽量选取能观察到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自然地理现象,或能反映自然地理要素间相互关系的地点。通过对这些观察点的观察,既可以印证所学理论知识,又能启发思考进而发现新的问题。
观察线路的选择要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能穿过实习区所有的自然地理单元;
2、能观察到尽量多的自然地理要素;
3、能穿过典型的地质剖面、植被类型等;
4、能到达实习区中自然地理结构最有意义的地点,如山顶、谷底等;
5、注意沿地貌走向进行观察线路的选择;
6、进行观察线路调查,尽可能不走重复路;
7、野外情况复杂,选择观察线路要注意安全。
土壤野外实习中观察点的选择
在土壤野外实习中,设计和选择合适的观察点十分重要。土壤野外实习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以点带面,即以一个选定的剖面点作为某类土壤的代表。因此,土壤剖面的选择必须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应选在阶地、河谷、山坡中部等具有代表性的地形部位,同时还要注意避开工地、村庄等受人为活动干扰较大的区域。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选择多个观察点,观察比较不同成土环境下的土壤发育差异。
野外实习的方法
实地观察实地观察是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所学知识和科学工具,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现象进行考察的研究方法。想获得好的观察效果,要有好的习惯:腿要勤,多走一些路,可能会观察到更多的自然现象;眼要勤,多观察,多发现问题;手要勤,多动手,尤其是在观察土壤、岩石性质方面,如质地、松紧度、结构等,从中发现某些特殊性并及时记下来;脑要勤,多联系课堂所学知识进行思考与比较;口要勤,多与教师和同学交流。
综合分析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具有综合性特点。由于观察区域或观察点的地貌、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多种多样,所以在野外实习时,应注意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进行记录,及时归纳总结。
野外方向的识别
罗盘仪由一根安置在支轴上能指示南北方向的磁针和一个刻有表示磁针所指方向度数的圆形刻度盘构成如图所示,在使用罗盘仪时,打开罗盘仪盒盖,使磁针自由摆动,然后水平放置,最后转动刻度盘,使磁针黑色一端与“北”字中心重合。中心点与目标物的连线同黑色磁针的夹角,便是目标物所在的方位角130°。
利用罗盘仪定方向。
利用太阳定方向。
由于地轴的倾斜,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有66°34′的夹角,因此,春分日和秋分日时,太阳正东日出、正西日落,其他日期都是偏东日出、偏西日落。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总是在正南方天空。因此,我国除了少数在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外,在北回归线以北的绝大部分地区全年都可以利用正午太阳的位置判别方向。正午太阳所在的方位是南,面对太阳,左东右西,背后是北,或阳光下影子的方向是北。
除了利用罗盘仪和太阳定方向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可以利用手机等定方向。你还知道哪些方法可以定方向吗 !
其方法为:将手表表面放平,使时针正对太阳,则时针(时针所示方向为当地地方时)与表面数字“12”之间的夹角的平分线所指方向就是南方。也可以在手表表面中心立一根细针,转动手表,用太阳光线照射细针所形成的针影来平分时针与表面数字“12”之间的夹角,那么表面数字“12”正对的方向就是北方。
利用日出点、日落点和正午太阳位置定方向,只能在白天特定时刻进行。白天其他时间也可以根据太阳和手表来定方向。
野外实习数据的收集记录手段
野外工作笔记实习记录是野外实习最基础的成果,因此要及时真实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记录的内容包括沿途观察和观察点观察,主要包括观察时间、观察点编号、位置、天气状况、观察点描述、剖面描述和剖面图绘制等。内容记录应反映客观实际,力求全面、详细、重点突出,整齐、清晰和图文并茂。
提示:还可加入地理坐标,地貌特点,天气情况,观察点描述等
观察点的观察与描述是获取野外资料的重要手段。观察点描述的内容,包括所在地的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和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的整体情况。观察点周围自然景观的描述内容,包括自然带、植被类型、植被覆盖度、土壤类型、土壤发育状况、河水流量、河水流速、河水含沙量、岩石风化类型、岩石风化程度、滑坡和泥石流等,尽可能全面地观察和记录。
阅读
土壤、植被实习观察记录
