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 教学课件(共23张PPT)初中历史统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 教学课件(共23张PPT)初中历史统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18 13:54: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二单元 早期现代化的初步探索和民族危机加剧——
第7课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
目录
01
02
03
抗击八国联军
《辛丑条约》的签订
义和团运动
一、新课导入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进一步加深
开始沦为
大大加深

二、目标展示
1.通过梳理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发展,抗击八国联军等相关史实,学会在特定的时空中对历史事件进行观察、分析,从而产生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2.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尝试分析义和团“扶清灭洋”的进步性和局限性;通过列表分析《辛丑条约》各条款对中国政治、经济、外交等各方面产生的深远影响。(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通过了解义和团和清军爱国官兵抗击八国联军的史实,体会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增强对国家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家国情怀)
学生阅读“义和团运动”这一子目内容、材料研读,探究以下问题,并在书上勾画相关知识点。
1.义和团的含义。
2.义和团运动的概况(兴起原因、斗争对象、斗争方式、口号(评价口号)、性质)。
3.清政府对义和团运动态度如何?前后有何变化?原因)
三、新课学习
目标导学一
义和团运动
目标导学一:义和团运动
(一)含义
义和团:
由山东、直隶(今河北)一带的义和拳、民间秘密结社和练拳习武的组织发展而来,主要成员是农民。
目标导学一:义和团运动
(二)概况
原因:
斗争方式:
口号:
性质:
斗争对象:
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
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
华北地区干旱严重
帝国主义侵略者
捣毁教堂、拆毁铁道、砍断电线等
扶清灭洋
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
兵法艺,都学全,要平鬼子不费难。
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
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
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
目标导学一:义和团运动
(二)概况
“扶清”
“灭洋”
对清政府本质认识
不清,抱有幻想。
表达了反帝
斗争意志。
盲目排外
的落后性
局限性
进步性
局限性
目标导学一:义和团运动
(三)清政府的态度
材料一 “著都饬所属文武各员,查明各种会匪名目,严行禁止,胆敢仍前聚众,藉闹教为名,结党滋事,并著从严惩办,以靖地方。”
——《上谕》1899年11月28日
材料二 皇太后……召集各大臣,密议团匪乱事……决计不将义和团剿除……如与以上等军械,好为操演,即可成为有用劲旅,以之抵御洋人,颇为有用。
——《拳乱纪闻》1900年6月20日
剿灭
招抚
利用义和团(抵抗洋人)
1900年夏,义和团已经控制了京津地区,产生很大影响。
学生阅读“抗击八国联军”这一子目内容、战争形势图、图片、材料研读及相关史事,探究以下问题,并在书上勾画相关知识点。
1.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
2.梳理八国联军侵华的过程。
3.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失败原因。
4.八国联军德暴行。
三、新课学习
目标导学二
抗击八国联军
目标导学二:抗击八国联军
(一)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义和团运动迅猛发展,外国侵略者感到他们的在华权益受到威胁。为镇压义和团运动。
维护和扩大侵略权益。
列强“想使人相信,它只是在平定暴乱,帮助合法的中国政府恢复正常的秩序。但是问题的本质并没有因此而有丝毫改变。”——列宁
从世界背景来看,作为瓜分中国狂潮的延续,八国联军侵华是服务于帝国主义扩张需要的,是其瓜分世界的一个过程。——赵立行
目标导学二:抗击八国联军
(二)八国联军侵华的概况


英属印


奥匈


英属澳
八国联军在天津大沽登岸(绘画)
时间:
国家:
统帅:
西摩尔(前期)、瓦德西(后期)
英、法、美、俄、德、日、意、奥(奥匈帝国)
1900-1901年(20世纪初)
饿的话每日熬一英
俄德法美日奥意英
目标导学二:抗击八国联军
(三)八国联军侵华的过程
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义和团廊坊大捷,联军撤回到天津。
联军舰队攻陷大沽炮台。
慈禧太后对外宣战,
义和团和清军围攻教堂和使馆区。
天津保卫战,聂士成殉国。
天津失陷。
6月
6.17
6.21
7月
8月
北京失陷。慈禧携光绪帝西逃,途中下令剿杀义和团,并请求八国联军“助剿”。
目标导学二:抗击八国联军
(四)失败原因、历史影响
义和团在中外反动势力的绞杀下失败!
(1)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
(2)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说:
吾人对于中国群众,不能视为已成衰弱或已失德性之人,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德】瓦德西《瓦德西拳乱笔记》
材料研读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和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1.失败原因
历史
影响
目标导学二:抗击八国联军
(五)八国联军的暴行
充分暴露了侵略者的凶恶本性
皇城之内,杀戮更惨,逢人即发枪毙之,常有十数人一户者,拉出以连环枪杀之。以致横尸满地,弃物塞途,人皆踏尸而行;城里居民百家之中,所全不过十室,街巷尸首堆积如山。
——《庚子大事记》
目标导学二:抗击八国联军
(五)八国联军的暴行
学生阅读“《辛丑条约》的签订”这一子目内容、图片、想一想及相关史事,探究以下问题,并在书上勾画相关知识点。
1.《辛丑条约》签订的时间、国家。
2.《辛丑条约》的内容。
3.《辛丑条约》的影响(为什么说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
三、新课学习
目标导学三
《辛丑条约》的签订
目标导学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一)概况
签订时间、国家
签订时间:
签约国家:
1901年(辛丑年)
英、法、美、俄、德、日、意、奥匈、比、荷、西11国
目标导学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二)内容
内容 危害
经济
政治
军事
外交
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使东交民巷成为“国中之国”、清廷处于各国军队的控制之下
使清政府的外交机构更适合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需要。
赔款白银4.5亿两,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
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增加了人民的负担,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丧失军事自主权,完全处于外国军队的控制之下
惩办“首祸诸臣”,在华北等地区停止科举考试5年;
目标导学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三)影响
①《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
的不平等条约,是中华民族的巨大屈辱。(地位)
②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③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这中国,那(哪)一点,还有我份?
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
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
压制我,众汉人,拱手降洋!”
——陈天华《猛回头》
你们的地盘,我做主
观察图片思考:从两个辛丑年的中外谈判对比,你有何认识?
美国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从实力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
2021年 辛丑年
1901年 辛丑年
弱国无外交,发展才是硬道理;落后就要挨打,奋进才能自强。我们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目标导学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战争 条约 影响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历程
第一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课后活动
知识拓展
清末新政与北洋军阀
《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为应对统治危机,不得不推行“新政”,在官制、军事、商业、教育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这些改革大多流于形式,但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使民族资产阶级进一步壮大。新政期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奉命在新建陆军基础上编练北洋常备军。他大力培植私人势力,逐渐形成以他为首的北洋军阀集团。
四、课堂总结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
义和团
运动
《辛丑条约》的签订
抗击八国联军
内容:赔、禁、拆、划、改
原因: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
根本原因:维护和扩大列强在华权益
过程:廊坊阻击战—攻占大沽炮台—天津保卫战
影响: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背景:帝国主义侵略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
口号:扶清灭洋
结果: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失败
意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