一般土壤剖面记录的内容包括:地名、剖面编号、日期;剖面所处的地形部位、绝对高度、经纬度或地理坐标;地貌特点;土地利用状况;土壤剖面及土层的描述,土层与土壤剖面示意图。植被实习重在观察主要群落类型的外貌特征。一般选择在制高点或视野开阔点进行观察。结合地形、海拔高度特征,勾画出视野范围内植被类型的边界,并记录在观察底图上。记录要基于观察,不可随意推测。
观察点的位置记录要具体、明确;描述现象力求准确、简要,尽量不要遗漏;统一观察点编号并与图上编号一致;注意用铅笔记录,以防记录被雨水浸湿而导致记录失效。
野外地图的绘制和填图绘制地图是地理野外实习的基本能力之一,也是表达野外实习成果的途径之一。一幅完整的地图至少包括图名、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常见的地图有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自然地理要素分布图和土地利用类型图等。
还有一类地图绘制是野外地图填图,即在地理底图上填绘专题内容。
野外实习报告的撰写
野外实习报告是野外实习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野外实习报告主要包括:
名称。需说明实习的区域和所研究的地理要素,如嵩山地区的地貌实习。
类型。是单一的自然地理要素还是自然地理综合体。
目的。说明野外实习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需要掌握的野外实习的基本方法等。
仪器。野外实习所需要的物品,如气压计、罗盘仪、放大镜、望远镜、地形图等。
观察线路和观察点。记录野外实习的观察线路和观察点,还可说明观察线路和观察点选择的原因等。实习内容。
实习内容包括研究地貌、气候、水文、土壤和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及要素间相互作用形成的自然综合体。
方法和手段。经常使用的方法和手段有调查、观察、测量、采样、分析和鉴定等。
实习成果。实习成果是对实习内容的分析和总结,以实物、文字、地图和图表等形式进行呈现。
案例研究 云的观察
当地面上升气流到达一定高度时,水蒸气凝结形成小水滴或冰品。如果这些小水滴的密度足够大,那么它们就形成了可见的云。对云的观察是自然地理实习的内容之一。
云的类型
天空中云的形状、高度和厚度千变万化,而且随着大气的运动不断地相互演化。根据形成高度,结合外部特征、结构和成因,云可以分为低云、中云和高云。
低云有积云(Cu)、层积云(Sc) 、层云(St)和雨层云(Ns);
中云有高层云(As)和高积云(Ac) 、积雨云(Cb)和雨云;
高云有卷云(Ci)、卷层云(Cs)和卷积云(Cc)。
低云低云云底高度低于2000米,由水滴组成,云底平坦,垂直向上发展,产生阵性降水。层云为成层、成条的片状薄云,云层底部很低,仅几十米至几百米,且厚度不大,能将小山或高建筑物的顶部淹没。雨层云为厚而均匀的降水云层,呈暗灰色,常布满天空,通常产生连续性降雨或降雪。
积云是垂直向上发展膨胀块状云,顶部呈圆弧形或重叠凸起的圆弧形、底部几乎是水平的、边界分明。层积云由结构疏松的大团块、大云条组成,常成行、成群或波状排列,呈灰色或灰白色,常有若干部分比较阴暗。
中云中云分布于2 000 ~ 6 000米高空,由水滴和冰晶组成。高层云分布于2 000~ 5 000米之间,具有条纹或丝缕结构,呈灰白色,水平分布范围广,一般可达数百千米,垂直厚度差别大,可产生连续或间歇性降水。高积云分布于3000 ~ 6 000米高空,由薄片或扁平球状云块组成,云块呈扁圆形、鳞片状、瓦块状或水波状的密集云条,成群、成行、成波状排列。积雨云浓厚庞大,垂直发展极盛,远望像耸立的高山,常呈铁砧状或马鬃状,云底阴暗混乱,能引起狂风和暴雨。
高云高云形成于6000米以上的高空,由微小冰晶组成,一般不产生降水。卷积云呈白而薄的鳞片状,常常排列成行或成群,很像轻风吹过水面时引起的小波纹。卷云常有纤细的、不明显的外形。卷层云连绵不断,有时会覆盖天空,厚度不一,从几乎透明到浓厚程度足以遮挡太阳或月亮。
云量和云高
云量指云遮蔽天空的成数,以十分制表示。如云占天空1/10,云量记为“1”。当天空无云或有不到1/20的云,则云量记为“0”。总云量指各种类型和高度的云遮蔽天空的成数,低云量指低云遮蔽天空的成数。
云高是指云底离地面的高度,单位为米。云高变化很大,同一种云的云高,低纬度地区高于高纬度地区,夏季高于冬季,中午高于早晚。测量云高应用最广的方法是目测估计法,但误差比较大。
目测估计云高首先熟悉各种云的平均高度和可能出现的高度。如果有条件可利用实测云高的结果和目测结果进行比较,以积累经验。
云量的观测与记录观测云时,一般先估计总云量,后估计低云量。当云分布比较集中时,可分别估计晴天和阴天的云遮蔽天空的成数;云分布比较散乱,可采用补填方法,加以集中估计。按要求将观察结果记入观测记录簿内。
观测与记录
云状的观测与记录云状类别不能辨别清楚时,仅记云的基本符号,如Cb、Sc。
当天空出现多种云状时,按如下原则进行记录:量不同时,量多的记在前面;
量相同时,按云底高度依次记入,云底高的记在上面,云底低的记在下面;
云量和云高相同时,记录的先后次序自定;
无云时,云状记录空白。
注意事项
观察云时,应在一个能看到全部天空并且地平线开阔的地方进行,观察时如有强烈阳光,需戴深色镜片眼镜。为获得正确的观测记录,观测者应进行连续观察,并根据云的外形特征、结构、排列、透光程度等情况,结合天气形势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